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开关电源中RC缓冲电路的设计

汽***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74.61KB
约6页
文档ID:423605371
开关电源中RC缓冲电路的设计_第1页
1/6

开关电源中 RC 缓冲电路的设计中心议题:RC缓冲电路设计带RC缓冲的正激变换器主电路设计解决方案:电容C限制了集电极电压的上升速度电容C的大小不仅影响集电极电压的上升速度,而且决定了电阻R上的能量损耗在带变压器的开关电源拓扑中,开关管关断时,电压和电流的重叠引起的损耗是开关电 源损耗的主要部分,同时,由于电路中存在杂散电感和杂散电容,在功率开关管关断时,电 路中也会出现过电压并且产生振荡如果尖峰电压过高,就会损坏开关管同时,振荡的存 在也会使输出纹波增大为了降低关断损耗和尖峰电压,需要在开关管两端并联缓冲电路以 改善电路的性能缓冲电路的主要作用有:一是减少导通或关断损耗;二是降低电压或电流尖峰;三是降 低 dV / dt 或 dI / dt 由于 MOSFET 管的电流下降速度很快,所以它的关断损耗很小虽 然 MOSFET 管依然使用关断缓冲电路,但它的作用不是减少关断损耗,而是降低变压器漏 感尖峰电压本文主要针对MOSFET管的关断缓冲电路来进行讨论1RC缓冲电路设计在设计 RC 缓冲电路时,必须熟悉主电路所采用的拓扑结构情况图 l 所示是由 RC 组 成的正激变换器的缓冲电路图中,当Q关断时,集电极电压开始上升到2Vdc,而电容C 限制了集电极电压的上升速度,同时减小了上升电压和下降电流的重叠,从而减低了开关管 Q的损耗。

而在下次开关关断之前,C必须将已经充满的电压2Vdc放完,放电路径为C、 Q、R假设开关管没带缓冲电路,图1 所示的正激变换器的复位绕组和初级绕组匝数相同这 样,当 Q 关断瞬间,储存在励磁电感和漏感中的能量释放,初级绕组两端电压极性反向, 正激变换器的开关管集电极电压迅速上升到2Vdc同时,励磁电流经二极管D流向复位绕 组,最后减小到零,此时Q两端电压下降到Vde图2所示是开关管集电极电流和电压波 形可见,开关管不带缓冲电路时,在Q关断时,其两端的漏感电压尖峰很大,产生的关 断损耗也很大,严重时很可能会烧坏开关管,因此,必须给开关管加上缓冲电路T”亠漏感尖峰— — 0V图2 无緩冲器时的集电极电流和电压波形2VdcVcc(Q}当开关管带缓冲电路时,其集电极电压和电流波形如图 3 所示(以正激变换器为例 )图3 有缓冲器时的开关管集电扱电压和电流波形在图1中,当Q开始关断时,其电流开始下降,而变压器漏感会阻止这个电流的减小 一部分电流将继续通过将要关断的开关管,另一部分则经RC缓冲电路并对电容C充电, 电阻 R 的大小与充电电流有关Ic的一部分流进电容C,可减缓集电极电压的上升通过选取足够大的C,可以减少集 电极的上升电压与下降电流的重叠部分,从而显著降低开关管的关断损耗,同时还可以抑制 集电极漏感尖峰电压。

图3中的A-C阶段为开关管关断阶段,C-D为开关管导通阶段在开关管关断前,电容 C两端电压为零在关断时刻(B时刻),C会减缓集电极电压的上升速度,但同时也被充电 到2Vdc(在忽略该时刻的漏感尖峰电压的情况下)电容C的大小不仅影响集电极电压的上升速度,而且决定了电阻R上的能量损耗在Q 关断瞬间,C上的电压为2Vdc,它储存的能量为0. 5C(2Vdc)2焦耳如果该能量全部消 耗在R上,则每周期内消耗在R上的能量为:p —C (2Vpc) 2飞亍—— (打对限制集电极上升电压来说,C应该越大越好;但从系统效率出发,C越大,损耗越大, 效率越低因此,必须选择合适的C,使其既能达到一定的减缓集电极上升电压速度的作用, 又不至于使系统损耗过大而使效率过低在图3中,由于在下一个关断开始时刻(D时刻)必须保证C两端没有电压,所以,在B 时刻到D时刻之间的某时间段内,C必须放电实际上,电容C在C-D这段时间内,也可 以通过电阻R经Q和R构成的放电回路进行放电因此,在选择了一个足够大的C后,R 应使C在最小导通时间ton内放电至所充电荷的5%以下,这样则有:式(1)表明R上的能量损耗是和C成正比的,因而必须选择合适的C,这样,如何选择C 就成了设计RC缓冲电路的关键,下面介绍一种比较实用的选择电容C的方法。

事实上,当Q开始关断时,假设最初的峰值电流Ip的一半流过C,另一半仍然流过逐 渐关断的Q集电极,同时假设变压器中的漏感保持总电流仍然为Ip那么,通过选择合适 的电容C,以使开关管集电极电压在时间tf内上升到2Vdc(其中tf为集电极电流从初始值下 降到零的时间,可以从开关管数据手册上查询),则有:卜面专U (丁)曲专I:务南=~^ 2 £f=2^故可聲心纟盘Tit因此,从式⑴和式(3)便能计算出电容C的大小在确定了 C 后,而最小导通时间已知, 这样,通过式(2)就可以得到电阻R的大小2带RC缓冲的正激变换器主电路设计2.1电路设计图 4 所示是一个带有 RC 缓冲电路的正激变换器主电路该主电路参数为: Np=Nr=43 匝Ns=32匝,开关频率f=70kHz,输入电压范围为直流48〜96V,输出为直流12V和直流 0.5A图4 带RC缓冲电路的正激变换器主电路开关管Q为MOSFET,型号为IRF830,其tf 一般为30nsDI、D2、D3为快恢复二极管,其tf很小(通常tf=30ns)本设计的输出功率P0=V0l0=6W,假设变换器的效率为80%,每一路RC缓冲电路所损 耗的功率占输出功率的1 %。

这里取Vdc=48V2.2实验分析下面分两种情况对该设计进行实验分析,一是初级绕组有缓冲,次级无缓冲;二是初级 无缓冲,次级有缓冲1) 初级绕组有缓冲,次级无缓冲该实验测量的是开关管 Q 两端的漏源电压,实验分以下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RS1=1. 5kQ, CS1不定,输入直流电压Vdc为48V其实验结果为:在 RS1 不变的情况下, CSI 越大,虽然开关管 Q 的漏感尖峰电压无明 显降低,但它的漏源电压变得平缓了,这说明在初级开关管的RC缓冲电路中,CSl应该选 择比较小的值第二种情况是CSI=33pF, RS1不定,输入直流电压Vdc为48V其结果是:当CS1 不变时, RS1 越大,开关管 Q 的漏感尖峰电压越大(增幅比较小)可见, RC 缓冲电路中,参数 R 的大小对降低漏感尖峰有很大的影响在选定一个合适 的C,同时满足式(2)时,R应该选择比较小的值2) 次级绕组有缓冲,初级无缓冲本实验以D2、D3的阴极作为公共端来测量快恢复二极管的端压,其结果是,当R不变 时, C 越大,二极管两端的漏感尖峰越小同时理论上,如果 C 为无穷大时,二极管两端 的电压中就没有漏感尖峰而在实际中,只需让二极管两端电压的漏感尖峰电压在其端压峰 值的 30%以内就可以满足要求了,这样同时成本也不会太高。

2.3设计参数的确定通过实验分析可见,在次级快恢复二极管的 RC 缓冲电路中,当选择了适当大小的电容 C时,在满足式(2)的情况下,电阻R应该选择得越小越好最终经过实际调试,本设计选择的 RC 缓冲电路参数为:初级: RS1=200, CSl=100pF次级: RS2=RS3=5l, CS2=CS3=1000pF本设计的初级开关管的 RC 缓冲电路中的 C 值虽然选得稍微比计算值大一些,但损耗也 不是很大,因此还是可以接受的相对初级而言,次级快恢复二极管的 RC 缓冲电路中的 C 值就选得比计算值大得多,系统的损耗必然增大但是,并联在快恢复二极管两端的 RC 缓 冲电路主要是为了改善系统输出性能,因此选择比较大的 C 值虽然会使系统的整体效率降 低,但二极管两端的漏感尖峰就减小了很多,而且输出电压的纹波也可以达到指定要求根据以上给出的公式,可以很好而且很方便地选择出合适的 RC 缓冲电路但是在工程 应用中,应该根据系统设计的性能指标,通过实际调试才能得到真正合适的参数有时候, 为了达到系统的性能指标,牺牲一定的效率也是必要的总之,在设计 RC 缓冲电路参数时, 必须综合考虑系统性能和效率,最终选择合适的RC参数。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