父亲的画面父亲的画面----刘墉刘墉父亲的画面刘墉人生的旅途上,父亲只陪我度过最初的九年,但在我幼小的记忆中,却留下非常深刻的画面,清晰到即使在三十二年后的今天,父亲的音容仍仿佛在眼前我甚至觉得父亲成为我童年的代名词,从他逝去,我就失去了天真的童年 最早最早,甚至可能是两三岁的记忆中,父亲是我的溜滑梯,每天下班才进门,就伸直双腿,让我一遍又一遍地爬上膝头,在顺着他的腿溜到地下母亲常怨父亲宠坏了我,没有一条西装裤不被磨得起毛 父亲的怀抱也是可爱的游乐场,尤其是寒冷的冬天,他常把我藏在皮袄宽大的两襟之间,我记得很清楚,那里面有着银白色的长毛,很软,也很暖,尤其是他抱着我来回走动的时候,使我有一种居高临下的优越感我一生中真正有“独子”的感觉,就是在那个时候 父亲宠我,甚至有些溺爱他总专诚到衡阳路为我买纯丝的汗衫,说这样才不致伤到我幼嫩的肌肤在我四五岁的时候,突然不再生产这种丝质的内衣当父亲看着我初次穿上棉质的汗衫时,流露出一片心疼的目光,直问我扎不扎?当时我明明觉得非常舒服,却因为他的眼神,故意装作有些不对劲的样子 母亲一直到今天,还常说我小时候会装,她只要轻轻打我一下,我就抽搐个不停,而且装作上不来气的样子,害得父亲跟她大吵。
确实,小时候父亲跟我是一国,这当中甚至连母亲都没有置身之处我们父子常出去逛街,带回一包又一包的玩具,且在离家半条街外下三轮车,免得母亲说浪费 傍晚时,父亲更常把我抱上脚踏车前面架着的小藤椅,载我穿过昏黄的暮色和竹林,到萤桥附近的河边钓鱼,我们把电石灯挂在开满姜花的水滨,隔些时在附近用网子一捞,就能捕得不少小虾,再用这些小虾当饵 我最爱看那月光下,鱼儿挣扎出水的画面,闪闪如同白银打成的鱼儿,扭转着、拍打着,激起一片水花,仿佛银粟般飞射 我也爱夜晚的鱼铃,在淡淡姜花的香气中,随着沁凉的晚风轻轻叩响那是风吹过长长的钓丝,加上粼粼水波震动,所发出的吟唱;似乎很近,又像是从遥远的水面传来尤其当我躲在父亲怀里将睡未睡之际,那幽幽的鱼铃,是催眠的歌声 当然父亲也是我枕边故事的述说者,只是我从来不曾听过完整的故事一方面因为我总是很快地入梦,一方面由于他的故事都是从随手看过的武侠小说里摘出的片段也正因此,在我的童年记忆中, “踏雪无痕”和“浪里白条” ,比白雪公主的印象更深刻 真正的白雪公主,是从父亲买的《儿童乐园》里读到的,那时候还不易买这种香港出版的图画书,但父亲总会千方百计地弄到尤其是当我获得小学一年级演讲比赛冠军时,他高兴地从海外买回一大箱立体书,每页翻开都有许多小人和小动物站起来。
虽然这些书随着我十三岁时的一场火灾烧了,我却始终记得其中的画面甚至那些涂色的方法,也影响了我学生时期的绘画作品 父亲不擅画,但是很会写字,他常说些“指实掌虚” 、 “眼观鼻、鼻观心”这类的话,还买了成叠的描红簿子,把着我的小手,一笔一笔地描知道他逝世之后,有好长一段时间,每当我练毛笔字,都觉得有个父亲的人影,站在我的身后…… 父亲爱票戏,常拿着胡琴,坐在廊下自拉自唱,他最先教我一段苏三起解,后来被母亲说“什么男不、女不女的,怎么教孩子尖声尖气学苏三?”于是改教了大花脸,那词我还记得清楚: “老虽老,我的须发老,上阵全凭马和刀……” 父亲有我已经是四十多岁,但是一直到他五十一岁过世,头上连一根白发都没有他的照片至今仍挂在母亲的床头八十二岁的老母,常仰着脸,盯着他的照片说:“这么愈看愈不对劲儿!那么年轻,不像丈夫,倒像儿子了!”然后她便总是转过身来对我说:“要不是你爸爸早死,只怕你也成不了气候,不知被宠成什么样子!” 是的,在我记忆中,不曾听过父亲的半句叱责,也从未见过他不悦的表情尤其记得有一次蚊子叮他,父亲明明发现了,却一直等到蚊子吸足了血,才打 母亲说:“看到了还不打?哪儿有这样的人?” “等它吸饱了,飞不动了,才打得到。
”父亲笑着说:“打到了,它才不会再去叮我儿子!” 三十二年了,直到今天,每当我被蚊子叮到,总会想到我那慈祥的父亲,听到他啪地一声,也清清晰晰地看见他左臂上被打死的蚊子,和殷红的血迹……选自《读者》2007 年第 16 期赏析:父亲,一个熟悉的名字,一个温馨的字眼,一个港湾般可以依靠的宁静栖所,一个天空般可以投入的广阔怀抱,而对于刘墉,仅九岁就失去父亲的刘墉来说,更多的意味或许是回忆的甜蜜,暗夜的隐痛,灵魂的伤痕,是欲说还休、欲语泪流的无奈,是利剑穿心、无语凝噎的痛楚刘塘这篇回忆性散文叙事性和可读性极强,字里行间流露对父亲的感情是真切的、凝重的、也是理性的,让我们不由得感觉“有爸爸多好”!“世界充满了美,让我牵挂,充满了爱,让我放不下”刘塘的爱是大爱,是博爱,他对天地万物都心存感恩,何况血脉之情!朴实中见灵秀,真情中显凝重??????? ———《父亲的画面》品读□顾春红??? 父亲,一个港湾般可以依靠的宁静栖所,一个天空般可以投入的广阔怀抱,而对于年仅九岁就失去父亲的刘塘来说更多意味的或许是暗夜的回忆,灵魂的伤痕,是欲说还休的无奈,是利剑穿心的痛楚 ??? “人生的旅途上,父亲只陪我度过最初的九年” ,一个“只”字,多少遗憾!但父亲的音容即使在三十二后的今天,仍仿佛在归前!三十多年的岁月涤荡了多少心灵的起伏,多少往事如烟云般消散殆尽,而“父亲的画面”却那样刻骨铭心,这是血脉相连、难以割舍的亲情!??? 接着,与父亲相处的画面便如陈年相册上一页页翻过的旧相片;“我”顺着父亲的腿溜到地下、父亲抱着“我”来回走动、 “我”穿棉质汗衫时父亲心疼的目光、父子逛街后提前下三轮车、月下钓鱼、父亲给“我”讲故事、买书、教“我”写字、唱戏……琐事件件,句句含情。
请看“钓鱼”那段吧:在倦鸟归林、晚风清拂的竹林小径上,父亲载“我”穿过暮色,来到开满姜花的水滨,如同白银打成的独来鱼儿扭转着、拍打着,仿佛银粟飞射般激起一片片水花淡淡姜花的香气,徐徐沁凉的晚风,幽幽入耳的鱼铃,似有还无的吟唱, “我”沉醉、沉睡在这无边的夜、无边的爱间……多么诗意、多么恬静的夜晚,多么温馨、多么甜蜜的画面!这是父亲给“我”的感觉 还有这幅画,也许不美,却感人至深——父亲宁可让蚊子叮自己 “父亲明明发现了,却一直等蚊子吸足了血,才打” ,因为“等它吸饱了,飞不动了,才打得到 ”因为“打到了,它才不会再去叮我的儿子!”多么傻气的行为,多么朴实的语言拙中见情, “啪地一声”如同春雷惊蜇触动一颗纤细的心 “殷红的血迹”留在父亲的左臂上,更像一枚鲜红的徽章镌刻在作者心间,那浓得化不开的红色啊,也一直在读者眼前晃动、 、晃动,直至晃出眼角的泪痕,晃出种种撩人的往事……??? 散文是性灵的闪光,它作为一种心灵深处的声音,是人对自身生命的凝神刘塘这篇回忆性散文叙事性和可读性极强,字里行间流露对父亲的感情是真切的、凝重的、也是理性的,让我们不由得感觉“有爸爸多好”!“世界充满了美,让我牵挂,充满了爱,让我放不下”刘塘的爱是大爱,是博爱,他对天地万物都心存感恩,何况血脉之情!??? 亲情是身心疲惫时通往家里的一条小径,是风雪寒夜里思念中的一股暖意,是全家围坐桌边时的满室饭香。
让我们感谢刘塘,他让我们知道亲情比蓝天深邃、比原野辽阔、比泉水清澈用心体会吧,只要你我用心体会,那么,有一种感觉会涤荡心间,那就是——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