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现代、当代作家简介中国古代、现代、当代作家简介先秦作家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朝代鲁国人,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思想核心是“仁”现存《论语》二十篇,是他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他与弟子们言行的语录体专集论”,读ln,择也,选择摘录之意墨子(前468~前376)名翟(d),春秋朝代鲁国人,墨家学派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用”著有《墨子》一书,今存五十三篇老子 姓李,名耳,春秋时代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著有《老子》一书,又名《道德经》,八十一章孙子 名武,字长卿,春秋后期齐国人,军事理论家,著有《孙子》,一名《孙子兵法》,十三篇,古代称为“兵经”,是我国第一部军事著作孟子 (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县(山东)人,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家大师其中心思想是“仁义”,主张行仁政,强调“民贵君轻”,重视民心向背在人性问题上提出“性善论”著有《孟子》一书庄子 (前369~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城(河南)人,道家学派代表人物现存《庄子》一书三十三篇,又名《南华经》代表作是《逍遥游》屈原 (前340~前278)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末期楚国人。
是楚王的后代,他开创了从集体歌唱转变为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人,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另有波兰哥白尼、英国莎士比亚、意大利但丁)他用楚辞形式写了我国第一首长篇抒情诗《离骚》(即遭遇忧愁离通“罹”),还有《九歌》《九章》《天问》等《涉江》是《九章》中的一篇农历五月初五是他投汨罗江自沉的纪念日荀子(前313~前238)名况,尊号“卿”,汉时避宣帝刘询讳,改称“孙卿”,战国时赵国(河北)人,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但在体系上吸收诸子之长,是先秦唯物主义的集大成者他针对孟子“性善论”提出“性恶论”,针对儒家“天命论”提出“天行有常”的朴素唯物论和“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思想著有《荀子》三十二篇,代表作《劝学》《天论》韩非(前280~前233)战国末期韩国人,荀况弟子,法家学派代表人物在政治上 提出重赏、重罚、重农、重战诸项政策,主张君主集权,反对贵族操纵政治现存《韩非子》五十五篇,代表作是《五蠹》《智子疑邻》《扁鹊见蔡桓公》列子 名御寇,战国时郑国(河南)人,被道家尊为前辈,主张贵“虚”,即虚静,无为著有《列子》八篇汉代作家贾谊 (前200~前168)世称贾生,或贾长沙、贾太傅,洛阳(河南)人,西汉政论家、文学家。
主要文学成就是政论文,有“疏”七篇,《新书》十卷五十八篇;代表赋作有《吊屈原赋》《鵩鸟赋》明朝人辑有《贾长沙集》,是以他曾做过长沙王太傅命名的刘安(前179~前123)沛郡(江苏)人,西汉思想家,文学家,汉高祖之孙,袭父爵封为淮南王间“招致宾客方术(旧时总称医、卜、星、相之类技术)之士数千人”,集体编著《淮南鸿烈》,也叫《淮南子》司马迁(前145~前90)字子长,夏阳(陕西)人,太史令司马谈之子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历尽艰辛撰成《史记》,原名《太史公书》刘向(前77~前6)本名更生,字子政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撰有《说苑》《新序》,还整理修订了《战国策》《楚辞》王充(27~97)字仲任,上虞(浙江)人,东汉唯物主义思想家、文学家、批评家他的《论衡》具有唯物主义思想,是我国思想史上的重要著作班固(32~92)字孟坚,扶风(陕西)人,东汉史学家、文学家,历尽二十余年修成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开创了“包举一代”的断代史体例辞赋方面以《两都赋》最著名魏晋作家曹操(155~220)字孟德,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汉献帝时官至丞相,后被封为魏王,死后其子曹丕代汉建魏,追尊曹操为魏武帝。
有抒情诗《观沧海》《龟虽寿》《蒿里行》等 乐府歌辞诸葛亮(181~234)字孔明,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官至蜀汉丞相,诗歌以《梁父吟》最著名,《出师表》是千古传诵的名篇曹丕(187~226)字子桓,曹操次子,魏文帝三国时文学家,代表作《燕歌行》,他的《典论论文》是我国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曹植(192~232)字子建,三国进魏诗人,曹操第三子,封陈王,谥思,世称陈思王是文学史上五言诗的奠基人,自如地运用乐府体裁,大大地开拓了五言诗的境界宋人辑有《曹子建集》陈寿(233~297)字承祚,西晋史学家著有国别体史书《三国志》陆机(261~303)西晋文学家,所著《文赋》为古代重要的文学论文宋人辑有《陆士衡集》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谥号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东晋诗人,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散文《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诗歌《归园田居》《饮酒》,选自《陶渊明集》南北朝作家范晔(398~445)字蔚宗,南朝宋代史学家、散文家《乐羊子妻》《张衡传》选自他的《后汉书》,后汉即东汉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出自他的《后汉书列女传》刘义庆(403~444)南朝宋代小说家,著有我国第一部笔记体小说集《世说新语》。
刘勰(约465~523)字善长,字彦和,南朝梁代文学理论家,著有我国第一部文学理论专著《文心雕龙》五十篇,涉及到创作的许多问题郦道元(约466~527)字善长,北魏学家、散文家撰成《水经注》四十卷,是富有文学价值的地理志隋唐五代作家魏征(580~643)字玄成,唐初政治家,官至侍中,封郑国公《谏太宗十思疏》选自《魏郑公文集》王勃(650~676)字子安,唐代文学家初唐代诗人、书法家所作《回乡偶书》(七绝)为传诵名篇王之涣(688~742)字季波,唐代诗人,他的《凉州词》《登鹳雀楼》是唐代绝句珍品孟浩然(689~740)唐代山水田园诗人《过故人庄》(五律)描绘了绿水青山的田园风光和真切感情《春晓》(五绝)写春晓之景及早春之情,成为流传千古的小诗王昌龄(698~756)字少伯,边塞诗人,擅长七绝,多写当时边塞军旅生活,气势雄浑,格调高昂,《从军行》七首、《芙蓉楼送辛渐》和《出塞》都很有名王维(701~761)字摩诘,官到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唐代山水田园诗人,名篇有《鸟鸣涧》(五绝)《送元二使安西》(七绝)《观猎》(五律)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及苏轼赞王维之语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人,出生于中亚碎叶,唐代浪漫主义诗人。
官至供奉翰林因性格傲岸,不为权贵所容,使他对腐朽社会加深了认识,写下了抨击帝王权贵荒淫奢侈和控诉现实政治黑暗的诗篇有五绝《静夜思》《秋浦歌》,七绝《望天门山》,五律《送友人》,七古《梦游天姥吟留别》《行路难》,著有《李太白全集》高适(702~765)字达夫,唐代边塞诗人,诗作对当时的边地形势和士兵疾苦均有反映,代表作《燕歌行》著有《高常侍集》课文选了《别董大》(七绝)崔颢(704~754)唐代诗人,开元进士,官至司勋员外郎所作诗慷慨豪迈《黄鹤楼》(七律)甚得李白推崇,明人辑有《崔颢集》杜甫(712~770)字子美,曾居长安城南少陵以西,诗中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出生于巩县(河南)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曾漫游各地,寓居长安十年安史之乱”中被俘,逃出后任左拾遗,后弃官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畔,世称浣花草堂一度任剑南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其作品显示了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有《杜工部诗集》,代表作《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组诗“三吏”、“三别”岑参(714~770)唐代诗人,官至嘉州刺史从军多年,对边塞生活体验深刻,有《岑嘉州集》代表作《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七古)。
韩愈(768~842)字退之,南阳(河南)人,自谓郡望(郡里的显贵家族)昌黎,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官至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唐代散文家、诗人,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著有《昌黎先生集》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刘梦得文集》,《陋室铬》选自《全唐文》《竹枝词》《柳枝词》等级组诗别开生面《天论》三编具有相互唯物主义思想,名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出自《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深寓哲理,脍炙人口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曾官太子少傅,又称白太傅唐代诗人,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著有《白氏长庆集》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有讽喻诗《秦中吟》《新乐府》,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并序》另有《卖炭翁》(七古)《钱塘湖春行》(七律)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山西)人,世称柳河东,因参加政治革新集团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后迁柳州刺史,世称柳柳州与韩愈倡导古文运动,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有论说文《天说》《封建论》,传记文《段太尉逸事状》《童区寄传》《捕蛇者说》,寓言散文《三戒》,山水游记《永州八记》。
《黔之驴》出自《三戒》,《小石潭记》为《永州八记之一》之一著有《柳河东集》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代文学家,晚年居住长安城南樊川别墅,因号杜樊川善用绝句形式讽咏史事,如《赤壁》《过华清宫绝句》,课文选有《江南春绝句》(七绝)《阿房宫赋》著有《樊川文集》李商隐(813-约858)字义山,唐代诗人,有《李义山诗集》《樊南文集》宋代作家柳永(约987-1053)字耆卿,原名三变,因排行第七,又曾官至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柳屯田北宋第一个专业词人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著有《乐章集》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谥号文正词《渔家傲》反映了边塞生活贬为邓州知州时写了名文《岳阳楼记》,著有《范文正公集》晏殊(991-1055)字同叔,北宋词人,名作有《踏莎行》《浣溪沙》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提倡“文”、“道”并重,反对浮靡文风,所作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六一诗话》开创了“诗话”这一新的体裁,对后世诗歌理论的发展有一定影响著有《欧阳文忠公集》苏洵(1009-1066)字明允,号老泉,眉山(四川)人,北宋散文家。
著有《嘉祐集》《六国论》选自《嘉祐集权书》,(权书)包括十篇文章,都是评论政治和历史的他与其子苏轼、苏辙并称“三苏”,都在“唐宋八大家”之列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官至宰相,当政八月即逝,追封温国公,谥文正著有《司马文正公集》政治上是保守派,对抗王安石变法在学术上有不朽贡献,花十九年时间主编了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宋神宗赐名,有“鉴于往事,资以治道”的意思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官至宰相,封荆国公,也称王荆公,谥文,也称王文公临川(江西)人,北宋政治改革家、思想家、文学家其散文雄健峭拔,“唐宋八大家”之一《伤仲永》节选自《王文公文集》沈括(1031-1095)字存中,钱塘(杭州)人,北宋科学家、政治家他的《梦溪笔谈》(二十六卷)是用笔记文体裁写成的综合性学术专著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官至礼部尚书追谥文忠其文明白畅达,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很有影响著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等李清照(1084-约1151)字易安,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
南宋女词人,我国第一位女词人其词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如梦令》选自《漱玉词》,另有《李清照集》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浙江绍兴人),南宋爱国诗人,诗作今存九千多首,内容丰富,主要表现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诗作《关山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