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试论汉语的时

卢卡****7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4.04KB
约3页
文档ID:186147528
试论汉语的时_第1页
1/3

试论汉语的时 试论汉语的时 摘 要:本文借鉴陈平先生的现代汉语时间系统的三元结构,将时间系统分为时相、时制和时态本文着重从现代汉语的时制方面进行论述对时制从四个方面,即时的研究历史、关于汉语有无时的讨论、时的概念和时的类型进行了简单论述 关键词:现代汉语 时 我们知道,任何客观事物都处于一定的时间过程之中,因此,任何语言也都有时间方面的表达,并且各自构成系统我们这里主要讨论现代汉语的时间系统本文借鉴陈平先生?论现代汉语时间系统的三元结构?,把时间系统分为时相、时制和时态本文着重从时制方面讨论现代汉语的时间系统 一、时的研究历史 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已经意识到时和体并不相同,并开始使用“时制〞的概念,区分“现在〞、“过去〞、“将来〞三种时制,这是国内较早研究时范畴的著作 20世纪40年代,汉语时、体研究出现了一个相对繁荣期,以吕叔湘、王力和高名凯等三大语法学家为代表吕叔湘把原来的三时观念加以改造,将“基点前时〞、“基点时〞、“基点后时〞成为“三时〞这是因为他认为“过去〞和“将来〞如果离开“现在〞就没有意义了高名凯在?汉语语法论?中明确表达了汉语没有时范畴的观点。

王力表达了大致相同的观点 进入20世纪50年代,汉语没有时范畴的观点受到了挑战龙果夫、雅洪托夫等认为汉语中存在时制,词汇手段和语法手段都是时制表达的重要因素张秀进一步认定并开展了“汉语有时〞论,认为汉语没有绝对时制,但有关系时制李临定、李铁根等进一步开展了这种观点 20世纪80年代后,时范畴研究出现了多元格局帅志嵩总结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汉语时范畴研究,认为可以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型:以陈平、李临定、龚千炎等为代表的“无标记有时论〞,他们根据情状发生时间、说话时间和参照时间三者在时轴上的相互关系来界定汉语的时制系统,坚持时和体分开;以张济卿、左思民、金立鑫、李铁根、陈立民、林假设望等为代表的“时体混合有时论〞,他们认为,“了〞、“着〞、“过〞等体标记同时也是时标记,时范畴和体范畴在很大程度上使用相同的一套标记系统;以王松茂、马庆株等为代表的学者持“时体分别论〞,认为时和体属于不同的语法范畴,不能将时和体混淆起来 综观汉语时范畴的研究,从时范畴的有无到对范畴的不同角度进行论证,可以看出,汉语究竟有没有时范畴还没有定论我个人认为汉语是有时范畴的关于汉语有无时范畴会在下一局部进行简单的论述。

二、关于汉语有无时的讨论 在关于时体研究的文献中,我们能看到许多学者对汉语有无“时〞,也就是时制进行了大量的讨论我们认为,汉语不光有体,也有时在张济卿先生的?汉语并非没有时制语法范畴――谈时、体研究中的几个问题?一文中,他从七个方面论证了汉语并非没有时制范畴首先,他提出,语言学家必须忠于语言事实,在否认某一语法范畴的存在时也应该先对语言事实作一番调查之后才下结论可是我们发现主张汉语没有时制的学者并未完全这样做他们只是片面的看到了有时间标记的句子,便一再强调汉语全是靠时间词语或上下文来表达时间的,他们没有并注意到汉语中存在着大量的无标句其次,许多学者都没有对汉语的时、体有一个完整的定义,往往只提结论不提定义第三,张济卿先生从“了〞字有无时制出发,强调了汉语有时制第四,他指出,不少语法书中,把放在动词后面的“了、着、过〞看作是表示体意义的助词,把放在动词前面的“将、在、曾〞等词看作是时间副词这就是说只成认前一类词是语法标记,而后一类词只具有时间方面的词汇意义,还够不上语法标记的资格张济卿先生在文章中举出大量例子对此进行了反驳第五,他还指出,历来的时、体研究中,还有两个倾向一是把时制与体看成是对立的。

二是把体看成是时间的表达手段在这里,张济卿先生提出:“时制是客观的存在,它并不是体所能左右的,因为所有的动作或状态都离不开时间我们在表达一件事情时,不可能不伴随时间概念,否那么就无法正确地传达信息而体却带有一定主观性,它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人的观察方式第六,针对有的学者提出的“一种语言里只有具备了表达时意义和体意义的形态,才可以说具备了时范畴和体范畴,范畴是通过形态而不是通过词语形式来表达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认为现代汉语里没有时范畴,但有体范畴〞张济卿先生指出:什么是形态,什么是词语形式,需要有一个客观的标准;如果认为范畴只能通过形态来表达,而形态既包括有标形式,又包括无标形式,那还讲得通,如果只指有标形式,那就成了问题了第七,他从无标句着手,对汉语的时制结构作了一番简单的考察张济卿先生的这篇文章,让我们更加清楚的了解了汉语是有时制的 三、时的概念 那么,“时〞究竟是什么?它的概念又是什么呢?我们这里所说的时,它指示事件发生的时间,表现为该时间同说话时间或另一参照时间在时轴上的相对位置也就是情状的发生时间、说话时间和时轴上的另外一个时间三者在时轴上的相互关系另外,我们还必须看到汉语时制和印欧语时制的不同。

世界各种语言无不表达时制,不过,不同的语言往往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或观察方式汉语根本上使用动词以外的时间词语表示,印欧语那么应用动词本身的形态变化表示 四、时的类型 现代汉语的时制结构系统,就是由说话时间与事件发生时间、另一参照时间与事件发生时间纵横交错所构成用S代表说话时间,用R代表另一参照时间,事件发生时间为ES、R、E在时轴上的相对位置有两种观察方法一是以S为基点,确定它同E的相对位置S E之间的关系称为绝对时制绝对时制又分为三种情况:E在S之前,为绝对过去时;E与S重合,为绝对现在时;E在S后,为绝对将来时二是以E为基点,确定它同R的相对位置E和R之间的关系称为相对时制也有三种可能:E先于R,称为相对先事时;两者同时,称为相对当事时;E在R之后,称为相对后事时 在分析语料的过程中,我们将现代汉语的几种句子类型分别加以分析,比方连谓句,兼语句等等其中也遇到了很多问题,比方句子中如果没有标注参照时间的,往往找不到参照时间;描述心情或状态类的句子是现在时还是过去时;分析较长的句子时,往往不能准确地将S、R、E标注出来,因此无法准确的得到句子的时制类型 总而言之,在对汉语时制做了以上简要的概述之后,我们发现,首先汉语是有时制的,时制绝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其次,我们也绝不能将“时〞放在狭义的语法手段上来研究;最后,我们可以通过前人总结出来的时制的九种类型来分析大量的语料,从而验证这种方法的正确与否,也能从中发现更多的问题。

另外,我们发现时制绝不仅仅是汉语独有的,任何语言都有时制,本文仅对现代汉语的时制进行了简单的论述,希望通过以后的研究,能总结出更多其他语言的时制特点 参考文献: 【1】 陈平.论现代汉语时间系统的三元结构[J].中国语文,1988,:401-421. 【2】 龚千炎.汉语的时相 时制 时态[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 【3】 何伟,马瑞芝.现代汉语时间系统研究综述[N].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21-3. 【4】 王松茂.汉语时体范畴论[M]. 【5】 左思民.试论“体〞的本质属性[J].汉语学习,1988,.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