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视力门诊的设置低视力门诊的设置我国于 1983 年在北京同仁医院建立了第一个低视力门诊,比发达国家如美国晚了 30 年低视力康复工作自 20 世纪 80 年代初开始在我国渐渐开展起来,并越来越受到眼科学界和社会各界的重视1、低视力门诊的设备: ①国际标准远、近视力表②儿童图形视力表③立体视检查图④色盲检查图⑤镜片箱⑥视网膜检影镜⑦裂隙灯⑧眼底镜⑨眼压计⑩角膜曲率计⑥阅读架、阅读灯等⑩各种光学助视器和非光学助视器⑩低视力试镜箱⑩低视力专用病历记录⑩低视力康复功能训练图谱作为低视力的病因筛查,还要具备视野检查、眼底血管荧光造影、视觉电生理等特殊检查手段2、人员组成和分工建立低视力门诊,其人员的构成应有眼科医生、验光师和眼科护士或技师组成医生负责眼病的诊断及处理,确定低视力患者,开助视器处方,并负责追踪观察;验光师负责对低视力患者进行屈光检查,并与眼科护士或技师一起在医生的指导下,帮患者试用助视器,教患者如何使用助视器及进行初步简单的训练3、低视力康复工作的模式1981 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在一个题为“视觉失能者残余视力的应用”会议报告中推荐了以下的低视力工作模式低视力患者的确认、转诊一眼科医生诊断、治疗、转诊一低视力门诊评价、开助视器处方、训练——环境与行动训练——追踪观察。
4、转诊模式:社区(社区医院、盲校及孤儿院等)发现低视力患者——眼科医生诊断治疗,需低视力康复训练——低视力门诊进行低视力评价,验配助视器并建立康复随访病历——社区随访反馈随访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