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十堰市 2010 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化学考试说明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其结果是衡量义务教育质量的重要依据,一方面可全面、准确地评估初中毕业生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毕业水平的程度,另一方面能为高一级学校选拔新生提供依据,具有水平考试与选拔考试“两考合一”的性质因此,考试须具较高的信度、效度和必要的区分度及适宜的难度一、指导思想以十教字[2010]3 号文件(关于印发《十堰市 2010 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工作方案》的通知)精神为指导,遵循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基本要求,命题坚持有利于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均衡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检测教育教学效率,发挥考试正确导向作用;有利于树立先进教育思想和观念,促进师生教学方式转变;有利于高中和职业学校的招生与教学,促进我市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思想二、命题依据1.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2.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化学上、下册)(2009 年)三、命题原则根据《十堰市 2010 年中考工作方案》精神,我市 2010 年初中化学学业考试按照“依据标准、紧扣教材、注重基础、关注探究、联系实际、突出应用”的思路,命题应遵循以下原则:1.导向性原则:正确发挥考试引导教学的作用,试题编制紧扣《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和教材,立足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课程目标,引导教师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防止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对付考试,使初中化学教学朝着不断提高学生化学科学素养的方向前进。
2.基础性原则:要面向全体学生,重点考查初中化学启蒙阶段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及对学生今后可持续学习、发展有用的核心拓展知识适当关注教材知识的覆盖面,适度把握教材知识的细节杜绝设置繁题、过难题、偏题、怪题,不出似是而非脱离实际的题目加强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力度3.时代性原则:试题内容高度关注新课程涉及的健康、材料、环境、能源等热点问题,体现出化学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贡献注意从科技发展的前沿、人类可持续发展中遇到的重大问题、日常生活的常见现象中选择试题素材,增加联系我市生产生活实际的试题,体现化学教育的人文价值4.开放性原则:适度编制以学生生活实际和化学实验为情境的开放性试题,促使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多因素思考问题,掌握归纳、推理、演绎等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品质5.科学性原则:试题命制的目的要明确,起点要适当,难易有层次,具有适宜的区分度;试题要有新意,背景要真实,不能拼凑生造;语言准确,表达的题意清晰;题量适中,适合初中学生的实际水平;试卷结构简约、合理,指导语言规范6.实用性原则:重视考查运用化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分析、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能力以2及搜集、处理信息能力;重视对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
四、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1.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不准携带使用计算器2.化学试卷版面为16K型 4 版,满分 60 分3.化学实行单科命题,物理、化学考试时间 140 分钟4.化学试题难度比例约为易∶中∶难=60∶30∶10,全卷平均难度为 0.60—0.655.化学命题要充分发挥各类题型的功能,主观性试题和客观性试题的比例要适当,积极探索使用新题型五、考试内容和要求化学考试旨在检测学生对初中化学课程目标的完成情况,初中化学课程目标分为认知性学习目标、技能性学习目标、体验性学习目标三类认知性学习目标:分为三级,其要求分别为:A(了解水平):知道“是什么 ”能够记住或回忆学习过的知识要点;能够根据提供的信息,识别、辨认“是什么” ;能够举出例子;能够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等B(理解水平):懂得“为什么 ”能够领会初中化学中重要概念和原理的基本涵义,把握内在逻辑关系;能够用已有知识解释和说明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能够提供证据;能够收集、整理信息等C(应用水平):能够知道“ 怎么办” 能够分析、判断知识的联系和区别,建立不同情境下的合理联系;能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能够进行总结、推广等。
技能性学习目标:分为两级,其要求分别为: A(“初步学习”的模仿水平):指在原型示范和具体指导下完成操作;对所提供对象进行模拟、修改等B(“初步学会”的独立操作水平):指能独立完成操作;进行调整与改进;尝试与已有技能建立联系等体验性学习目标:分为三级,其要求分别为:A(经历水平):指独立从事或合作参与相关活动;建立感性认识等B(反应水平):指在经历基础上表达感受、态度和价值判断;作出相应的反应等C(领悟水平):指具有相对稳定的态度;表现出持续的行为;具有个性化的价值观念等具体课程内容标准和考试要求为:(一)身边的化学物质课程 内容标准 考试要求1.说出空气的组成,知道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 B2.认识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 B3.知道氧气、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性质、用途 B4.了解氧气、二氧化碳的主要化学性质,能正确书写有关的化学方程式,能准确描述某些物质与氧气反应的现象 C空气5.认识氧气能跟许多物质(碳、磷、铁、蜡烛、氢气、甲烷、一 A3氧化碳、酒精等)发生氧化反应6.知道实验室制取氧气、二氧化碳的原理、装置、收集方法、检验方法和验满方法 C7.了解自然界中氧循环和碳循环原理 A8.了解温室效应对人类可能产生的危害 A1.能从元素、分子和原子角度认识水的组成,了解水的物理性质和水的电解产物,知道水的天然循环 B2.知道纯水与矿泉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会用简单方法区别纯水与矿泉水、硬水与软水 B3.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常见方法,了解活性炭和明矾的净化水作用 B4.认识溶解现象,了解溶液的组成、特征、溶解过程,能够判断常见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能辩别觉见悬浊液、乳状液和溶液 B5.知道水是最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 A6.知道水中加入少量盐后凝固点和沸点的变化,知道氯化钠、硝酸铵、氢氧化钠三种物质溶解时溶液温度的变化 A7.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含义,知道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了解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线的涵义,依据给定的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B8.能说出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A9.了解结晶现象、晶体的涵义 A10.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能根据溶解度定义进行直接计算 C11.能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B水与常见的溶液12.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B1.知道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及主要用途,知道 C60结构,了解物质结构决定物质性质 A2.知道碳单质常温下的稳定性,木炭的可燃性、还原性 B3.知道 CO 的主要物理性质,了解 CO 在冶炼金属等方面的用途 A4.了解 CO 的可燃性、还原性、毒性 B碳和氢气及一氧化碳5.了解氢气最基本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A1.知道铁、铜、铝、金等金属的颜色、硬度、密度、熔沸点、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方面的物理特征 B2.能识别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 C3.认识加入其它元素可以改良金属特性的重要性,了解合金与纯金属的区别,生铁和钢等重要的合金 B4.了解常见金属在常温或加热条件下与氧气的反应,能够正确书写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B金属与金属矿物 5.了解金属制品(铁、铝)锈蚀的原因和防止金属锈蚀的简单方法,了解有关钢铁锈蚀造成的损失 B46.知道一些常见金属(铁、铝)矿物 A7.了解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方法,能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有关化学反应 B8.知道废弃金属对环境的污染,认识回收金属和保护金属资源的重要性,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B1.了解盐酸、硫酸、醋酸等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稀盐酸、稀硫酸、醋酸的化学性质,知道盐酸、硫酸的用途,能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有关化学反应C2.了解 NaOH、Ca(OH) 2、氨水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知道NaOH、Ca(OH) 2、氨水的用途,能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有关化学反应 C3.能够归纳总结酸类和碱类物质共有的相似化学性质,了解酸类和碱类物质分别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 A4.认识常见酸、碱的腐蚀性 B5.初步学会稀释常见的酸、碱溶液 B6.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用 pH 试纸测溶液的酸碱度 C7.知道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A8.了解食盐、纯碱、小苏打、碳酸钙(石灰石)等盐的特性及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了解常见盐在水中的溶解性 B9.知道常用化肥的名称、特性和作用,了解常用化肥的分类及简单的区分方法 A10.列举生活中一些常见的有机物(甲烷、乙醇、醋酸、葡萄糖、淀粉、蛋白质、油脂、维生素) ,了解有机物最常见特性 A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11.认识有机物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B(二)物质构成的奥秘课程 内容标准 考试要求1.物质都有三态,不同物质有各自的熔点、沸点,知道且能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在一定条件下物质的不同存在状态可以相互转化B2.知道物质都由元素组成的,能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酸、碱、盐 B化学物质的多样性 3.认识物质的多样性,能区别纯净物和混合物、单质(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和化合物、有机物和无机物 C1.认识物质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B2.知道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互相转化,能从得失电子角度了解离子的形成过程 B3.能用微粒的观点(微粒质量和体积很小、微粒间有间隙、微粒运动性)解释某些现象 C微粒构成物质 4.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一般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B55.了解分子、原子、离子间的区别与联系,认识并会画原子或离子结构示意简图 A6.初步认识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B1.了解元素含义,知道空气、地壳和生物体中含量较大的几种元素 A2.记住并会书写 24 种元素符号:H、He、C、N、O、 Ne、Na、Mg、Al、Si、P、S、Cl、 K、Ca、Mn、Fe、Cu、Zn、Ag、I、Ba、Au、 HgB3.能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认识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 A4.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 ,知道 1~18 号元素的原子序数,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查找到指定的元素A5.稀有气体元素、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原子结构的特点与元素化学性质之间的关系 B6.形成“物质是由同种或不同种元素组成” , “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种类、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的观点 C认识化学元素7.了解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含义 A1.熟练记忆一些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H、C、O、F、Na、Mg、 Al、Cl、K、Ca、Fe、Cu、Zn、Ag、Ba、Mn、NO 3-、SO 42-、OH -、CO 32-、NH 4+等 )C2.能用化学式表示某些常见物质的组成,能正确书写常见阴、阳离子的符号 B3.能利用化合价推求、书写化学式,会根据化学式进行命名 C4.知道化学式和相对分子质量的意义 A5.能利用相对原子质量计算相对分子质量及物质组成的简单计算 B物质组成的表示6.能看懂某些商品标签上标示的物质成分及其含量 B(三)物质的化学变化课程 内容标准 考试要求1.知道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理解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
能够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C2.能识别哪些描述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哪些描述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能根据物质的性质说明物质的某些用途 B3.从宏观和微观层次上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 B4.知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有现象变化和能量变化,了解吸热现象、放热现象 B5.认识通过化学变化获得能量的重要性 A6.了解催化剂的含义,认识催化剂的重要作用 B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7.初步形成“物质是变化的”的观点 C认识 1.初步认识常见的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C6(中和反应) ,并能解释有关日常生活的一些现象2.了解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