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美国枪击事件以及关于美国公民持枪的思考摘要美国每年都有3万多人因枪支暴力而死亡,20万人因枪支暴力受伤,然而美国却迟迟没有禁枪枪支对于美国人有着特殊的意义,而复杂的历史原因也深深影响美国人对枪支的情感本文将依据拥枪派与禁枪派之间激烈的争辩,枪支管理政策与各利益集团之间的种种矛盾冲突,美国人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和美国人对待自由的态度等复杂因素对美国枪支管理问题做出深入分析关键词】枪支 禁枪 美国正文2012年2月27日,美国俄亥俄州一所高中遭遇枪击案造成至少1名学生丧生,4名学生受伤;2012年4月2日,美国加州奥克兰市奥依克斯大学发生校园枪击事件,一名亚裔男学生持枪在教室开枪截至下午3时,已知7人死亡,3人受伤;2012年7月20日,美国丹佛市举行《蝙蝠侠前传3:黑暗骑士崛起》的首映现场发生枪击事件,截至目前至少造成14人死亡,50人受伤;2012年12月14日,美国康涅狄格州西部纽镇的桑迪霍克小学发生枪击案,已造成28人丧生,其中包括20名儿童……据悉,美国每年3万多人死于枪支暴力,20万人因枪支暴力受伤,面对血淋淋的事实,为何美国还不禁枪?一、 持有枪支是人民应有的权利美国人民能够持枪正是因为美国宪法第二修正案:"A well regulated militia, being necessary to the security of a free state, the right of the people to keep and bear arms, shall not be infringed."(管理良好的民兵是保障自由州的安全所必需的,因此人民持有和携带武器的权利不得侵犯。
因此,持有和携带武器是美国人民不可剥夺的宪法权利,也正是这一句短短的一句话,保障了人民拥枪的自由及其保卫自由的能力当第一批欧洲移民随着“五月花”号到达北美大陆时,正是依靠了先进的武器,美国的先人们才在与野兽和印第安土著的斗争下存活下来而对于武器的进一步推崇在独立战争爆发后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此前,各州基本上都没有常备的正规军,这源于美国先民对于常备军的怀疑和恐惧他们认为由政府控制的常备军会成为压制人民自由和权利的工具反抗英国的暴政压迫的重任落在由持有武器的民众组成的民兵肩上尚武的精神导致后来的宪法规定,在美国境内的公民拥有武器自卫的权利独立战争结束之后,国家并未形成一个强有力的中央集权政府,而13个州的政府又没有足够的财力去负担一支装备精良的国防军,因此民兵依旧是美国国防的根本更重要的是,美国人和印第安部落间的战斗以及与自然环境的搏斗并未因为独立战争的结束而终结另一项支持民众拥枪的制度性原因实质上来自于美国刑法中的一项重要权利——公民逮捕权在美国,公民与警察一样拥有逮捕犯罪嫌疑人的权利根据美国的相关法律,治安官有权利临时将警徽授予平民,令其参与治安执法行动,被授权的平民可以被视为一名真正的治安官,正是由于美国民间保有的枪械,使得这一切都成为了可能。
二、 禁枪区域大规模枪杀案的一个引人注意的特点是:它们通常发生在禁止持枪的地方:商场、学校,等等这是马里兰大学的John Lott和芝加哥大学的William Landes在1999年的一项著名研究中所发现的,同时此后几年的经验也完全证实了这一点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一点也不让人惊讶如果在大规模枪杀案的现场还有其他人带着枪,通常杀手会被当场击毙实际上,很多大规模枪杀案(包括密西西比州Pearl市Luke Woodham在中学校园的枪击案和科罗拉多州Colorado Springs市的新生活教堂枪击案),其结局都是某些持枪的市民从车里或别的什么地方掏出枪来击毙了凶手圈出“禁枪区域”的政策提供了一种虚假的安全感给那些思路十分奇葩的人们,但事实是,杀人的凶手才不会管这些地方是否“禁枪”而禁枪区域的脆弱性则带给人们的是更多的不安造成的后果则是人们为了自卫,为了增强安全感会选择携带枪支同时也给周围的人带来了危险三、艰难的枪支管理携带枪支在美国已经成为公民的自由权利中的一项必不可少的条目,也是公民自由的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当平息美国内战的元勋林肯总统血溅戏台;当黑人争权运动的国民领袖马丁·路德·金带着壮志未酬的遗志,憾然辞世;当年少得志,但未曾尽显英雄本色的肯尼迪就这样倒在硝烟弥漫的轿车中,美国政府也没有成功废除公民携带枪支的权利。
美国国会曾试图用《枪支管制法》来约束自由携带枪支的行为,但各州还是我行我素正如,在华盛顿是禁止非法携带枪支的,而在距华盛顿仅 80公里外的另一个州,人们对这款法规不屑一顾美国国民对于自由携带枪支问题的意见和态度产生的歧义,使得类似于《枪支管制法》的法规很难在长期发挥它应有的效力在美国,“枪不杀人,人才杀人这是美国持枪派对于枪支管理的理解他们认为:如果不让拥有枪,那得多乱啊,犯罪分子会不顾成本轻松地威胁到普通人的安全况且杀人有很多方法,枪只是其中之一,不用枪,用刀、用石头、用毒药也可以杀人,所以会不会出杀人案件并不取决于手中有没有枪就政治价值而言,持枪派把私人拥有枪支看成是公民有权利以任何方式捍卫自由的一个象征对他们来说,治安的问题必须用改善治安,而不是改变美国核心价值的办法去解决拥枪是自由民主社会才会有的问题,它的解决方式也必须在自由民主制度中寻找美国禁枪不能还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美国宪法支持公民持枪主要是为了对抗暴政,如果公民没有枪,而军队、警察、政府却拥有枪支,那么当他们背叛了公民信任的时候,人民要用什么来保护自己呢?在美国,历史上也曾多次就是否禁枪在国会辩论,最终大家认为公民持枪能保护自己利益,所以不应该禁枪。
美国《独立宣言》写到:“但是,当追逐同一目标的一连串滥用职权和强取豪夺发生,证明政府企图把人民置于专制统治之下时,那么人民就有权利,也有义务推翻这个政府,并为他们未来的安全建立新的保障也就是说,美国的立国者认为,美国公民持枪的权利,不是统治者给予人民的一种恩赐,而是一种天赋人权尽管美国已经实现了民主,但出于对暴政的天然防备心理,美国法律坚决保证人民持枪的权利不可否认的是,允许持枪固然会造成很多刑事案件,但是和刑事凶杀案相比,暴政更让人恐怖所以,美国政府只能通过再三呼吁为管制枪支“立法”,如限制某种枪的型号,又如买枪者必须等候几天,以便让卖枪的查一查电脑,确定对方是否有犯罪前科等,来减轻持枪犯罪的危害程度,而对于彻底禁枪,由于《宪法第二修正案》的存在,政府是永远做不到的,更加不可能因为暴徒制造杀人案件而收回国民自由持枪的权利但事实上,在美国仅仅是加强枪支管理,对美国政府来说都异常艰难利益集团就是一支反对枪支管理的重要力量利益集团的游说和造势,对于最高法院的裁决还是有一定影响的成立于1871年的全国手枪联合会(NRA)是美国最大的枪支所有者协会,有多达300万个会员,很多都是实力惊人的枪支生产商和经销商。
出于利益的考虑,该组织强烈反对加强枪支管理,即便是在枪击案频发之际,仍然坚定不移与枪支制造商们联手大作院外活动,想方设法阻挠国会和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在克林顿执政期间,他们就曾全力扼杀了克林顿的几项枪支管理法案在2000年总统大选中,这些利益集团更是花费近2000万美元支持小布什(支持枪支拥有)和其他支持枪支拥有权的国会议员进行竞选,以便为他们代言在另一边,成立于1974年的手枪管制有限公司则是推动枪支管制的核心力量,该组织提醒人们关注校园枪击案,关注安全环境,要求枪支管制但相比之下,后者的能量和声音要小许多奥巴马在第一任总统竞选期间,对枪支暴力问题曾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关注,也给一些民众带来希望,但枪支问题涉及到的利益关系实在是太过复杂,同时出于对美国经济的刺激和安全问题的考虑,在枪支管理这一敏感问题上并未做出太多的尝试不过继奥巴马担任第二任美国总统后,他宣称,他将把枪支管控当作第二个任期开局之际的“核心议题”,并将动用任内所有力量,克服根深蒂固的政治阻力但根据美国射击运动基金会《2012年度轻型武器及弹药制造业经济现状报告》,美国制造和销售枪支弹药及其必须品的企业仅2012年就为美国提供了209750个工作岗位,枪支制造业出口获利约44亿美元。
经济压力和全国步枪协会带来的政治压力可谓巨大, “奥观海”若坚持加强枪支管制,就不得不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四、美国枪械利益因果关系图五、结论美国是世界上私人拥有最多枪支的国家,也是枪支死亡率最高的国家,但是美国却没有因为枪支在民间的泛滥而导致的治安混乱,人们也没有因为生活在这么一个国度而感觉到比生活在其他国度不安全,相反,在美国很多地方,人们甚至都不锁门当然,安不安全是相对的,在某些地方也会相对的不安全美国就是这么一个充满着矛盾的国度以前美国的先人们用手中的枪支捍卫了自己应有的权利,推翻了暴政,获得了自由;现在,人们同样赋予枪支捍卫自身的权利,然而手中的利器却时不时的指向人们自己这也是一个充满矛盾的选择,伴随枪支携带自由而来的,总是那些让人不堪回首的血色记忆 ——枪击,枪杀事件永远不能忘怀老泪纵横的母亲,摇晃着她孩子那毫无知觉的冰冷的躯体;永远不能忘怀天真无邪的学生在经历枪击事件后,脸上流露出的惶恐不安,惊魂未定;更永远不能忘怀受害者声泪俱下的控诉对于这个如今在美国日趋严重的焦点问题,允许公民携带枪支的决策的确有它不可避免的潜在危害和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无论如何这个决策的施行是有它根深蒂固的原因和某些合理性。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自由永远包含着自由的代价,我们不应该过多地去谴责是由于美国允许公民携带枪支,才引起一发不可收拾的枪击,枪杀事件相反地,我们应理性地对待这个决策的存在,看到它背后的原因,更应合理地使用枪支,不让它们成为犯罪,暴力的工具,这样才能有效地制止枪击,枪杀事件的蔓延参考文献[1] [2] [3]林达,关于美国民兵和何人持枪的一封书信,林达书信:《历史深处的忧虑》 第八封信[4] 枪的国度 走进美国持枪文化[5] 奥巴马为何只流泪不敢说禁枪?[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