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LS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行业标准LS/T — xxxx菜籽油适度加工技术规程Code of practice for rapeseed oil moderate process ing tech no logy(征求意见稿)(2014 年 12 月)2014- xx - xx发布国家粮食局发布20xx - xx - xx 实施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国家粮食局提出本标准由全国粮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武汉轻工大学、江南大学、河南工业大学、湖北奥星粮油工业有限公司本标准起草人:何东平、王兴国、刘玉兰、梁红星、罗质、金青哲、亚森 玉山、叶展菜籽油适度加工技术规程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菜籽油适度加工技术的术语和定义、 加工企业的基本要求、加工操作技术要点,以及菜籽油适度和稳态加工的检测、检验、包装、贮存和运输等规定本行业标准适用于以菜籽为原料加工企业的倡导性技术规程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标准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 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 1536 菜籽油GB 2716 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GB 2760 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8873 粮油名词术语 油脂工业GB 8955 食用植物油厂卫生规范GB/T 11762 油菜籽GB 1488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GB/T 17374 食用植物油销售包装GB 19641 植物油料卫生标准GB 22514 菜籽粕GB/T 23736 饲料用菜籽粕GB/T 30354 食用植物油散装运输规范CCAA 0003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生产企业要求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本标准未定义的术语参见 GB 8873中术语定义3.1 适度加工 Moderate processing在有效脱除油脂中胶质、 游离脂肪酸、色素、臭味组分等有害成分的前提下,有效地保留油脂中固有的营养物质,使油脂更加符合安全、健康、营养的要求3.2 调质 Con ditio ning经水、热处理的过程,调整粉状物料或料坯的特性产生明显变化的工序3.3 挤压膨化 Oil seed expa nsion利用挤压膨化设备将油料生胚或破碎的油料颗粒或整粒油子转变为容重较大的多孔隙度的膨化料 粒的加工过程。
3.4 水洗干燥 Washi ng and dryi ng悬浮在碱炼油中残存的皂粒,以水洗去除并在负压状态下除去油脂中水分的方法3.5 预脱色一复脱色 Pre-bleaching and re-bleaching用一次脱色后的废白土进行预先脱色, 再用常规脱色工艺进行复脱色, 以除去油脂中某些色素及碱炼过程中未除去的一些残余物质,改善色泽、提高油脂品质的精炼操工艺过程4生产技术要求4.1加工企业的基本要求4.1.1人员、环境、车间及设施、生产设备应符合 CCAA 0003的相关标准规定4.1.2加工用水应符合 GB 5749的规定4.1.3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应符合 GB 2760的规定4.1.4其他的试剂和辅料应符合国家相关产品标准规定4.2原料要求4.1.1原料应符合 GB/T 11762和GB 19641的要求4.1.2每一批次原料均需经质检人员抽样检验,检验合格方可收购4.3成品要求符合4.4中规定加工和产品要求外,加工后成品油质量应符合 GB 1536相关等级的品质要求;成品粕应符合GB 22514和GB/T 23736相关菜籽粕质量要求4.4制油工艺与要求4.4.1 预处理-压榨部分4.4.1.1 清理及筛选要求油料清理后,净料含杂量w 0.5%,下脚料中油料含量 W1.5%。
4.4.1.2 调质利用菜籽调质设备, 对菜籽温度和水分进行调节, 从而改善其弹塑性、 使其变软,保证轧坯后菜籽坯片质量要求调质温度w 60C,菜籽经调质后,菜籽含水率w 8%4.4.1.3 车L坯用轧辊机将调质后的菜籽由颗粒状压制成薄片状 轧坯要求坯片厚度w 0.35mm,轧坯后,菜籽坯片不得露油4.4.1.4 蒸炒运用菜籽蒸炒设备(如立式蒸炒锅、卧式蒸炒锅、圆筒炒锅等),将轧坯后的生坯经过湿润、蒸坯、 炒坯等处理将菜籽生坯坯片炒制成为熟胚要求蒸炒温度w 105C,蒸炒时间w 60min蒸炒后,油料不滴油不成团不出生粉,含水率w 6%注:蒸炒工艺适应于常规压榨工艺; 调质适应于低温冷榨工艺,菜籽低温冷榨调质温度W 75 C,调质水分w 10%441.5 预榨采用低温压榨工艺,在较低压榨温度下, 通过榨机压力将蒸炒后的熟胚压榨出油,为浸出工段提供仍含有较高残油的饼料低温预榨工艺要求, 入榨温度:60〜65C,入榨水分w 10%出饼温度w 100C4.4.1.6 挤压膨化运用油料膨化设备,将预榨饼膨化为多孔的膨化料粒,以方便预榨饼浸出取油操作要求,膨化料出料温度w 110C4.4.2 预榨饼浸出制油部分膨化料进入浸出器中,利用有机溶剂对油料进行浸泡、喷淋等处理,浸出油料中的油脂,混合油经长管蒸发器多次汽提蒸发得到浸出毛油, 湿粕通过蒸脱机进行蒸脱, 后再干燥和冷却成为成品粕。
浸出工艺和质量参数见表1表1浸出工艺和质量参数毛油残溶(ppm)成品粕残溶(ppm)粕中残油(%w 100w500w 14.4.3菜籽毛油精炼部分4.4.3.1 毛油过滤采用过滤设备,经过离心沉降或重力沉降, 滤去浸出毛油或预榨毛油中的机械杂质, 要求经过过滤处理的菜籽毛油含机械杂质小于 0.2%,水分及挥发物小于0.5%443.2 脱胶运用不同的方式脱除油脂中的胶质和胶质吸附的部分杂质,以提升毛油的品质 PLA-PLC双酶脱胶操作参数,见表5表5 PLA-PLC双酶法脱胶操作参数脱胶温度「C)反应时间(min)脱胶油磷脂含量(mg/Kg)5590 〜120w 10注:其他的不涉及到上表所列工艺参数、 工艺要求的脱胶方式(如水化脱胶、酸法脱胶、超级脱胶、PLC或PLA兑胶等),其脱胶要求指标以 GB 1536成品油为准4.4.3.3 脱酸用不同的脱酸方式,脱除大豆油中所含的游离脂肪酸,以降低油脂酸值4.4.3.3.1 常规碱炼脱酸操作参数,见表 6表6碱炼脱酸操作参数碱浓度(o Be)磷酸浓度(%磷酸用量(%脱酸油酸值(AV< 24< 850.02 〜0.04< 0.2044332 无水洗长混脱酸操作参数,见表 7。
表7无水洗长混脱酸操作参数脱酸温度(C)反应时间(min)硅藻吸附脱酸油酸值(AV硅藻土用量(%按油重计)混合温度「C)混合时间(min)7530 〜450.1〜0.2100〜10520min< 0.20注:其他的不涉及到上表所列原辅料用量和工艺参数的脱酸方式(如水蒸气蒸馏脱酸、溶剂萃取脱酸、 酶法脱酸等),其脱酸要求指标以 GB 1536成品油为准4.4.3.4 水洗干燥脱酸油中还含有少量的皂和游离碱, 需通过用软水洗涤, 离心脱水之后,再进行真空干燥, 以方便后续脱色和脱臭等处理脱酸油水洗及干燥参数,见表 &表8脱酸油水洗及干燥参数洗涤温度(C)软水添加水量(%/次)*干燥温度(C)操作绝对压强(kPa)含水量(%85 〜9510 〜1595 〜1052.5 〜4.0< 0.10*根据脱酸油残皂情况确定水洗次数,一般水洗 1〜3次443.5 脱色采用预脱色一复脱色工艺,即用一次脱色后的废白土进行预先脱色, 再用低活性凹凸棒土配合少量活性炭,进行复脱色,以除去油中某些色素及碱炼过程中没能除去的一些参与物质,改善色泽, 以提高油脂品质脱色操作和脱色油质量参数,见表 9表9脱色操作和脱色油质量参数项目操作要求质量要求脱色温度(C)脱色时间(min)脱色剂添加量(%操作绝对压强(kPa)脱色油色泽指标< 105< 30< 1.02.5 〜4.0澄清、透明4.4.3.6 脱臭在适宜的温度和适宜真空度条件下,运用水蒸气蒸馏在尽可能短时间内,脱除油脂中的臭味成分,并最大限度保留油脂中原本具有的微量营养成分,如维生素 E、甾醇等。
低温短时两级回流脱臭技术参数,见表 10表10低温短时两级回流脱臭技术参数项目操作要求质量要求指标脱臭温度(C)脱臭时间(min)蒸汽通入量(%按油重计)操作绝对压强(kPa)脱臭油气滋味< 230< 60< 1.0< 0.4无臭味、感官良好注:脱臭之后脱臭油中维生素 E损失率不高于10%甾醇保留率不高于10%;反式脂肪酸含量低于0.5% (按油重计)4.5卫生要求应符合GB 14881的规定4.6生产用水要求应符合GB 5749的规定4.7检验按照GB 2716和国家有关标准、规定执行5包装、贮存和运输5.1包装应符合GB/T 17374及国家有关规定和要求5.2贮存应贮存于温度为5C〜20 C环境中,放置时间少于 30天应贮存于卫生、干燥及避光处,不得与有害有毒物品一同存放,尤其要避开有异常异味的物品5.3运输应符合GB/T 30354的规定运输车辆和器具应保持清洁和卫生,运输中应注意安全,防止日晒、雨淋、渗漏、污染和标签脱 落,不得与有毒有害物质混装于同一运输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