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代表人物: 卢卡奇(Georg Lukács)本节内容:卢卡奇生平与思想发展阶段1卢卡奇之前的“正统马克思主义”23《历史与阶级意识》的意义4卢卡奇思想肖像(以《历史与阶级意识》为基础)一、卢卡奇生平与思想发展诸阶段:前马克思主义时期 (1885—1918)“左”的马克思主义时期 (1919—1929)斯大林主义时期 (1930—1945)批评的马克思主义时期 (1945—1971)•从法律和经 济学转向文学 和哲学 •接受德国古 典哲学影响 •加入匈牙利 共产党•参与匈牙利 苏维埃政府 的政治实践 •发表《勃鲁 姆提纲》•流亡莫斯 科,研读马 克思的手稿 •与斯大林 主义的微妙 关系•批判斯大 林主义, •晚年对马 克思主义的 坚持,重新 审视自己的 全部理论二、卢卡奇之前的“正统马克思主义”:机械化和教条化第二国际的梅林—普列汉诺夫正统:1、马克思逝世后,特别是90年代初开始,在拉法格 、梅林、考次基、普列汉诺夫等马克思、恩格斯的学 生与追随者那里,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把马克思主义 机械化的倾向 2、在梅林的理论著述中,较多地注重社会经济生活和 精神生活的相互关系问题,当他研究历史时,犯了把 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的错误。
因而,他不善于充分地揭 示社会生活各种因素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总是过多 地注重经济的方面 3、考茨基那里,马克思主义被曲解成一种带有浓重宿 命论色彩的机械决定论当代西方学者把考茨基谑称 为“马克思主义的教皇”第二国际的梅林—普列汉诺夫正统: 4、普列汉诺夫的一元论公式: (一)生产力的状况(二)被生产力所制约的经济关系(三)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生长起来的社会政治制度(四)一部分由经济直接所决定的, 一部分由生长在经济上全部社会政 治制度所决定的社会中的人的心理(五)反映这种心理特性的各种思想体系 二、卢卡奇之前的“正统马克思主义”:机械化和教条化卢卡奇对第二国际“梅林—普列汉诺夫”正统的反驳:“正统马克思主义并不意味着无批判地接受马克 思研究的结果,恰恰相反,马克思主义问题中的 正统,仅仅是指方法 ” ——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三、卢卡奇思想肖像:以《历史与阶级意识》为基础1 1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社会理论2 2物化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普遍 现象 3 3“渴望总体性” 4 4无产阶级:主体与客体的统 一体 5 5革命实践:社会现实的改变 者 1、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社会理论v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社会理论、社会哲学(批评 恩格斯的自然辨证法,非法地在自然界领域推广 了马克思主义) v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辩证法(区别思辨的 辩证法的历史的辩证法)“光是思想竭力体现为现实是不够的,现实本 身应当力求趋向思想 ”(卢卡奇)为什么历史辩证法是革命的辩证法?举例:邓小平“摸着石头过河”2、物化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普遍现象 (1)物化理论的依据: v“物化”(reification)概念是贯穿《历史与阶 级意识》全书的一个基础概念。
来源于黑格尔的 “对象化”概念 v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中的哲学模式:主体— —主体的外化、异化——通过外化、异化的扬弃 和克服达到主、客体辩证具体的统一 v通过黑格尔模式,发现了资本主义的二律背反: 一方面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对于历史的进 步意义,另一方面则是给人带来的深重的苦难(2)物化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普遍现象 v卢卡奇在分析资产阶级的阶级意识时,提出了著 名的“物化”(Verdinglichung, reification )思想可以说,他是在马克思所分析的资本主 义社会商品拜物教的基础上,发展出一种经过普 遍化的、扩展了的资本主义社会意识形态批判v实际上,物化起源于商品的交换价值,因为交换 原则是一种同一化的力量,它旨在取消质的差别 ,而代之以量的等同在卢卡奇看来,资本主义 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在主观和客观两 个方面都变成了商品之间的关系,物质世界通过 似乎独立于它们的客观法则(资产阶级的意识形 态,正如上文所述,是将真理永恒化、使现实存 在显得自然合理的一种纯直观态度)统治人类, 人类因此而成为客体(生产机器),变为建构自 身生活过程的消极旁观者在卢卡奇看来,物化 意识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所有领域之中,渗透到了 人类主体性之中,它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 。
v物化的定义:所谓物化指的是在资本主义商品经 济条件下,商品拜物教所表现出来的物的关系取 代和支配人的关系,即人的活动的结果变成某种 客观的、独立于人的东西,成为某种统治人和支 配人的力量v卢卡奇认为,当代的一切问题都可以在商品结构 中找到它的内在根源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拜物 教本质导致了物化现象的产生v马克思的劳动异化的四种形式 劳动产品的异化 劳动活动本身的异化 人的本质的异化 人与人的异化v物化的表现形式: 1、经济领域的物化 表现四个方面:劳动者相对于劳动对象、劳 动活动、劳动产品和个人自身 2、政治领域的物化 资本主义政治领域的异化,首先表现在对社 会生活合理化、系统化和标准化 表现在:社会生活中的一切都框于法律范围 之内,都受到国家机器的强有力的干预和调治卢卡奇: “官僚机构下层工作人员的工作酷似操纵一架机 器,甚至在枯燥无味和单调刻板方面,还经常有 过之而无不及这不仅仅是一个完全机械的、没 有主动精神的工作问题,而且还是一个处理事情 的方式的问题:一方面在那里,在客观上,一切 事情都被用一种越来越形式化的、标准化的方式 来处理,从而跟官僚的活动所涉及的事情的性质 和本质日益疏远。
另一方面,片面的专门化越来 越畸形发展,从而破坏了人的本性3、意识领域的物化 v意识的物化表现为一个自觉完成的过程:既 然物化是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普遍的、必然的现 象,这一现象也必然在人们的观念中反映出来, 这就是卢卡奇说的“物化意识”或“物化思想” v物化的现实只有作为人们意识中的既定“事实 ”,成为人们不再追问究竟是什么和为什么的既 定“事实”以后,才能心安理得地按照自己的心愿 ,把物化的真正现实继续保持和发展下去 比如:超女现象与娱乐工业;中医遭遇的分 析的西方医学的“标准化霸权”v总体性的基本规定性 1、总体性范畴是具体的,它是“现实的概念 复制品”v卢卡奇的总体性范畴是专门用来指称社会现实, 尤其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现实,决不能站在社 会现实之外去索解他的总体性范畴所以,他说 ,总体性即是“被视为一个过程的社会整体”v2.总体并不排斥部分的多样性,但总体总 是优先于部分 v总体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因而它不但不排 斥部分的多样性,反而以多样性为自己的前提 v在物化意识的笼罩下,人们常常只见树木,不见 森林;之间不认,不见总体所以,重要的是强 调总体的压倒一切的优先性v3.总体性范畴所指称的现实是一个动态性 的社会发展过程。
v如果说,物化意识力图把现实理解为一些不变的 、孤立的事实的堆积的话,那末,总体性的方法 则强调现实是一个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3、“渴望总体性”v卢卡奇认为,物化对人的存在和社会历史过程的 最消极的影响就在于,它使人的存在和历史进程 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丧失了内在的、有 机的、具体的总体性换言之,物化使人的存在 和社会历史进程支离破碎因此,扬弃物化的首 要任务就是恢复对总体性的认识,恢复总体性原 则的地位v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物化对总体性的消解是 显而易见的众所周知,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社会 建立在高度的工具理性的基础之上,商品和物的 结构及关系处于支配地位,它严格地决定着生产 过程和社会组织的分工、运行和结构,使每一个 主体都被动地、片面地固定在物的某一个环节上 这样一来,人与人之间的有机统一和社会进程 基于人的实践活动和人的关系而形成的具体的总 体性陷于瓦解v总体性与人的主体性在卢卡奇那里,真正意义上的总体性与人的主体 性有着本质的关联,它首先是人的存在的总体性 所谓人的存在的总体性就是说,人不是作为片 面地、抽象的、孤立的、纯粹的物(客体)而存 在,而是作为历史的主客体的统一体而存在。
也 就是说,从最本质的意义上讲,总体性首先是人 作为统一的主体和客体而存在的总体状态,而当 人失去了这种统一性,仅仅作为客体存在时,那 就是丧失了总体性,就是物化v正是在这种意义上,卢卡奇特别强调总体性与人 的主体性的本质关联,强调总体性所具有的主客 体统一的本质规定性 v他明确指出:“总体范畴,不仅制约着认识的客 体,而且也制约着主体……只有论断的主体本 身是一个总体,才谈得上客体的总体性;而且主 体如果想理解自身,它就必须把客体当做一个总 体 v他还指出:“马克思绝不谈论一般的人,抽象的 绝对化了的人:他总是把人看作为社会这个具体 整体中的一个分子v渴望总体性也就是渴望领导权 v事实上,领导权的概念正是社会现实总体性的最 高表现 v无产阶级要从总体上把握资本主义社会,就必须 对资产阶级的领导权,这一社会总体的化身获得 清醒的批判意识,因为“资产阶级领导权确实包 括了社会总体,它力图按自己的利益来组织整个 社会要言之,渴望总体性也就是渴望夺取资 产阶级的领导权v卢卡奇认为,马克思的辨证方法的核心是“总体 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上是总体性的辩证法4、无产阶级:主体与客体的统一体 v承担和领悟总体性的主体就是无产阶级 原因在于: 第一,它是整个社会历史进程,特别是大工业生产的产 物,是历史的客体; 第二,与资产阶级不同,资产阶级虽然同样也是大工业 的产物,但是不具有改变现实的主体力量,或者说资产 阶级无意改变现实,他希望维持现实,使现实永恒化, 而无产阶级它承受了物化的资产阶级社会所带来的苦难 ,只有他才有内在的革命动力和资格去认识这个历史和 改变这个现实 v卢卡奇看来,无产阶级是社会和历史演变过程中 “同一的主—客体”。
说无产阶级是“客体”,因为 它是整个社会历史过程,特别是大工业生产的产 物;说它是“主体”,因为只有它才有资格充当整 个社会现实的认识者和改变者所以卢卡奇说, “这个同一的主—客体;这个行动的主体;这个 发生中的‘我们’;就是无产阶级5、革命实践:社会现实的改变者v卢卡奇认为,主体客体统一的辩证法本身就是一 种革命理论和革命实践因为:无论是主体还是 客体,以及二者的统一都不是纯粹的理论范畴和 逻辑推演的问题这种“统一的主体与客体”在现 代社会中有现实的承载者,即无产阶级 v但是,无产阶级并非与生俱来地对自身作为统一 的历史主体和客体有自觉地认识,因此,主体与 客体的现实的辩证的统一,即物化的扬弃和总体 性的生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无产阶级的阶级意 识的觉醒和生成v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的基本内涵: 第一,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的实质 第二,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的核心 第三,作为无产阶级阶级意识的自觉表述的无产阶 级理论本质上是实践理论v革命实践:社会现实的改变者 v第一,实践主要指的是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 v第二,实践和理论统一在历史进程的转变中 v第三,实践是总体的转变者 四、《历史与阶级意识》的意义1把哲学结合进 马克思主义。
强调马克思主 义的哲学方面 2开拓了西方马 克思主义的基 本问题领域: 物化、实践、 总体性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