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诗和绝句的一些根本知识古代诗歌分两类,一是古体诗,一是近体诗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诸体后世使用五言、七言较多五言简称 五古〞,七言简称 七古〞古体诗不拘句数,不求对仗,也不大讲平仄,用韵较为自由近体诗是相对古体诗而言的,产生较晚,起源于南朝,至唐初成熟其中的律诗,形式固定,格律严密,每首八句单句叫出句,双句叫对句,合起来称为一联一二句叫首联,三四句叫颔联,五六句叫颈联,七八句叫尾联颔联、颈联一般要对仗首句可用韵可不用韵,通常押平声韵五言简称 五律〞,七言简称 七律〞,十句以上的称排律其中的绝句,又称绝诗、截句它好似截取律诗的一半,每首四句就其规格看,有的后一联对仗,类似律诗的首联、颔联;有的前一联对仗,类似律诗的颈联、尾联;有的两联都对仗,类似律诗的颔联、颈联;有的不用对仗,类似律诗的首联和尾联绝句的韵脚在二、四两句,通常押平声韵第一句如押韵,也押平声字绝句有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两种,简称 五绝〞和七绝〞律诗和绝句都是近体诗则,怎样区分律诗和绝句呢?一、律诗一般每首八句,每句五个字的律诗叫五言律诗,简称五律〔如孟浩然的 过故人庄〕;每句七个字的律诗叫七言律诗,简称七律〔如陆游的 游村 〕。
二、绝句每首四句,每句五个字的叫五言绝句,简称五绝〔如白的 静夜思〕;每句七个字的叫七言绝句,简称七绝〔如王安石的 书湖阴先生壁〕三、此外,每首诗偶句句末必须押韵,如陆游的 游村 押韵的字是 豚〞、村〞、存〞、门〞,白的 静夜思押韵的字是 霜〞、 乡〞七言律诗的三、四句和五、六句要对仗,游村 中的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和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就是对偶句四、七言律诗定格形式:1、平起式〔一、二、四、六、八韵〕[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简称首联〕[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简称颔联〕[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简称颈联〕[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简称尾联〕. >.*这个句型如第五字用仄,第三字必须用平 〞可仄可平2、仄起式〔一、二、四、六、八韵〕[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这个句型如第五字用仄,第三字必须用平。
〞可仄可平五、五言律诗定格形式:仄起式〔首句不压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六、七言绝句定格形式:仄起式〔首句入韵〕[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关于律诗和绝句的一些根本知识律诗一般每首八句,每句五个字的律诗叫五言律诗,简称五律〔如孟浩然的 过故人庄 〕;每句七个字的律诗叫七言律诗,简称七律〔如陆游的 游村 〕律诗是中国近体诗的一种格律严密发源于南朝齐时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佺期、宋之问时正式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首分别为五言、六言、七言句,简称五律、六律、七律,其中六律较少见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 8 句如果仅 6 句,则称为小律或三韵律诗;超过 8 句,即 10 句以上的,则称排律或长律通常以 8 句完篇的律诗,每 2 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破题,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结句每首的二、三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排律除首末两联不对外,中间各联必须上下句对偶小律对偶要求较宽。
律诗要求全首通押一韵,限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律诗每句中用字平仄相间上下句中的平仄相对,有 仄起〞与 平起〞两式另外,律诗的格律要求也适用于绝句唐代律诗在定型化过程中和定型后,都存在变例,有些律诗不完全按照格式写作,如颢. >.的 黄鹤楼 ,即前半首为古体风格,后半首才合律律诗的这种变化被称为拗体绝句每首四句,每句五个字的叫五言绝句,简称五绝〔如白的 静夜思 〕;每句七个字的叫七言绝句,简称七绝〔如王安石的 书湖阴先生壁 〕绝句又称截句、断句、绝诗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两种简称五绝、七绝,也偶有六绝它源于汉及晋南北朝歌谣 绝句〞这一名称大约起于南朝梁、时,已较普遍地用绝句泛指四句短诗,其押韵平仄都较自由,或称古绝句唐以后盛行近体绝句,格律同于八句律诗中的前、后或中间四句所以,唐人有的在诗集中把绝句归于律诗后来也有学者认为绝句是截于律诗之半而成绝句灵活轻便,适于表现一瞬即逝的意念和感受,广为诗人所采用,创作之繁荣超过其他各体诗宋代洪迈曾辑录唐人绝句万首,约占现存唐诗总数1/5除白、王昌龄、杜牧、商隐以绝句擅长外,还有不少千古名篇,并不一定出自名家之手另外,唐人绝句大都配乐歌唱,如王维渭城曲、白 清平调、禹锡和白居易的 竹枝词 、 柳枝 等,所以,绝句也被人视作唐人乐府。
此外,每首诗偶句句末必须押韵,如陆游的 游村 押韵的字是 豚〞、 村〞、 存〞、门〞,白的 静夜思 押韵的字是 霜〞、 乡〞七言律诗的三、四句和五、六句要对仗,游村中的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和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就是对偶句七律和七绝,作法上应该分开说,七律要工整,主沉稳,宜宏大,我不主七律写得过于轻巧靓丽,这种风格与它的体质不合,又如长吉那样的奇幻风格,就不适合写七律,义山的言情七律固然缠绵绮丽,但仍然气质精练气象阔大七绝则大大适合轻巧靓丽,我们读小杜的七绝,简直是一群时尚美女,娇俏明艳,令人赞叹,老杜的七律,就是不苟言笑的君子了,试想一位男子汉抛个媚眼给看官,恐怕谁都不适应然而世事无绝对,人间也有梅艳芳国荣这样的例外,何况于诗七绝多工笔,七律多写意,这个写意的意思,是说它适用于较广的视角,拿摄影来比喻,七绝如微距,七律如广角,五言如长焦,古体较近于标头杜甫的 又呈吴郎 ,写一件极小的事,仍要从中折射出时代和悲天悯人的大情怀但不可空洞,尤其是写时事或感怀的,最忌一味豪言壮语,我一直认为词中改之与辛幼安的差距很可借鉴,这不仅仅是文采学问上的差距,各人经历不同,有些东西是不能勉强的。
写感情则忌粘腻痴重,这个很难,往往有真情的就泥于事,无真情的就拿些密丽句子凑数,前一种多少给人词不达意的感觉,后一种更常见些,说它不好,它倒也工工整整,说好呢,它又不过是东拉西扯,并没有真正的情感在里面 >.从技术的角度上说,七绝的重点在后两句,局部四句份量平均,很少有重点在前两句的前两句铺垫得体,轻重均衡,就算是无过有功,要让人记住,关键在后两句出彩,是自前面的根底上推进,或者是大转,都无不可也可以前三句铺垫,到末句终章明意,重头戏都是在后面,但并非说前两句就可以顺手随意如杜牧的 屏风 : 屏风周昉画纤腰,岁久丹青色半销斜倚玉窗鸾发女,拂尘犹自妒娇娆 ,第一句铺出背景,次句在大色调下点出重点,隐伏后面的转折,倘假设这句单纯承上句续写屏上美色,后面的转折就少了大半力量第三句转移视线到主人公身上,末句结明主旨,句句承转,构造极其严紧,不可移易这构造是好的,可以打一百分,诗总体多少分,那是另说我不主太强调构造,诗的神韵更重要写七律,学养的底子很重要,不比七绝,重灵气,可以略微取巧些读的书少,词汇语句缺少变化,诗就容易轻,压不住阵脚七律的具体写法,字、句、联、章,历代都有不少说法,网上也有专章论述,各有道理,信哪种不妨照哪种做去,大半殊途同归,只要写得出好诗来,路径无关紧要的。
真正的好诗,有力量扭转欣赏习惯,而不是迁就普遍的欣赏习惯<唐诗三百首 的编者把诗分为古诗、律诗、绝句三类,又在这三类中都附有乐府一类;古诗、律诗、绝句又各分为五言、七言这是一种分法从格律上看,诗可分为古体诗的近体诗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从字数上看,有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还有很少见的六言诗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一般诗集只分为五言、七言两类古体诗是依照古代的诗体来写的在唐人看来,从 诗经到南北朝的庚信,都算是古,因此,所谓仿照古代的诗体,也就没有一定的标准但是,诗人们所写的古体诗,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不受近体诗的格律的束缚我们可以说,凡不受近体诗格律的束缚的,都是古体诗近体诗以律诗为代表律诗的韵、平仄、对仗,都有许多讲究由于格律很严,所以称为律诗律诗有以下四个特点:a.每首限定八句,五律共四十字,七律共五十六字;b.押平声韵;c.每句的平仄都有规定;d.每篇必须有对仗,对仗的位臵也有规定有一种超过八句的律诗,称为长律长律自然也是近体诗长律一般是五言的①,往往在题目上标明韵数,如杜甫 风疾舟中伏枕三十六韵 ,就是三百六十字;白居易 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就是一千字。
这种长律除了尾联〔或除了首尾两联〕以外,一律用对仗,所以又叫排律 >.绝句比律诗的字数少一半五言绝句只有二十字,七言绝句只有二十八字绝句实际上可以分为古绝、律绝两类古绝可以用仄韵即使是押平韵的,也不受近体诗平仄规则的束缚这可以归入古体诗一类律绝不但押平声韵,而且依照近体诗的平仄规则在形式上它们就等于半首律诗这可以归入近体诗②总括起来说:一般所谓古风属于古体诗,而律诗〔包括长律〕则属于近体诗乐府和绝句,有些属于古体,有些属于近体五言就是五个字一句,七言就是七个字一句五言古诗简称五古,七言古诗简称七古;五言律诗简称五律,七言律诗简称七律;五言绝句简称五绝,七言绝句简称七绝古风分为五古、七古,这只是大致的分法其实除了五言、七言之处,还有所谓杂言杂言指的是长短句杂在一起,主要是三字句、五字句、七字句,其中偶然也有四字句、六字句、以及七字以上的句子杂言诗一般不另立一类,而只归入七古甚至篇中完全没有七字句,只要是长短句,也就归入七古这是习惯上的分类法,是没有什么理论根据的简单的说,七、五是以诗每句的字数而言的律诗的限制比拟严格,而古体诗的限制比拟松简单的说,七、五是以诗每句的字数而言的律诗的限制比拟严格,而古体诗的限制比拟松。
这里,还需要对诗的平仄有一个根本的了解要区别平仄,先要懂得四声四声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所谓声调,指语音的上下、升降、长短古代汉语声调分平、上、去、入四声「平」指四声中的平声,包括阴平、阳平二声;「仄」指四声中的仄声,包括上、去、入三声按传统的说法,平声是平调,上声是升调,去声是降调,入声是短调,明朝释真空的【玉钥匙歌诀】曰:「平声平道莫低昂, 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清楚哀远道, 入声短促急收藏」简单来说,区别平仄要诀是 不平就是仄 平仄是根据传统四声〔不是现在普通话的四声〕分的传统四声为:平声、上声、去声、入声,简称 平、上、去、入〞,而现在普通话中的四声是指阴平、阳平、上声、去声,简称为 阴、阳、上、去无论是古四声还是今四声,他们都是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