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国家破产”、主权违约及其应对机制

j****s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262.42KB
约9页
文档ID:47677608
“国家破产”、主权违约及其应对机制_第1页
1/9

“国家破产” 、主权违约及其应对机制 “国家破产” 、主权违约及其应对机制 由美国次贷问题引发的金融危机,演化了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全球性金融经济危机,对国际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冲击更重要的是,危机的影响仍在深化,对部分国家的冲击仍在持续 2011 年以来,希腊的主权债务危机愈演愈烈,欧洲债务问题的普遍性和严重性持续恶化,更重要的是,全球最大经济体美国其国会和政府就债务上限问题的谈判仍没有达成一致,面临债务违约的风险市场悲观的预期认为,可能会有其他国家和冰岛一样面临“国家破产”风险,全球经济的发展仍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 “国家破产”的涵义“国家破产”的涵义 市场认为,随着金融危机的深化,债务问题的恶化,可能有国家将面临冰岛一样的困境,出现“国家破产”的风险基于冰岛“破产”的现实,实际上是从国家的资产负债表进行分析,当时冰岛的主权负债远远大于其资产及产出,从而使得并到资产负债表崩溃,技术上冰岛已经破产 从财务原则上,破产主要是针对公司而言的,破产是指当债务人的全部资产不以清偿到期债务时,债权人通过一定程序将债务人的全部资产进行平均受偿,从而使债务人免除不能清偿的其他债务,并由法院宣告其破产解散。

目前,对于“国家破产” (National Bankruptcy) ,学术界仍然没有严格的定义July.26 2011 郑联盛 zhengls@ Policy Brief No. 2011.047 2不过,有些研究是通过情景的不同来分析界定“国家破产”风险一般地将以下三种情况定义为“国家破产” : 一是主权债务违约主权国家由于特定的经济原因或其他原因,无法履行其到期债务本息的支付责任, 甚至是无法支付到期的利息, 那该国就遭遇偿付危机, 面临 “国家破产”风险这个定义主要是从债务债权的财务分析原则进行界定的这就是目前希腊、意大利、葡萄牙甚至美国可能面临的风险,实际上是一种主权债务违约风险,或主权债务危机针对违约的对象,一般可以分为内部型违约和外部型违约,内部型违约主要是针对国内的债权人,外部型违约是针对国外的债权人由于外部型主权违约的影响力更大、更复杂,往往引发更为密切的关注 二是政府的变更 一般而言, 政府的正常更迭是不会改变前政府承担的信用承诺,不会改变一个国家的债务债权关系,但是,如果一个新政府质疑前政府的合法性,那就有可能为此否认前政府的信用行为,从而不承认前政府的债务责任,此时,这个国家也是面临“国家破产”的风险。

比如,在苏联成立之后,苏联就完全废除了沙皇和克伦斯基政府的债务 三是国家的消失严格意义上,这是“国家破产”的最本质特征不过,一般而言,一个国家消失,往往会有新的国家或新的几个国家产生,新国家或其中一国经常会承担此前国家的主要债务债权责任但是,如果新的国家不承认此前的债务债权关系,那完全意义上的“国家破产”就产生了 根据上述三个情景,严格意义上的“国家破产”是国家的消失及其引致的债务债券的关系的可能消亡,而最为普遍的“国家破产”情景是债务违约导致的偿付危机,或是我们所熟悉的主权债务危机,而并非一个国家像一个公司会消失或被进行破产清算比如,美国如果无法在 8 月初就债务上限达成妥协,那就无法进行到期债务的支付,就产生主权违约,可能就面临“国家破产”风险,但不是美国的消失或被清算 基于第一个情形的“国家破产”分析,实际上是一种主权债务危机,其大致可以分为两个不同的情况其一,从这个国家的收支角度出发,如果一个国家收支长期处于不平衡状态尤其是长期是支出大于收入,那就会使得这个国家在某个时点就无法支付到期的债务本息,从而发生债务违约,面临“国家破产”风险此前,众多的主权债务危机都是这样的情况 其二,从该国的资产负债表分析,如果这个国家的负债或然大幅增加,比如外币3大幅升值(或本币大幅贬值)导致其持有的相应外币负债头寸的支付压力上升,在其资产价值没有变化的情况下,可能使得资产负债表的平衡被打破,从而资不抵债;另外,可能由于其资产的大幅贬值,导致资不抵债的情况,冰岛就是这样的遭遇。

“国家破产”与流动性危机“国家破产”与流动性危机 主权债务危机是“国家破产”风险最为普遍的表现形式如果一个国家的债务负债不断攀升,其债务占经济产出的水平持续上升,而收入水平增长相对有限,那在某个时点这个国家将由于过度负债(Over-indebtedness)而无法支付到期的债务本息,甚至无法支付利息,那就可能面临债主权务违约或债务危机此时,这个国家就是面临了严重的偿付危机(Insolvency crisis) 偿付危机一般并不会使得“国家破产”解体如果对于一个公司而言,当其面临偿付危机之后,债权人就会要求通过法定程序将债务人的全部资产供其平均受偿,最后是公司被清算破产但是,对于国家而言,特别是和平时期,债权人是无法对一个国家的全部资产进行平均受偿的,因为国家的主权是不得侵犯的为此,一个国家面临偿付危机,并不必然导致这个国家的破产解体 主权债务违约引致的偿付危机实质上是流动性危机由于国家是有固定的收入来源,一般是税收,偿付危机一般都是特定时刻的支付危机,如果这个国家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支付的资金,那偿付危机就可以缓解甚至消除从这个意义上,一个国家无法履行债务支付责任的关键是支付意愿,而非支付能力,是临时性的支付困难,而非真正的无法支付。

所以,对于面临破产风险的国家而言,债务危机实际上是一种流动性危机,或临时违约 “国家破产”可能引发严重的金融经济危机一般的,国家的债务大部分是以债券或借款的形式存在,如果面临流动性危机,债权人的债权就无法得到偿付,持有的债券等资产就面临着资产减计, 对于金融机构或企业, 就会破坏其资产负债表的平衡,导致资不抵债,最后使得银行等金融机构和企业破产,引发金融危机同时,由于流动性危机的存在, 会使得市场对风险溢价的补偿要求提高, 债券的收益率会大幅提高,资金成本整体也将上扬,加上此前金融部门的混乱,这对于资源配置的效率将是巨大的冲击,最后导致经济增长和发展的效率降低甚至引发严重的经济危机 4一个国家如果出现“国家破产”风险,不管是偿付危机还是流动性危机,对于外国政府、金融机构、企业和个人债权人以及该国家自身等都有严重的后果对于债权人,可能包括外国政府、金融机构、国际金融组织、国内债权人(有金融机构、企业、个人等) ,将面临全部或者部分的债权违约风险,其债权的价值面临萎缩对于国家自身,由于存在“国家破产”的风险,必然导致公共支出的降低和预算规模的下降,从而对经济增长造成影响;同时,违约将导致该国的信用和公信力大大降低,其在资本市场的融资能力将短期受限,融资的成本将大幅提升,甚至无法获得融资。

对于该国家的居民,由于“国家破产”风险的持续,个人的财富将受到极大的威胁,国家对个人的信用将降低,作为最重要的债权人,个人(主要是其储蓄)可能不再会成为国家债务的主要融资渠道 根据经济逻辑的分析和历史经验,一旦一个经济体面临“国家破产”风险,出现偿付危机或流动性危机,最后可能引发更为严重的系统性危机 “国家破产”风险将可能引发三种类型的危机:由于资产减计导致的银行或金融危机、由于资源配置紊乱及私人部门总需求萎缩导致的经济危机以及外国投资者信心崩溃引发的货币危机 “国家破产”的应对“国家破产”的应对 主权违约的历史由来已久根据相关的研究,最早的主权违约案例是 1557 年,西班牙菲利普二世政府无法偿还其到期债务,不得不宣布“国家破产” ,这是历史上主权国家第一次宣布“国家破产” 其后 1560 年、1575 年和 1596 年西班牙再次宣布“国家破产” ,无法偿还到期债务的本息19 世纪 20 年代,一些拉美国家在伦敦债券市场发生主权违约,19 世纪末期和 20 世纪初期,大量国家发生主权违约,比如美国、土耳其、秘鲁、埃及、阿根廷、希腊、巴西等二战以来,影响最深远的违约发生在70 年代初期,美国对美元-黄金挂钩机制的违约,即尼克松冲击,最后导致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

其后主权违约主要发生于上世纪 80 年代(拉美债务危机) 、90 年代(俄罗斯等)以及本世纪初期(土耳其、阿根廷等) 自救是主权违约的首要政策由于主权危机是一种偿付危机,更是一种流动性危机,为此,应对主权违约的首选之策就是获得新的流动性,以提高偿付能力一般地,获得流动性的方法主要有:一是向其他国家或国际金融组织申请短期贷款,在短期内获得新的流动性,来缓解支付压力;二是在资本市场上发行新的债务凭证,以发行新5债的资金收入来偿付旧债的本息,当然这需要的前提条件是该国仍然能够获得资本市场的信用认可;三是出售资产,获得一定的额外收入,来进行支付;四是增加税收,特别是关税,来增加政府的收入;五是减少支出,削减公共支出,降低债务水平一般地,前面两个措施需要和外部经济主体相互联系起来,而后面三个措施主要是针对国内的内部型违约的解决之道相对简单,外部型违约由于涉及到国外的经济利益,处置更加复杂 外部型的主权违约的原始应对方式多以协商加武力威胁方式解决由于特定国家面临破产风险,在国际法尚未建立的条件下,债权人无法通过法律获得债权的合法收入,债权人只能与债务国进行协商,同时以武力相威胁19 世纪至 20 世纪起初,欧洲国家作为很多国家作为债权人,一旦某个国家发生或可能主权违约,欧洲国家就经常以武力接管或威胁该国,以该国的税收和关税收入来偿还债务,或者以税收和关税收入作为担保。

典型的事件有:1861 年英国、法国和西班牙入侵违约的墨西哥;1869年、1880 年和 1898 年,突尼斯、埃及和希腊分别被军事控制;1902 年英国、德国和意大利联合围堵委内瑞拉港口, 迫使其按期如数偿还债务 1901 年中国清朝政府与英国、美国、 日本、俄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奥匈、比利时、西班牙和荷兰签订的《辛丑条约》规定中国赔款 4.5 亿两白银,分 39 年还清,年息 4 厘,本息共 9.8亿两由于担心中国违约,英美等国要求以清政府的关税、盐税和常关税作担保 传统的国际救助方式在二战之后盛行开来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以武力解决债务债权关系就很少见, 多为协商解决, 特别是二战之后, 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建立起来,新成立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宗旨就是促进全球国际收支的平衡,对失衡国家进行援助一旦一个国家面临违约风险,IMF 等机构和主要发达国家(比如七国集团)多会积极参与救助违约国,向违约国提供相对充足的紧急贷款,使得违约国能够支付到期的债务本息,缓解其支付压力这样,就形成了以国际金融组织和发达国家为救援主体、以短期紧急贷款为主要方式的传统国际救援方式不过,由于国际金融组织和发达国家的贷款往往具有条件性,这个方式受到一定的质疑。

2001 年 11 月开始,IMF开始研究主权债务重组机制(Sovereign Debt Restructuring Mechanism) ,并于 2003 年IMF/世行春季年会前出台,但是由于美国和部分新兴经济体的反对,这个机制也被搁置,传统的国际救援机制没有得到有效的完善 “国家破产”的市场应对机制的重要性日益提高由于传统的国际救助方式存在道德风险、未来违约以及有效性等问题,同时还存在对国家主权的侵蚀等弊端,在东6亚金融危机之后受到了较多的质疑, 特别是以 IMF 作为最后贷款人的救援机制的条件性被认为是加剧危机而不是缓解危机上世纪 80 年代以来,以市场力量来解决主权违约的趋势日益明显,形成了以传统国家救助为基础、以市场手段为主要方式的主权违约应对机制这个机制最为核心的内容是主权债务重组相对而言,国际救助是主权违约危机的短期缓解之策,债务重组则主要是侧重于债务违约问题的解决 主权债务重组主权债务重组 当一个国家面临偿付危机的情况下,如果短期内通过自救和国际救援能够恢复偿付能力,那流动性危机就将解决,主权违约的压力将缓解, “国家破产”风险就大大降低但是,如果该。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