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 山TA SHAN5责任编辑 吴伟峰/ 责任校对 赵飞/ 院65753188/ 电子邮箱院xsbswwf@2015 年 12 月 22 日星期二象山的姓氏与馆藏家谱通览邵鹏象山有家谱的家族, 几乎都有 某一时代迁居象山的记录, 所以无 妨说是移民社会;姓氏多, 50 多万 人口有 500 多个姓氏;来源复杂, 即使同姓邻居亦多有不同祖源地; 族群规模普遍不大, 平均一姓只百 人左右, 陈姓最大, 亦只在 4 万人 左右, 万人大姓 12 个; 民众宗族意 识浓厚, 热心家族、 家谱、 祠堂、 祖 茔等公共利益和公共建设, 家谱一 直受到族人重视 家谱是姓氏、 家族的血统传承 记录, 但并非所有姓氏都一定有家 谱一次有一个人来找我, 说要找 他家族的家谱,我说恐怕没有吧, 他说你们政府搞什么的,别人有, 怎么就我们没有估计他把家谱当 做户口登记册之类了一有姓氏未必有家谱, 有家谱 则必有姓氏,家谱因姓氏而有, 所以先说说象山历史上的姓氏 情况 据民国 《象山县志氏族表》 统 计, 得象山姓氏 142 个: 白、 包、 鲍、 蔡、 岑、 柴、 陈、 秤、 池、 仇、 褚、 崔、 戴、 邓、 丁、 董、 杜、 樊、 范、 方、 房、 冯、 傅、 干、 高、 葛、 龚、 顾、 管、 郭、 韩、 何、 贺、 洪、 侯、 胡、 黄、 计、 纪、 江、 姜、 蒋、 解、 金、 康、 柯、 孔、 赖、 蓝、 郎、 乐、 雷、 黎、 李、 励、 练、 梁、 廖、 林、 刘、 柳、 楼、 卢、 陆、 吕、 罗、 骆、 马、 忙、 毛、 茅、 莫、 穆、 倪、 聂、 钮、 欧、 潘、 齐、 钱、 秦、 邱、 任、 阮、 邵、 沈、 盛、 施、 石、 史、 舒、 水、 宋、 苏、 孙、 汤、 唐、 陶、 滕、 童、 屠、 汪、 王、 魏、 闻、 翁、 邬、 吴、 武、 奚、 夏、 项、 萧、 谢、 忻、 辛、 徐、 许、 薛、 严、 杨、 姚、 叶、 伊、 易、 尹、 应、 余、 俞、 虞、 袁、 曾、 张、 章、 赵、 郑、 仲、朱、 祝、 庄、 卓、 邹。
按照当时习惯, 以上当为县内男性主要的姓氏 氏族表中大多数材料来自家谱, 但民国志无家谱专文,所以无法 知道这些姓氏中,哪些是有家谱 的 《象山县志》 (1988 版) 的 1985 调查数据, 象山县有 411 性 (包括 女性姓氏) ,其中 1 姓 1 人的 83 姓从中可以推断, 民国志并未对 姓氏作周遍性调查, 一定会有一些 姓氏被遗漏当然随着人口流动性 的增强, 这个时期姓氏肯定比民国 增加了不少该志也未作家谱统计 与记载 2007 年, 象山县公安局统计, 象山有姓氏(包括女性姓氏) 519 个,而 1 姓 1 人的增加到 136 姓, 这些大多是近年外嫁进来的女性 具体分布是: 10000 人以上姓氏:陈、张、 王、 郑、 林、 周、 黄、 吴、 朱、 李、 徐、 胡 5000 人以上姓氏: 俞、 杨、 史、 叶、 赖、 鲍、 金、 蒋、 潘、 沈、 何、 励、 谢、 蔡、 顾 1000 人以上姓氏: 董、 刘、 石、 孙、 钱、 章、 欧、 韩、 许、 奚、 罗、 陆、 戴、 夏、 赵、 葛、 余、 方、 冯、 邵、 袁、 翁、 姚、 屠、 应、 盛、 邱、 任、 洪、 马、 丁、 倪、 贺、 伊、 虞、 吕、 卢、 梁、 郭、 肖、 施、 项、 柳、 宋、 柯、 练、 姜、 严、 江、 汪、 梅、 高、 范、 泮、 仇、 龚、 包、 童、 汤、 楼。
500 人以上姓氏: 毛、 芦、 干、 舒、 白、 杜、 曹、 阮、 薛、 柴、 苏、 邬、 程、 傅、 魏、 莫、 裘、 陶、 孔、 唐、 尤、 钟、 秦 100 人以上姓氏: 樊、 曾、 娄、 乐、 黎、 康、 管、 易、 尹、 茅、 骆、 颜、 忙、 祝、 侯、 庞、 彭、 钮、 齐、 崔、 邓、 武、 郏、 卓、 池、 郎、 纪、 于、 詹、 聂、 伍、 庄、 竺、 屈、 沙、 付、 段、 温、 向、郁、 雷、 熊、 孟、 翟、 费、 计、 穆、 麻、 兰、 田、 裴、 邹、 闻、 牟、 褚、 於、 雍、 凌、 季、 储、 忻、 贝、 连、 桂、 殷、 华、 廖、 邢 100 人以下姓氏: 贾、 称、 单、 蓝、 戎、 缪、 仲、 候、 毕、 万、 霍、 富、 尚、 瞿、 供、 水、 卜、 辛、 柏、 车、 鲁、 符、 岩、 谷、 岑、 常、 房、 竹、 麦、 占、 萧、 滕、 佘、 谭、 历、 狄、 戚、 韦、 官、 杭、 蒲、 南、 安、 阎、 解、 牛、 闫、 厉、 祁、 苗、 斯、 乔、 密、 国、 桑、 秤、 龙、 郦、 岳、 皇甫、 阙、 宁、 申、 诸葛、 喻、 甘、 苑、 覃、 释、 关、 冀、 冉、 宫、 成、 邰、 郝、 靳、 饶、 井、 文、 时、 涂、 艽、 花、 谈、 东、 代、 吉、 宗、 寇、 寿、 左、 查、 薪、 越、 亓、 元、 力、 危、 古、 壮、 沃、 没、 濮、 耿、 艾、 冷、 卞、 宓、 嵇、 彦、 游、 米、 臧、 谬、 边、 阿、 隆、 匡、 呙、 哑、 商、 姬、 惠、 承、 敬、 景、 班、 糜、 经、 英、 衡、 路、 闵、 党、 印、 宣、 席、 曲、 槐、 檀、 母、 求、 粟、 腾、 若、 茹、 荆、 庄、 荷、 薜、 郛、 鄂、 鄢、 欧阳、 鞠、 丰、 么、 佟、 修、 克、 农、 冬、 司、 唯、 宏、 封、 山、 巫、 平、 弗、 戈、 战、 户、 扬、 昊、 明、 晏、 焦、 玉、 盐、 硕、 禹、 窦、 简、 箫、 胥、 苟、 荣、 观、 谌、 资、 达、 远、 迟、 逯、 阚、 院、 隋、 雇、 雒、 鲜、 上。
1 人 1 姓: 丘、 丛、 丧、 串、 乌、 书、 乾、 亦、 仉、 介、 仝、 伏、 伯、 但、 催、 僧、 兆、 全、 公、 冠、 冻、 凡、 刁、 初、 加、 勾、 化、 卫、 卿、 原、 发、 可、 后、 员、 和、 哈、 基、 士、 夫、 奠、 如、 妙、 委、 完、 宛、 宝、 宿、 将、 小、 巢、 巨、 巩、 带、 幸、 强、 念、 怡、 恽、 戍、 把、 拥、 接、 揭、 操、 攀、 支、 敖、 新、 春、 朗、 望、 木、 权、 束、 来、 树、 桌、 棒、 楚、 泰、 淼、 渠、 渴、 滑、 满、 潜、 爰、 琚、 留、 眭、 社、 神、 褚、 移、 端、 笪、 篮、 梁、 系、 索、 绪、 罕、 翕、 舍、 芳、 荻、 菊、 蒙、 蒯、 蓉、 蔺、 藤、 藩、 蜂、 记、 豆、 贡、 贤、 赛、 载、 辜、 逄、 遇、 那、 都、 钿、 银、 锡、 锤、 长、 闾、 阴、 靖、 顿、 频、 鹿 其中有很多姓氏闻所未闻, 更有些是不查词典, 无法认读的 500 多个姓氏, 大部分无家谱, 人 口多的姓氏则一姓多种,分布不 平衡 大多数家谱在民间 1990 年 代, 编修 《象山县地名志》 需要, 查 阅到民间存世的家谱 420 部 (未 见鹤浦镇与高塘岛乡部分) , 共 101 个姓氏: 白、 包、 鲍、 蔡、 陈、 称、 程、 池、 仇、 崔、 戴、 邓、 丁、 董、 樊、 方、 冯、 葛、 龚、 顾、 管、 郭、 韩、 何、 洪、 胡、 黄、 纪、 姜、 蒋、 金、 赖、 兰、 郎、 雷、 李、 励、 练、 林、 凌、 刘、 柳、 芦、 卢、 陆、 罗、 骆、 莫、 倪、 欧、 潘、 钱、 秦、 邱、 屈、 任、 桑、 邵、 沈、 盛、 石、 史、 舒、 宋、 孙、 汤、 姚、 陶、 屠、 汪、 王、 温、 翁、 邬、 吴、 奚、 夏、 萧 (肖?) 、 谢、 徐、 许、 薛、 杨、 姚、 叶、 伊、 应、 于、 余、 俞、 虞、 袁、 张、 章、 赵、 郑、 钟、 仲、 周、 朱、 祝。
其中 有 “肖” 与 “萧” 这两个姓氏, 因为 繁简字使用的自由度失律,现在 普遍混乱, 比如本次统计 “肖” 在 千人以上, 而 “萧” 反倒在百人以 下,估计很多原“萧”被简化为 “肖” 的结果陈、 张、 王人口总数 量大, 但是来源实在太多, 作为迁 象之后一祖所传的家族,人口规 模反而不占优势,从现在掌握的 情况看, 应该朱氏最大, 所谓 “十里朱”(关山朱氏不计在内) , 就是 很纯的一祖之后,潘姓虽不在万 人大姓之内,其绝对量估计也比 前 12 姓中的大多数家族要大 420 部只有 101 姓,是因为内有 较多是一种多部的, 也幸亏如此, 才此销彼存, 虽然 “文革” 中有很 多家谱被烧,但是绝大多数还是 能保存下来, 比如 “十里朱” 在下 面平洋地区村庄的家谱大都被 毁,但在 400 米山腰的外静村家 谱被完整保存, 真有些 “礼失求诸 野” 味道 以姓氏为单位的家谱, 从数量 来说,陈姓最多,当时查阅到 38 部, 分布于 25 个村一些罕见的姓 氏如 “称”“仲” , 亦有家谱有些家 族不肯提供, 还有些可能漏查由 于存世家谱数量大, 作不漏网的调 查没有时间, 这次我只对馆藏的家 谱作了一些要素调查。
二象山馆藏的家谱主要收藏在 象山县档案局和象山县文管会象 山县档案局藏的,少部分为复印 件,收藏 1990 年代之后的新修家 谱较多文管会多清、 民国的家谱 原本,另 1950 年代 1 种, 1960 年 代 1 种, 1980 年代 1 种, 皆为欧阳 氏家谱,然非象山本地家族编修, 所以大致可以说, 象山在解放后的 前 30 年无公开修谱之举 清代家谱多为手写, 民国家谱 刻印增多, 解放后家谱多为铅印或 者电脑排印1990 年代后的家谱 绝大多数为仿古宣纸线装式, 亦有 少数用胶印纸、 横排、 精装本等新 样式, 受技术进步影响, 照片入谱 成为明显特征馆藏家谱以 《吴越 钱氏家谱》 刻本质量最高, 收藏单 位最多; 以 《象山茅洋李家衕杨氏 宗谱》 的板式最美观大气 (仿明板 式) ,以中泥何氏宗谱记载的始迁 祖最多, 同时有 11 人另外流散外 地的, 少数为国外或国内各地图书 部门收藏 (这部分本次未见到原 本) , 其中存世最早的明代家谱 《王 氏家乘》 (丹城西门王涣家族) 收藏 于上海图书馆 (从宁波市志外编中 获悉, 象山还有 《茅洋屠家园屠氏 宗谱》 亦为明代家谱, 且早于 《王氏 家乘》 几十年。
未入馆, 故未知然 否明代家谱存世是很少的,《浙江 省家谱总目提要》 收 6600 部, 明代 也只有 50 来部) 所见馆藏宗谱除三五部稍异 外,皆以欧苏法式为典范,在遵 循 “五世后转” 法则下, 有所变 化,以吊线式最普遍,人口多家 族偶有采用欧式,或前世系后世 略的方式即使同一时代, 家谱 的结构、规范、抄写的字迹等亦 有明显高下之分越是大家族, 家谱要素越齐全,内容越丰富, 字迹越优美,如崛坡 《黄氏宗 谱》 、 东溪 《励氏宗谱》 、 舫前 《王 氏宗谱》 、 墙头 《欧氏宗谱》 等, 一 些小家族家谱有些相对简陋, 或 者仅仅一个世系 清代家谱讲究规范如同治 《田洋胡胡氏宗谱》 ,为前世系图 (五世吊线后转) , 后世略 (谱主的 生、 娶、 卒、 葬、 妻、 子、 女等简介) ,分为: 目录; 卷一: 序、 凡例、 诰、 族 训、 提纲世系、 提纲世略 (指迁徙象 山之前祖先的世系与世略) 、 行第、 长房世系、 长房世略; 卷二: 二房世 系、 二房世略; 卷三: 三房世系、 三 房世略; 卷四: 四房世系、 四房世 略; 卷五: 五房世系、 五房世略; 卷 六: 六房世系、 六房世略; 卷七: 世 福 (宗祠、 祭产) 。
卷八: 世德 (记、 叙、 传、 赞、 行状、 赋、 列女传) ; 卷 九: 世藻 (诗、 赋、 文) 这是当时家 谱很规范的通式 有些家谱前另还 有祖先画像、 祖墓位置图、 五服图 等 民国家谱大部分依旧保持清 时格式,少数家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