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八法之针灸的临床运用

ni****g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9.29KB
约5页
文档ID:537225209
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八法之针灸的临床运用_第1页
1/5

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八法之针灸的临床运用点击右上方蓝色“中医传承”加关注,获取更多针灸资讯 和临床案例! “八法”是指“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八种治疗方法,广泛运用于方药施治,有观点认为,此“八 法”同样适用于针灸的临床运用,且能提高疗效1汗法1.1 发散风寒取大椎、风池、合谷,用平补平泻手法,后溪用烧 山火手法,使其产生热感发汗主治风寒感冒,发热恶寒, 头痛无汗脉浮紧的表寒证,使其发散解表,汗由热退1.2 清透表热取肺俞、大椎用平补平泻,大椎针刺后用一次性七 星针刺络拔罐或少商点刺由血,合谷用透天凉手法,取其清 宣表热主治风热外感或肺热内壅, 症见,发热重、恶寒轻, 咳嗽咳痍,痰稠难咯,舌红苔黄,脉浮数或数 在大吐、大泻、或失血之后不可用汗法, 若必用汗法时,可先针太溪、 阴谷以滋阴,足三里、气海以扶正,再行汗法,以达到驱邪 而不伤正 2吐法 涌吐风痰:以左手食指紧按天突穴,候其患者作呕时,速刺天突穴,以激起内部反射使之上涌作 吐,或用左手拇指和食指紧按廉泉穴左右,候患者作呕时, 速刺廉泉穴左侧以诱导使其呕吐,用上两法若不能吐时,可 用鸡羽轻搅咽部,使其助吐吐法,易损伤正气,同时病人 心理上也难以接受,故运用吐法之前,要做好说服工作,取 得患者信任。

年老体弱、妊娠期、失血、气虚者慎用 3下法3.1清肠导滞取天枢、足三里、中皖、小肠俞用泻法,以 导滞通便主治湿热阻滞,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赤白粘液的 湿热中阻证3.2健脾消导取上皖、中皖、脾俞用平补平泻 法主治胃皖胀痛,暖腐吞酸,或呕吐不消化食物,其昧腐 臭,吐后痛减,不思饮食,大便不爽,苔厚腻,脉滑的食积 停滞证起到健脾助运,消积化滞取其通因通用 3.3泻热通便取天枢、大肠俞、足三里、太冲用泻法针感向下传 导主治胃肠积热,腹痛拒按,大便秘结等症 3.4温下寒实取小肠俞、大肠俞、天枢、关元先灸后针或采用温针灸 方法,用泻法,适用于寒实秘结之证,使其寒实温通而下3.5补虚通便取中皖、天枢、气海 (灸)、关元(灸)、大肠俞、 小肠俞,行针2次,先用补法,后用泻法,气海、关元交替 使用,适用于老人津枯肠燥便秘,以补虚通便下法,如遇 大由血、妊娠、表邪未解者慎用 4和法4.1疏肝理气取期门、肝俞、膈俞、太冲、膻中用平补平泻手法内关、阳 陵泉留针20min ,可治疗肝气郁结、胸胁胀痛;调和肝脾取 肝俞、脾俞、行间、中皖用平补平泻手法,适用于肝脾不和、 土虚木侮之证 4.2和解少阳取内关、 阳池、大椎、丘墟用平补平泻法、可治外感病,邪传少阳,寒热往来,胸胁苦 满,口苦咽干目眩等症。

如是疟疾,可在发作前2h取间使、 大椎、陶道,起到截疟作用 4.3调经和血取血海、气海、 关元、三阴交用平补平泻手法,以调和气血主治妇女月经 不调 表邪未解,或邪热传里,不可用和法 5温法5.1 温通经络上肢取大椎、肩蠲、曲池、外关;下肢取环跳、阳 陵泉、绝骨、昆仑,由上而下针刺,用温针补法,留针20min 左右,使其产生热感适用于瘫痪、痿证、风寒湿痹等证5.2温中散寒取上皖、中皖、脾俞、胃俞、足三里用温针 灸法,留针30min ,使其产生热感可用于寒邪直中,胃痛、 消化不良等中焦虚寒证5.3温肾壮阳取命门、肾俞、上骼、 关元用补法,针后加灸,使腰部产生热感可用于肾阳不足, 命门火衰,腰膝酸软冷痛,脉沉细两尺无力的下元虚寒证6清法6.1清诸经之热①清肺经之热,取肺俞、少商 (点刺由血)、鱼际、少冲(点刺由血)用泻法②清脾经之热,取脾 俞、隐白(点刺由血卜太白、用泻法③清心经之热,取心 俞、少冲(点刺由血卜少府、大敦(点刺由血),用泻法④清 肾经之热,取肾俞、涌泉、然谷、大敦、少冲 (点刺由血)用泻法⑤清肝经之热,取肝俞、大敦、行间、太冲、少冲 (点 刺由血),用泻法6.2清热解毒取大椎、合谷、十宣 (间隔 点刺由血),用泻法,留针20〜30min,可用于各种疮痈肿毒, 根据痈肿发于何经部位,加上清本经荥穴,多采用透天凉手 法。

6.3清热养阴取行间、鱼际、少府、然谷、大都用泻法 加上阴谷、尺泽、阴陵泉、少海、曲泉用补法,可治疗各类 由于内热久郁,而致阴液不足之证 6.4清热开窍取人中、 百会、十宣(点刺由血),可用中风窍闭、中暑昏迷、热极神昏、小儿惊厥、癫痫等证 7消法7.1活血祛瘀如急性腰扭伤,可取委中(点刺由血),痛点阿是穴,行挑刺法如视 网膜由血、青光眼、麦粒肿等,可取角孙、风池、攒竹用平 补平泻法,留针20min左右7.2消肿止痛如跌打损伤、 局 部肿痛,上肢可取曲池、合谷、用泻法,下肢可取环跳、足 三里、三阴交,局部红肿严重者,可在局部用围刺法,使其 轻微由血,以助活血消肿 7.3消食化积取中皖、足三里、脾俞、胃俞用平补平泻法,多用于食积不化,饮食停滞7.4 消坚散结①嗦病痰核,可将针在酒精灯烧红,直刺痰核中心 与四周②腱鞘囊肿,取患部用三棱针点刺,挤由粘液③ 痹瘤,用毫针直刺中心行苍龙摆尾法,刺四周用提插法,加刺合谷、气海、血海注:消坚散结法,消毒必须严格 8补法8.1补气①如因中气下陷所致的久泻、 或脱肛,取中皖、 关元、天枢、长强、足三里,用补法②子宫脱垂,取关元、 维宫、维胞、百会,用补法③脾肾阳虚、腹痛喜暖、五更 泄泻,取中皖、关元、命门、脾俞,用补法。

以上三者针后 均需加灸8.2补血取血海、肝俞、脾俞、膈俞、关元、心 俞以补体内血液亏虚 8.3培元固本①真元亏损、肾气不足,取关元、肾俞、足三里、气海、膻中用补法,针后可灸 关元、气海、肾俞②阳痿、遗精属肾阴虚,可用肾俞、阴 谷、三阴交用补法;肾阳虚者去阴谷加关元、气海、命门针 后加灸 针灸运用“八法”同样要根据中医的辨证论治原则, 采用“四诊”,辨别八纲因证立法,病单而不杂者,一法独 用可也;病兼而杂者,两法或三法并用如程钟龄云:“盖一 法之中,八法备焉;八法之中,百法备焉病变虽多,而法 归如一”苟能辨证精确,立法选穴得当,针灸运用“八法”, 能提高疗效。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