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对对练含2022年高考真题专题1 1商周时 命题角度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高考真题体验·对方向 1.(2022全国Ⅰ·24)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 )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操纵 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答案: A 解析: 此题测验西周分封制西周通过分封扩大了势力范围,并加强了对新占领地区的统治,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使周文化得到认同,应选A项君主专制制度是在秦统一后正式确立的,西周分封制还没有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和对地方的直接操纵,故B、C两项均错误贵族世袭特权于周朝分封前就已确立,故D项错误 2.(2022全国Ⅲ·24)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这说明西周时( ) A.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 B.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俗 C.宗法制度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D.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变更 答案: B 解析: 此题测验商周时期的青铜文明。
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说明铭文意在让子孙后代铭刻祖先的功德,鲜明这是重视历史传承,故B项正确题干中无论是商代还是周代,青铜器上的文字都是金文,并没有全新的文字体系,故A项错误题干铭文的内容说明提防宗法传承,故C项错误题干材料反映的是青铜器在商周时期的礼器功用,故D项错误 3.(2022全国Ⅱ·24)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 ) A.河南 B.河北 C.陕西 D.山东 答案: C 解析: 此题测验周代“雅言”(通用语)的起源地由材料中的“学说统一的‘雅言’”,可推知“雅言”理应是周代的通用语周代的“雅言”自然理应是以周朝发源地的地方方言为根基而形成的,根据所学学识可知,周朝的发源地在今天的陕西省,故C项为正确答案: 4.(2022全国Ⅰ·24)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区别;在经济兴隆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区别明显这说明( ) A.经济进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 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 C.秦国领先消释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 答案: C 解析: 墓葬能在确定程度上反映社会进展状况。
从材料信息看,秦国除君主墓葬规模宏大外,其余墓葬没有明显的等级区别,这说明分封制在秦国根本被废除,展现了国君独大和集权 统治,C项说法正确战国时期,随着经济的进展,诸侯国实力巩固,举行争霸、兼并战役,分封制逐步瓦解,A项说法错误;分封制下,周王对地方诸侯的操纵力不强,随着诸侯国气力的巩固,王室日益衰微,B项错误;战国时期,分封制度遭到破坏,D项说法错误 新题演练提能·刷高分 题组一 1.(2022吉林长春二模)周代分封制是“本大而末小”,“故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以构成“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等君臣隶属关系据材料可知( ) A.周代国家地方自治政权普遍建立 B.王权至上、强本弱末是根本原那么 C.分封地域笼罩了中华民族发祥地 D.受封诸侯有“以供王职”等义务 答案: B 解析: 材料强调的是分封制下的等级秩序,而没有强调地方自治政权的普遍建立,故A项错误;由材料中“本大而末小”“‘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等君臣隶属关系”可知题干重在强调分封制的王权至上、等级森严、强本弱末的根本原那么,故B项正确;题干没有反映分封制的笼罩范围,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分封制下的隶属关系及等级秩序,而没有明确受封诸侯的义务概括是什么,故D项错误。
2.(2022云南昆明调研)西周初年各地发生叛乱,周公东征,平定了殷地的“三监之乱”,征服了殷商在东方的剩余势力后,大行分封齐、鲁、燕、卫等国这说明西周 ( ) A.分封制是周公执政时期的制度创新 B.实现了对东方宏大地区的垂直管理 C.分封制是当时稳定统治的重要手段 D.政治中心实现由西部向东部的转移 答案: C 解析: 分封制是西周初年开头推行的制度,并非周公执政才推行的,故A项错误;材料表达了周公征服了殷商在东方的剩余势力后分封齐、鲁、燕、卫等国,分封制并不是垂直管理,故B项错误;由材料可知周公征服殷商在东方的剩余势力后分封齐、鲁、燕、卫等国举行管理,可见分封制是当时稳定统治的重要手段,故C项正确;西周的政治中心在镐京,材料仅表达了周公东征后对所征服地区实行分封,不能说明政治中心已经迁移到东部,故D项错误 3.(2022河北承德联考)在分封制下,任何一个诸侯都知道自己仅仅是周王的部下大臣,自己的领土也仅仅是国家土地的一片面,这一认知直到春秋中叶都没有大的变更这说明分封制( ) A.进一步强化了宗法等级秩序 B.实现了拱卫周王室的目的 C.有助于国家整体观念的形成 D.成为开拓疆土的主要手段 答案: C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周王与诸侯的关系,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诸侯领土是国家领土的一片面,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周王与诸侯的关系,诸侯是周王的部下大臣,自己的领土也仅仅是国家领土的一片面,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及周王如何开疆拓土,故D项错误。
4.(2022湖南衡阳月考)西周时期,大量彝铭(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载有“铸兹宝簠,以享以孝于大宗皇祖、皇妣、皇考、皇母”和“其万年子子孙孙永用享孝于大宗”等词语这些铭文反映了当时( ) A.宗法关系与皇权相结合 B.血缘关系影响政治生活 C.祭祀旨在宣扬君权神授 D.僭越周礼的行为被遏制 答案: B 解析: 皇权指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下皇帝对全国的人民、土地、资产的操纵和管理权秦朝开头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故A项错误;材料中的“大宗皇祖、皇妣、皇考、皇母”和“子子孙孙永用享孝于大宗”强调大宗的特殊地位,宣扬血缘继承关系,西周时期将大宗的地位刻在簠上表达了血缘关系对政治生活的影响,故B项正确;君权神授指君主的权力由神授予,材料中权力来源于大宗血缘继承,故C项错误;材料中的“子子孙孙永用享孝于大宗”只是对于权力的宣示并不能真正的防止僭越周礼,故D项错误 5.(2022湖北名校联考)《史记》载:“成王少,周初定天下,周公恐诸侯畔周,公乃摄行政当国管叔﹑蔡叔群弟疑周公,与武庚作乱,畔周周公奉成王命,伐诛武庚、管叔,放蔡叔以微子开代殷后,国于宋材料旨在说明( ) A.周代分封先代贵族以维护统治秩序 B.周初统治尚不稳固分封制受到冲击 C.西周初期中央集权雏形已开头展现 D.宗法秩序受到冲击周天子权威衰落 答案: B 解析: 周代分封先代贵族以维护统治秩序结论正确,但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故A项错误;据材料“成王少,周初定天下,周公恐诸侯畔周,公乃摄行政当国。
管叔、蔡叔群弟疑周公,与武庚作乱,畔周周公奉成王命,伐诛武庚、管叔,放蔡叔以微子开代殷后,国于宋”得出周初统治尚不稳固分封制受到冲击,故B项正确;中央集权雏形开头展现是在战国时期,故C项错误;宗法秩序受到冲击周天子权威衰落是在春秋时期,故D项错误 6.(2022湖南长郡中学模拟)战国时期,在众多诸侯国中,居于行政位置上的不再是拥有封地的世袭领主贵族,而是由君主任命、领取俸禄、可随时罢免的国家官吏这说明战国时期( ) A.世袭贵族特权已被废除 B.官吏选拔制度尚未确立 C.任人唯贤取代任人唯亲 D.政权形式凸显君主集权 答案: D 解析: 材料反映的只是片面贵族不再掌行政实权,故A项错误;材料表达的是战国行政权赋予群体的变化,而非官吏选拔制度,故B项错误;材料表达了任人唯贤和任人唯亲并存,故C项错误;战国时期片面地方行政官员直接由君主任免表达了君主集权,故D项正确 7.(2022湖北黄冈调研)司马迁在《史记》里说:“及至厉王,以恶闻其过,公卿惧诛而祸作,厉王遂奔于彘,乱自京师始,而共和行政焉召公、周公二相行政,号曰‘共和’司马迁在此沿用了西周史官这一段纪年,并以公元前841年作为中国历史切当纪年的开端。
材料主要说明( ) A.司马迁所依据的是第一手史料 B.贵族共同协商执政以应对危局 C.周召共和开启了共和制的开端 D.贵族干预政治说明分封制崩溃 答案: B 解析: 根据常识可知,第一手史料指的是当事人对史实的记载或者回忆,司马迁是西汉史学家而非西周末年的人物,他对国民暴动的记述不成能是第一手史料,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乱自京师始,而共和行政焉”可知,这是贵族共同协商执政以应对危局,故B项正确;材料中的“共和行政”指的是召公和周公共同行政而非共和制的开端,故C项错误;根据史实可知,分封制走向崩溃是在战国而非西周时期,故D项错误 8.(2022安徽蚌埠质检)乾隆年间,刑部制定条例、严肃遏止盗卖宗族公产,包括义田祀产以及宗祠房屋,违者处以重刑此条例颁行后,各地宗族在修订宗族法时,皆增立专条,要求将本族族产的数量、种类、分布等处境报官备案,这说明( ) A.政府是宗族公产实际全体人 B.盗卖宗族公产现象愈演愈烈 C.宗族是传统中国的重要根基 D.修订宗族法唯官府马首是瞻 答案: C 解析: 宗族公产属于宗族全体,材料反映了政府立法养护宗族公产,故A项错误;材料只是反映法律对盗卖宗族公产现象的打击,没有反映盗卖宗族公产现象愈演愈烈,故B项错误;法律养护宗族公产,宗族修订宗族法并报官备案,说明宗族有利于统治,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宗族积极响应政府养护宗族公产的行为,而非唯官府马首是瞻,故D项错误。
9.(2022广东东莞期末)周朝揖让之礼分为三种,没有婚姻关系的异姓,行礼时推手微向下;有婚姻关系的异姓,行礼时推手平而致于前;同姓客人,行礼时推手微向上这最能反映( ) A.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 B.血缘关系有亲疏远近之分 C.礼乐制度极其繁杂和繁琐 D.礼乐制与宗法制相辅相成 答案: D 解析: 结合所学学识,分封制表达的是统治集团内部的等级关系,与题意不符,故A项错误;B项表述与题目中“周朝揖让之礼”无关,故B项错误;C项表述属于主观臆测,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D项表述与题目中“没有婚姻关系的异姓,行礼时推手微向下;有婚姻关系的异姓,行礼时推手平而致于前;同姓客人,行礼时推手微向上”相符,故D项正确 10.(2022安徽芜湖一模)学者许倬云曾说:“除了军事与经济资源的互为挹注,这些封君与周王室之间,也依仗宗族纽带,用祖先崇拜的繁缛礼节,不断加强亲戚之间的关系于是,周人统治的机制,取得了道德的意义材料说明西周时期( ) A.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精细结合 B.宗法制下形成强大的家族凝结力 C.家国同构促进周代稳定与进展 D.周王通过宗族纽带维护中央集权 答案: A 解析: 由材料“封君与周王室之间,也依仗宗族纽带”“周人统治的机制,取得了道德的意义”可知,强调的是西周的政治制度,即分封制和宗法制,说明西周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精细结合,故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分封制和宗法制,而非宗法制的影响,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西周的政治制度的特点而非其产生的影响,故C项错误;西周尚未形成中央集权,故D项错误。
11.(2022山西太原期中)礼、乐源自氏族社会的风俗习惯,被加进等级制度的内容而制度化《礼记》中说:“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那么相亲,异那么相敬这说明礼乐制度( ) A.有稳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