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车技术资料汇总山地车技术资料汇总山地自行车概述山地自行车概述本帖最后由 秦之驴 于 2009-4-27 21:57 编辑--------------------------------------------------------山地车,英文名叫“mountainbike”,缩写为 MTB起源于美国,是美国青年为了寻求刺激, 在摩托车比赛的越野场地上驾驶自行车进行花样比赛而派生发展起来的车型最早骑山地自行 车进行越野的,是一位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学生斯科特(James FinleyScott),他是第一位将普 通自行车改装成山地车式样的人以后越野运动逐渐在欧美流行,并形成赛事1990年国际自 行车联盟承认这项运动,1991年首次举行世界杯赛山地车赛首次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在美国的圣弗朗西斯科市(旧金山)举行的,直到1996年, 它才成为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在山地赛中,选手们必须具备良好的耐久力、平衡能力和承 受能力,才能在崎岖不平、前途难以预料的赛程中超出对手自行车场地赛和公路赛路面平坦,而奥运会的山地车赛(越野赛)却不同于这两种比赛, 因为奥运会山地车赛采用“扁平”轮胎,空气动力的考虑成分较少。
整个赛程当中,各种冲撞时 有发生,因而选手们要有在赛程当中随时修车的能力山地车分类山地车分类本帖最后由 秦之驴 于 2009-4-27 21:58 编辑-------------------------------------------------------------------XC--Cross Country:普通越野车(通常为越野车)说明:有些弹跳,相对较小的冲击 功能重点:50%下坡,50%爬坡XC Racing : 竞赛越野说明:包含长坡的有骑乘技巧难度的竞赛路道, 功能重点:30%下坡,70%爬坡, 英文 里也有称为:Aggressive XDS--Dual Slalom :速降对抗赛车 (也有译为:回转双人对抗赛)说明:也有成为飞包车,和近来流行的街攀车比较相似,都是前软叉,硬车架,只是在结 构有细微变化,另外轮胎等细节部分作了更适合街道的改进DH--Down Hill:速降车说明:刻意挑战、俯冲速度、高度落差及强烈冲击的下坡赛道,踩踏功能完全是陪衬, 功能重点:100%下坡,0%上坡, 英文分类里也成为:COMP.DH 或 ExtremeFR - Free Ride:自由骑说明:针对 崎岖不平的自由骑地形,进阶级林道,持续遭遇跳跃及相对程度冲击的激烈模式, 功能重点:60%下坡,40%爬坡。
英文分类也有称为:EnduroDirt Jumping:(暂时不确定中文名称)说明:极具技巧及技术要求的路线,包含大量的垂直落地及飞跃 功能重点:90%下坡,10%爬坡, 英文分类也有称为:Freeride 或 TechFS--Full Suspension:全减震越野车 (笼统称呼)场地骑行又包括泥地和硬地两类其中泥地包括:DS(Dual slalom) ,4X,DJ(Dirt jump) DS(Dual slalom) ,一般在天然的下坡路线上,进行修整和改造,成为 DS 赛道分为两 道,由两人同时出发比赛赛道一般全下坡,以弯道为主,无大落差地形对车的坚固程度要 求较高,兼顾轻量化,硬尾,软尾都有避震行程130MM 左右4X,场地类似越野摩托场地,有上,下坡,小抛台,多人同时出发,不分赛道硬尾为 主,对车的要求类似 DS,但要求更轻,可以适当牺牲强度避震行程130MM 左右DJ (Dirt jump),也就是土坡腾越了,表演性的玩法,对车的要求类似 DS,硬尾,对头管 强度要求高避震行程100MM 左右硬地包括:Urban,Bike parkUrban,就是街式,以城市为舞台的表演性玩法,对车的要求类似 DS,硬尾为主,避震行 程100MM 左右。
Bike park,自行车极限公园,有各种 U 台,练技巧的好地方,表演性玩法,对车的要求类 似 Urban山地车调整山地车调整本帖最后由 秦之驴 于 2009-4-28 11:12 编辑--------------------------------------------- 车子坐垫调整每一个人的身长、手长、脚长都不一样,即使买到了尺寸对的单车,也不代表这辆单车是 真正适合其实只要参考以下简单的“设定一撇步” ,花一点时间、心思作一下调整 坐垫角度坐垫角度首先先调整最简单的坐垫角度坐垫的角度大致上要保持水平,由于目前市面上的坐垫的 垫面大多是弧面,用目视可能不太准确,所以可以先拿一把长尺放在坐垫上,再用眼睛目测抓 水平,这样就容易多了不过坐垫得角度绝不是死板板的比如说,有些人骑完车后常常会抱怨胯下痛,这或许是 坐垫前端的压力过大所致,这是可以将坐垫的鼻端稍稍向下调整一点,这样做可以减轻对胯下 部位的压力,特别是在上坡的时候相反地,有些人不是很长骑上坡,反而喜爱冲下破的乐趣, 而冲下坡时因为要控制重心的关系,骑乘者常常会在坐垫与坐垫后方移来移去的,这时最好将 坐垫鼻端稍微往上仰个几度,同时将坐管高度放低,这样做有助于下坡时身体在坐垫上的灵活度。
坐垫高度坐垫高度 坐垫的高度是单车设定中最重要的一环,尤其与膝盖伤害与踏踩出力息息相关 坐垫太高的话膝盖容易受伤,而且重心太高也容易产生意外;太低的话脚踏踩不出力量,长期 用不正确的姿势踩踏也会对膝盖与腿部产生不好的影响唯有正确的坐垫高度才能真正发挥出 应有的踩踏效率、并拥有最正确健康又不伤害身体的踩踏姿势,而且不但不会萝卜腿,而且还 能修饰腿型膝关节是单车运动时使用最频繁的身体部位,但也是最脆弱、最容易受伤的部位当我们 的腿每踩踏一圈,膝关节就会活动一次,这样频繁的动作,如果施力的方法、方向或位置不正 确的话,很容易就会让膝关节受伤、甚至一辈子都不能骑车(很多膝关节的伤害是很难康复会 来的) ,所以一定要小心才行设定坐垫高度时最忌讳将坐垫拉得太高(路上有很多中学生喜欢耍酷,刻意将坐垫拉得很 高很高,假装自己脚很长的样子) ,这样的坐垫高度在踩踏时会让膝盖打直,是很危险的动作! 像单车运动这样需要双腿频繁地作踩踏回转的动作,这时如果还让膝盖打直,不仅会让踩踏有 “顿点”发生,影响踩踏的连续性,而且打直时的膝盖也很伤膝关节及腿部韧带虽然拉高坐 垫后会有一种将踩踏力量“直直打出”的错觉,好像要这种姿势才能踏出去,但其实不然,不 管是肌肉还是膝关节都很容易在这时(膝盖打直)磨损受伤。
所以一点要记住!骑车踩踏是切 忌不能让膝盖打直 坐垫的前后位置坐垫的前后位置坐垫前后位置的设定其实相当简单:先在坐垫上坐好,将脚掌放在踏板上正确的位置然后 踩个几下,接着将踏板摆成水平,这是前脚的“膝盖下点”所垂下的垂直线要刚好通过踏板的 中心位置(也就是踏板轴) ,这样就完成了如果垂线没有通过踏板的中心位置,就要依次调 整坐垫的位置坐垫位置就太过前面,而图 C4则是太后面,坐垫位置太过前面或后面会影响 到腿部的踩踏出力,与膝盖的磨耗也息息相关,所以不可不小心 一般车友最容易犯的错 误是将坐垫放在过于后面的位置,这样做好像能燃车子看起来更俊更酷,踩踏是好像也比较容 易有那种扎实的踩踏感,但这样硬操的结果,长期下来其实对膝盖时会有所损伤的山地车调整(山地车调整(2))本帖最后由 秦之驴 于 2009-4-27 22:10 编辑—————————————————— 车子龙头调整车子龙头调整龙头的高度长度主要是在调整体重压在单车上时的配重,同时也会影响操控的灵活度正 常骑行时,我们应该将身体的重量均匀分配在骑车的“金三角”:分别是“手把” 、 “坐垫”与 “脚踏”上不常骑车或没有骑车运动习惯的人,由于不善于使用上半身的肌肉群,腰部也不经常运动 到,所以会不自觉地将龙头把手的位置弄得又高又近(接近身体) ,让骑车的姿势好像平常坐 着的姿势那样。
但这样看起来技术富有自然的姿势其实会让身体的重量过于集中在“坐垫”上,而“把手” 所分到的重量却只是点到为止这样的设定一开始虽然可以感觉到很自然舒服,但将大多的身 体重量压在臀部(坐垫)上,骑乘久了之后臀部会因为压力过大而产生不舒服,跨下的部位也 容易会有麻木的感觉另外,像这样太过于“正直”骑姿将使得骑乘者的脊椎直接面对地面所 传来的冲击,久了后就会产生腰酸背痛,长期下来对身体其实是很不好的所以设定龙头的高 度与长度时,千万不要一味地想将龙头加高缩短;相反地,要将龙头设定在适切的位置,让身 体的重量能够分一些到把手上面去(也就是上半身与手臂的肌肉上) 虽然一开始时会因为这 边的肌肉群平时很少用到的关系,所以会感觉比较无力而且容易疲惫,但骑过一两次车、等肌 肉群习惯这样的使用方式与强度后,酸痛不适的感觉自然就会消失所以设定龙头的长度高度时一定要记住“骑车黄金三角333配重原则” 龙头的长度则会随着车子上管长度的不同而有所变化由于每台车子的上管长度不尽相同, 所以龙头长度也不是个固定的数字龙头过短的话体重不容易压在前轮上,骑车时操控容易有 些轻飘飘的感觉,上坡时前轮也比较容易浮起,产生危险或打乱节奏,而且上半身的力量也会 有施展不开的感觉;相反地,龙头过长则会放太多重量在前轮上,除了会让操控碍手碍脚之外, 下坡时重心太过前面、后轮载重不够容易浮起或导致抓地力不足,对骑乘安全也会大打折扣, 上半身过于拉伸也会增加疲累感。
所以选择适当的龙头长度往往是新车设定最要的一环,但也 是店家最不容易(或不愿意)调整、而且是消费者最不容易马上感受到效果的一项设定 专业的单车店家一定要准备多种龙头长度供消费者设定或选换把手可以适当锯短、坐管坐垫 也都可以轻易使用快拆或工具调整,唯独龙头是得大费周章的更换,是最不容易调整的操控零 件不过,一定不能怕麻烦,一点要找到自己最适合的龙头长度高度才行 除了店家能为 你建议设定外,我们也建议车友可以多购一些不同长度的龙头偶尔更换一下,这样才能真正 找到自己的“最好最舒适的骑车黄金三角”位置骑起车来才能更不费力、也更安全山地车调整(山地车调整(3))---------------------------------------------- 刹车把角度刹车把角度 骑车前一定要先学会停下车,也就是煞车这是安全骑乘的第一步煞车把手 的角度当然也就扮演关键性的角色煞车把手一般可以先设定在35-45度之间,让骑乘时,手 背与前臂可以打平为准如果手背与前臂间的角度上弯或下弯太多,都表示把手的角度不对, 得重新调整正确的煞车把手角度可以让手臂手掌的肌肉能最舒服,而且能最快速地施力与反应。
记住, 让车子停下来,也就是煞车,是骑乘单车安全的第一步一点要将煞车把手放在最好最对最自 然的位置,这样遇到意外时才能让危险发生的机会降到最低 刹车把手位置刹车把手位置 煞车把手的角度对了还不够,手指是否能正确地控制手把也是关键现在的自行车零件多以欧 美人的体型作标准,因此对东方人来说尺寸上往往大了一号,让人“指长莫基” 还好,经 过多年的演化,现在的煞车把手大多都是有很宽广的调整空间了所以只要请店家老板将煞车 手把的位置依照你的手掌大小、手指长度作调整,基本上食指与中指的第二节要可以稳稳地放 在煞车把手上才算及格,这样真正遇到危险时,刹车的反应时间与力道才够快够有力尤其是 手掌小的女性朋友一定要特别注意这点!千万不要拿你小小的手掌手指去屈就那个设计给西方 大男人用得大大的把手,其实只要一丁点的调整,就能够让车子变成你身体的一部分安全是 绝对不能偷懒的哦把手宽度把手宽度车把手的宽度大概要比肩膀再宽一些些,至少要与肩膀同宽,这样操控室才会灵巧有力, 而且胸部肌肉自然舒展,可以呼吸得很顺畅太窄的车把手宽度会让转弯时碍手碍脚,既影响 操控也危险,而且也没法大口呼吸但过宽的车把手宽度也不好,操作起来会像在开“拖拉机” (卡车) ,上半身也容易太前倾,徒增气力、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