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运车辆技术等级评定营运车辆技术等级评定 1.1.评定内容 1)1)整车装备及外观 整车装备与标识;车身、车架、驾驶室;车门、车窗;驾乘座椅;卧铺;行李架( (仓) );安全出口、安全带;车厢、地板、护轮板( (挡泥板) );车轮、轮胎;悬架装置;传动系、车桥;转向节、转向节臂、横直拉杆及球销;制动装置( (行车、应急、驻车) );螺栓、螺母紧固;灯光数量、光色、位置;信号装置与仪表;漏气、漏油、漏水、漏电;底盘异响;发动机异响;润滑;灭火器;车内外后视镜;侧面、后下部防护装置等1.1.评定的内容 2)2)动力性包括驱动轮输出功率;滑行性能等 3)3)燃料经济性指等速百公里油耗 4)4)制动性包括制动力;制动力平衡;制动协调时间;车轮阻滞力;驻车制动力等 5)5)转向操纵性包括转向轮横向侧滑量;转向盘最大自由转动量;悬架特性等 6)6)前照灯指前照灯的发光强度和光束照射位置等1.1.评定的内容7)7)排放污染物控制包括汽油车双怠速排气污染物控制;柴油车自由加速烟度控制;柴油车排气可见污染物控制等8)8)喇叭声级。
9)9)车辆防雨密封性10)10)车速表示值误差营运车辆技术等级划分为:一级车、二级车和三级车三级车”是营运车辆技术等级中最低一级要求,是社会车辆进入道路运输业,从事营运的门槛2.2.营运车辆技术等级的评定规则1)评定原则凡是投入营运的车辆都应达到GBl8565《营运车辆综合性能要求和检验方法》规定的要求因为GBl8565是强制性国家标准,该标准规定的要求是投入营运的车辆都应达到最基本的要求,凡是投入营运的车辆,不论哪一级,都必须达到这些要求营运车辆的级别应按JT/T198—2004《营运车辆技术等级划分和评定要求》标准中规定的分级项要求来确定 2. 2. 评定规则 2 2)评定等级 1)1)一级车要求 一级车必须满足的分级项目有:整车装备与标识;车身、车架、驾驶室;车门、车窗;车轮、轮胎;驱动轮输出功率;等速百公里油耗;制动力平衡;车轮阻滞力;转向盘最大自由转动量;排放污染物控制;车速表示值误差(1111项) 当受检车辆达到上述标准中规定项目的一级车技术要求,且不分级的项目达到合格要求时,可以评为一级车2.2.评定规则 2 2)评定等级 (2 2)二级车要求 二级车必须达到的分级项目有:车架、车身、驾驶室;车轮、车胎;制动力平衡(3 3项)。
当受检车辆除达到上述3 3项二级车的技术要求外,还必须在8 8个一级车项目( (整车装备与标识;车门、车窗;驱动轮输出功率;等速百公里油耗;车轮阻滞力;转向盘最大自由转动量;排放污染物控制;车速表示值误差) )中,至少有3 3项达到一级车的技术要求,且不分级的项目达到合格要求时,方可评为二级车2.2.评定规则 2 2)评定等级 (3 3)三级车要求 三级车是车辆申请从事营运的最低技术要求,也是对营运车辆最起码的技术要求 受检车辆在分级的项目中应达到三级车的技术要求,且没有分级的项目都达到合格要求时,方可以评为三级车达不到三级的车辆,不能参与道路营运3.外检等级评定项目及技术要求1.1.整车装备与外观整车装备与外观的检查与评定,主要是以人工检视、简单测量为主,共有2323个项目,其中有分级项目四个在整车装备与标识方面,一级车的技术要求:1 1)整车装备齐全、完好、有效,各连接部件紧固完好,车体应周正;2 2)车体外缘左右对称部位( (在离地高1.5m1.5m以内测量) )高度差不大于20mm20mm,左右轴距差不大于轴距的1.21.2%3 3)车辆结构不得任意改造;4 4)车顶、车门、车身、风窗玻璃等部分的标识应统一、齐全有效,并符合有关规定。
3.外检等级评定项目及技术要求在整车装备与标识方面,二、三级车的技术要求:1 1)整车装备齐全、完好、有效,各连接部件紧固完好,车体应周正;2 2)车体外缘左右对称部位( (在离地高1.5 m1.5 m以内测量) )高度差不大于40mm40mm,左右轴距差不大于轴距的1.51.5%3 3)车辆结构不得任意改造;车顶、车门、车身、风窗玻璃等部分的标识应统一、齐全有效,并符合有关规定3.外检等级评定项目及技术要求关于车体外缘左右对称部位的测量,将车辆停放在乎整地面上,轮胎气压正常,在距离地面1.5m1.5m以下测量,测量点应在汽车左右外缘的对称部位轴距测量:对于二轴汽车,可分别在左右两侧前后轴头中心处测量其轴距,取其差值,以判定是否符合;对三轴或多轴车辆,可以依次测量相邻两轴的轴距,且其差值都应符合限值的规定3.外检等级评定项目及技术要求2.2.车架、车身、驾驶室关于车架、车身、驾驶室( (分级项) ),一、二级车技术要求:1 1)车身和驾驶室的技术状况应能保证驾驶员有正常的工作条件和客货安全;2 2)车身和驾驶室应坚固耐用,车架、车身与驾驶室不得有开裂、锈蚀和明显变形,螺栓和铆钉不得缺少或松动,车身与车架的连接应安装牢固;3 3)车身外部和内部都不应有任何可能使人致伤的尖锐凸起物;4 4)驾驶室和乘客舱所有内饰材料应具有阻燃性;5 5)驾驶室必须保证驾驶员的前方视野和侧方视野,车窗玻璃不允许张贴妨碍驾驶员视野的附加物和镜面反光遮阳膜;6 6)表面无锈迹、无脱掉漆。
3.外检等级评定项目及技术要求关于车架、车身、驾驶室( (分级项) ),三级车的技术要求:1 1)车身和驾驶室的技术状况应能保证驾驶员有正常的工作条件和客货安全;2 2)车身和驾驶室应坚固耐用,车架、车身与驾驶室不得有开裂、锈蚀和明显变形,螺栓和铆钉不得缺少或松动,车身与车架的连接应安装牢固;3 3)车身外部和内部都不应有任何可能使人致伤的尖锐凸起物;4 4)驾驶室和乘客舱所有内饰材料应具有阻燃性;5 5)驾驶室必须保证驾驶员的前方视野和侧方视野,车窗玻璃不允许张贴妨碍驾驶员视野的附加物和镜面反光遮阳膜3.外检等级评定项目及技术要求关于驾乘座椅( (不分级) ),不分级项的技术要求:座椅和地板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座椅和扶手应安装牢固可靠,乘客座椅间距不得采用沿滑道纵向调整的结构;车长大于6m6m的客车同方向座椅的座间距不得小于650mm650mm面对面座椅的座间距不得小于1 200mm1 200mm卧铺客车的卧铺应采用“1+11+1”或“1+1+11+1+1”纵向布置( (与车辆前进方向相同) ),卧铺宽度应不小于450mm450mm,卧铺纵向间距应不小于1 400mm1 400mm,相邻卧铺的间距应不小于350mm350mm。
卧铺应采用“1+11+1”或“1+l+11+l+1”纵向布置( (与车辆前进方向相同) ),就是指相邻的两个铺位应分开,不准联靠在一起,铺位不准横向放置 3.外检等级评定项目及技术要求车长大于6m6m的客车,如车身右侧仅有一个乘客上下的车门时,应设置安全门或安全窗卧铺客车应设置车顶安全出口其卧铺布置为上、下双层时,侧窗布置应为上下双排使用安全门时应保证不用其他器具即可将其向外推开安全出口的数量和位置应符合有关规定座位数小于或等于20(20(含驾驶员座椅,下同) )或者车长小于或等于6m6m的载客汽车和最大设计车速大于100km100km/h h的载货汽车和牵引车的前排座位必须装置汽车安全带长途客车和旅游客车的驾驶员座椅及前面没有座椅或护栏的座椅应安装汽车安全带安全带应有认证标志卧铺客车的每个铺位均应安装两点式汽车安全带 3.外检等级评定项目及技术要求关于车轮和轮胎,一、二级车技术要求:微型车辆胎冠花纹深度不得小于3.2mm3.2mm,其他车辆转向轮的胎冠花纹深度不得小于3.5mm3.5mm,其余轮胎胎冠花纹深度不得小于2.5mm2.5mm轮胎胎面不得有局部磨损而暴露出轮胎帘布层。
轮胎的胎面和胎壁上不得有长度超过25mm25mm或深度足以露出轮胎帘布层的破裂和割伤同一轴上轮胎规格和花纹应相同,轮胎规格应符合车辆出厂时的规定,同一轴上轮胎外径的磨损程度应大体一致汽车转向轮不得装用翻新的轮胎3.外检等级评定项目及技术要求关于车轮和轮胎,一、二级车技术要求:汽车装用的轮胎应与其最大设计车速相适应轮胎负荷不应超过该轮胎的额定负荷,轮胎的充气压力应符合该轮胎承受负荷时规定的压力最大设计车速超过120km120km/h h的车辆,其车轮应做动平衡,并应符合有关技术要求轮胎螺母和半轴螺母应完整齐全,并应按规定力矩紧固车轮总成的横向摆动量和径向跳动量:总质量小于或等于4 4 500kg500kg的汽车不得大于5mm5mm,其他车辆不得大于8mm8mm关于车轮和轮胎,三级车技术要求:轿车和挂车胎冠上花纹深度不得小于1.6mm1.6mm,其他车辆转向轮的胎冠花纹深度不得小于3.2mm3.2mm,其余轮胎胎冠花纹深度不小于1.6mm1.6mm其他要求同一、二级车 3.外检等级评定项目及技术要求离合器踏板力应不大于300N300N离合器应结合平稳,分离彻底,工作时不得有异响、抖动和不正常打滑等现象。
转向节及臂、转向横、直拉杆及球销应无裂纹和损伤,并且球销不得松旷对车辆进行改装或修理时,横直拉杆不得拼焊全挂车应在挂车前部的左右各装一只红色标志灯,其高度应比全挂车的前栏板高出300300~400mm400mm,距车厢外侧应小于150mm150mm车辆应装置后回复反射器,车长大于10m10m的车辆应安装侧回复反射器,汽车列车应装有侧回复反射器回复反射器应能保证夜间在其正面前方150m150m处用汽车前照灯照射时,在照射位置就能确认其反射光 3.外检等级评定项目及技术要求驻车制动应能使车辆在即使没有驾驶员的情况下,也能停放在上、下坡道上驾驶员必须在座位上就可以实现驻车制动施加于驻车制动操纵装置的力:手操纵时,座位数小于或等于9 9的载客汽车应不大于400N400N,其他汽车应不大于600N600N;脚操纵时,座位数小于或等于9 9的载客汽车应不大于500N500N,其他汽车应不大于700N700N驻车制动操纵装置必须有足够的储备行程,一般应在操纵装置全行程的三分之二以内产生规定的制动效能,驻车制动机构装有自动调节装置时,允许在全行程的四分之三以内产生规定的制动效能棘轮式驻车制动操纵装置应保证在达到规定驻车制动效能时,操纵杆往复拉动的次数不得超过三次。
驻车制动应通过纯机械装置把工作部件锁止不允许利用液压、气压或电力驱动来获得规定的制动效能3.外检等级评定项目及技术要求装有前照灯的车辆应有远近光变换装置,并且当远光变近光时,所有的远光应同时熄灭同一辆车上的前照灯不允许左、右的远、近光灯交叉开亮车辆的前位灯、后位灯、示廓灯、挂车标志灯、牌照灯、倒车灯和仪表灯应能同时启闭,当前照灯关闭和发动机熄火时仍能点亮空载高为3m3m以上的车辆均应安装示廓灯车辆前、后转向信号灯、危险报警闪光灯及制动灯白天距100m100m可见,侧转向信号灯白天距30m30m可见;前位灯、后位灯、示廓灯、挂车标志灯夜间好天气距300m300m可见;后牌照灯夜间好天气距20m20m能看清牌照号码制动灯的亮度应明显大于后位灯 3.外检等级评定项目及技术要求汽车上各连接件无漏油、渗水和漏气现象检查时要求车辆连续运行10km10km,停车5min5min后观察其是否有渗、漏现象采用液压制动系统的汽车,可在踏下制动器踏板,踏板力达700N700N时维持1min1min后,观察制动器踏板不应有缓慢下移的现象采用气压制动系统的汽车,当气压升至600kPa600kPa且不使用制动的情况下,停止空气压缩机3min3min,其气压的降低值应不大于10kPa10kPa;当将制动踏板踩到底,待气压稳定后观察3min3min,单车气压降值应不大于20kPa20kPa;汽车列车气压降值应不大于30kPa30kPa。
营运车辆应装备与其相适应的有效灭火装置,灭火装置应安装牢靠并便于取用 3.外检等级评定项目及技术要求车辆( (挂车除外) )必须在左右各设置一面后视镜,车长大于6m6m的平头客车和平头载货汽车车前应设置一面下视镜轿车和客车驾驶室内应设置一面内后视镜车辆的外后视镜的安装位置和角度应保证看清车身左右外侧、车后50m50m以后的交通情况前下视镜应能看清风窗玻璃前下方长1.5m1.5m、宽3m3m范围内的情况车内外后视镜和前下视镜应易于调节,并能有效保持其位置安装在外侧距地面1 800mm1 800mm以下的后视镜,当行人等接触该镜时,应具有能缓和冲击的功能对于一级车,相应工况下测得的校正驱动轮输出功率与额定扭矩功率或额定功率百分比的值应不小于GBGB/T18276T18276—20002000汽车驱动轮输出功率限值表中规定相应工况的额定值 3.外检等级评定项目及技术要求对于二、三级车,相应工况中测得的校正驱动轮输出功率与额定扭矩功率或额定功率百分比的值应不小于GBGB/T18276T18276—20002000《汽车驱动轮输出功率限值表》中规定相应工况的允许值用拉力计测滑行阻力,测得的滑行阻力应不大于整备质量的1.51.5%。
用路试的方法检测滑行距离时,应选择在平坦( (纵向坡度不应超过1 1%) )、干燥和清洁的硬路面上进行;风速不大于3m3m/s s;车辆空载,轮胎气压应符合规定值;当被试车辆行驶速度高于30km30km/h h后,置变速器于空挡,开始滑行,当速度为30km30km/h h时,用速度计或第五轮仪记录滑行距离记录过程中不得转动转向盘和进行制动 3.外检等级评定项目及技术要求关于燃料经济性,对于一级车要求不大于该车型制造厂规定的相应车速等速百千米油耗的103103%,对于二、三级车要求按规定的检验方法测得的汽车百千米燃料消耗量不得大于该车型原厂规定的相应车速等速百千米油耗量的110110%评价汽车燃料经济性的指标,主要是指汽车在一定行驶里程内消耗了多少燃料或一定燃料消耗量能使汽车行驶多少里程在我国及欧洲,燃料经济性指标的单位一般为L L/100km100km,即汽车行驶100km100km所消耗的燃料的升数,其数值愈大,汽车的燃料经济性愈差而美国为MPGMPG或milemile/USgalUSgal,指的是每一加仑燃料能行驶的里程这个数值愈大,汽车的燃料经济性愈好本标准采用汽车等速百千米燃料消耗量作为汽车燃料经济性的评价指标,其单位为L L/100km100km。
3.外检等级评定项目及技术要求等速百千米燃料消耗量检测工况,轿车为60km60km/h h,其他车辆为50km50km/h h等速百千米燃料消耗量检测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用底盘测功机进行检测,另一种是用道路试验方法检测台式检测制动性能的项目参数指车轮制动力、制动力平衡、制动协调时间、车轮阻滞力、驻车制动力 3.外检等级评定项目及技术要求台式检验制动力要求制动检验时制动踏板力或制动气压要求3.外检等级评定项目及技术要求关于制动力平衡,对于一、二级车要求:在制动力增长全过程中同时测得的左右轮制动力差的最大值,与全过程中测得的该轴左右轮最大制动力中大者之比,对前轴不得大于1616%;对后轴( (及其他轴) )在轴制动力不小于该轴轴荷的6060%时不得大于2020%;当后轴( (及其他轴) )制动力小于该轴轴荷的6060%时,在制动力增长全过程中同时测得的左右轮制动力差的最大值不应大于该轴轴荷的5 5%3.外检等级评定项目及技术要求关于制动力平衡,对于三级车要求:在制动力增长全过程中同时测得的左右轮制动力差的最大值,与全过程中测得的该轴左右轮最大制动力中大者之比,对前轴不得大于2020%;对后轴( (及其他轴) )在轴制动力不小于该轴轴荷的6060%时不得大于2424%;当后轴( (及其他轴) )制动力小于该轴轴荷的6060%时,在制动力增长全过程中同时测得的左右轮制动力差的最大值不应大于该轴轴荷的8 8%。
3.外检等级评定项目及技术要求汽车的制动协调时间,对液压制动的汽车不应大于0.35s0.35s,对气压制动的汽车不应大于0.60s0.60s,汽车列车和铰接客车、铰接式无轨电车的制动协调时间不应大于0.80s0.80s进行制动力检验时,一级车各车轮的阻滞力均不应大于车轮所在轴轴荷的2.52.5%;二、三级车各车轮的阻滞力均不应大于车轮所在轴轴荷的5 5%当采用制动检验台检验汽车驻车制动装置的制动力时,机动车空载,乘坐一名驾驶员使用驻车制动装置,驻车制动力的总和应不小于该车在测试状态下整车重量的2020%( (对总质量为整备质量1.21.2倍以下的机动车为不小于1515%) ) 3.外检等级评定项目及技术要求台试检测车辆的制动性时,可以用滚筒式制动试验台或平板式制动试验台当采用滚筒式制动试验台检测时,要记录在测试制动的过程中车轮是否抱死为获得足够的附着力,允许在车辆上增加足够的附加质量或施加相当于附加质量的作用力( (附加质量或作用力不计人轴荷) );也可以采取防止车辆移动的措施( (例如加三角垫块或采取牵引等方法) )当采用上述方法之后,仍出现车轮抱死并在滚筒上打滑或整车随滚筒向后移出的现象,而制动力仍未达到合格要求时,应改用标准中规定的其他方法进行检验。
3.外检等级评定项目及技术要求前轴采用非独立悬架的汽车,转向轮的横向侧滑量,用侧滑仪( (包括单、双板) )检测时,侧滑量值应不大于5m5m/kmkm前轴采用独立悬架的汽车,可以前轮定位参数值应符合原厂规定的该车有关技术条件为合格车轮的横向侧滑量,是检验汽车车轮的外倾角与前束角装配、调整得是否正确的一个检测参数最大设计车速大于或等于100km100km/h h的一级车,转向盘最大自由转动量应不大于15°15°;最大设计车速小于100km100km/h h的一级车,转向盘最大自由转动量应不大于20°20°最大设计车速大于或等于100 km100 km/h h的二、三级车,转向盘最大自由转动量应不大于20°20°;最大设计车速小于100km100km/h h的二、三级车,转向盘最大自由转动量应不大于30°30° 3.外检等级评定项目及技术要求对于最大设计车速≥≥100km100km/h h、轴载质量≤≤1 1 500kg500kg的载客汽车,应按GBl8565GBl8565—20012001中规定的方法进行悬架特性检测用悬架检测台按GBl8565GBl8565—20012001中规定的方法检测时,受检车辆的车轮在受外界激励振动下测得的吸收率( (被测汽车共振时的最小动态车轮垂直载荷与静态车轮垂直载荷的百分比值) )应不小于4040%,同轴左右轮吸收率之差不得大于1515%。
用平板检测台按GBl8565GBl8565—20012001中规定的方法检测时,受检车辆制动时测得的悬架效率应不小于4545%,同轴左右轮悬架效率之差不得大于2020%3.外检等级评定项目及技术要求所谓“吸收率”,是指在悬架装置检测台受检车辆的车轮在受外界激励振动下,在产生共振时的最小动态车轮垂直载荷与静态垂直载荷的百分比值即悬架吸收率=( (最小动态车轮垂直载荷/静态车轮垂直载荷)×100)×100%这种评价方法不仅考虑了悬架装置对汽车平/顷性的影响,更主要的侧重考虑了对汽车操纵稳定性和行驶安全性的影响它检测的是汽车在工作条件最差的情况下,即路面振动使悬架产生共振时,车轮与地面的接触状态这是一个比较直观的评价指标既能快速检测,又能综合评价汽车悬架装置的弹性与减振器的匹配性能及品质所谓“悬架效率”,是指在用平板试验台进行检测时,受检汽车以5 5~10km10km/h h的速度驶上平板台,驾驶员踩下制动踏板,使车轮迅速停止在乎板上,利用制动引起的车身纵向俯仰振动时车轮接地处动态负重的衰减变化来进行评价 3.外检等级评定项目及技术要求汽车每只前照灯远光光束发光强度应达到以下要求:两灯制为15 15 000 000 cdcd,四灯制为12 12 000cd000cd。
测试时,电源系统应处于充电状态四灯制是指前照灯具有四个远光光束;采用四灯制的机动车其中两只对称的灯达到两灯制的要求时视为合格 汽车喇叭声级在距车前2 2 m m、离地高1.2 1.2 m m处用声级计测量时,其值应为9090~115 dB(A)115 dB(A)3.外检等级评定项目及技术要求在检验前照灯近光光束照射位置时,前照灯照射在距离为10m10m的屏幕上,乘用车前照灯近光光束明暗截止线转角或中点的高度应为0.70.7~0.9H(H0.9H(H为前照灯基准中心高度,下同) ),其他机动车( (拖拉机运输机组除外) )应为0.60.6~0.8H0.8H机动车( (装用一只前照灯的机动车除外) )前照灯近光光束水平方向位置向左偏不允许超过170mm170mm,向右偏不允许超过350mm350mm在检验前照灯远光光束及远光单光束灯照射位置时,前照灯照射在距离为10m10m的屏幕上,要求在屏幕光束中心离地高度,对乘用车为0.90.9~1.OH1.OH,对其他机动车为0.80.8~0.95H0.95H;机动车( (装用一只前照灯的机动车除外) )前照灯远光光束水平位置要求,左灯向左偏不允许超过170mm170mm,向右偏不允许超过350mm350mm,右灯向左或向右偏均不允许超过350mm350mm。
3.外检等级评定项目及技术要求依据GB3847GB3847—20052005《车用压燃式发动机和压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烟度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和JTJT/T198T198—20042004《汽车技术等级评定的检测方法》,在用柴油车自由加速试验的排气污染物检测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滤纸烟度法,另一种是不透光烟度法 3.外检等级评定项目及技术要求客车防雨密封性是指客车处于静止状态,在规定的人工淋雨试验条件下,关闭全部门窗和孔口盖时,防止雨水进入车厢的能力其基本检验方法为:检测时,将受检车辆驶入淋雨设备中的规定位置,检测人员进入车内,关闭车上所有的门、窗和孔盖口;放下淋浴设备车辆进口处的喷淋门架,启动淋雨设备,让喷头喷出雨水;待喷淋设备进人稳定工作状态5min5min后开始观察车内渗漏水情况,并填写检测记录表;连续观察10min10min后关闭设备,结束试验;打开淋浴设备车辆进口( (或出口) )处的喷淋门架,将车辆驶出喷淋设备;试验数据整理每辆受检车辆的初始分值为100100分,检测中每出现一处渗扣1 1分;每出现一处慢滴扣3 3分;每出现一处快滴扣6 6分;每出现一处流扣1212分用100100分减去所有的扣分后即为实得分值,若出现负数以零分计算。
3.外检等级评定项目及技术要求客车防雨密封性检查时,渗、慢滴、快滴、流的定义如下:渗—水从缝隙中缓慢出现,并附着在内护面上漫延开去;慢滴—水从缝隙中出现,并且以≤≤每分钟6060滴的速度离开车身内护面,断续地落下;快滴—水从缝隙中出现,并且以> >每分钟6060滴的速度离开车身内护面,断续地落下;流—水从缝隙中出现,并沿着或离开车身内护面连续不断地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