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重人文的后蜀国君孟昶

庄**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9.01KB
约3页
文档ID:194569987
重人文的后蜀国君孟昶_第1页
1/3

重人文的后蜀国君孟昶 史载五代时的后蜀国君孟昶(公元919―965)爱好文学,凡为文,本于理,反对轻薄浮淫之辞他从王建之子王衍因荒淫而亡国的历史中吸取教训,在位三十一年(公元934―965年)间不仅整饬吏治,而且劝农恤刑,肇兴文教,恢复科举,大兴儒学 据后蜀人杨九龄《蜀桂堂编事》记,广政年间(公元938―965年),孟昶曾置礼部贡举,至少举行过一次科举考试,试诗赋、策题,进士及第者十六人,其中费黄裳位居第一清嘉庆《四川通志》卷一百三十二有载说:“五代蜀,费黄裳,广都人,状元今人萧源锦著《状元史话》,根据四川地方史料的记载,在其开列的《中国历科状元题名录》“五代状元”名下,记费黄裳为“五代后蜀状元”,但“科分不详”[1] 五代十国之际,战乱频仍,但前蜀和后蜀统治的四川是相对安宁的地区,大批文人流寓蜀中,为孟昶以仁义治国、以儒学治国愿望的实现,创造了条件 孟昶时期的宰相毋昭裔就来自河中龙门(治今山西河津)他自幼好学,知识渊博,癖嗜藏书,对经书有很高的造诣孟昶继位的第二年,即拜其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他上任后“出私财百万营学馆”,大抓学校教育;又再出私资镌刻儒家经典于石壁。

石经从广政七年(公元944年)开刻,历时八年,终成盛举宋人张俞《华阳县学馆记》说: 孟氏踵有蜀汉,以文为事凡草创制度,僭袭唐轨,既而绍汉庙学,遂勒石书《九经》,又作都内二县学馆,置师弟子讲习,以儒远人王师平蜀,仍而不废[2] 正是因为蜀地有这样良好的文化与教育基础,所以后蜀社会一直比较稳定,经济发展保持着良好的势头,斗米三钱,金币充实,百姓大致都过着较为稳定的生活弦管歌诵盈于闾巷,合筵社会昼夜相接[3]所以宋太祖乾德三年(公元965年),当亡国后的孟昶被送往宋京开封时,“万民拥道,哭声动地……自二江至眉州沿路百姓恸绝者数百人”[4] 孟昶不仅是一位重人文的国君,而且能勤于政事,注重任用贤士,打击专横旧臣他即位之初,即把政权中不稳定因素――跋扈飞扬的六军统领李仁罕擒拿处斩,并诛除其外甥张业等人 孟昶又仿武则天设铜匦,以通下情,广开言路,体恤民瘼他曾经大选良家女以充后宫,带来民间不安枢密副使郭保贞向他忠谏,劝其放归,以稳民心他很快便予以了采纳并付诸实行 他为了警戒自己,也为了劝勉全国官吏勤政廉政,不扰民众,体恤百姓,又于广政四年(公元941年)亲拟《戒谕辞》,颁刻全国郡县衙署: 朕念赤子,旰食宵衣。

托之令长,抚养安绥政在三异,道在七丝驰鸡为理,留犊为规宽猛所得,风俗可移无令侵削,无使疮痍下民易虐,上天难欺赋舆是切,军民是资朕之爵赏,固不逾时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为民父母,罔不仁慈勉尔为戒,体朕深思 孟昶的这道“官箴”,以后被宋太祖摘了四句作为《戒石铭》,颁行天下,令郡县刻石置公堂座前其后从宋到清,历代州县衙门多刻“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尔俸尔禄,民膏民脂”四句以为作官主政之戒宋太祖摘录令行全国的四句“官箴”,后来传到东瀛今天,在日本二木松市霞城公园一爿花岗岩上,还凿刻有这四句话其虽经岁月沧桑,风蚀斑驳,却光彩依旧,催人自励 注释: [1]参见萧源锦:《状元史话》,重庆出版社1992年版,第37页、38页、70页 [2]《成都文类》卷二十一 [3]《十国春秋》卷四十九 [4]《蜀寿杌》卷下第 3 页 共 3 页。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