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物理性能最终版

鑫**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33.30KB
约5页
文档ID:256778219
物理性能最终版_第1页
1/5

物理性能最终版 第一章一、名词说明1、滞弹性:材料在加载或卸载后,随时间的延长而产生的附加弹性应变的实力 2、弹性比功:材料在弹性变形过程中汲取变形功的实力 3、蠕变:施加恒定应力时,应变随时间而增加的现象 4、弛豫:施加恒定应变时,应力将随时间而减小的现象 二、填空1、塑性变形两种根本方式:滑移&孪晶2、高温蠕变四个阶段:瞬时弹性形变&蠕变减速阶段&稳态蠕变阶段&加速蠕变阶段 三、简答1、金属和无机非金属相比,为何更易实现滑移?答:滑移是产生塑性形变的根本方式,是在剪应力的作用下,在必须滑移系统上进展的滑移系统越多,产生滑移的时机就越多金属易于滑移产生塑性形变就是因为金属键无方向性,滑移系统许多;而无机材料的离子键或共价键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同号离子相遇,斥力极大,只有个别滑移系统才能满意几何条件与静电作用条件晶体构造越困难,满意这种条件就越困难因此,只有为数不多的无机材料在室温下具有塑性2、三种典型材料的应力应变特征 答:〔1〕脆性材料的特征:在弹性变形后没有塑性形变(或塑性形变很小),接着就是断裂,总弹性应变能特别小,绝大多数无机材料发生此类变形行为〔2〕延性材料的特征:起先为弹性形变,接着有一段弹塑性形变,然后才断裂,总变形能很大。

如低碳钢,延性陶瓷材料〔3〕弹性材料的特征:具有极大的弹性形变,没有剩余形变橡皮这类高分子材料发生此类形变 四、论述1、影响弹性模量的因素 答:〔1〕键合方式和原子构造:共价键>离子键>金属键>分子键 〔2〕晶体构造: ①单晶:各向异性,沿原子排列最密的晶向上弹性 模量较大 ②多晶:伪各向同性 ③非晶:各向同性 〔3〕化学成分:引起原子间距或键合方式的改变〔4〕微观组织: ①金属材料:对组织不敏感 ②工程陶瓷:相的种类、粒度、分布、气孔率 ③高分子聚合物:添加增加性材料来提高 〔5〕温度:一般,温度提升,原子振动加剧,体积增大,原子距离增大,结合力下降,弹性模量下降〔6〕加载条件和负荷持续时间: ①金属:无影响 ②陶瓷:压缩E>拉伸E ③高分子聚合物:一般,随负荷时间的延长,弹性模量减小 第三章 热一、名解1、晶格热振动:晶体点阵中的质点总是围围着平衡位置做微小振动,称为晶格热振动 2、热容:在没有相变或化学反响的条件下,物体温度提升1K时所须要增加的能量 3、热膨胀系数:温度提升1K时,物体的相对伸长。

4、热应力:由于材料热膨胀或收缩引起的内应力 二、填空1、热分析方法:差热分析DTA、差示扫描分析DSC、热重分析TG 2、热膨胀的本质:点阵构造中质点间平均距离随温度提升而增大 3、格波:声频支、光频支4、材料中内应力为张应力时,才会使杆件断裂 5、晶格振动以弹性波传播6、固体材料热传导的载体:光子、电子、声子 7、热冲击损坏:抗热冲击断裂性,抗热冲击损伤性 8、抗热冲击断裂性:应力-强度判据; 抗热冲击损伤性:应变能-断裂能判据 三、简答1、简述德拜模型答:〔1〕温度较高时,即T>>?D,Cv≈3Nk,满意杜隆珀替定律; 〔2〕温度较低时,TQ2 ,固体电介质温度上升;但当温度度升到Tc时,发热量与散热量 相等,建立起了热平衡此时,假设介质能耐受温度Tc的作用,那么固体电介质能正常工作,不会发生热击穿〔2〕外加电场为E3>Ec固体电介质中的发热量Q1大于散热量Q2 ,介质温度上升,且因Q1 始终大于Q2,所以固体电介质的温度不断上升,最终介质被烧焦、烧熔、或烧裂,丢失绝缘性能,发生热击穿 〔3〕外加电压为等于Ec当介质温度升到Tc时,建立起了热平衡,但不稳定温度略有提升,发热量Q1即大于散热量Q2,最终仍旧发生热击穿。

电场强度Ec是发生热击穿的临界场强Ec 1、各种极化形式的比拟 极化形式 电子位移极化 位移极化 离子位移极化 电子松弛极化 松弛极化 离子松弛极化 具有此种极化的电介质 一切电介质中 离子构造介质 钛质瓷、以高价金属氧化物为基的陶瓷 离子构造的玻璃、构造不严密的晶体及陶瓷 有机材料〔极化分子〕 发生极化的和温度的关频率范围 系 直流-光频 直流-红外 直流-超高频 无关 温度提升,极化增加 随温度改变有极大值 能量消耗 无 微弱 有 直流-超高频 直流-超高频 随温度改变有极大值 随温度改变有极大值 随温度提升而减弱 随温度改变有显著极大值 有 转向极化 空间电荷极化 自发极化 4、308 图6.10 有 有 很大 不匀称介质 直流-高频 温度低于居里点的铁电材料 直流-超高频 第七章 磁一、名解1、磁化:一般磁介质,无外加磁场时,内部磁矩取向不一,无宏观磁性在外磁场作用下,磁矩有规那么的取向,磁介质显示宏观磁性 二、填空1、磁性的分类:抗磁、顺磁、铁磁、反铁磁、亚铁磁2、原子磁矩包括:电子自旋磁矩、电子轨道磁矩、原子核磁矩 3、电子磁矩包括:自旋磁矩、轨道磁矩 4、物质的磁性主要由自旋磁矩引起。

三、简答1、磁性的来源 答:〔1〕电子绕原子核运动—电子轨道磁矩;〔2〕电子自旋—电子自旋磁矩;〔3〕附加磁矩2、磁滞回线 和电滞回线类似3、简述各种磁性介质的磁化机制〔1〕顺磁:分子固有磁矩的取向磁化; 〔2〕抗磁:分子附加磁矩感应磁化; 〔3〕铁磁:强内部交换场——自旋磁矩4、铁磁性与铁电性的区分 答:〔1〕铁电性是由离子位移引起的,铁磁性是由原子取向引起的;〔2〕铁电性是在非对称的晶体中发生的,铁磁性发生在次价电子的非平衡自旋中;〔3〕铁电体的居里点是由于熵的增加,而铁磁体的居里点是原子无规那么振动破坏了原子间的交换作用,使自发磁化消逝引起的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5页 共5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