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魏书生管理经验的解读与启示——基于班级文化的视角

桔****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5KB
约9页
文档ID:409896704
魏书生管理经验的解读与启示——基于班级文化的视角_第1页
1/9

魏书生管理经验的解读与启示——基于班级文化的视角魏书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教育改革家,他在语文教学、思想品德教育和班级管理等方面的诸多成就已成为新一轮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他用民主和科学的思想指导自己的班级管理工作,与学生一起创造了许多奇特而又合乎教育规律的班级管理方法,并成为众多班主任模仿和学习的对象研究魏书生班级管理经验非常有现实意义过去,我们对魏书生班级管理经验的认识较多地停留在点的层面,缺乏系统深入的认识笔者认为,魏书生的班级管理有其管理理念,也有围绕这些管理理念的有机运作体系,即魏书生班级管理模式这种模式不仅非常成功,而且在一届又一届的学生中传承,形成了一种比较独特的班级文化,本文试图运用班级文化理念对魏书生班级管理模式进行了解读    一、 魏书生班级管理模式的解读      1、   魏书生班级管理模式中的班级文化要素       按照目前主流的班级文化要素划分方式[1],可以从理念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三个层面对魏书生管理模式中的班级文化的内涵进行定性分析     (1)理念文化    班级理念文化也可称为班级精神文化,它包含的是一个班级的班级价值观、班级目标、班级精神、发展战略、道德风气等精神层面的因素。

班级理念文化在班级文化中处于核心地位,它决定和支配着其他层面的班级文化要素魏书生班级管理模式中的理念文化主要有以下内容    ①班级目标班级目标是班级文化的重要构成因素,是班级成员共同奋斗的方向,是师生群体共同意志的象征,也是实现班级整体价值观的动力具体来讲,就是关于班级培养什么样的学生的观念在十多年的班级管理实践中,魏书生一直认为,“不能把学生当作没有理想,没有情感的受管理者,而应该把他们当作有理想、有意志、有情感的主动发展的个体”[2]在魏书生主导的班级文化中,培养的是主动发展的学生,这是魏书生班级管理思想的核心,也是他带班的主要目标    ②班级价值观班级价值观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它指的是绝大多数班级成员共同的价值观,是关于教书育人和学生发展的评判标准从主体上划分,班级价值观可以分为班主任的班级价值观和学生的群体价值观其中,班主任的班级价值观占主导地位,它决定和支配着学生的群体价值观学生的群体价值观是在班级管理实践中形成的符合班主任的班级价值观要求的学生共同的价值观念由于资料的限制,这里主要讲述魏书生在班级管理中作为班主任的班级价值观围绕培养主动发展的学生这一班级目标,魏书生老师的班级价值观主要有以下要素。

        A 学生主体观魏书生一贯主张,要培养主动发展的学生就应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因此,不论是语文教学,还是班级管理,他都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他时时处处都以“将学生培育成语文学习的主人”[3]为指针,在班级管理中,他坚持“干部能做的事,老师不做;普通同学能做的事,干部不做[4]的原则作为班主任,他扮演的是顾问、教练和导演的角色        B 教师服务观为了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魏书生在师生关系上反对班主任的个人中心意识,反对班主任把自己摆在保姆、警察或监工的位置他主张老师应为学生服务,做学生的公仆他多次讲,“班主任在岸边接了一届新学生上船,奋力划向彼岸,学生们上岸又奔向远大前程了,老师又将船划回来接下一届新学生一届又一届的学生奔向远大前程了,班主任却在这条河上由黑发变成了白发[5]这个比喻形象地表明,魏书生主张班主任不仅要建立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而且还要树立一种为学生服务的意识        C 学生助手观魏书生经常给人题字“坚信每位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有你的助手,你也是每位学生的助手[6]这是魏书生十多年班级管理生涯中始终不渝的信念把学生放在助手或副班主任的地位,不但有利于真正树立学生主体地位,也有利于调动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

这样,学生就不再单纯是班级管理的对象,而且还是班级管理的主体      D 主动发展观在学生发展问题上,魏书生不仅确立了培养主动发展的学生的班级目标,而且在教书育人的具体实践中坚持了“学生是主动发展的个体”[7]的信念他主张“用孩子心灵深处的能源,去照亮孩子的精神世界,显然是最节省能源的做法[8]这种观念使魏书生在班级管理中形成了先育人后管理的传统,学生有了正确的认识之后,学习上就会主动起来,这对班主任而言则是其管理工作的水到渠成    ③班级管理宗旨民主与科学”[9]是魏书生班级管理的宗旨,是贯穿其著作始终的教育管理思想这个直接源自于五四运动口号的班级管理宗旨,乍一看,平淡无奇,毫无新意但是,如果联系魏书生班级管理模式中的班级目标和班级价值观来考察,我们就会发现其中有机统一的内在联系魏书生认为,民主管理就是要实现学生一定程度的思想解放与个性自由,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主动发展创造条件,这实际上就是“以德治班”,[10]是魏书生的班级价值观的直接体现科学管理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在魏书生班级管理模式中主要是指制度、计划、规定等方面的管理,强调的是责任与义务,也就是所谓的“以法治班”[11]“德治”与“法治”是有机统一的,[12]都是在班级价值观影响下为实现班级目标服务的,这一点将在下一节分析魏书生班级文化的职能机制时详细说明。

    (2)行为文化    班级行为文化是主要表现在活动层面的班级文化子系统它受班级理念文化的支配,并在运作中体现班级理念文化魏书生班级管理模式中的班级行为文化主要体现在一些多年沿用的传统活动项目上,如:以“治病救人周”[13]为代表的特色活动周、让学生放声高呼“我能成功”[14]的精神充电、课前一支歌、以“选举闲话能手”[15]为代表的周选举活动、以“高效学习日”[16]为代表的提高学习效益的活动等等这些活动经验在魏书生所带的一届又一届班级中传承,也在教育界众多的班主任中传播学习魏书生这些班级管理措施的班主任有的成功了,有的失败了失败者之所以失败在于没有透过现象看本质,只学习了这些措施的形式而忽略了其内涵作为班级行为文化,它们的共同特点是:除了完成各自的特定职能之外都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发展精神,并且有班规作为保障也就是说所有这些活动的实质在于它们都是在班级价值观的指引下,从不同的层面和不同的角度为实现班级目标服务的,而具体形式则是次要的    (3)物质文化     班级物质文化主要是表现在视觉层面的班级文化要素,它包括班级的基本标识、应用标识、班容班貌等其中,基本标识包括班级名称、班标等,应用标识指的是象征图案、服装、口号、招牌、旗帜等,班容班貌主要是教室内外环境的布置与设计。

在班级文化的三个子系统中,班级物质文化是最外在、最容易表现的部分,它和行为文化都是班级理念文化的载体和外化     魏书生班级管理模式中的物质文化主要有以下内容班级要做到“八有”, [17]教室里要有花、鱼、窗帘、纸篓、痰盂及洗手、饮水、理发用具这八种备用品由学生捐献或班级收费购买,且有专人管理,不仅可以方便学生,美化环境,陶冶情操,而且可以在自主管理中强化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班级日报,[18]由学生按学号轮流办,反映本班的学习生活状况;“有三部分内容的座右铭”,[19]让学生在自制的五面体贴上自己最崇拜的人的名字或相片,自己要追赶的同学的名字和针对自己思想弱点写的一句医治这一弱点的格言;“每天点亮一盏思想的明灯”,[20]每天在黑板的右上角针对班级现状抄上一条富有教育意义的格言与行为文化一样,这些物质文化元素的存在本身就体现了“民主与科学” 的管理宗旨,更是魏书生班级价值观的体现,不过,它们最主要的特征还是在视觉层面对班级理念文化进行了强化           2、魏书生管理模式的班级文化运行机制    前面一节讲了魏书生管理模式中的班级文化要素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本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其运行机制,即分析这种班级文化是怎样通过激励和约束来引导学生向培养主动发展的学生这一班级目标靠拢的,也就是分析它对班级目标的匹配作用。

魏书生带班不但点子多,而且效果好,无论什么样的班级,经过他的点化,学生快乐健康,综合素质高,班风积极向上,考试成绩总是名列前茅研究魏书生班级管理模式的班级文化运行机制就是要探究其中的奥妙    过去,我们较多地注意了魏书生管理模式中的法治因素,更有学者指出魏书生班级管理模式实行的是法家路线,是以法治班的典型代表对此,魏书生本人也曾有明确的论述他在其《班级管理要靠民主与科学》一文中指出:“科学管理的表现形式之一就是要研究规律而后制定制度,制定班规、班法,从而使班级摆脱人治的不规则轨道,而走上法治的轨道[21]很显然,魏书生所指的科学管理就是在把握教育管理规律的基础上进行制度管理,也就是所谓的“法治”,这是其贯穿始终的管理指导思想之一    然而,如果对魏书生管理模式的班级文化职能机制的认识仅仅停留在以法治班的层面上,似乎有形而上学之嫌,不仅忽视了魏书生的班级管理实践中最深邃的思想精髓,也片面地看待了该模式的运行机制那么,魏书生管理模式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运行机制呢?借鉴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政治口号,笔者将魏书生管理模式的运行机制概括为“德治为体,法治为用”[22]    首先,所谓“德治”,简单地讲就是育人。

从运行机制的角度来讲,它是一种在班级理念文化指导下的价值激励和价值约束当许多教师问魏书生“你是靠什么方法,使各类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学习的?”他的回答只有两个字:“育人[23]“教书必先育人”,[24]班级管理也是一样,这是魏书生一贯的做法育人首先要让学生在思想上、价值观上有正确的方向,这样学生才会主动发展因此,魏书生一贯主张班主任要学会挑动学生自己来斗自己,通过学生内心的斗争,让好的思想占上风来达到水到渠成的教育效果    魏书生认为德治的关键在于使人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而在认识、行为、习惯、品质这个由低到高的道德品质形成过程中,他认为“最重要的是道德习惯的养成”[25]培养习惯需要长期的积累,因此,魏书生主张“尽可能将一时一地曾经做过的有益认识教育与行为训练,用“法”的形式固定下来,使其形成制度,法制,今后在某时某地也必须实行”[26]对此,我们不妨举个例子来进行典型分析比如,“课前一支歌”,[27]班规和班法有非常明确具体的规定,没有按照要求做就会受到惩罚,这都是“法治”,但这只是表层的形式问题,这项班级管理措施的真正意义在于其陶冶情操、激活气氛的目的和职能,在于违反这项规定之后的“1000字的说明书”,[28]这可以说都是“德治”。

因此,从魏书生管理模式中的制度建设的目的和出发点来看,“法治”是为“德治”服务的另外,魏书生管理模式在班规班法运作中的立法、监督和反馈本身就具有极具以学生为本的色彩,班上的各种重大事情学生集体决定,自己投过票或举过手表示赞同的事就不能违背,因此,这种“法治”作为班级制度文化本身就很好地体现了班级理念文化,背后蕴藏着丰富的“德治”内涵    综上所述,魏书生管理模式的运行机制中“德治”与“法治”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德治”是内容和目的,“法治”是形式和手段,“法治”是为巩固“德治”的成果,而“德治”又将“法治”进行了升华,即“德治为体,法治为用”在这种“德体法用”的运行机制的基础上,魏书生管理的班级会逐渐形成一种独特的班级文化氛围学生会形成一种以“民主、责任、主动、互助”为内涵的群体价值观,这与魏书生作为班主任的班级价值观是相辅相成的在这种班级价值观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学生会逐渐树立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并在一种“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29]的班级制度环境和心理氛围中主动积极地发展自己,并不时地积累自己的成果和改正自己的错误,这才是魏书生带班往往费时很少而又效果很好的真正原因        3、魏书生班。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