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关于真菌耐药性与氟康唑等药物敏感性的分析研究结论汇总1

cl****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6.71KB
约5页
文档ID:394445022
关于真菌耐药性与氟康唑等药物敏感性的分析研究结论汇总1_第1页
1/5

关于真菌耐药性与氟康唑等药物敏感性的分析研究结论汇总1 摘要】目的:了解我院皮肤、粘膜念珠菌感染的菌种分布及其对两性霉素B、酮康唑、咪康唑、伊曲康唑、氟康唑、5-氟胞嘧啶及特比奈芬的体外敏感性办法:收集临床110株念珠菌标本,采用科玛嘉显色培养基及API20C鉴定菌种,微量稀释念珠菌药敏试剂板检测其药物敏感性结果:110株真菌中白色念珠菌94株,热带念珠菌6株,克柔念珠菌4株,光滑念珠菌4株,近平滑念珠菌2株对酮康唑、咪康唑、伊曲康唑、氟康唑、5-氟胞嘧啶及特比奈芬的耐药率分别为0%、18.28%、1.81%、5.45%、3.63%及94.55%结论:我院念珠菌感染仍以白念珠菌为主,对常用抗真菌药物呈不同程度的耐药,应建立真菌常规菌种鉴定及药敏试验,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关键词】念珠菌;菌种鉴定;药敏试验【中国图书分类法分类号】R379.4;R372【文献标识码】B【收稿日期】2023-09-301.6药物敏感性判定规范MIC(mg/L)值:二性霉素B(Amphotericin B)S≤1,I=2, R≥4;酮康唑(Ketoconazole)S≤1,SDD 2-8,R≥16;咪康唑 (Miconazole)S≤1,SDD 2-4,R≥8;伊曲康唑(Itraconazole) S≤0.125,SDD 0.25-0.5,R≥1;氟康唑(Fluconazole)S≤8, SDD 16-32,R≥64;5-氟胞嘧啶(5-Flucytosine)S≤4,I 8-16,R≥32;特比奈芬(Terbinafin)S≤0.5,SDD 1,R≥2。

判读范围见表1(S表示敏感;SDD表示剂量依赖性敏感;I表示中介性耐药;R表示耐药伊曲康唑、氟康唑、5-氟胞嘧啶药敏制定规范按照NCCLSM38—P执行,其余各药按照血药浓度制定相应的药敏判定规范) 2.1 110株白念珠菌鉴定结果白色念珠菌94株(占85.45%),热带念珠菌6株(占5.45%),克柔念珠菌4株(占3.64%),光滑念珠菌4株(占3.64%),近平滑念珠菌2株(占11.82%) 2.2药敏试验结果念珠菌属对特比奈芬根本耐药,耐药率高达94.55%;对咪康唑的耐药率为18.28%;对二性霉素B、伊曲康唑、氟康唑和5-氟胞嘧啶较敏感(二性霉素B MIC50为1mg/L,余耐药率分别为1.81%、5.45%和3.63%);对酮康唑那么是100%敏感酮康唑和伊曲康唑的MIC50和MIC90值相对较低(酮康唑0.06mg/L和0.5mg/L,伊曲康唑0.125mg/L和0.25mg/L)对非白念珠菌中的光滑念珠菌和克柔念珠菌,氟康唑对这两种念珠菌显示出较高的耐药性(耐药率分别为50%和25%)但对氟康唑耐药的菌株对伊曲康唑依然敏感,未发现二者交叉耐药现象见表2,3 各种抗真菌药物中,二性霉素B、酮康唑、伊曲康唑、氟康唑和5-氟胞嘧啶对念珠菌均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其中酮康唑和伊曲康唑的MIC50和MIC90值相对较低,但伊曲康唑的MIC50和MIC90值最接近,提示其抑菌力更强。

对氟康唑耐药的菌株对伊曲康唑依然敏感,未发现二者交叉耐药现象咪康唑的耐药率较高,且多为念珠菌性阴道炎的患者,可能与长期不正规使用咪康唑栓剂有关特比奈芬根本耐药,故不主张用特比奈芬治疗念珠菌病本试验的药敏结果与文献报道不尽相同[4],可能与不同人群、地区、时间以及抗真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有关,因此强调常规发展真菌菌种鉴定和药敏试验的重要性,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中国热带医学2023年10月第四卷第五期 ?371株深部感染真菌的菌群分布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崔颖鹏1,叶曼曼1,陈冬梅1,卢秀芬2,曾燕1,建美1摘要:目的 了解中山大学从属第一医院检出深部感染真菌的菌群分布及药物敏感性状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办法 所别离出的真菌用API 20C AUX鉴定,用ATB FUNGUS进行药敏实验结果 371株真菌中白色念珠菌228株、热带念珠菌73株、光滑念珠菌38株、近平滑念珠菌12株、无名酵母菌6株、新型隐球菌3株、平常念珠菌3株、季也蒙念珠菌2株371株真菌对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制菌霉素、咪康唑、益康唑、酮康唑总的敏感率分别为92%、97%、96%、57%、63%、69% 结论 深部真菌感染主要由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引起。

对两性霉素B、制菌霉素、5-氟胞嘧啶的敏感性最高,保持了较高的抗菌活性,这三种抗菌药仍然是治疗深部真菌感染的有效药物关键词:真菌;深部感染;药物敏感性·中图分类号:R37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727(2023)05-767-02 2 结果2·1 真菌在各类标本中检出的分布371株真菌中,从痰标本检出174株,占46·9%;大便58株,占15·6%;尿50株,占13·5%;血42株,占11·3%;引流液15株,占4·0%;静脉插管6株,占1·6%;胆汁6株,占1·6%;腹水5株,占1·3%;透析液2株,占0·5%;其余标本13株,占3·5%2·2所检出的各种真菌的种类分布 371株真菌中白色念珠菌228株,占61·5%;热带念珠菌73株,占19·7%;光滑念珠菌38株,占10·2%;近平滑念珠菌12株,占3·2%;无名酵母菌6株,占1·6%;新型隐球菌3株,占0·8%;平常念珠菌3株,占0·8%;季也蒙念珠菌2株,2占0·5%;其余6株(产膜念珠菌1株,类星形念珠菌1株,软念珠菌1株,葡萄芽念珠菌1株,桶形念珠菌1株,丝状霉菌1株)占1·6%2·3 几种主要致病真菌对常用6种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主要致病真菌对两性霉素B、制菌霉素、5-氟胞嘧啶的敏感性最高,而对咪康唑、益康唑、酮康唑的敏感性较低,且有较高的中介和耐药率,结果见表1。

本次检测深部真菌感染主要由念珠菌引起,所检出的371株真菌中白色念珠菌228株占61·5%,热带念珠菌73株占19·7%,光滑念珠菌38株占10·2%,近平滑念珠菌12株占3·2%,无名酵母菌6株占1·6%白色念珠菌是引起深部感染的最主要真菌,它通常寄生在口腔、呼吸道、肠道和阴道粘膜上,当人体抵制力下降时可引起念珠菌病所别离的371株深部感染真菌,来自呼吸道标本占46·9%,大便标本占15·6%,尿标本占13·7%,血标本42株占11·3%,与有关报道相合乎[4],真菌性败血症占真菌感染的第4位,是真菌感染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且有逐渐回升的趋势对真菌感染增加的挑战,新型抗真菌药物的研发进度也应加快371株真菌对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制菌霉素的敏感性较高,总的敏感率分别为92%、97%、96%两性霉素B与真菌胞膜上的麦角固醇结合,使胞浆膜的通透性增加,或使其分解,从而导致胞浆内容物的溢出以到达杀灭真菌的作用目前两性霉素B保持其较高的抗真菌活性,故仍然是许多严重真菌感染的首选药物,但是其严重的副作用又限制了它的使用[4] 5-氟胞嘧啶的抗菌谱较窄,它多用于和两性霉素B联用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念珠性心内膜炎等难治性真菌感染。

别离的371株真菌对吡咯类的咪康唑、益康唑、酮康唑的总敏感率分别为57%、63%、69%,有较高的中介率和耐药率,近年来吡咯类的抗真菌药得到了很快的开展,此类药物有服用方便、抗菌谱广的特点,其同类的伊曲康唑、氟康唑已成为两性霉素B的替代用药,但近年来此类药物由于耐药问题已经使其应用受到一定限制别离的371株真菌对咪康唑、益康唑、酮康唑都有较高的耐药率和中介率深部真菌感染由于不足病症的特异性,易与细菌感染、病毒感染及其它病原体感染相混同,其早期诊断比拟困难有学者认为可对易感染人群使用氟康唑进行真菌感染的预防性治疗[5],但是还无证据说明可用单一药物有效预防真菌感染由于目前还不足可靠的实验室技术,真菌感染的早期诊断比拟困难,北京协和医院的尸检报告[6]指出真菌感染漏诊率高达95%因此临床在用药治疗、或预防性治疗真菌感染前应该先取标本做真菌培养,阳性者才用药曾有一肾脏移植的儿童由于口服了较大剂量的氟康唑而导致大便直接涂片可见大量真菌孢子而真菌培养持续呈阴性综上所述,临床医师和微生物工作者应对真菌感染问题引起高度重视,努力建立可行有效的早期诊断真菌感染性疾病的办法,合理使用抗生素和抗真菌药物,以减缓真菌耐药性回升的势头。

文章编号:1001-764X(2023)06-0346-02中图分类号:R446·5文献标识码:A·论着·280例真菌感染及其耐药性分析夏永祥,朱成宾(南京医科大学从属南京第一医院,南京210006)摘要:目的 研究我院真菌感染的特点及耐药状况办法 对临床标本别离的真菌,用ATB Expression鉴定仪鉴定、ATB Fungus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280株真菌,共有14个种,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各种真菌对6种抗真菌药物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耐药 结论 真菌感染呈回升趋势,并且产生一定的耐药株关键词:真菌感染;药敏试验;耐药性在别离的280株真菌中,以白色念珠菌别离率最高,占48.2%,其次是热带念珠菌占27.5%,与文献报道根本合乎[3]以前我国别离到的3感染真菌种类不超过10种,自20世纪90年代后,已多达30种以上而临床上常引起人类感染和致病的真菌主要是白色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可能与该菌对宿主细胞有很强的粘附性有关[4]此外,机体对真菌孢子发芽后的吞噬率和杀灭率均大为降低,特别是当菌丝长度大于20μm时基本不能吞噬[5]280株真菌对6种抗真菌药物具有一定的敏感性,尤其是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和制霉菌素,敏感率达90%以上。

但唑类药物对真菌的耐药率呈回升趋势,处于中介度的菌株比例较大,并且唑类药物还存在较高的交叉耐药现象另外我们发现药敏试验虽然5-氟胞嘧啶敏感率很高,但临床治疗效果不佳,这与有关报道[6]较一致,可能与其可诱导耐药作用有关文章编号:1003--6350〔2023〕05--0016-02论着274例真菌感染及耐药性分析黄汉周〔广东医学院从属医院检验科,广东湛江 524001〕【摘要】 目的研究我院真菌感染的特点及耐药状况办法对临床标本别离的真 菌,用ATB:Expression定仪鉴定、ATBFungus进行药敏试验结果274株真菌,共有14个种,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各种真菌对6种抗真菌药物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院内真菌感染呈回升趋势,并且产生较多的耐药株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仍保持很高的抗菌活性,是治疗真菌感染的有效药物关键词】真菌感染;药敏试验;耐药性中图分类号:R446.5 文献标识码:A225例真菌感染及耐药性分析解晓珍,席道友,张中奎(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重庆400037) 摘要:目的 探讨近年来真菌感染的特点及耐药状况办法 统计1999年12月~2023年5月,真菌感染225例临床标本进行回忆性分析。

结果 225例共获真菌菌株245株,其中混合菌20株,占7.8%;白色念珠菌、无名念珠菌、热带念珠菌为主要感染菌群;呼吸、血液、肿瘤、肾内、内分泌及CCU/ICU病区真菌感染率较高;益康唑、酮康唑的耐药率占40.4%和37.6%;两性霉素、制霉菌素、5-氟胞嘧啶为2.4%、3.3%、4.1%结论 真菌感染中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免疫力低下可能是引起真菌感染的主要原因,两性霉素、制霉菌素、5-氟胞嘧啶仍保持很高的抗菌活性,是治疗真菌感染的有效药物4关键词:真菌感染;耐药性中图分类号:R37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529(2023)04-0380-023.3 药敏结果 245株真菌对益康唑(ECO)和酮康唑(KTC)的耐药率为40.4%和37.6%,显示真菌对唑类药物的耐药率日益增多有文献[5]指出,其耐药机制与唑类药物靶酶(细胞色素P450L1A1)改变相。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