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电路与系统教学指南

hh****pk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09.50KB
约6页
文档ID:284389940
电路与系统教学指南_第1页
1/6

电路与系统—、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电路与系统课程代码0711606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教学目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深刻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熟练掌握利用基本定律分 析和计算电路的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初步做到能使用学过的电 路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开设学期1学时计划总学时教学周数周学时50162课程 教材 资料 及参 考文 献主讲 教材胡翔骏,《电路分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1月第2版教学 参考书[1]李瀚逊,《电路分析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第3版[2]李瀚逊,《电路分析基础教学指导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3版[3]Robert L.Boyiestad,《电路分析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9版(影印版)二、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 集总电路中电压、电流的约束关系主要内容目的要求1. 电路及电路模型2. 电路变量电流、电压及功率3. 基尔霍夫定律4. 电阻元件5. 电压源和电流源6. 分压电路和分流电路7. 两类约束 电路KCL、KVL方程的独立性8. 支路电流法和支路电压法1. 熟悉电流、电压参考方向和电流、电压间关联参考方向的概 念2. 理解基尔霍夫定律、欧姆定律内容,并能够熟练运用于电路 的分析、计算3. 理解并掌握基本元件的特性,熟练运用这些特性来分析、计 算电路4. 掌握两类约束、电路基尔霍夫方程的独立性5. 熟练运用支路电流法、支路电压法和叠加定理分析电阻电路 等。

第二章运用独立电流、电圧变斌的分析方法主要内容目的要求1. 网孔分析法与节点分析法2. 含运算放大器的电阻电路3. 割集分析法4. 回路分析法1. 理解电路KCL独立方程、KVL独立方程打电路中节点数和支 路数的关系2. 学握网孔分析法、节点分析法,并能够熟练求解含运算放大 器的电阻电路3. 了解电路中树的概念等第三章 分解方法及单口网络主要内容目的要求1. 分解的基本步骤2. 单口网络的伏安关系3. 单口网络的置换一一置换定理4. 单口网络的等效5. 一些简单的等效规律利公式6. 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1. 熟悉电路分解的基本方法2. 学握单口网络的伏安关系、置换和等效3. 熟练运用戴维南定理、诺顿定理求解线性含源电路4. 掌握最大功率传递定理7.最大功率传递定理第四章 电容元件与电感元件主要内容目的要求1. 电容元件2. 电感元件3. 电路的对偶性1. 熟悉电容元件、电感元件的伏安特性2. 掌握电容电压、电感电流的连续性质和记忆性质3. 理解电容元件、电感元件的贮能4. 了解电容器、电感器的模型,电路的対偶性第五章一阶电路主要内容目的要求1. 分解方法在动态电路分析中的运用2. 零输入响应3. 零状态响应4. 三要素法5. 阶跃函数和阶跃响应6. 一阶电路的子区间分析性1. 理解一阶电路中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暂态和稳态,时 间常数和固冇频率等基木概念2. 掌握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和完全响应3. 熟练运用线性动态电路的叠加原理和三要素法求解直流一 阶电路4. 了解阶跃函数、阶跃响应以及一阶电路的子区间分析。

第六章交流动态电路主要内容目的要求1•周期电压和电流2. 正弦电压和电流3. 相量4. 正弦稳态响应1. 熟悉周期电压、电流,正弦电压、电流,复数、相量等基木 概念2. 理解正弦RC电路的分析3. 掌握用相量法求微分方程的特解4. 了解正弦稳态响应等第七章阻抗和导纳主要内容目的要求1. 有效值、有效值相量2. 基尔霍夫定律的相量形式3. 三种基本电路元件伏安关系的和量形式4. 阻抗和导纳相量模型5. 正弦稳态混联电路的分析6. 相量模型的网孔分析法和节点分析法1. 熟悉电压、电流的冇效值,冇效值相量,基尔霍夫定律的相 量形式,基本电路元件伏安关系的相量形式2. 掌握阻抗、导纳和相量模型的运用3. 理解正弦稳态混联电路的分析、相量模型的网孔分析法和节 点分析法4. 了解相量模型的等效第八章三相电路主要内容目的要求1. 电阻的平均功率2. 电感、电容的平均贮能3. 单口网络的平均功率、功率因数、无功 功率、复功率5.三相电路1. 熟悉平均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功率因数、复功率, 三相电源、相序、星形和三角形连接,对称三相电路中相电压、 线电压、相电流、线电流等基木概念的定义2. 深刻理解正弦稳态电路的最大功率传递定理3. 了解三相电路第九章耦合电感和理想变压器主要内容目的要求1. 耦合电感的伏安关系2. 耦合电感线圈间的串联和并联3. 耦合电感的去藕等效电路1. 熟悉耦合电感的伏安关系、耦合电感线圈间的串联和并联;2. 学握空芯变压器电路的分析、耦合电感的去藕等效电路3. 熟练学握理想变压器的伏安关系、理想变压器的阻抗变换性4. 理想变压器的伏安关系5. 理想变压器的实现4. 了解理想变压器的实现和铁芯变压器的模型。

三、具体教学进程一年级第一学期周 次时 数章节进度练习与作业课时第1周2第一章 集总电路中电压、电流的约束关系 1」电路及电路模型 集总假设1.2电路变量电流、电压及功率1.3基尔霍夫定律第一章 习题 1、3第2周2第一章集总电路中屯压、电流的约束关系1.4电阻元件1.5电压源与电流源1・6分圧电路和分流电路第一章 习题4、6、82第3周2第一章 集总电路中电压、电流的约束关系1.7两类约束 电路KCL、KVL方程的独立性1.8支路电流法和支路电压法1.9线性电路和叠加定理第一章习题9、1()、12第4周2第-章 运用独立电流、电压变量的分析方法2.1网孔分析法与节点分析法2.2含运算放大器的电阻电路第二章习题2、32第5周2第二章运用独立电流、电压变量的分析方法2.3割集分析法2.4回路分析法第二章 习题5、6、9第6周2第三章 分解方法及单口网络3.1分析的基本步骤3.2单口网络的伏安关系3.3单口网络的置换 置换定理3.4单口网络的等效第三章习题1、 2、 5、 72第7周2第三章 分解方法及单口网络3.5 一些简单的等效规律和公式3.6戴维南定理3.7诺顿定理第三章习题12、 14、 15、 17、 19第8周2第三章 分解方法及单口网络3.8最大功率传递定理 第四章 电容元件与电感元件4.1电容元件4.2电感元件第三章 习题21> 242第9周2第四章电容元件与电感元件 4.3电路的对偶性 第五章一阶屯路第四章 习题3、5、65」分解方法在动态电路分析中的运用5.2零输入响应第10周2第五章一阶电路5.3零状态响应5.4三要素法第五章 习题 4、 5、 6/2第11周2第五章一阶电路5.5阶跃函数和阶跃响应5.6 —阶电路的子区间分析性第五章习题7、8第12周2第六章交流动态电路6.1周期电压和电流6.2正弦电压和电流6.3相量第六章习题3、 6、 8、 15、 17、 192第13周2第六章交流动态电路6.4正弦稳态响应 第七章阻抗和导纳7」有效值、有效值相杲7.2基尔霍夫定律的相量形式7.3三种基本电路元件伏安关系的相量形式第七章 习题1、 3、 5、 6第14周9第七章阻抗和导纳7.4阻抗和导纳相屋模型7.5正弦稳态混联电路的分析7.6相量模型的网孔分析法和节点分析法第七章习题8、 10、 11、 13、 152第15周2第八章三相电路&1电阻的平均功率8.2电感、电容的平均贮能&3单口网络的平均功率、功率因数、无功功率第八章 习题 1> 3第16周9第八章三相电路8.4复功率8.5三相电路第八章习题4、7、1()、12、13、12第17周2第九章耦合电感和理想变压器9.1耦合电感的伏安关系9.2耦合电感线圈间的串联和并联9.3耦合电感的去藕等效电路第九章习题1、3第18周2第九章耦合电感和理想变圧器9.4理想变压器的伏安关系9.5理想变压器的实现第九章 习题4、52四、课程教与学的责任和要求教学要求1. 深刻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

2. 熟练学握利用基本定律分析和计算电路的方法3. 了解常见的中、小规模电路的组成及其应用4. 初步做到能使用学过的电路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学生要求总体要求:本课程由于理论学时比较少、而内容较多,所以建议学生在认真上课的同时,进一步培养自学 的能力;在抓住主要内容的同时,进一步突出重点、难点的学习;在做好课后练习的同吋,进 一步加强实验、仿真的训练课堂教学要求:1. 上课不允许出现迟到早退现象,不允许无辜旷课,严格遵守课堂纪律2. 没节课都要求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3. 要配合课堂氛围,认真回答老师的提问,思维活跃4. 在学习过程中有疑惑请学习委员及时联系老师随时答疑作业要求:1. 作业封面按照统一要求书写2. 作业必须独立完成3. 及吋完成作业,并按时上缴4. 字迹要书写工整考核要求:1. 每学期期末考试2. 期末考试成绩占70%,实验成绩占20%,平时成绩占10%3. 期末考试成绩、实验成绩不及格,不能参与课程成绩总评,直接确定为课程成绩不及格五、课程评估评价对 学 生 的 学 习 评 估 评 价学 习 评 价1. 学生学习评价为优秀的标准:①徳育测评为优秀②能按时上课,不迟到、不早退,不缺课。

③能够按时、认真、 独立的完成作业④ 能完成学习任务2. 学生学习评价为良好的标准:①徳育测评为优良以上②能按时进行上课,不迟到、不早退,不缺课③能够按时、 认真、独立的完成实作业④能较好完成学习任务3. 学生学习评价为合格的标准:①德育测评为合格②能按时上课,不迟到、不早退、不缺课③基本按时完成作业④基本完成学习任务4. 满足卜•而条件之一者学习评价为不合格:① 不能认真听课,迟到或早退5次以上,或缺课3次以上者② 不交作业1/3以上者③实验操作考试不及格者④期末考试不及格者成 绩 评 定1. 木课程考核形式为闭卷,时间:120分钟主要考査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基本方法 的掌握与应用,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 期末考试成绩占70%,实验成绩占20%,平时成绩占10%3. 考勤和作业作为平时成绩作业有1/3次以上未交;迟到、早退5次以上或缺课3次以 上者不。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