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与设计》 绪论篇之施工图识图,主讲:姚欣,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专用,国家工程建筑标准规范代号 GB 强制性国家标准代号 GB/T 推荐性国家标准代号 GBJ 中国国家工程建设标准,以前是国标但现在已经降为行标的一种标准 GB5X 工程建设国家标准新代号,从50001开始 CECS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 CJJ 建设部城建建设标准 JG 建设部建工产品标准 DBJXX 地方标准,,按此顺序依次编排,平面图图纸的编排,就平面图本身而言,其内部编排应遵循从整体到局部、从 上到下的原则,常从前至后按如下的次序编排:,总 平 面 图,,轴 线 关 系 及 分 段 示 意 图,防 火 分 区 示 意 图,各 层 平 面 图,,,,屋 顶 平 面 图,,地 沟 平 面 图,局 部 放 大 平 面 图,,,吊 顶 平 面 图,施工图中的平面图,建筑施工图的目录应一个子项编一份,在同一份目录内不得编入其他单项的图纸,以便于归档、查阅和修改图纸目录是施工图的 明细和索引,它应排列在施工图纸的最前面,且 不应编入图纸的序号内。
如果图纸目录和设计说明等排在 同一张纸内,以后增加或修改图纸时,续编目录 就不够方便设计号,图纸目录中的部分名词说明——设计号,设计单位内部对工程所做的编号,常由4位数字组 成前两位表示年份,后两位表示工程的业务顺序 如0615表示 该工程是2006年签订设计合同,业务顺序为15图别,图别是指某专业在 方案设计或施工图设计阶段 的图纸 如建施是指本图是建筑专业的施工图图纸目录中的部分名词说明——图别,序号,序号表示本子项图纸实际张数和顺序的流水号 序号应从“1”开始,不得从“0”开始; 不得空缺或重号图纸目录中的部分名词说明——序号,图号(专业类别及图纸编号),图号是指各张图纸的顺序编号,它可以重号但重号时 须加注脚码,重号主要用于相同图名的图纸,如门窗表 有多张时,可编为“2a”、“2b”……图号一般不应空缺, 以免混乱图纸目录中的部分名词说明——图号,,常用的门窗类别及代号,木门:MM 钢门:GM 卷帘门:JM 密闭门:RMM 防盗门:FDM 防火门:FM甲(乙、丙) 人防门:RFM(防护密闭门) 塑钢门:SGM 铝合金门:LM 防爆活门:RHM 防火卷帘门:FJM,常用的门窗类别及代号,木窗:MC 钢窗:GC 铝合金窗:LC 木百叶窗:MBC 钢百叶窗:GBC 铝合金百叶窗:LBC 塑钢窗:SGC 防火窗:FC甲(乙、丙) 全玻无框窗:QBC,平面图的形成,用一假想水平剖切平面经过房屋的门窗洞口之间把房屋剖切开,移去剖切平面已上的部分,将其下面部分向H面作正投影所得到的水平剖面图。
测量坐标系:是指1954年北京坐标系,是建筑设计前就有的坐标系建筑坐标系:为了施工的方便,在建筑工程总平面图上,通常采用建筑坐标系(即假定坐标系),以便使所有建(构)筑物的设计坐标均为正值,且坐标纵轴和横轴与主要建筑物或主要管线的轴线平行或垂直建筑总平面图,在图1中该地区最大风频的风向为北风,约为20%(每一间隔代表风向频率5%);中心圆圈内的数字代表静风的频率图3为风频风速玫瑰图,每一方向上既反映风频大小(线段的长度),又反映这一方向上的平均风速(线段末段的风羽多少);图4~图5为无量化的风玫瑰简易图,线段的长度表示风频的相对大小建筑平面图,屋顶平面图,局部平面图,绘制平面图,1.绘制轴线,2.绘制墙和柱,3.画门窗洞,4.画楼梯、阳台、台阶、卫生间、散水等,5.标注尺寸、标高、轴号、门窗编号、剖切符号,注写图名、比例及文字,6.经过检查无误后,擦去多余的作图线,按施工图的要求加深图线,建筑立面图,绘制立面图,1.绘制室外地坪线、外墙轮廓线和屋面线,2.绘制檐口、门窗洞、窗台、雨篷、阳台、花池、花格窗、雨水管等,3.经过检查无误后,擦去多余作图线,按施工要求加深图线,画出少量门窗扇、装饰、墙面分格线、轴线,并标注标高、写图名、比例及有关文字说明,1.可用朝向命名,立面朝向哪个方向就称为某方向立面图; 2.可用外貌特征命名,其中反映主要出入口或比较显著地反应房屋外貌特征的那一面的立面图称为正立面图。
其余的立面图相应称为背立面图,侧立面图 3.可以立面图上首尾轴线命名建筑剖面图,墻身节点详图,建筑详图,结构施工图,概 述 结构布置图 钢筋砼结构图,(1)在结构平面图上,楼板下面不可见的内墙面,画成虚线; (2)可见构件轮廓线用细实线表示(如能用单线表示清楚时,也可用单线表示) (3)不可见构件轮廓线,用细虚线表示,并在一侧注出构件代号结构平面图中的剖面图、断面详图的编号顺序宜按下列规定编排: 1 外墙按顺时针方向从左下角开始编号; 2 内横墙从左至右,从上至下编号; 3 内纵墙从上至下,从左至右编号梁中常见钢筋形式,支座负筋,就是为了满足支座负弯矩而配置的钢筋,而所谓的负弯矩,拿混凝土梁来说,使梁受压的弯矩为负弯矩,受拉的弯矩为正弯矩,对于正常使用工况下的梁,根据梁的弯矩图,梁下侧受拉,上侧受压那么根据弯矩图,配置在梁上部支座处的钢筋即为支座负筋分布筋: 1、钢筋直径区分:钢筋的直径大的为受力筋,直径小的钢筋为分布筋 2、布置位置区分:正弯矩筋布置在下的钢筋为受力筋,在之下垂直分部的钢筋为分布筋;负弯矩筋相反图中布置在下的钢筋为受力筋,在之上垂直分部的钢筋为分布筋架立筋:是梁上部的钢筋,只起一个结构作用,没实质意义。
把箍筋架立起来所需要的贯穿箍筋角部的纵向构造钢筋如果该梁的箍筋是“两肢箍”的梁来说,集中标注中上部纵筋的通长筋的形式就完全足够了,例:2Фd1但是,当该梁的箍筋是“四肢箍”时,集中标注的上部钢筋就不能都标注为通长筋的形式,必须把“架立筋”也标注上,这时的上部纵筋的应该标注“s1Фd1+(s2Фd2)“这种形式,圆括号里面的钢筋为架立筋架立筋从字面是就可以知道起架立作用,如一根梁只须布抗拉筋和抗剪箍筋,而受压区混凝土强度已足够,无须配筋,那在做钢筋骨架的时候,梁的上部就没有纵向筋,箍筋的上角点就无法固定,因此一般用两根14或16的筋分布在上面的两角,这就是架立筋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9.2.6规定:梁内架立钢筋的直径,当梁的跨度小于4m时,不宜小于8mm;当梁的跨度为4-6m时,不应小于10mm;当梁的跨度大于6m时,不宜小于12mm通长筋”指直径不一定相同但必须采用搭接、焊接或机械连接接长且两端一定在端支座锚固的钢筋通长筋是“抗震构造”需要,架立筋是“一般构造”需要通长筋可分为受力筋和分布筋,两者作用不同受力筋主要承受弯矩和剪力;分布筋作用主要是防止板面温度裂缝。
上部贯通筋,指上排贯穿于构件整个长度的钢筋贯通筋是指贯穿于构件(如梁)整个长度的钢筋,中间既不弯起也不中断,当钢筋过长时可以搭接或焊接,但不改变直径贯通筋既可以是受力钢筋,也可以是架力钢筋腰筋又称“腹筋”,他的得名是因为他的位置一般位于梁两侧中间部位而得来的,是梁中部构造钢筋,主要是因为有的梁太高,需要在箍筋中部加条连接筋 (梁侧的纵向构造钢筋实际中又称为腰筋),在梁高450mm,就应沿梁高两侧应设腰筋,所以数量上就不会少于2根腰筋的直径最小的直径为10mm,间距不应大于200mm,同时面积配筋率不应小于百分之0.3,在梁两侧的纵向构造钢筋(腰筋)之间还要配置拉结钢筋 一般民用建筑的腰筋直径用16和18就可以了,拉筋用圆8吊筋是将作用于混凝土梁式构件底部的集中力传递至顶部,是提高梁承受抗剪能力的一种钢筋,形状如元宝,又称为元宝筋在次梁与主梁相交处,次梁顶部在负弯矩作用下产生裂缝,集中荷载只能通过次梁的受压区传至主梁的腹部这种效应约在集中荷载作用点主梁两侧各0.5-0.6倍梁高范围内,可引起主拉破坏斜裂缝为防止,在次梁两侧主梁上设置附加横向钢筋,位于主梁下部或主梁截面高度范围内的集中荷载应全部由附加横向钢筋(吊筋、箍筋)承担。
温度筋:在温度,收缩应力较大的现浇板区域内,,应在板表面双向配置防裂构造钢筋,配筋率不小于0.10%,间距也不宜大于200mm梁钢筋:,上:上通筋 中:侧面钢筋 下:下部钢筋(通长或不通长) 左:左支座钢筋 中:架立钢筋或跨中钢筋 右:右支座钢筋 箍筋 附加钢筋,1. 梁箍筋 梁箍筋包括钢筋级别、直径、加密区与非加密区间距及肢数箍筋加密区与非加密区的不同间距及肢数需用斜线“/“分隔;当梁箍筋为同一种间距及肢数时,则不需用斜线;当加密区与非加密区的箍筋肢数相同时,则将肢数注写一次;箍筋肢数应写在括号内 例:A10-100/200(4),表示箍筋为Ⅰ级钢筋,直径φ10,加密区间距为100,非加密区间距为200,均为四肢箍 A8-100(4)/150(2),表示箍筋为Ⅰ级钢筋,直径φ8,加密区间距为100,四肢箍,非加密区间距为150,两肢箍 需要注意的是此处表示间距不是用“@“,而是用“-“复合箍是两个及以上的箍筋组合为一组的,只有一个箍筋的就是非符合箍当抗震结构中的非框架梁及非抗震结构中的各类梁采用不同的箍筋间距及肢数时,也用斜线“/“将其分隔开来注写时,先注写梁支座端部的箍筋(包括箍筋的箍数、钢筋级别、直径、间距及肢数),在斜线后注写梁跨中部分的箍筋间距及肢数。
例:13A10-150/200(4),表示箍筋为Ⅰ级钢筋,直径φ10;梁的两端各有13个四肢箍,间距为150;梁跨中部分,间距为200,四肢箍 18A12-120(4)/200(2),表示箍筋为Ⅰ级钢筋,直径φ12;梁的两端各有18个四肢箍,间距为120;梁跨中部分,间距为200,两肢箍⑴ φ10@100/200(2) 表示箍筋为φ10 ,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双肢箍 ⑵ φ10@100/200(4) 表示箍筋为φ10 ,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四肢箍 ⑶ φ8@200(2) 表示箍筋为φ8,间距为200,双肢箍 ⑷ φ8@100(4)/150(2) 表示箍筋为φ8,加密区间距100,四肢箍,非加密区间距150,双肢箍2. 梁上部贯通筋或架立筋 梁上部贯通筋或架立筋根数,应根据结构受力要求及箍筋肢数等构造要求而定注写时,须将架立筋写入括号内 例:2B22用于双肢箍;2B22+(4A12)用于六肢箍,其中2B22为贯通筋,4A12为架立筋 当梁的上部和下部纵筋均为贯通筋,且各跨配筋相同时,此项可加注下部纵筋的配筋值,用分号“;“将上部与下部纵筋的配筋值分隔开来。
例:3B22;3B20表示梁的上部配置3B22的贯通筋,梁的下部配置3B20的贯通筋底部非贯通筋 “隔一布一”,底部非贯通筋 “隔一布二”,梁上主筋和梁下主筋同时表示方法 : ⑴ 3Φ22,3Φ20 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2, 下部钢筋为3Φ20 ⑵ 2φ12,3Φ18 表示上部钢筋为2φ12, 下部钢筋为3Φ18 ⑶ 4Φ25,4Φ25 表示上部钢筋为4Φ25, 下部钢筋为4Φ25 ⑷ 3Φ25,5Φ25 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5, 下部钢筋为5Φ253. 梁支座上部纵筋 当上部纵筋多于一排时,用斜线“/“将各排纵筋自上而下分开 例:梁支座上部纵筋注写为6B25 4/2,表示上一排纵筋为4B25,下一排纵筋为2B25 注意:上述表示中“25“与“4/2“之间有一个空格,这个空格不可忽略,否则将出现错误 当同排纵筋有两种直径时,用加号“+“将两种直径的纵筋相联,注写时角筋写在前面 例:梁支座上部有四根纵筋,2B25放在角部,2B22放在中部,在梁支座上部应注写为2B25+2B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