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建筑史第024讲石窟摩崖

人***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829KB
约36页
文档ID:567321999
建筑史第024讲石窟摩崖_第1页
1/36

《中国建筑史》《中国建筑史》第二十四讲第二十四讲1 CH5 CH5 宗教建筑宗教建筑§5-5 §5-5 经幢经幢 经幢是在八角形石柱上镌刻经文(陀罗经幢是在八角形石柱上镌刻经文(陀罗尼经),用以宣扬佛法的纪念性建筑始见尼经),用以宣扬佛法的纪念性建筑始见于唐,至宋、辽时颇为发展,元以后又少见于唐,至宋、辽时颇为发展,元以后又少见一般由基座、幢身、幢顶三部分组成一般由基座、幢身、幢顶三部分组成2              幢是一种带有宣传性和纪念性的艺术建筑印度幢是一种带有宣传性和纪念性的艺术建筑印度幢的形式是在纪念佛的玉垣上刻各种浮雕,也有的在幢的形式是在纪念佛的玉垣上刻各种浮雕,也有的在塔前方左右各树一石,宛如中国长方形的碑唐宋以塔前方左右各树一石,宛如中国长方形的碑唐宋以来,建幢之风盛行,有为建立功德而镌造的陀罗尼经来,建幢之风盛行,有为建立功德而镌造的陀罗尼经幢,也有为纪念高僧而建的墓幢幢,也有为纪念高僧而建的墓幢             我国经幢多为石质,铁铸较少一般有圆柱形、我国经幢多为石质,铁铸较少一般有圆柱形、六角形和八角形由基座、幢身和幢顶三部分组成,六角形和八角形。

由基座、幢身和幢顶三部分组成,幢身刻陀罗尼经文,基座和幢顶则雕饰花卉、云纹以幢身刻陀罗尼经文,基座和幢顶则雕饰花卉、云纹以及佛、菩萨像及佛、菩萨像              五台山佛光寺有两座唐代经幢,一座建于唐大中五台山佛光寺有两座唐代经幢,一座建于唐大中十一年十一年(公元公元857年年),立于佛殿阶前的中线上,高,立于佛殿阶前的中线上,高3.24米另一座建于唐乾符四年米另一座建于唐乾符四年(公元公元877年年),在山门和,在山门和文殊殿之前,高文殊殿之前,高4.9米均为八角形须弥座,上刻陀罗米均为八角形须弥座,上刻陀罗尼经及立幢人姓名幢身之上有狼角形宝盖,表面携尼经及立幢人姓名幢身之上有狼角形宝盖,表面携流苏,八角出狮头山蕉叶之内是覆钵,其上有仰莲流苏,八角出狮头山蕉叶之内是覆钵,其上有仰莲覆宝珠,刻工极为精好覆宝珠,刻工极为精好 3 幢上为什么刻陀罗尼经?幢上为什么刻陀罗尼经?            幢的本意就是旌幡,原本是我国古幢的本意就是旌幡,原本是我国古代作仪仗用的以羽毛为饰的一种旗帜代作仪仗用的以羽毛为饰的一种旗帜佛教传入中国以后,佛教徒在长筒圆形佛教传入中国以后,佛教徒在长筒圆形绸伞上写经叫经幢,为了保持耐久,又绸伞上写经叫经幢,为了保持耐久,又将经刻于石柱上叫石幢,后来亦称为经将经刻于石柱上叫石幢,后来亦称为经幢。

我国石柱刻经始于六朝,而石柱刻幢我国石柱刻经始于六朝,而石柱刻陀罗尼经则始于唐初当时佛教密宗盛陀罗尼经则始于唐初当时佛教密宗盛行,众信徒认为咒语行,众信徒认为咒语——陀罗尼包含深陀罗尼包含深奥的经义,倘若有人书写或反复诵念即奥的经义,倘若有人书写或反复诵念即会解脱他的罪孽,得到极乐为使陀罗会解脱他的罪孽,得到极乐为使陀罗尼经永存,善男信女们便将它刻于上有尼经永存,善男信女们便将它刻于上有顶下有座的八棱锥形石柱上,这就是当顶下有座的八棱锥形石柱上,这就是当初较为简单的经幢宋代以后,经幢造初较为简单的经幢宋代以后,经幢造型逐渐复杂,日趋华丽考究,逐渐发展型逐渐复杂,日趋华丽考究,逐渐发展演变成集建筑雕刻艺术、佛教内容于一演变成集建筑雕刻艺术、佛教内容于一体的完美石雕建筑,赵州陀罗尼经幢就体的完美石雕建筑,赵州陀罗尼经幢就是这样一个突出典型是这样一个突出典型4 经幢的代表建筑:经幢的代表建筑:(一)(一)上海松江唐代陀罗尼经幢上海松江唐代陀罗尼经幢 ::            上海松江唐代陀上海松江唐代陀罗尼经幢建于唐大中罗尼经幢建于唐大中十三年(公元十三年(公元859859年)年),是国内现存最古的,是国内现存最古的石经幢。

经幢现存石经幢经幢现存2121级,高级,高9.39.3米,幢身米,幢身八角形,刻有《佛顶八角形,刻有《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全文,尊胜陀罗尼经》全文,并有题记并有题记5 上海松江唐代陀罗尼经幢上海松江唐代陀罗尼经幢 ::            其余各级如托座、其余各级如托座、东腰、华盖等部分,东腰、华盖等部分,均有精致的雕刻,内均有精致的雕刻,内容为泳龙、卷云、蹲容为泳龙、卷云、蹲狮宝相莲花、玉珠、狮宝相莲花、玉珠、力士、天王、菩萨和力士、天王、菩萨和供养人等它既是珍供养人等它既是珍贵的历史文物,又是贵的历史文物,又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现已列为重点文物保现已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 经幢的代表建筑:经幢的代表建筑:(二)(二)河北赵州陀罗尼经幢河北赵州陀罗尼经幢 ::             陀罗尼经幢位于赵陀罗尼经幢位于赵州城内南大街与石塔路州城内南大街与石塔路相交的十字路口处,这相交的十字路口处,这里原是唐代开元寺的旧里原是唐代开元寺的旧址,经幢为开元寺的建址,经幢为开元寺的建筑物,后寺废而经幢仍筑物,后寺废而经幢仍存因幢体刻有陀罗尼存因幢体刻有陀罗尼经文,故称经文,故称“陀罗尼经陀罗尼经幢幢”。

这座经幢全部用这座经幢全部用花岗岩石雕琢叠砌而成,花岗岩石雕琢叠砌而成,外观造型酷似塔,所以外观造型酷似塔,所以当地俗称当地俗称“石塔石塔”其标准称谓应为标准称谓应为“赵州陀赵州陀罗尼经幢罗尼经幢” 7 赵州陀罗尼经幢赵州陀罗尼经幢 8 河北赵州陀河北赵州陀罗尼经幢罗尼经幢            该经幢建造于北宋景祐五年(公元该经幢建造于北宋景祐五年(公元1038年),由礼宾副使、赵州知州王德年),由礼宾副使、赵州知州王德成督办,赵州人何兴、李玉等人建造成督办,赵州人何兴、李玉等人建造高高16.44米,是全国最高大、最完美的一米,是全国最高大、最完美的一座石经幢,其造型高峻挺拔又秀丽多姿,座石经幢,其造型高峻挺拔又秀丽多姿,极具艺术韵味极具艺术韵味              赵州陀罗尼经幢坐北朝南,由基座、赵州陀罗尼经幢坐北朝南,由基座、幢体和幢顶宝珠几部分组成,为八棱多幢体和幢顶宝珠几部分组成,为八棱多层形式,共七级最下面是一层边长层形式,共七级最下面是一层边长6.1米的方形束腰式台基,束腰刻有莲花石米的方形束腰式台基,束腰刻有莲花石柱和形象健美的金刚力士和柱和形象健美的金刚力士和“妇人掩门妇人掩门”雕像,姿态生动自然。

台基上是平面雕像,姿态生动自然台基上是平面八角形须弥座,分为两层,第一层束腰八角形须弥座,分为两层,第一层束腰部每面雕三尊坐莲菩萨,第二层束腰部部每面雕三尊坐莲菩萨,第二层束腰部雕刻形似庙宇殿堂的房屋,还有仙山、雕刻形似庙宇殿堂的房屋,还有仙山、宝塔、长廊、佛像等第二层须弥座上宝塔、长廊、佛像等第二层须弥座上面刻盘龙,上面峭立八座须弥山峰,峰面刻盘龙,上面峭立八座须弥山峰,峰峦中雕有庙宇、宝塔、人物、禽兽等峦中雕有庙宇、宝塔、人物、禽兽等 9 河北赵州陀河北赵州陀罗尼经幢罗尼经幢            须弥座之上,为经幢主体幢身,分须弥座之上,为经幢主体幢身,分为六节,均为八棱形第一节正面篆刻为六节,均为八棱形第一节正面篆刻“奉为大地水陆苍生敬造佛顶尊胜陀罗奉为大地水陆苍生敬造佛顶尊胜陀罗尼幢尼幢”十八个大字,其他七面和二、三十八个大字,其他七面和二、三节幢身上刻楷书经文,行笔遒劲,结构节幢身上刻楷书经文,行笔遒劲,结构严整,是一部优秀的书法作品四、五严整,是一部优秀的书法作品四、五节幢身上满刻佛教人物、经变故事等节幢身上满刻佛教人物、经变故事等第六节幢身上面为一八角亭,其上安置第六节幢身上面为一八角亭,其上安置的桃形铜制火焰宝珠塔刹,直指碧空。

的桃形铜制火焰宝珠塔刹,直指碧空             幢身各节之间均置有八棱形华盖或幢身各节之间均置有八棱形华盖或幢檐,层层相托,形制则各有特色,雕幢檐,层层相托,形制则各有特色,雕有缨络垂幔、神兽和佛教故事等,为经有缨络垂幔、神兽和佛教故事等,为经幢石雕艺术最精华所在幢石雕艺术最精华所在 10 §5-6 §5-6 石窟与摩崖造像石窟与摩崖造像一、石窟一、石窟            中国的石窟来源于印度的石窟寺后者是在石中国的石窟来源于印度的石窟寺后者是在石窟的后部设一不到顶的石塔,作为信徒膜拜对象,窟的后部设一不到顶的石塔,作为信徒膜拜对象,窟侧常设小室数间供僧人居住窟侧常设小室数间供僧人居住            石窟约在南北朝时期传入我国,由于统治阶级石窟约在南北朝时期传入我国,由于统治阶级倡佛,西起新疆、东至山东、南抵浙江、北及辽宁,倡佛,西起新疆、东至山东、南抵浙江、北及辽宁,各地兴建了不少石窟著名的有敦煌鸣沙山、大同各地兴建了不少石窟著名的有敦煌鸣沙山、大同云岗、洛阳龙门、天山麦积山、太原天龙寺、南京云岗、洛阳龙门、天山麦积山、太原天龙寺、南京栖霞山等它们大半集中在黄河中游及我国的西北栖霞山等。

它们大半集中在黄河中游及我国的西北一带,鼎盛时期是北魏至唐,到宋以后逐渐衰落一带,鼎盛时期是北魏至唐,到宋以后逐渐衰落另道教亦建有若干石窟,但规模甚小,如四川绵阳另道教亦建有若干石窟,但规模甚小,如四川绵阳西山、剑阁鹤鸣山等,均建于隋至宋间西山、剑阁鹤鸣山等,均建于隋至宋间 11             中国佛教石窟和一般的寺庙不但在形制上与功中国佛教石窟和一般的寺庙不但在形制上与功能上都有所不同,而且还在浮雕、塑像、彩画方面能上都有所不同,而且还在浮雕、塑像、彩画方面给我们留下了十分丰富的资料,在历史上和艺术上给我们留下了十分丰富的资料,在历史上和艺术上都是非常宝贵的都是非常宝贵的中国佛教石窟的特点为:中国佛教石窟的特点为:1)建筑以石洞窟为主,附属之土木构筑很少;)建筑以石洞窟为主,附属之土木构筑很少;2)其规模以洞窟多少与面积大小为依托;)其规模以洞窟多少与面积大小为依托;3)总体平面常依崖壁作带形展开,与一般寺院沿纵)总体平面常依崖壁作带形展开,与一般寺院沿纵深布置不同;深布置不同;4)由于建造需开山凿石,故工程量大,费时长;)由于建造需开山凿石,故工程量大,费时长;5)除石窟本身以外,其在雕刻、绘画等艺术中,还)除石窟本身以外,其在雕刻、绘画等艺术中,还保存了许多我国早期的建筑形象。

保存了许多我国早期的建筑形象 12 石窟的代表建筑:石窟的代表建筑:(一)山西大同云岗石窟(一)山西大同云岗石窟 ::            云岗石窟处于山云岗石窟处于山西省大同市西郊,是西省大同市西郊,是我国古代雕刻艺术的我国古代雕刻艺术的瑰宝,也是世界著名瑰宝,也是世界著名的大型石窟群之一的大型石窟群之一艺术家们把它比喻成艺术家们把它比喻成东方的罗马石雕有东方的罗马石雕有人发现这些石雕作品,人发现这些石雕作品,融合了中西的艺术,融合了中西的艺术,因而具有特殊的魅力因而具有特殊的魅力 13 山西大同云岗石窟山西大同云岗石窟            云岗石窟开凿于云岗石窟开凿于北魏和平年间北魏和平年间(公元公元460年至年至465年年),距,距今已有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多年的历史前后用了约史前后用了约30年年的时间才基本上完成的时间才基本上完成了这个浩大的艺术工了这个浩大的艺术工程整个石窟依山开程整个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凿,东西绵延1公里,公里,现存主要洞窟现存主要洞窟53个,个,大小造像大小造像51000多个石窟雕刻的题材内容,石窟雕刻的题材内容,基本上是佛像和佛教基本上是佛像和佛教故事故事 。

14 山西大同云岗石窟山西大同云岗石窟             云岗石窟分为东区、云岗石窟分为东区、中区和西区,石窟的编号中区和西区,石窟的编号从里面数起东端的第三从里面数起东端的第三窟是云岗最大的洞窟,里窟是云岗最大的洞窟,里面的佛像不是面的佛像不是“云岗时期云岗时期”(指北魏时代)的作品,(指北魏时代)的作品,大约是隋唐时期加刻的大约是隋唐时期加刻的中区的中区的5至至20窟是精华之所窟是精华之所在第5窟由于前被四层木窟由于前被四层木构的楼阁覆掩,不知不觉构的楼阁覆掩,不知不觉间经过窟的前室进入后室,间经过窟的前室进入后室,才猛然看见后室中央的坐才猛然看见后室中央的坐佛,它竟有佛,它竟有17米高!这是米高!这是云岗石窟中最大的佛像,云岗石窟中最大的佛像,几乎占满了地面,它的膝几乎占满了地面,它的膝盖之大,可在上面站立盖之大,可在上面站立120人,一只脚背上就容得人,一只脚背上就容得12个人 15 山西大同云岗石窟山西大同云岗石窟16 石窟的代表建筑:石窟的代表建筑:(二)河南洛阳龙门石窟(二)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             龙门石窟是我国三大龙门石窟是我国三大石窟之一,位于洛阳城南石窟之一,位于洛阳城南12公里。

这里有一条伊水,公里这里有一条伊水,河两岸是香山和龙门山河两岸是香山和龙门山自北魏至晚唐的四百余年自北魏至晚唐的四百余年间,古代匠师在这两座山间,古代匠师在这两座山上凿窟建寺,使这里成了上凿窟建寺,使这里成了举世闻名的石雕艺术的宝举世闻名的石雕艺术的宝库龙门石窟南北长达库龙门石窟南北长达1公公里,共有里,共有97000余尊佛像,余尊佛像,1300多个石窟题记和碑多个石窟题记和碑刻刻3600余件奉先寺是龙余件奉先寺是龙门石窟中最大的一个窟,门石窟中最大的一个窟,长宽各长宽各30米 17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奉先寺的不平凡,在于中间那尊巨大的卢舍那雕像,实奉先寺的不平凡,在于中间那尊巨大的卢舍那雕像,实在是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杰作卢舍那佛像总高在是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杰作卢舍那佛像总高17.14米,头米,头高高4米,耳长米,耳长1.9米据佛经说,卢舍那意即光明遍照据佛经说,卢舍那意即光明遍照这尊佛像,丰颐秀目,嘴角微翘,呈微笑状,头部稍低,略作俯佛像,丰颐秀目,嘴角微翘,呈微笑状,头部稍低,略作俯视宛若一位睿智而慈祥的中年妇女,令人敬而不惧有人评视宛若一位睿智而慈祥的中年妇女,令人敬而不惧。

有人评论说,在造这尊佛像时,把高尚的情操,丰富的感情,开阔论说,在造这尊佛像时,把高尚的情操,丰富的感情,开阔的胸怀和典雅的外貌,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了,因此,她具有的胸怀和典雅的外貌,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了,因此,她具有巨大的艺术魅力巨大的艺术魅力 18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中另一个著名洞窟是宾阳洞这个窟前后用了龙门石窟中另一个著名洞窟是宾阳洞这个窟前后用了24年才完成,是开凿时间最长的一个洞窟洞内有年才完成,是开凿时间最长的一个洞窟洞内有11尊大佛尊大佛像主像释迦牟尼像,高鼻大眼、体态端祥,是北魏中期石像主像释迦牟尼像,高鼻大眼、体态端祥,是北魏中期石雕艺术的杰作洞中原有两幅大型浮雕《皇帝礼佛图》、雕艺术的杰作洞中原有两幅大型浮雕《皇帝礼佛图》、《太后礼佛图》,画面上分别以魏孝文帝和文明皇太后为中《太后礼佛图》,画面上分别以魏孝文帝和文明皇太后为中心,前簇后拥,组成礼佛行列,构图精美,雕刻细致,艺术心,前簇后拥,组成礼佛行列,构图精美,雕刻细致,艺术价值很高,是一幅反映当时帝王生活的图画可惜在解放前价值很高,是一幅反映当时帝王生活的图画可惜在解放前被美国人勾结我国奸商盗运到美国,现分别藏于美国堪萨斯被美国人勾结我国奸商盗运到美国,现分别藏于美国堪萨斯城纳尔逊艺术馆和纽约市艺术博物馆。

城纳尔逊艺术馆和纽约市艺术博物馆 19 石窟的代表建筑:石窟的代表建筑:(三)甘肃敦煌鸣沙山石窟(三)甘肃敦煌鸣沙山石窟 ::            位于敦煌市东南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公里处,大泉沟河床西岸,里处,大泉沟河床西岸,鸣沙山东麓的断崖上,洞鸣沙山东麓的断崖上,洞窟始凿于前秦建元二年窟始凿于前秦建元二年(公元(公元366年),现存年),现存491个洞窟,有个洞窟,有2400多尊雕塑,多尊雕塑,4500平方米壁画是世界平方米壁画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庞大的上现存规模最庞大的“世世界艺术宝库界艺术宝库”一九八七一九八七年十二月被联合国教科文年十二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20 甘肃敦煌鸣沙山石窟甘肃敦煌鸣沙山石窟             莫高窟艺术的特点表莫高窟艺术的特点表现在建筑、塑像和壁画三现在建筑、塑像和壁画三者的有机结合上窟形建者的有机结合上窟形建制分为禅窟、殿堂窟、塔制分为禅窟、殿堂窟、塔庙窟、穹隆顶窟、影窟等庙窟、穹隆顶窟、影窟等多种形制;彩塑分圆塑、多种形制;彩塑分圆塑、浮塑、影塑、善业塑等;浮塑、影塑、善业塑等;壁画类别分尊像画、经变壁画类别分尊像画、经变画、故事画、佛教史迹画、画、故事画、佛教史迹画、建筑画、山水画、供养画、建筑画、山水画、供养画、动物画、装饰画等不同内动物画、装饰画等不同内容,系统反映了十六国、容,系统反映了十六国、北魏、北周、隋、唐、五北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十多代、宋、西夏、元等十多个朝代,东西方文化交流个朝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各个方面,成为人类稀的各个方面,成为人类稀有的文化宝藏和财富。

有的文化宝藏和财富            21 敦煌鸣沙山敦煌鸣沙山22 甘肃敦煌鸣沙山石窟甘肃敦煌鸣沙山石窟            自从自从1900年莫高窟藏经洞中发现了五万多卷宗年莫高窟藏经洞中发现了五万多卷宗教文书和世俗文书后,敦煌艺术震惊了世界,教文书和世俗文书后,敦煌艺术震惊了世界,“敦煌学敦煌学”已成为世界性的学术研究由日本捐资,已成为世界性的学术研究由日本捐资,在莫高窟对面的三危山下,由敦煌研究院承建了在莫高窟对面的三危山下,由敦煌研究院承建了敦煌艺术陈列中心,仿制了部分原大洞窟,使游敦煌艺术陈列中心,仿制了部分原大洞窟,使游客在莫高窟的观赏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客在莫高窟的观赏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隋唐为莫高窟全盛时期,隋代石窟样式由北隋唐为莫高窟全盛时期,隋代石窟样式由北朝的中央塔式改为中心佛坛,组像同前唐出现朝的中央塔式改为中心佛坛,组像同前唐出现一佛、二弟子、二天王或二力士的组合塑像亦一佛、二弟子、二天王或二力士的组合塑像亦由早期的由早期的“瘦骨清秀瘦骨清秀”造型,重返造型,重返“丰硕壮实丰硕壮实”之貌窟中壁画主要是大场面的说法图和简单的之貌窟中壁画主要是大场面的说法图和简单的经变图。

莫高窟最大塑像皆塑于唐,第经变图莫高窟最大塑像皆塑于唐,第96窟大佛窟大佛是莫高窟中最大的塑像唐代壁画是多种经变图,是莫高窟中最大的塑像唐代壁画是多种经变图,其规模极为宏伟,表现出天国的壮丽图景其规模极为宏伟,表现出天国的壮丽图景23 敦煌壁画敦煌壁画24 敦煌造像敦煌造像25 敦煌造像敦煌造像26 敦煌造像敦煌造像27 敦煌壁画敦煌壁画28 §5-6 §5-6 石窟与摩崖造像石窟与摩崖造像二、摩崖造像二、摩崖造像            摩崖造像的主要内容为佛教造像,少数摩崖造像的主要内容为佛教造像,少数为道教造像其特点是造像或置于露天(有为道教造像其特点是造像或置于露天(有的上覆木架构建筑)或位于浅龛中多数情的上覆木架构建筑)或位于浅龛中多数情况下均以群组形式出现,有时亦与石窟并存况下均以群组形式出现,有时亦与石窟并存表现手法多为圆雕表现手法多为圆雕,或高浮雕其代表有江苏或高浮雕其代表有江苏连云港孔望山摩崖造像,四川乐山凌云寺弥连云港孔望山摩崖造像,四川乐山凌云寺弥勒大佛29 摩崖造像的代表建筑:摩崖造像的代表建筑:(一)江苏连云港孔望山摩崖造像(一)江苏连云港孔望山摩崖造像 ::             位于孔望山南麓西端。

位于孔望山南麓西端相传孔子曾登临此山以望相传孔子曾登临此山以望东海,故名孔望山依山东海,故名孔望山依山岩的自然形势,雕刻出各岩的自然形势,雕刻出各种形态的造像分成种形态的造像分成13个个组体,刻在东西长组体,刻在东西长17米、米、高高8米的峭崖上最大的图米的峭崖上最大的图像高像高1 .54米,最小的头像米,最小的头像仅仅10厘米            30 江苏连云港孔望山摩崖造像江苏连云港孔望山摩崖造像              造像群的题材,历来说法不一造像群的题材,历来说法不一有人认为是有人认为是“古圣贤遗像古圣贤遗像”,清,清《嘉庆海州直隶州志》认为是《嘉庆海州直隶州志》认为是“诸诸贤摩崖像贤摩崖像”,《汉代画像全集》认,《汉代画像全集》认为是为是“人事起居人事起居”,还有人认为是,还有人认为是“士大夫阶层的人物和武士士大夫阶层的人物和武士”,或,或“供人作乐的被剥削者供人作乐的被剥削者”1980年年中国历史博物馆研究员史树青首次中国历史博物馆研究员史树青首次指出有佛教内容概括起来约有三指出有佛教内容概括起来约有三方面内容:一曰佛教造像像群中方面内容:一曰佛教造像像群中有高肉髻、顶光、莲花、施无畏印、有高肉髻、顶光、莲花、施无畏印、结伽跌坐等,并有表现佛本生故事结伽跌坐等,并有表现佛本生故事的萨陲那太子舍身饲虎图。

有表现的萨陲那太子舍身饲虎图有表现佛传故事的佛传故事的“说法说法”和和“涅磐涅磐”有单个立像有单个立像1坐像坐像1菩萨像菩萨像1弟子像、弟子像、力士像和胡人形像的供养人像等力士像和胡人形像的供养人像等 31 摩崖造像的代表建筑:摩崖造像的代表建筑:(二)四川乐山凌云寺弥勒大佛(二)四川乐山凌云寺弥勒大佛 ::             乐山大佛位于乐山市城东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乐山大佛位于乐山市城东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合处,北距成都合处,北距成都160余公里,是依凌云山栖霞峰临江峭壁凿余公里,是依凌云山栖霞峰临江峭壁凿造的一尊弥勒坐像,始凿于唐开元元年(公元造的一尊弥勒坐像,始凿于唐开元元年(公元713年),历年),历时时90余年方建成,通高余年方建成,通高71米,有米,有"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之称,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大佛之称,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大佛 32 四川乐山凌云寺弥勒大佛四川乐山凌云寺弥勒大佛              大佛体态匀称,神势肃穆,依大佛体态匀称,神势肃穆,依山凿成,临江危坐大佛通高山凿成,临江危坐大佛通高71米,米,头宽头宽10米,发髻米,发髻1021个,耳长个,耳长7米,米,鼻长鼻长5.6米,眉长米,眉长5.6米,眼长米,眼长3.3米,米,肩宽肩宽28米米 ,手指长手指长8.3米,脚背宽米,脚背宽8.5米,可围坐百人以上,被诗人誉为米,可围坐百人以上,被诗人誉为“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为,为世界第一大佛(世界上最大的石刻世界第一大佛(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弥勒佛坐像)。

大佛左侧,沿弥勒佛坐像)大佛左侧,沿“洞洞天天”下去就是凌云栈道的始端,全下去就是凌云栈道的始端,全长近长近500米右侧是九曲栈道右侧是九曲栈道 33 四川乐山凌云寺弥勒大佛四川乐山凌云寺弥勒大佛              大佛顶上的头发,共有螺髻大佛顶上的头发,共有螺髻1021个,这是个,这是1962年维修时,以粉年维修时,以粉笔编号数清的远看发髻与头部浑笔编号数清的远看发髻与头部浑然一体,实则以石块逐个嵌就单然一体,实则以石块逐个嵌就单块螺髻根部裸露处,有明显的拼嵌块螺髻根部裸露处,有明显的拼嵌裂隙,无砂浆粘接螺髻表面抹灰裂隙,无砂浆粘接螺髻表面抹灰两层,内层为石灰,厚度各为两层,内层为石灰,厚度各为5--15毫米1991年维修时,在佛像右腿年维修时,在佛像右腿凹部中拾得遗存螺髻石凹部中拾得遗存螺髻石3块,其中两块,其中两块较完整,长块较完整,长78厘米,顶部厘米,顶部31.5×31.5厘米,根部厘米,根部24×24厘米             34           隐型睡佛隐型睡佛隐型睡佛隐型睡佛 “巨型睡佛巨型睡佛”又称又称“隐型睡佛隐型睡佛”,位于乐山城,位于乐山城侧的三江(岷江、青衣江、大渡河)汇流处,形态逼真的佛侧的三江(岷江、青衣江、大渡河)汇流处,形态逼真的佛头、佛身、佛足由乌尤山、凌云山和东岩连襟而成,南北直头、佛身、佛足由乌尤山、凌云山和东岩连襟而成,南北直线距离约线距离约1300余米,头南足北仰卧在三江之滨。

巨型睡佛之余米,头南足北仰卧在三江之滨巨型睡佛之“佛头佛头”最为惟妙惟肖,乌尤山为最为惟妙惟肖,乌尤山为“佛头佛头”,景云亭如,景云亭如“睫睫毛毛”,山顶树冠各为,山顶树冠各为“额、鼻、唇、颌额、鼻、唇、颌”,富有神采;凌云,富有神采;凌云山栖鸾、集凤两峰为山栖鸾、集凤两峰为“佛胸佛胸”,灵宝峰是其,灵宝峰是其“腹和大腿腹和大腿”、、就日峰是其就日峰是其“小腿小腿”,东岩南坡则为其,东岩南坡则为其“腿腿”令人叹为观令人叹为观止的是,举世闻名的乐山大佛正好端坐在止的是,举世闻名的乐山大佛正好端坐在“巨型睡佛巨型睡佛”腋部腋部的深坳处,似乎正好应验了唐代雕佛者寓意的的深坳处,似乎正好应验了唐代雕佛者寓意的“心即是佛心即是佛”和古代民间和古代民间“圣人出于圣人出于腋下腋下”之说,形成了之说,形成了“佛中有佛佛中有佛”的的奇观     “巨型睡佛巨型睡佛”的形成,究竟是天造地设,还是古人匠心的形成,究竟是天造地设,还是古人匠心?一时众说纷纭,为?一时众说纷纭,为“巨型睡佛巨型睡佛”增添了更加神秘的色彩增添了更加神秘的色彩 35 摩崖造像的代表建筑:摩崖造像的代表建筑:巨形睡佛巨形睡佛 ::36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