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传播学五大奠基人

ldj****22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1.08MB
约22页
文档ID:50344214
传播学五大奠基人_第1页
1/22

传播学五大奠基人• 施拉姆 • 拉斯维尔 • 卢因 • 霍夫兰 • 拉扎斯菲尔德• 威尔伯·施拉姆 1907年8月 5日生于俄亥俄州的Marietta ,1987年12月27日卒于夏威夷 檀香山,享年80岁 • 是传播学科的集大成者和创始 人人们称他为“传播学鼻祖 ”、“传播学之父”他建立 了第一个大学的传播学研究机 构,编撰了第一本传播学教科 书,授予了第一个传播学博士 学位,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具有 传播学教授头衔的人 • 曾任衣阿华大学新闻学院院长 ,并先后创办了四个传播学研 究机构经历受家庭传统的熏陶,施拉姆从幼年起即擅长吹长笛大 学时代他就学于Marietta学院,学的是希腊语和拉丁语 ,于1928年以最优等的成绩在该校获文学学士学位他 是波士顿民用交响乐团中的长笛吹奏者在哈佛大学学 习美国文学,于1930年获文学硕士学位随后,在衣阿 华大学攻读美国文学专业的博士,于1932年获哲学博士 学位其先后毕业于马里塔学院、哈佛大学和衣阿华大学,分 别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毕业后再《波士顿先驱 报》、美联社当过记者和编辑,后来离开媒体,开始从 事新闻传播学的研究和教学工作事迹• 他是“衣阿华作家笔会”的创始人1942年 ,他还荣获了欧·亨利短篇小说奖 • 40年代以后,施拉姆的兴趣开始由文学创 作转向新闻传播 1943年,36岁的施拉姆出 任衣阿华大学新闻学院院长。

他创办了世 界上第一个大众传播的博士课程以及最早 的传播研究所 • 申农的《通信的数学理论》标志着信息论 的诞生,对传播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从 而有了施拉姆信息传播模式 代表作• 施拉姆对传播学的巨大贡献在于他把 美国的新闻学与社会学、心理学、政 治学等其他学科综合起来进行研究, 在前人传播研究的基础上,归纳、总 结、修正并使之系统化、结构化,从 而创立了一门新学科———传播学 • 1949年由他编撰的第一本权威性的传 播学著作—《大众传播学》的出版 标 志着传播学的诞生威尔伯·施拉姆 - 评价 • 至20世纪六、七十年代形成了以施拉 姆为学术领袖的施拉姆学派该学派 的兴起实际上也就标志传播学的诞生 • 施拉姆学派是以对传播现象进行总体 而系统的考察而著称于世它是美国 首屈一指的传播学流派,对传播学全 球范围的兴起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 在传播学界,施拉姆学派就如同希腊 奥林匹亚山上的众神,而施拉姆则是 众神之王宙斯 • 哈罗德·拉斯韦尔(1902 -1977),美国著名的政 治学家,他对传播学的贡 献集中在宣传分析和传播 过程研究等方面 • 拉斯韦尔出生于美国伊利 诺斯州唐尼尔逊的一个牧 师家庭。

家境优裕,藏书 甚丰 • 1918年拉斯韦尔进入芝加 哥大学,1922年获哲学学 士学位之后赴欧洲英、 法、德等国著名大学攻读 研究生课程其间,他曾 去柏林大学学习心理分析 学说在1926年获哲学博 士学位经历• 是美国现代科学的倡始人之一 • 曾任美国政治学会主席 • 在1948年发表的被誉为传播学经典论 文的《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 中最早总结了传播的基本过程,提出 了“五W”的传播模式 • 他主张政治学要侧重研究政治权力和 权力主体,是政治学权力学派的代表 政策科学的积极倡导者对传播学的贡献 • 首先用政治学观点对传播学进行系统 的研究,是公认的“宣传和政治符号 理论反展的先驱” • 提出了著名的“5W”传播模式和传播 “三功能说” • 用定量语义学的方法,比较了有意义 的政治符号在不同时间和地点在主要 新闻机构的分布,为传播学研究运用 内容分析的方法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哈罗德·拉斯韦尔 - 主要贡献 • 1946年,拉斯韦尔和史 密斯合著了《宣传、传 播和舆论》,该书第一 次明确使用了“大众传 播学”的概念 • 1948年,拉斯韦尔发表 了《社会传播的结构与 功能》一文。

论文一问 世便受到了广泛的赞誉 ,成为早期传播学研究 的经典成果之一 • 开创了内容分析法,发 明了定性和定量测度传 播信息的方法论 “5W”传播模式• 拉斯韦尔提出的传者、受者、信息、媒介 、效果这五个传播环节通常被称作5W模式 ,或称拉斯韦尔模式 • 5W模式使传播研究的细化、深化成为可能 拉斯韦尔同时把5W规定为传播学的五大 研究领域,为后人分门别类的深入研究开 辟了广阔道路 • 第一次为传播学搭建了一个比较完整、全 面的理论构架,从而使传播学的最终确立 成为可能• 库尔特·卢因,又译为勒温, 是传播学研究中守门理论的创 立者,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 其代表作为《解决社会矛盾》 等他是一位美籍德国犹太人 ,1890年9月9日出身于维也纳 ,先后在德国慕尼黑大学、柏 林大学等著名学府学习第一 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曾到前线 参加作战1921年,他到柏林 大学任教,与格式塔心理学派 建立联系,并成为该学派的积 极倡导者1933年移居美国, 先后在斯坦福大学、康奈尔大 学、衣阿华洲立大学任教,担 任社会心理学教授 库尔特·卢因 - 学术贡献 • 库尔特·卢因是心理学中“场论”和“群 体动力论”的最先提出者,并创立群体动 力研究中心 • 卢因的群体动力论对美国传播学的建立起 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也为传播学研究提供 了一个新的层面和方法 • 卢因对传播学的另一个重要贡献提出信息 传播的“把关人”概念,“把关”理论成 为揭示新闻或信息传播过程内在的控制机 制的重要理论 • 卡尔·霍夫兰,美国 心理学家,研究社会 交往以及态度和信念 改变的先驱。

1916年 出生于美国芝加哥 1942~1945年应美国 陆军部聘请,在美军 中从事军事教育电影 对新兵的影响等研究 二战后回到耶鲁大 学任心理学教授霍夫兰对传播学的贡献 • 第一,它在彼得森、瑟斯顿等学者的基础上,较 完善地把心理学控制试验的方法用于传播效果的 研究用这种方法得出的结论虽然与社会实践 可能有一定的距离,但对传播的效果仍不失为一 种有意义的预测) • 第二,他对军事教育电影的研究不仅从一个方面 证明了坎特里尔的观点,而且为打破“魔弹论”的 神话提供了更有价值的证据 • 第三,他注意到影响说服效果的多种因素,尤其 是说服者及其发出的信息者两个因素,并提出了 改善说服效果的一系列有价值的建议,为“可说服 性”这个当代传播学的重要课题奠定了基础 关于“说服传播”l 霍夫兰对传播与说服、说服能力与说服方 法的研究,为传播学的建立做出了一定的 贡献l霍夫兰对传播学最突出的贡献,一是将心 理实验方法引入传播学研究,二是通过研 究揭示了传播效果形成的条件性和复杂性 ,否定了早期的“子弹论”效果观他的 代表作有《传播与说服》、《耶鲁大学关 于态度和传播的研究丛书》等霍夫兰 - 人物评价 • 罗杰斯(E·Rogers,1986)认为:霍夫兰的研究 直接影响了传播研究对传播社会效果(以态度改 变的程度测量)的重视。

说服研究由亚里士多德 经卡特赖特至霍夫兰,遂成为一个直到现在仍非 常受欢迎的传播研究课题 • 霍夫兰的追随者、当代说服研究的首领麦奎尔( D·McQuail,1981)估计,每年约有1000种有关 说服研究的出版物出现,从中仍时常看到霍夫兰 的影子总之,霍夫兰等人的研究项目既是现代 态度改变研究的开端,又是大众传播理论若干重 大贡献的渊源 •拉扎斯菲尔德(Paul Lazarsfeld)是美籍 奥地利人,著名社会学家毕业于维也纳 大学,先后获哲学、人文学和法学博士学 位 •拉扎斯菲尔德是对后来的传播学研究方法 影响最大的一位1932年,最早在维也纳 运用实地调查法从事广播的研究后在美 国哥伦比亚大学建立应用社会学研究中心 ,与著名社会学家默顿共事多年他提出 了“二级传播理论”(后发展为“多级传 播”学说),为传播效果、传播机制研究 开辟了道路 •他还提出了“既有政治倾向的作用”,选 择性接触机制,意见领袖等很有影响的概 念拉扎斯菲尔德对研究方法作出了重要 贡献,被称为传播学研究的“工具制作者 ”他通过不断改进抽样调查技术和量化 分析方法,为传播学赢得了来自其他科学 的尊重其代表作有《传播研究》和《个 人的影响力:个人在大众传播中的作用》 等与传播的接触 • 二战时,拉扎斯菲尔德逃亡到美国,幸运地得到洛克 菲勒基金会的资助,在普林斯顿大学建立了一个广播 研究中心。

他以一种偶然的方式介入到大众传播研究 ,开始了他的传播研究学术生涯 • 他利用调查研究、广播节目的内容分析、收听率和其 他种类的第二手资料,并且进行了广播听众和印刷媒 体读者之间的比较,促使广播研究朝着精确的、量化 的经验方向发展 • 拉扎斯菲尔德初次涉足传播领域就显示出其经验主义 研究的特点:他重视实地调查、重视数据的统计和分 析,力求研究的客观性、排除可能掺入个人因素的价 值判断,他甚至运用了特殊的工具和分析方法,即“ 拉扎斯菲尔德—斯坦顿节目分析仪”和焦点小组访谈 ,这也是他对经验主义研究方法论的两个重要的贡献 拉扎斯菲尔德 - 评价 • 拉扎斯菲尔德最重要的作用之一是作为欧洲和美 国之间的一座桥梁 • 二十世纪中叶传播学在美国产生后,五六十年代 扩展到西欧以及世界其他国家,早期有四位学者 的研究为传播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保罗·拉扎 斯菲尔德是其中之一,而且他也被称为是经验主 义研究的杰出代表,并在传播学的研究方法上有 突出贡献 • 拉扎斯菲尔德为经验主义研究本身提供了方法论 上的创新,又尝试着进行经验主义与批判主义在 研究方法上的合作,这种新的尝试和突破在传播 学研究史上是影响深远的•谢谢观赏!。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