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国近当代史纲要”辛亥革命

新**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8.55KB
约7页
文档ID:458467987
“中国近当代史纲要”辛亥革命_第1页
1/7

中国近当代史纲要”辛亥革命   本章关键  1、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革命活动 成立政党、宣传和辩论、组织武装起义等  2、三民主义学说的内容  3、辛亥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及不足  4、北洋军阀的统治及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止  本章提醒  注意比较资产阶级革命和资产阶级改良的区分,了解革命是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状态的最好路径和手段  主要考点讲解  一、基础概念和判定  1、“回收利权”运动:20世纪初铁路和矿山的利权是列强掠夺的关键中国人民开展了回收利权运动和保路运动  2、《辛丑条约》的签署标志着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  3、清末新政的部分内容:1901年设置督办政务处开始新政关键有: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新设商部、学部和巡警部;  从1906年起废除科举考试;  颁布《商律》等  4、“预备立宪”和“皇族内阁”:1906年清政府宣告预备立宪,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纲领》,1911年5月成立“皇族内阁”  5、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阶级基础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骨干力量是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6、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组织: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组织。

1904年后,华兴会 黄兴在长沙组建 ,科学补习所、光复会等成立  7、第一个全国性资产阶级政党及其纲领:1905年8月,在东京成立同盟会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建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机关报为《民报》  8、革命派和改良派辩论的焦点:要不要以革命的手段推翻清政府  9、革命的思想宣传家及其代表作: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警世钟》和《猛回头》  10、三民主义学说的内容: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纲领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后被称为三民主义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民权主义即“创建民国;  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  11、保路风潮:1911年,反对清政府出卖粤汉、川汉铁路路权给帝国主义的运动四川省最为剧烈,成为武昌起义的导火索  12、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新军中的革命党人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随即全国响应,今后掀起辛亥革命的高潮  13、中华民国: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暂时政府建立,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孙中山为被选为暂时大总统中华民国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  14、《中华民国暂时约法》: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含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发点。

它确定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15、北洋军阀:中国近代史上的代表大地主和买办资产阶级利益的军事政治集团1912年到1928年为其统治期  16、袁世凯复辟帝制:1916年元旦,袁世凯称洪宪皇帝在人民的反对声中,于83天后取消  17、“二次革命”:1913年因袁世凯刺杀宋教仁和“善后大借款”而起,因战场关键在九江和南京而被称作“赣宁之役”,又称“二次革命” 相对于辛亥革命而言   18、护国战争:1915年12月,蔡锷宣告云南独立,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  19、孙中山护法运动的目标:要求北洋军阀统治者恢复并保护中华民国暂时约法和民国时期的国会  20、旧民主主义革命终止的标志:1922年6月,孙中山第二次护法战争的失败  主要考点讲解  二、简答题  1、怎样看待中华民国暂时政府的性质  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  1 在人员组成上,资产阶级革命派控制着这个政权革命党人和中同盟会会员担任着政府主要部门的关键职务  2 在实施的各项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政策方法上,集中表现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愿望和利益,也一定程度上符合广大中国人民的利益  3 南京暂时政府内政外交方面的不足一是认可清政府和列强所定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和所欠的一切外债。

二是没有提出能够满足农民土地要求的政策和方法  2、辛亥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中国人民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一个里程碑,含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1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在中国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在中国的统治为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2 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3 辛亥革命也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辛亥革命开启了思想进步和民族觉醒的大门  4 辛亥革命促进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改变  5 辛亥革命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推进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3、简述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斗争  1 发动“二次革命:和组建中华革命党:为反对袁世凯刺杀宋教仁和”善后大借款“,1913年7月,李烈钧、黄兴等宣告讨袁,南方部分地方响应坚持两个月后失败孙中山逃亡日本在东京正式成立中华革命党  2 发动护国战争为反对袁世凯称帝,蔡锷1915年12月25日,蔡锷宣告云南独立,护国运动爆发1916年3月22日,袁世凯取消帝制  3 发动护法运动:为恢复并保护中华民国和《暂时约法》孙中山两次发动护法运动。

1917年发动第一次护法运动针对皖系军阀段祺瑞破坏《暂时约法》,拒绝恢复国会1920年发动第二次护法运动针对直系军阀拒绝恢复民国和《暂时约法》两次护法战争均因军阀出卖而失败第二次护法战争的失败,标志着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止预示着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将要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主要考点讲解  三、叙述题  1、试述三民主义学说的基础内容和意义  1 民族主义包含“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即以革命手段推翻满清王朝,变“次殖民地”的中国为独立的中国不过,民族主义没有明确的反帝主张,也没有明确地把汉族军阀、官僚、地主作为革命对象  2 民权主义的内容是“创建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在理论上处理了革命目标问题不过,民权主义没有明确广大劳感人民在国家中的地位,难以保障人民的真正权利  3 民生主义的内容为“平均地权”.基础方案是:核定地价,按价征税,涨价归公,按价收买不过,民生主义没有正面触及封建土地全部制,不能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说,提出了一套在中国历史上不曾有过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建国方案,是一个比较完备的民主主义的革命纲领  2、试述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及其失败的经验教训  总: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的软弱性。

  分:辛亥革命不足的详细表表现:  1 没有提出根本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革命纲领  ·没有明确的反帝纲领,幻想以妥协退让来换取帝国主义的认可和支持  ·她们只强调反满和建立共和政体,没有认识到反对整个封建统治阶级,最终把政权交给了同是封建势力代表袁世凯  2 没有充足发动和依靠民众不敢依靠反封建的主力军农民群众,甚至压制人民的革命行动  3 没有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发挥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关键作用同盟会的组织松懈,派系纷杂辛亥革命后,有的主张解散同盟会,有的另建党派、自立山头革命军起,革命党消”  失败的原因和经验: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和由此而来的辛亥革命的不足,使辛亥革命难以摆脱失败的命运辛亥革命只推翻一个清朝政府,而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和剥削,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  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救中国,优秀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寻求新的出路。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