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山西沁水煤层气田地质特征

人***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18KB
约10页
文档ID:469265334
山西沁水煤层气田地质特征_第1页
1/10

山西沁水煤层气田地质特征1 自然地理环境沁水煤层气田位于沁水盆地南部北纬 36 °以南,行政区划隶属于山西省晋城市,包括晋城、高平、沁水、阳城等县市区内地形为丘陵山地,沟谷发育,切割较深 ,地面海拔 580m ~1300m 较大的河流为沁河,其它有固县河等支流常年有水,大多汇入沁河气候为大陆性气候,昼夜温差较大2 构造特征里必区地形为山地地形,地表条件复杂,山体陡峭,沟谷切割,基岩出露,地表高差大,海拔高度 700-1200m ,总体构造形态为一北西倾斜坡带,地层平缓,地层倾角一般 2°~7°,平均 4°断层不发育,断距大于 20m 的断层仅在西南部分布,主要有寺头断层以及与之伴生的次一级断层,呈一组北东向 —东西向正断层组成的弧形断裂带区内低缓、平行褶皱普遍发育,呈近南北和北北东向,褶皱的面积和幅度都很小,背斜幅度一般小于 50m ,延伸长度 5km ~10km ,呈典型的长轴线性褶皱3 含煤层简况沁水区块地层由老至新包括下古生界奥陶系中统峰峰组 (O2f) 、上古生界石炭系中统本溪组 (C2b) 、上统太原组 (C3t) 、二叠系下统山西组 (P1s) 、下石盒子组 (P1x) 、上统上石盒子组 (P2s) 、石千峰组 (P2sh) 、中生界三叠系T、新生界第三系 (N)、第四系 (Q) ,其中主要含煤地层石炭系上统太原组和二叠系下统山西组,在盆地内广泛分布,是本区煤层气勘探主要目的层。

可编辑修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西组:为三角洲沉积,一般有三角洲前缘河口砂坝、支流间湾逐渐过渡到三角洲平原相地层厚度 8m~90m ,一般 60m 左右,岩性为灰、深灰色砂泥岩互层夹煤层 本组一般含煤 2 层~ 4 层,自上而下编号为 1#~4#,其中 3#煤单层厚度大,全区分布稳定,总体具有东北厚西南薄的趋势,为山西组主要煤层沁水地区为 3#煤层发育区,厚度 3m~8m,局部夹炭质泥岩和泥岩夹矸 1~2 层3#煤层顶板岩性主要为泥岩、粉砂质泥岩,底板主要为粉砂岩和泥岩泥岩作为煤层顶、底板封盖层有利于煤层气的保存和集聚该组底部的 K7 砂岩,为本组底部的分界标志层,厚度最大可达 10m ,一般 5m 左右,以灰、灰白色中 —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及石英砂岩为主, 局部可相变为粉砂岩太原组:为一套海陆交互相沉积的复合沉积地层,厚度 59m ~125m,一般大于 70m ,岩性为中 -细粒砂岩、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灰岩和煤互层,由 5 个从碎屑岩到石灰岩沉积的垂向层序构成,体现了海退 -海进沉积旋回过程。

本组含煤层 6 层~ 12 层,自上而下编号为 5#~16 #,其中底部 15#煤层单层厚度大、分布稳定,是本区主力煤层,厚度 5.2m ~6.65m 15#直接顶板岩性主要为泥岩或含钙泥岩,底板主要为泥岩 K2 石灰岩常常成为 15# 煤层的直接顶板,造成煤层气运移逸散,使煤层气井产水量增加该组底部普遍发育的 K1 砂岩及中上部数层浅海相石灰岩为其重要的区域对比标志层3.1 K1 砂岩可编辑修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本溪组与太原组分界的区域标志层岩性为灰、灰白、灰绿色中 —粗粒或细粒石英砂岩、石英杂砂岩及岩屑石英杂砂岩,局部可相变为粉砂岩或泥岩厚度最大可达 10m, 一般 5m 左右3.2 K2 ~K5 灰岩区内普遍发育 4 层~ 5 层石灰岩, K2 ~K5 灰岩分布稳定,是重要的区域对比标志层其中 K5 灰岩稳定性较差,在部分地区相变为海相泥灰岩4 分组地层岩性简述 ,本区自上而下地层依次为:4.1 新生界第四系 (Q)井段:岩性为棕黄、褐黄色粘土夹粉 —中砂层及砂砾层。

与下伏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4.2 古生界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 (P2s)上部为灰绿、紫红色中 —细砂岩与紫红色泥岩、粉砂质泥岩、粉砂岩互层;中部为灰白色中粗砂岩、含砾砂岩夹深灰色泥岩、粉砂岩;下部为灰色含鲕砾粘土岩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4.3 古生界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 (P1x)上部绿、灰绿色粉、细砂岩;中部为灰、灰白色中砂岩夹粉 —细砂岩;下部为灰、深灰色泥岩与灰、浅灰色粉 —细砂岩互层;底部为灰、灰白色中粒砂岩 (K8 砂岩 )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4.4 古生界二叠系下统山西组 (P1s)岩性为灰、深灰、灰黑色粉砂质泥岩与浅灰色粉 —细砂岩、中砂岩及黑色煤互层,底部为灰、灰白色粉砂岩、细砂岩 (K7 砂岩 )3#煤层为该区主力煤层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可编辑修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5 古生界石炭系上统太原组 (C3t)上段岩性为深灰色、灰黑色泥岩、砂质泥岩、炭质泥岩、灰色细砂岩、泥质粉砂岩。

灰岩及煤层组成中段由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灰黑色炭质泥岩、灰色灰岩、细砂岩及煤层组成下段顶为主力煤层 15 #煤层,其下为深灰色砂质泥岩及灰色细砂岩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4.6 古生界石炭系中统本溪组( C2b )灰色铝土质泥岩、深灰色砂质泥岩、灰黑色炭质泥岩夹灰色细砂岩及黑色煤层与下伏地层不整合接触4.7 古生界奥陶系中统峰峰组( O2f )主要为灰色厚层纯灰岩、花斑状灰岩和角砾状灰岩可编辑修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西煤层气发展现状2017 年 8 月 23 日,山西省国土资源厅发布消息,山西省榆社 -武乡深层煤层气资源调查项目取得重大突破,经国土资源部专家初步论证,预测煤层气、页岩气资源总量超过 5000 亿立方米 (约合 4 亿吨原油当量 ),属超大型气田,具备建设大型煤层气产业基地的资源条件榆社 -武乡区块是 2015 年省政府批准实施的煤层气、 页岩气综合勘查项目, 工作面积为 1219.72平方公里。

经勘查,其中煤层气资源量 2414.56 亿立方米,页岩气资源总量 3040.95亿立方米,为超大型气田(资源量大于300 亿立方米为大型气田)其中在有利区 388.51 平方公里内,已获得煤层气、页岩气资源量1812 亿立方米2017 年4月5日进行了点火试采,单井日产量可达1000立方米据山西省国土资源厅厅长许大纯介绍, 榆社 -武乡区块气田煤层埋藏深度大于1300米,突破一般煤层气勘查在 1000 米以内的深度,标志着山西省深部煤层气勘探取得了重要技术创新和突破山西或成中国第四大天然气产区在过去十几年时间当中, 山西省因为盛产煤炭而闻名 随着中国能源结构的调整,中国能源消费逐步向着低碳方向发展,煤炭消费产业受到一定冲击可编辑修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山西省拥有的另外一种资源却在随之崛起, 这就是伴随煤炭而存在的煤层气 据悉,山西省埋深 2000 米以浅的煤层气预测资源量约为 8.3 万亿立方米(约合 66 亿吨石油),占全国总量近 1/3 。

山西煤层气储量丰富,这一产业已经被山西当地列为重点发展的产业8 月 21 日,山西省发布《山西省煤层气资源勘查开发规划( 2016 —2020 年)》(以下简称《规划》)根据《规划》,到 2020 年,山西省将力争煤层气抽采量达到 200亿立方米,地面开采产能建设达到 300~400 亿立方米 /年这意味着三年之后,山西省的煤层气利用率最高可超过 200 亿方,这相当于一个年产1600 万吨的油田,可进入中国油气田产量排名前十而且根据《规划》的远景目标,到 2025 年,预计增加探明地质储量 5000 亿立方米,产量达到 250~350 亿立方米 /年而 250~350 亿方煤层气量,可匹敌塔里木油田和西南油气田的天然气年产量,这将使山西省跻身中国的四大天然气产区之一截至 2015 年底,山西省累计探明煤层气地质储量 5784.01 亿立方米,约占全国的 88% 主要分布在沁水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东缘, 其中沁水煤田 4341.18 亿立方米,河东煤田 1228.55 亿立方米,西山煤田 214.28 亿立方米在 2015 年,山西省煤层气产量达到 60 亿立方米(约合 480 万吨原油当量)。

根据山西省的规划,沁水煤田和河东煤田将成为重点打造的两大煤层气产业基地在山西从事煤层气开发的多家企业,可能因此获得新的发展机遇谁将分享山西千亿元天然气市场?-可编辑修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