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地理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与基本方法论地理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与基本方法李家清 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武汉 430079 资助项目:湖北省教育厅普通高校教学研究资助项目(鄂教高 2001-32-2001104)* 本文发表在:《课程、教材、教法》杂志 2004 年第 1 期摘要摘要::地理教学设计是将先进的教学理论指导转换为地理教学实践的过程系统科学为有效整合地 理教学因素提供指导;地理教学理论是地理教学设计最直接的理论来源;应用学习理论,引领学生的主体性 发挥;应用传播理论,提高教学效率;在具体方法上,地理教学目标设计体现准确性、可量性;教学策略设计 具有选择性、开放性;教学媒体设计凸现先进性、组合性关关键词键词: : 地理教学设计; 理论基础; 基本方法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教学设计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在我国教学改革与研究中不断拓展在经历 翻译、介绍和引进国外教学设计研究成果的阶段后,已逐步进入了理论研究和实验阶段其表现是在教 学设计通论研究方面已有较多成果这些成果对发展教育理论和深化我国的教学改革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地理教学改革中,深入开展地理教学设计研究,对于将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和转换为教学实践,减少 和克服地理教学活动的盲目性、随意性,增强和提高地理教学活动的可控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探 究地理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掌握地理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又是提高地理教学设计质量、提高地理教 学效果的基本途径 1 地理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地理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⑴⑴ 系统科学为有效整合地理教学因素提供指导系统科学为有效整合地理教学因素提供指导教学设计是围绕教学目标,对“教什么”和“怎样教” 、 “如何学”进行的规划地理教学是由教学 目的、教材、教师、学生、教学方法、教学媒体、教学环境等诸多因素构成的运动系统系统科学理论 能为地理教学设计提供指导地理教学设计中应用系统科学的整体原理、有序原理和反馈原理,能有效 整合教学因素,发挥教学系统的整体功能在具体的教学设计中既要做到明确每个教学因子在教学进程 中的作用,也要能为每个因子发挥作用提供时间、条件或机会设计教学过程展开的顺序,应符合学生 认知的序、心理发展的序;地理感性知识是地理理性知识掌握的基础;陈述性的地理知识、程序性的地 理知识和策略性的地理知识学习与掌握也存在内在联系和学习顺序;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应遵循由简 单到复杂的序任何系统只有进行反馈才能实现有效控制,只有注意教学中的反馈设计,才能更好地完 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⑵⑵ 地理教学理论是地理教学设计最直接的理论来源地理教学理论是地理教学设计最直接的理论来源地理教学理论是地理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系统反映,是地理教学设计最直接的理论来源。
地理教 学理论认为突出人地关系、注重空间关系是地理学科教学的鲜明特色人地关系既是地理教学的核心内 容,也是地理教学设计的思想论、方法论地理教学设计应有利于学生认识人地关系的种种表现、理解 协调人地关系的基本途径,懂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地理事物之间存在着各种关系,从不同角度看, 有空间关系、空间联系、因果关系、层次关系、包容关系、并列关系、利害关系等错综复杂的多种关系, 共同组成了绚丽多彩的大千世界,其中最重要的是空间关系和空间联系地理教学设计中突出地理事物 的空间关系、空间联系 是促进学生地理智慧成长的有效途径⑶⑶ 应用学习理论,引领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应用学习理论,引领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学习作为结果,指由经验或练习引起的个体在能力或倾向方面的变化;作为过程,指个体获得这种 变化的过程学生是教学认识的主体如何发挥学生在地理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是教学设计的重点 学习理论的意义在于探索和揭示人类学习过程的本质和规律,指导人类的学习活动,特别是在指导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课堂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斯金纳的程序教学理论、布 鲁姆的目标分类理论、布鲁纳的结构—发现教学、奥苏贝尔的“先行组织者”的程序教学、加涅的信息 加工理论、赞可夫的“以最好的教学效果来促进学生最大发展”的理论、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学等学习理 论阐明了学生学习过程的一般机制。
明确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应用学习理论进行地理教学过程及 其策略设计,对于发挥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有重要作用从学生在地理教学活动中的认 识方式看,主要是通过听讲观摩、阅读课本、识图用图、形象感知、思维操作、计算操作、解题练习、 质疑问难、情境探索、讨论交流等方式,学习理解和领悟地理科学知识与价值观念, 养成行为技能的地理教学设计要注意通过这些认识方式,结合学习内容为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创造情 景、提供条件 ⑷⑷ 应用传播理论,提高教学效率应用传播理论,提高教学效率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互动的教育活动,也是一种信息传播的活动因此,传 播理论是构成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之一传播理论中有关信息通道、信息结构、信息数量方面的理论对 地理教学设计具有直接指导意义 信息通道与地理教学设计:研究表明,人类各种感觉器官的功能是不同的,在相同条件下,五官获 得知识的比率有如下差别: 感官 视觉 听觉 嗅觉 触觉 味觉 比率 83% 11% 3、5% 1、5% 1%比较说明,五官中视觉的比率效果最好,这一研究成果能为教学媒体的选择和优化组合提供科学依据信息结构与地理教学设计:传播不仅与信息的意义相关,而且与信号的形式和结构也有密切的关系。
信号的合理结构是有效传播的必要条件,而无序的信号由于缺乏结构易被遗忘 例如:要求学生识记和理解位于世界火山地震带上的国家,可设计三种方案比较 ①要求识记和理解位居世界火山地震带上的国家有:土耳其、 厄瓜多尔、古巴、印尼、巴基斯坦、 苏丹、南非、智利、新西兰、美国 ; ②告知学生世界火山地震形成原因和分布特征,即由于板块之间 的相互作用和运动,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带,再理解记住有关国家;③根据世 界火山地震分布图,讲解成因,说明分布实践表明方案③的效果最好 案例说明,合理的信息结构有利于学生记忆和理解①对于学生而言,所接受的信息是一种无序和 缺乏结构的信息,易被遗忘;对于②要求而言,揭示了一种顺序,凡满足条件的国家易被记住;对于③ 而言,由于改变了信息形式,即由语言信息结合图像信息,成为视听信息,学习的达成度就更高了 信息数量与地理教学设计:信息的多与少也影响教学效果过多的信息会形成信息冗余,没有意义; 信息量不足,滞后于学生智力,对学生发展不利教学设计中选择适量的地理信息是十分必要的 2 地理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地理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 ⑴⑴ 教学目标设计体现准确性、可量性教学目标设计体现准确性、可量性教学目标设计是地理教学设计的起点。
教学目标是指对教学活动结束后的预期行为结果这就要求 教学目标具有指向性,它规定教学活动的运动方向;具有选择性,它要求教学过程中的方式、方法、媒 体的选择要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具有整合性,它要求参与教学活动的各个因素所发挥的作用和功能 都应服务和服从于教学目标;具有可测量性,对学生的“行为结果”能进行测量做出客观判断因此地 理教学目标的设计要体现准确性要在分析学生学习背景、学习需要的基础上,依据“标准”和教学内 容设计教学目标在教学目标的表达上应使用可测量学生“行为结果”的行为动词地理知识性目标动 词,对于了解水平,可使用描述、识别、列举、说出、复述等;对于理解水平可使用说明、概述、区别、 解释、比较、判断、阐明、证明等;对于应用水平可使用分析、设计、评价、解决、撰写、得出、检验、 应用等;地理技能性目标动词,尝试、使用、运用、计算、绘制等;情感性目标动词,经历(感受)水 平可使用参加、参与、交流、讨论、体验等;反映(认同)水平可使用关注、认同、拒绝、同意、爱护、 重视、抵制、克服、支持等;对于领悟(内化)水平可使用确立、养成、形成、树立、建立、坚持、保持、追求、具有等 ⑵⑵ 教学策略设计具有选择性、开放性教学策略设计具有选择性、开放性教学策略设计是地理教学设计中主体,就是要有效地解决“怎样教,如何学”的问题,设计教学展 开的先后顺序、教学活动的组织安排、教学组织形式和具体教学方法的选择,按照低耗高效的原则,完 成预期的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当今世界许多著名的教育家根据他们的教学思想,提出了许多教学 策略,其中影响最具影响的有接受式教学策略、发现式教学策略、范例式教学策略、 “最近发展区”和 “一般发展”教学策略等这些教学策略设计都有一定指导意义,可根据地理教学内容进行选择借鉴 接受式教学策略 接受式教学策略是以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理论为依据,接受式教学策略 的一般教学策略过程是:接受性学习的一般过程发现式教学策略 发现式教学策略是以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的学习理论为依据,该策略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大力倡导 的一种教学策略发现式教学策略的教学过程的基本步骤是:发现式教学的一般步骤 范例式教学策略 范例教学策略是德国教育家瓦•根舍因提出的 “范例”教学是指通过有典型意义的能说明问题的事 例来进行讲解,通过对典型事例的剖析,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获得对事物本质的规律性认识, 从而能够积极地、主动地学习,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养成正确的情感和态度 “范例”教学策略的教学 程序为:{个} {类} {规律} “最近发展区” 范例式教学的一般步骤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最近发展区的教学思想。
这一思想是把学生的发展水平分为两种:⑴现 有的发展水平,即指“学生现在能够独立完成的智力任务” ⑵“最近发展区”是指其“潜在”的发展水 平目前暂时不能独立完成,但在教师或家长的指点下,学生经过努力可以完成其智力任务教学应走 在发展的前面,使学生“跳一跳、能撤到果子” ,将“最近发展区”转化成为发展水平其教学要领为: 在课堂上有步骤、分层次地向学生展示知识结构在两个层次间设置思考题,引起学生求知欲望,在原认知结构中找到可以同化新知识的原有关知识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同化提出新的规律或原理用实例来说明检验规律,接受规律教师提出问题,给一般原理和感性资料教师创设问题情景,学生经努力后逐一解决学生提出假说,利用直观思维提出解决评价验证各种可能性,最后得出正确结论选择个别典型事例说明事物特征{启用直观手段}掌握同类事物的普遍特征掌握事物的发展规律获得关于世界的经验、生活的经验并经过一番努力找到正确答案 针对学生智力水平层次不同的实际情况,提出不同的目标和相应的练习题,这样就使水平较差的学 生建立信心,成绩好的学生更加努力 ⑶⑶ 教学媒体设计应凸现先进性、组合性教学媒体设计应凸现先进性、组合性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的选择是地理教学设计中最具灵活性和创造性的内容。
教学媒体是承载和传递教 学信息的载体工具,教学媒体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体现: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 利于激发地理学习的兴趣、情感,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有助于对学生地理技能的培养选择地理教学媒 体应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相统一;与教学方法相匹配;与学生认知水平相容性的基本思想;并尽可能 作到媒体表现形式美观、表现手法具有创新性、多种媒体组合,发挥多感官的功能,体现媒体的先进性 和组合性由于不同媒体其特性不同,选择优化可采取如下基本策略: ⑴视觉媒体:视觉媒体的显著特点是具有直观性视觉媒体包括非投影型媒体和投影型视觉媒体 非投影型视觉媒体非投影型视觉媒体包括黑板、粉笔、印刷材料、图片、图示材料、模型和实物等教 具投影型视觉媒体主要有:实物投影、投影、幻灯三类 研究表明,在所有的感官中,视觉感官的感受能力最强同时也表明视觉媒体的形式不同,其效果 有差异,大多数青少年是:在彩色与非彩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