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黄梅戏唱腔的基本知识

鲁**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2.34KB
约2页
文档ID:460351803
黄梅戏唱腔的基本知识_第1页
1/2

黄梅戏唱腔的基本知识黄梅戏唱腔的基本知识  黄梅戏唱腔委婉清新,分花腔和平词两大类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下黄梅戏唱腔的基本知识吧:  黄梅戏唱腔有三种形式:主腔、花腔、三腔(“彩腔”、“仙腔”、“阴司腔”三种腔体的统称)  黄梅戏的主腔  主腔是黄梅戏传统唱腔中最具戏剧性表现力的一个腔系它以板式变化体(或称板腔体)为音乐结构的原则,正是这一主要特点使它区别于曲牌联缀体(或称曲牌体)的“花腔”以及兼有两种体制特征的“三腔”  主腔并不意味着在黄梅戏的所有剧目中每每为主实际上,花腔小戏基本上不用主腔,有些大戏也并非以主腔为主,之所以把这一腔系称作主腔,是就它的音乐形态及音乐表现功能而言的另外,从黄梅戏音乐发展史来看,主腔也晚于花腔和三腔这一发展过程又与剧目从独角戏、两小戏、三小戏发展到串戏而最终能演整本大戏的历程相吻合因此,可以认为:主腔是黄梅戏发展到成熟阶段的产物它的出现,标志着黄梅戏音乐的基本风格的框定  黄梅戏的花腔  黄梅戏源于民间歌舞山野村夫的劳动之歌,妇孺皆知的里巷歌谣,灯会社火之中的欢歌劲舞,是黄梅戏活泼的源头黄梅戏在形成第一个阶段性成果——两小戏、三小戏的进程中,也形成了百余首小曲杂调的“花腔”腔系。

花腔从民歌中来,但作用已与民歌不大一样它已经从田头走上舞台,从随口而歌进入到规定的戏剧情境,传达角色的.心声今天所见的花腔小调,无论它与民歌有多大程度的类似,但它确已经历过戏剧浪头的打磨,具备了戏剧性音乐的某些特质,是一种民歌式的曲牌体制  黄梅戏的三腔  三腔是“彩腔”、“仙腔”、“阴司腔”三种腔体的统称  三腔有许多共同点首先,三腔在音乐体制上综合了曲牌体和板腔体的因素,呈现出“准板腔体”的状态三腔各自拥有一个基本腔体,彩腔、仙腔为四句体,它们的字位安排、复句位置、锣鼓的用法都较固定,具有曲牌体的定格之感但三腔的每一腔体都派生出对板或数板,还形成一些补充腔句,因此,三腔也有板腔体的特点其次,在男女分腔上,三腔既不同于主腔的男女腔转调相连,也不同于大多数花腔小曲的男女腔同腔同调演唱,而是男女腔在旋律上差别较大,容易区别开来再者,在戏剧性表现功能上,三腔兼有抒情性叙事性表现能力  三腔是一组情趣各异的姊妹腔,它们的不同之处也很显见如三腔的来源各不相同彩腔,又称“打彩调”,它由花腔小曲逐渐演变而成仙腔也称作“道腔”、“道情”,产生于当地的道教音乐,直接进入黄梅戏或先由青阳腔吸收后由黄梅戏传承。

阴司腔又叫“还魂腔”,来自青阳腔,故又叫“阴司高腔”三腔的表情及用途也不同:彩腔表达光高采烈的喜庆之情;而男仙腔则有舒展洒脱的气度,通过特殊唱法的处理,还可以获得奇异的喜剧色彩或表达伤感的情绪,阴司腔是一个表现沉郁的腔体,原为剧中亡灵或行将辞世的角色抒发悲伤的情感所用,其言戚戚,其音哀哀,恍若进入阴曹地府一般另外,三腔的调式及句式不尽相同彩腔、仙腔有五声徵调式、六声徵调式两种,阴司腔则是五声商调式。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