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7年整理】笔26555

豆浆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49.51KB
约13页
文档ID:5578009
【2017年整理】笔26555_第1页
1/13

文房四宝鉴赏之一 笔文房四宝 笔、墨、纸、砚是我国传统的书写工具,也是中华民族艺术中绚丽的瑰宝千百年来,它以独特的神韵和风采,精美博深的艺术造型,引发着使用者的激情和遐想,为灿烂的中华文化谱写出累累篇章,被誉为“文房四宝” 文房之名,起于我国历史上南北朝时期(公元 420-- 589 年),专指文人书房而言,以笔、墨、纸、砚为文房所使用,而被人们誉为“文房四宝” 四宝品类繁多,丰富多彩,名品名师,见诸载籍四宝以湖笔、徽墨、宣纸、端砚著称,至今仍享盛名文房四宝不仅有实用价值,也是融汇绘画、书法、雕刻、装饰等各种艺术为一体的艺术品可称笔砚精良,人生一乐 我国自隋、唐以来,制笔工艺就有了很高水平;到了明清,制笔技术更有提高,是我国制笔工艺的鼎盛期制笔工艺大致要经过浸、拨、并、配等 70 多道工序笔,是由笔尖和笔杆两个部分组成的笔尖:笔头制作是中间一簇长毫称为锋,即笔尖;四周包着稍短的毫称为副毫制作毛笔笔尖的材料主要是兽毛禽羽,即动物纤维,少量也有用植物纤维的 “笔之所贵者在毫” ,选毫不同,决定了笔的长短、粗细的不同特点笔杆:也称笔管,是用手执笔的部分笔管的材料以竹制的较普遍,竹取材较易,轻便实用,物美价廉。

竹管有白竹管、方竹管、紫竹管、棕竹管、斑竹管、湘妃竹管和马鞭竹管等毛笔的历史毛笔是中国书画主要的用具之一,毛笔的质量与形式也随着人们实用的需要而不断提高和多样化在林林总总的笔类制品中,毛笔可算是中国独有的品类了传统的毛笔不但是古人必备的文房用具,而且在表达中华书法、绘画的特殊韵味上具有与众不同的魁力由于毛笔易损,不好保存,故留传至今的古笔实属凤毛麟角毛笔的制造历史非常久远,早在战国时,毛笔的使用已相当发达中国的书法和绘画,都是与毛笔的使用分不开的 最早的毛笔,大约可追溯到二千多年之前毛笔之源一般人都以为是秦代的蒙恬,但考殷墟出土之甲骨片上所残留的朱书与墨迹,系用毛笔所写可知毛笔起于殷商之前,而蒙恬实为毛笔之改良者西周以上迄今尚未见毛笔的实物,但从史前的彩陶花纹、商代的甲骨文等上可觅到些许用笔的迹象东周的竹木简、绵帛上广泛使用毛笔书写湖北省随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发现了春秋时期的毛笔,是目前发现最早的笔其后湖南省长沙市左家公山出土的战国笔,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甘肃省天水市放马滩出土的秦笔,长沙马王堆、湖北省江陵县凤凰山、内蒙古自治区古居延地区的汉笔,武威的西晋笔等都是上古时代遗存的少见的宝贵资料。

宋代是我国制笔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宋时的毛笔趋向多祥化.价廉实用的羊毫笔和羊兔毫合一的兼毫笔得以广泛使用宋时的制笔业仍以宣州为中心,尤以诸葛氏一族和歙州吕道人、新安汪伯立所制之笔为佳.被列入“贡品” 诸葛氏所制“无心散卓笔’海内称第一,声誉最盛这种笔毫长一寸半藏一寸于管中笔根牢固,弹性好,不掉毛,不开叉宋人苏易简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撰写的《文房四谱》 ,是我国第一部文房四宝专著卷一的笔谱,对毛笔的历史、制作、用料等都作了精辟的分析和总结,是后人研究我国文房四宝的一部难得的参考书籍 明代湖笔已成为制笔业的主流在笔毫、笔杆的用料和制作技艺上都有新的发展除采用传统的羊毫,狼毫、紫毫外,又有用貂毫、鸡毫、虎毛、猩猩毛、胎发等制笔明屠隆《考盘余事》中载: “广东番禺诸郡,多以青羊毛为主,以雉尾或鸡、鸭毛为盖,五色可观或用半孤毛、鼠须、虎毛、羊毛、鹿毛、羊须、胎发、猪鬃、猩毛造者,然皆不若兔毫为佳制作笔杆的既有朴实的竹质,又有名贵的檀木、花梨木及金、银、玉、瓷、象牙、玳瑁等名贵材质一些笔杆上还施以雕刻、镶嵌、彩绘等工艺.成为精美的工艺品 清代的制笔业的中心是湖州善琏镇道光以后,一统天下的“馆阁体”书风被打破,梁同书、康有为、包世臣、何绍基、邓石如等书法家提倡北碑,主张书法风格多样化,促使价廉实用的羊毫毛笔盛行。

湖笔制作技术随之外传,逐步向北方地区延伸,上海、苏州、扬州、北京等地出现了制作湖笔的作坊,工场和以经营湖笔为主的笔庄,笔工多为善琏人清代康雍乾几位皇帝,都喜爱书法、绘画,更雅爱文房宝器当时宫廷的御用毛笔.在制作工艺上是十分讲究的 笔的种类毛笔的分类 主要有依尺寸、种类、来源、形状等等来分从笔毫的原料上来分:有兔毛、白羊毛、青羊毛、黄羊毛、羊须、马毛、鹿毛、麝毛、獾毛、狸毛、貂鼠毛、鼠须、鼠尾、虎毛、狼尾、狐毛、獭毛、猩猩毛、鹅毛、鸭毛、鸡毛、雉毛、猪毛、胎发、人须、茅草(茅龙笔)等从性能上分:则有硬毫、软毫、兼毫从笔管的质地来分:有水竹、鸡毛竹、斑竹、棕竹、紫擅木、檀香木、楠木、花梨木、雕漆、象牙、犀角、牛角、玳瑁、玉、水晶、琉璃、金、银、瓷等,不少属珍贵的材料从笔的用途来分:有山水笔、花卉笔、叶筋笔、人物笔、衣纹笔、设骨笔、彩色笔等从尺寸大小把毛笔分为:小楷,中楷,大楷从形状可分为:圆毫,尖毫等  从笔锋的长短,毛笔又有长锋、中锋、短锋之别,性能各异长锋容易画出婀娜多姿的线条,短锋容易使线条凝重厚实,中锋则兼而有之,画山水以用中锋为宜根据笔锋的大小不同,毛笔又分为小、中、大等型号。

画山水各种型号都要准备,一般“小山水” (小狼毫) 、 “大山水” (大狼毫)各备一枝, “小白云” 、 “大白云”羊毫笔各备一枝,再备一支更大的羊毫“斗笔”新笔锋多尖锐,只适宜画细线,皴、擦、点擢用旧笔效果好有的画家喜用秃笔,点线别有苍劲朴拙之趣狼毫笔是以狼毫制成前代也确实以狼毫制笔;但今日所称之狼毫,为黄鼠“狼”之“毫” ,而非狼之毫狼毫所见的记录甚晚,有人也以“鼠须笔”即狼毫笔,则狼毫之用可推至王羲之晋代之前,但无法肯定黄鼠狼仅尾尖之毫可制笔,性质坚韧,次于兔毫而过于羊毫以东北产的鼠尾为最好,称“北狼毫” 、 “关东辽尾” 狼毫比羊毫笔力劲挺,宜书宜画,但不如羊毫笔耐用,价格也比羊毫贵羊毫 是以青羊或黄羊之须或尾毫制成始于南北朝之前,至秦蒙恬改良新笔,成制笔材料书法最重笔力,羊毫柔而无锋,书亦“柔弱无骨” ,故历代书法家很少使用羊毫造笔,南宋后才盛行;普遍采用,是清初后的事因清代讲究圆润含蓄,不可露才扬己,只有羊毫达到当时的要求而被普遍使用且廉价易得,毫毛较长,可写半尺之上的大字兼毫笔是合两种以上之毫制成,依其混合比例命名,如三紫七羊、五紫五羊等蒙恬改良之笔,以“鹿毛为柱,羊毛为被” ,即属兼毫笔。

兼毫多取一健一柔相配,以健毫为主,居内,称之为“柱” ;柔毫则处外、为副,称之为“被” 柱之毫长,被之毫毛短,即所谓“有柱有被”笔而被亦有多层者,便有以兔毫为柱,外加较短之羊毛被,再披与柱等长之毫,共三层,所以根部特粗,尖端较细,储墨较多,便于书写特性依混合比例而不同,或刚或柔,或刚柔适中、刚柔相济,多用来书写小楷字且价廉工省,此皆其优点硬毫:一般采用兔毫和狼毫兔毫是用野兔脊背上的毛制作的,因其颜色是紫色,又称为紫毫;狼毫是用黄鼠狼尾上的毛制作的其特点是,笔毛刚健有力,弹性较大,但含墨量不如软毫笔,宜于书写小楷和小行书软毫:用羊毫制作的最常见羊毫笔采用山羊毛,笔毛细腻柔软,含墨量较多除了羊毫外,鸡毛笔、胎毛笔等都属于软毫笔,但不太常见笔的选用方法  一支好毛笔,应具备“尖” 、 “齐” 、 “圆” 、 “健”四个条件古人称之为“笔之四德” 尖” ,是指毛笔的笔颖聚合时锋颖尖锐,端如针状齐” ,是指笔毛修削整齐,润开后,笔锋挤扁,笔毫长短一律,排列平齐圆” ,是指笔头通身丰满圆润,壮如嫩笋,无凹凸不平健” ,是指毛笔劲健有力,铺排书写后能基本上恢复原状,而且经久使用,韧健不减 四德指的是笔本身的功能,选笔时也要顾及临摹的碑帖。

所谓“用某家所用的笔,又写他那一种字”也要判断所使用的是那一种笔,直接看他的字迹是最好的方法:风格健劲的,选用健毫;姿媚丰腴的,选用柔毫;刚柔难分的,则选用兼毫笔的特性影响写出来的书法,如此才能臻乎书法之妙境还有一点是字体大小方面,写大字用大笔,写小字用小笔小笔写大字易损笔且不能使转自如,大笔写小字则杀鸡焉用牛刀了毛笔传统的制笔方法:“诸葛法”与“韦诞法”“诸葛法”也称为“无心散卓笔” 宋叶梦得《避暑录话》云;“出于宣州,自唐惟诸葛一姓世传其业治平、嘉佑前得诸葛笔者,率以为珍玩 ”原来“诸葛法”是宣笔时期的制笔工艺的结晶,其源于王羲之的“笔经” ,也包括了宣州诸葛姓的笔工的贡献,如诸葛高、诸葛元、诸葛新、诸葛丰等 “韦诞法”是韦诞发明的韦诞,三国魏人,字仲将,有文才,工书,善制笔墨,著有《笔方》一书其法是用两种不同的兽毫来制作,强者为柱;柔者为被,这种制笔法一直沿用至今 笔的保养启用新笔,首先要开笔将买回来的笔以“温水”泡开,且浸水时间不可太久,至笔锋“全开”即可,不可使笔根胶质也化开,否则就会变成“掉毛笔” ,毫毛易于脱落紫毫较硬,宜多浸在水中一些时间润笔是写字前的必要工作,不可以笔一拿沾墨便要写字。

方法是先以清水将笔毫浸湿,随即提起,也不可久浸,以免笔根之胶化开之后将笔倒挂,直至笔锋恢复韧性为止,大概要十数分钟笔保存之时必须干燥,若不经润笔即书,毫毛经顿挫重按,会变得脆而易断,弹性不佳开始写字时, “入墨”也是有很大学问的为求均匀,且使墨汁能渗进笔毫,须将清水先吸干,可以笔在吸水纸上轻拖,直至干为止所谓“干” ,并非完全干燥,只要去水以容墨即可笔之着墨三分,不得深浸至毫弱无力也” ,墨少则过干,不能运转自如,墨多则腰涨无力,皆不佳书写之后则需立即洗笔墨汁有胶质,若不洗去,笔毫干后必与墨、胶坚固黏合,要再用时不易化开,且极易折损笔毫洗净之后,先将笔毫余水吸干并理顺﹝同入墨之前﹞再将笔悬挂于笔架上,可使余水继续滴落,至干燥为止置于阴凉处阴干,以保存笔毫原形及特性,不可曝于阳光下保存笔之要领以干燥为尚对古笔的鉴赏往往更着眼于装饰意味浓厚、色彩古雅而内容又丰富的笔管上材质:用以制作毛笔笔管的材料多种多样,大致可分为竹、木、玉、瓷、珐琅、象牙、牛角、雕漆、金属等 9 个门类雕工:中国毛笔自西晋开始,就很注重“丽饰” ,通过在质料上的镶嵌、雕刻、描金、施釉、烧制等不同手法,达到雕镂精致、色彩艳丽的艺术效果。

唐宋时期,就有雕刻装饰极为精美的笔杆出现装饰图案:有双龙、双凤、龙凤戏珠、八仙、云凤、云蝠、古钱纹、人物山水、诗词等,以寓意吉祥如意、平安等内容居多收藏古笔除了要了解古笔本身的特性之外,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 收集名匠作品历史上制笔名匠很多,各个朝代都有,并有人专门采集由于难以长期完好保存,故延留至今的大都不完整现在的收藏品多为近代名家所作,如晚清,民国作品 二、 收集毛笔的品种这样收集,不论古今,不计名笔与舌,只求品种齐全如按笔毫品种收集,按笔杆的材质收集,按不同用递收集等三、 收集流派作品根据收藏者所处的不同区域或收藏者的喜好,有的人专门收集湖笔,有的人则专门收藏湘笔既然收藏毛笔,就要妥善保存,使它们不被损坏必须做到以下几点:其一,新收藏的笔,一定要用清水洗净宿墨,尤其是笔头根部;然后把锋毫理顺,再晾干如果洗得不净或潮湿不干,则会霉变其二,笔毫怕久潮,又怕虫蛀,笔杆则怕久干,而瓷杆、玉杆又怕撞击妥善的办法是做双层套盒,外面做成锦盒,里面做成漆盒盒中放樟脑精,但务必使樟脑精与笔毫分开放置其三,定期出盒查看,发现问题及时处埋,该补救的认真补救,延误不得一支战国时期的毛笔这支毛笔全称为“红铜错银鎏金毛笔” ,为战国初期的艺术珍品,此笔经北京大学考古文博院碳—14 测试,距今约 2200多年,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制作最精美的毛笔。

它的笔杆质地为红铜,利用银所特有的金属色泽和可延展性在红铜上用隐嵌的方法镶嵌出纹饰毛笔的笔毛大多为羊毛、兔毛等动物软毛,但这支毛笔的笔毛是植物纤维,而且笔毛和笔管是分离的,可多次扦插据该笔收藏。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