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华描写春天的诗词《春行即兴》阅读 春行即兴 唐代: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译文 宜阳城外,长满了繁盛的野草,连绵不绝,山涧溪水向东流去,复又折回向西 春山之中,树木繁茂芳香,然空无一人,花儿自开自落,一路上鸟儿空自鸣啼 解释 宜阳:古县名,在今河南省福昌县四周,在唐代是个重要的巡游去处,的连昌宫就建在这里 芳树、春山:这两句互文见义,即春山之芳树 鉴赏 这是一首景物小诗春天经由宜阳时,因对眼前景物有所感受,即兴抒发了国破山河在、花落鸟空啼的愁绪 “宜阳城下草萋萋”,站立城头欣赏景致,只见大片土地荒凉,到处长满了茂密的野草接着,一笔便把人们的视野带到了连昌宫和女几山一带:“涧水东流复向西太平常期,登上那武后、玄宗曾走过的“玉真路”,不仅可以观看“鸣流走响韵,含笑树头花”的美景,而且也会看到农夫利用涧水浇灌的万顷良田,但此时,这里清泠泠的山泉却再没人汲引浇灌,而是任其“东流复向西”了。
从前,这里的香竹、古柳、怪柏、苍松,无处不吸引着众多的游客;而今,且莫说那些,就是红颜吐芳的春花,也早已无人观赏了 “芳树无人花自落”,这里强调“无人”二字,便道出了诗人对时代的感慨,说明经过安史之乱,再也无人来此欣赏,只能任其自开自落了春山一路鸟空啼”,春山一路,不仅使人想象到山花烂漫,鸟语宛转的佳境,但着以“空啼”二字,却成了以乐写哀,以闹衬寂,充分显示了山路的荒寞;这里不仅再也见不到那么多的游人墨客,而且连耕农、樵夫、村姑都不见了自落”和“空啼”相照顾,写出了诗人面对大好山河的无限孤独之感 鉴赏二 一首诗可以结合其他同类诗歌进展比拟理解这首诗就与一些诗歌有异曲同工之处,可以联系起来体会其情感意境首句可联系杜甫《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里“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体会其荒芜的特点第三句和第四句可联系杜甫《蜀相》中“映阶碧草自春色,隔页黄鹂空好音”体会其凄凉冷落的特点这末二句的“自”和“空”两个字的作用跟杜甫《蜀相》中的“自”和“空”作用是一样的,春色大好,但无人观赏,其有用乐景写的是哀情,显出山中的安静,从中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
另外,“自”和“落”也让人想起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中感慨春光无限好,却物是人非,满眼苍凉景象的诗句:“花自飘落水自流因此不难理解全诗表达了面对城破人稀的情景而产生的感世伤怀之情 李渔《窥词管见》有云:“词虽不出情景二字,然二字亦分主客,情为主,景是客说景即是说情,非借物遣怀,马上人喻物有全篇不露秋毫情意,而实句句是情、字字关情者诗和词在表现手法上是全都的这首诗虽然还不能说就做到了“全篇不露秋毫情意”,但句句写景,句句含情,却是比拟突出的尤其值得提出的是,诗中虽然写的是绿草、芳树、山泉、鸟语,都是一些宜人之景,却构成一幅暮春景象,渲染一种孤寂、凄凉、愁苦、叹惋的感情,这些风光都是为衬托诗人凄凉的心境效劳的,它充分显示了诗人对时代的肤浅叹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