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黄帝王朝纪元前2698 年建立十中华黄帝王朝纪元前2698年建立第一代首任黄帝姬轩辕首都有熊(河南新郑) 第二代长子姬玄嚣生子蟜极次子姬昌意帝子第2 任姬己挚BC2598年—BC2515年第三代 姬蟜极 第 3 任玄帝姬颛顼 BC2515 —BC2437年第四代第 4 任俈帝姬夋 BC2437 —BC2367年 姬穷蝉生子敬康第五代第5 任姬挚BC2367 —BC2358 年第 6 任尧帝姬伊放勋BC2358 —BC2258年敬康/句望第六代姬句望第七代姬桥牛第八代姬瞽叟第九代第 7 任舜帝姬姚重华 BC2255 —BC2208年黄帝王朝 BC2698-BC2208 年共 7 帝立国 491 年大夏王朝 BC23世纪— BC18世纪首都安邑(山西夏县)第 1 任禹帝姒文命 BC2205 —BC2198年姒文命也是黄帝姬轩辕的后裔第 2 任姒 启第 3 任姒太康第 4 任姒仲康第 5 任姒 相 第 6 任后羿(妻嫦娥)第 7 任寒浞第 8 任姒少康第 9 任姒 杼第 10 任姒 槐第 11 任姒 芒第 12 任姒 泄第 13 任姒不降第 14 任姒 扃第 15 任姒 廑第 16 任姒孔甲第 17 任姒 皋第 18 任姒 发第 19 任桀帝姒履癸 BC1819 —BC1766年大夏王朝共 19 王立国 440 年大商王朝 BC18世纪— BC12世纪首都亳邑(河南商丘)第 1 任成汤帝子天乙原都亳邑 227 年第 2 任子外丙第 3 任子仲壬第 4 任伊尹第 5 任子太甲第 6 任子沃丁第 7 任子太庚第 8 任子小甲第 9 任子雍己第 10 任子太戊第 11 任子仲丁一迁嚣邑(河南荥阳) 24 年第 12 任子外壬第 13 任子河亶甲二迁相邑(河南内黄) 10 年第 14 任子祖乙三迁耿邑(山西河津)9 年四迁邢邑(河北邢台)117 年第 15 任子祖辛第 16 任子沃甲第 17 任子祖丁第 18 任子南庚第 19 任子阳甲第 20 任子盘庚五迁殷邑(河南安阳) 204 年(此时商朝也称殷朝)第 21 任子小辛第 22 任子小乙第 23 任子武丁第 24 任子祖庚第 25 任子祖甲第 26 任子廪辛第 27 任子康丁第 28 任子武乙六迁朝歌(河南淇县)行都77 年第 29 任子太丁(文丁)第 30 任子帝乙第 31 任纣帝子受辛大商王朝共 31 王立国 662 年大周王朝之西周 BC12世纪— BC771年首都镐京(陕西西安)第 1 任天王姬发(武王)第 2 任成王姬诵(周公姬旦摄政八年)第 3 任康王姬钊第 4 任昭王姬瑕第 5 任穆王姬满中国第一部成文法典 ,大臣吕侯制定 ,史学家称吕刑. 第 6 任共王姬翳扈第 7 任懿王姬囏第 8 任孝王姬辟方第 9 任夷王姬燮第 10 任厉王姬胡 BC841 —BC828 (周公召公共和执政党 BC841年中国历史开始有纪年)第 11 任宣王姬静 BC827 —BC782年在位 46 年第 12 任幽王姬宫湦 BC781 —BC771年在位 11 年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西周结束。
大周王朝之东周 BC770 —BC256年首都洛邑 (河南洛阳 ) 第 13 任平王姬宜臼 BC770 —BC720年在位 51 年 春秋时代开始第 14 任桓王姬林 BC719 —BC697年在位 23 年第 15 任庄王姬佗 BC696 —BC682年在位 15 年第 16 任未攵厘 (音西)王姬胡齐 BC681 —BC677年在位 5 年第 17 任惠王姬阆 BC676 —BC652年在位 25 年第 18 任襄王姬郑 BC651 —BC619年在位 33 年第 19 任顷王姬壬臣 BC618 —BC613年在位 6 年第 20 任匡王姬班 BC612 —BC607年在位 6 年第 21 任定王姬瑜 BC606 —BC586年在位 21 年第 22 任简王姬夷 BC585 —BC572年在位 14 年第 23 任灵王姬泄心 BC571 —BC545年在位 27 年第 24 任景王姬贵 BC544 —BC520年在位 25 年第 25 任悼王姬猛 BC520 —BC520年在位数月第 26 任敬王姬匄 BC519—BC476 年在位44 年 春秋时代BC770-BC476 共 295 年第 27 任元王姬仁 BC475 —BC469年在位 7 年 战国时代开始第 28 任贞定王姬介 BC468 —BC441年在位 28 年第 29 任哀王姬去疾 BC441 —BC441年在位数月第 30 任思王姬叔 BC441 —BC441年在位数月第 31 任考王姬嵬 BC440 —BC426年在位 15 年迁都河南 /洛阳西失去天子国地位成为小国第 32 任威烈王姬午 BC425 —BC402年在位 24 年第 33 任安王姬骄 BC401 —BC376年在位 26 年第 34 任烈王姬喜 BC375 —BC369年在位 7 年第 35 任显王姬扁 BC368 —BC321年在位 48 年第 36 任慎靓王姬定 BC320 —BC315年在位 6 年第 37 任赧王姬延 BC314 —BC256年在位 59 年大周王朝共 37 王立国 879 年大秦王朝 BC221 —BC206年首都咸阳 (陕西西安 ) 千古一帝秦始皇帝嬴政大帝第 1 任秦始皇帝嬴政 BC246 —BC209年在位 37 年秦王政 26 年庚辰 BC221年灭六国 ,完成统一 ,第一次统一全国 ,称始皇帝 . 第 2 任二世皇帝嬴胡亥BC209 —BC207年在位 3 年第 3 任三世皇帝秦王嬴子婴BC207年在位数月大秦王朝共 2 帝 3 传立国 15 年西楚王朝 BC206 —BC202年首都彭城 (江苏铜山 ) 第 1 任西楚霸王项羽BC206 —BC202年在位 5 年西楚王朝共 1 王立国 5 年大汉王朝 BC206 —公元 220 年西汉王朝 BC206 —公元 9 年首都长安 (陕西西安 ) 第 1 任高帝刘邦 BC202 —BC194年在位 9 年第 2 任惠帝刘盈 BC194 —BC187年在位 7 年第 3 任废帝刘恭 BC187年高后吕雉摄政第 4 任废帝刘弘 BC187年高后吕雉摄政BC187 —BC179年摄政 8年第 5 任文帝刘恒 BC179 —BC156年在位 23 年第 6 任景帝刘启 BC156 —BC140年在位 16 年第 7 任武帝刘彻 BC140 —BC86年在位 54年第 8 任昭帝刘弗陵 B C86—BC73年在位 14 年第 9 任少帝刘贺 BC73年第 10 任宣帝刘询 BC73 —BC48年在位 26年第 11 任元帝刘奭 BC48 —BC32年在位 16年第 12 任成帝刘骜 BC32 —BC6年在位 26 年第 13 任哀帝刘欣 BC6 —公元 1 年在位 6 年第 14 任平帝刘箕子公元1—6 年在位 5 年第 15 任孺子刘婴公元6—9 年王莽摄政 4 年西汉王朝 END 西汉王朝共 15 帝立国 215 年新王朝公元 9—23 年首都长安 (陕西西安 ) 第 1 任新皇帝王莽 9—23 年在位 15 年新王朝共 1 帝立国 15 年玄汉王朝 23—25 年首都长安第 1 任更始帝刘玄 23—25 年在位 3 年玄汉王朝共 1 帝立国 3 年东汉王朝 25—220 年首都洛阳第 1 任光武帝刘秀 25—58 年在位 34 年(原名刘绣)第 2 任明帝刘庄 58—76 年在位 18 年第 3 任章帝刘炟 76—89 年在位 14 年第 4 任和帝刘肇 89—106年在位 18 年第 5 任殇帝刘隆 106 年第 6 任安帝刘祜 107—125 年在位 19 年第 7 任婴帝刘懿 126 年第 8 任顺帝刘保 126—145 年在位 20 年第 9 任冲帝刘炳 145 年第 10 任质帝刘缵 146 年第 11 任桓帝刘志 147—168 年在位 22 年第 12 任灵帝刘宏 168—190 年在位 23 年第 13 任少帝刘辩 190 年第 14 任献帝刘协 190—220 年在位 31 年东汉王朝 END 东汉王朝共 14 帝立国 196 年两汉共 29 帝立国 411 年 END 三国时代(魏蜀吴) 220—280 年历时 61 年曹魏帝国 220—265年首都许昌迁回洛阳第 1 任文帝曹丕 220—227 年在位 8 年第 2 任明帝曹叡 227—240 年在位 14 年第 3 任齐王曹芳 240—254 年在位 15 年第 4 任高贵乡公曹髦254—260 年在位 7 年第 5 任元帝曹奂 260—265 年在位 6 年曹魏帝国共 5 帝立国 46 年 END 蜀汉帝国 221—263年首都成都第 1 任昭烈帝刘备 221—223 年在位 3 年第 2 任后主刘禅 223—263 年在位 41 年蜀汉帝国共 2 帝立国 43 年 END 东吴帝国 222—280年首都建业(江苏南京)第 1 任大帝孙权 222—252 年在位 31 年第 2 任会稽王孙亮 252—258 年在位 7 年第 3 任景帝孙休 258—264 年在位 7 年第 4 任乌程侯孙皓 264—280 年在位 17 年东吴帝国共 4 帝立国 59 年 END 大晋王朝 265—420年立国 156 年西晋王朝 265—317年首都洛阳第 1 任武帝司马炎 265—290 年在位 26 年第 2 任惠帝司马衷 290—307 年在位 18 年公元 291 年西晋爆发八王之乱八王之一汝南王司马亮八王之二楚王司马玮八王之三赵王司马伦八王之四齐王司马冏八王之五长沙王司马乂八王之六成都王司马颍八王之七河间王司马颙八王之八东海王司马越晋自五马(司马)渡江天下遂分为二,又有五胡乱华十九国并立第 3 任赵王司马伦 301 年在位四个月大分裂时代公元 304—589 年共 286 年其中五胡乱华十九国时代304—439 年共 136年第 4 任惠帝司马衷 290—307 年第 5任怀帝司马炽 307—313年在位 7年公元 311年八王之乱 END 第 6 任愍帝司马邺 313—317 年在位 5 年西晋王朝共 6 帝立国 53 年东晋王朝 317—420年首都建康(江苏南京)第 7 任元帝司马睿 317—322 年在位 6 年第 8 任明帝司马绍 322—325 年在位 4 年第 9 任成帝司马衍 325—343 年在位 19 年第 10 任康帝司马岳 343—345年在位 2 年第 11 任穆帝司马聃 345—362年在位 18 年第 12 任哀帝司马丕 362—366年在位 5 年第 13 任废帝司马奕 366—371年在位 6 年(海西公)第 14 任简文帝司马昱371—373 年在位 3 年第 15 任孝武帝司马曜373—397 年在位 25 年第 16 任安帝司马德宗397—419 年在位 23 年第 17 任恭帝司马德文419—420 年在位 2 年东晋王朝共 11 帝立国 104 年两晋共 17 帝立国 156 年 END 五胡乱华十九国五胡指:匈奴〈羯〉鲜卑羌〈氐〉实为三胡,依古老的说法,他们都是黄帝姬轩辕的后裔十九国:开国年国别 开国君主民族 首都 亡国年年数 亡于304 成汉帝国李雄 氐 成都 347 44 晋304 汉赵帝国刘渊 匈奴 平阳(山西临汾)329 26 后赵319 后赵帝国石勒 羯 襄国(河北邢台)351 33 冉魏320 前凉王国张茂 汉 姑藏(甘肃武威)376 57 前秦337 前燕帝国慕容皝 鲜卑 邺城(河南临漳)370 34 前秦350 冉魏帝国冉闵 汉 邺城(河南临漳)352 3 前燕351 前秦帝国苻健 氐 长安 394 44 西秦384 后燕帝国慕容垂 鲜卑 中山(河北定县)407 24 北燕384 西燕帝国慕容泓鲜卑 长子(山西长子)394 11 前燕384 后秦帝国姚苌 羌 长安 417 34 晋385 西秦王国乞伏国仁鲜卑 金城(甘肃兰州)431 39 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