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家司法考试国家司法考试《《刑法刑法》》复习精要复习精要刑法概说刑法概说考点:罪刑法定则;罪刑相适应原则考点:罪刑法定则;罪刑相适应原则1.1.罪刑法定原则的含义:法无明文不为罪,法无明文不处罚罪刑法定原则的核心是合理罪刑法定原则的含义:法无明文不为罪,法无明文不处罚罪刑法定原则的核心是合理限制刑法的制定和适用罪刑法定原则派生的具体原则包括排斥习惯法,禁止类推;原则限制刑法的制定和适用罪刑法定原则派生的具体原则包括排斥习惯法,禁止类推;原则上刑法不溯及既往,禁止绝对不定期刑和刑法规范明确化等原则罪刑法定原则也表明在上刑法不溯及既往,禁止绝对不定期刑和刑法规范明确化等原则罪刑法定原则也表明在处罚犯罪时哪怕是对犯罪分子也不能恣意妄为处罚犯罪时哪怕是对犯罪分子也不能恣意妄为2.2.罪刑法定原则的思想基础:三权分立、心理强制、民主与民知等理论罪刑法定原则的思想基础:三权分立、心理强制、民主与民知等理论3.3.罪刑法定原则的解读:(罪刑法定原则的解读:(1 1)从形式上:法律主义刑法必须是成文法,其他任何法律形)从形式上:法律主义刑法必须是成文法,其他任何法律形式都不得成为刑法的渊源;禁止溯及既往。
禁止事后法,但如果新法有利于被告,则可以式都不得成为刑法的渊源;禁止溯及既往禁止事后法,但如果新法有利于被告,则可以溯及既往适用新法;禁止有罪类推刑法的解释如果超出法律用语本身的含义,则视为违溯及既往适用新法;禁止有罪类推刑法的解释如果超出法律用语本身的含义,则视为违犯罪刑法定原则的类推解释(不排斥有利于被告的扩大解释);禁止绝对不定期刑犯罪刑法定原则的类推解释(不排斥有利于被告的扩大解释);禁止绝对不定期刑2 2))从实质上看:刑罚必须具有明确性(明确具有相对性,即能通过解释加以明确也可);禁从实质上看:刑罚必须具有明确性(明确具有相对性,即能通过解释加以明确也可);禁止处罚不当罚的行为对于及其罕见的行为即使侵害了法益也没有必要规定为犯罪,如超止处罚不当罚的行为对于及其罕见的行为即使侵害了法益也没有必要规定为犯罪,如超速驾车因共振使著名大桥跨踏等;禁止不均衡的残虐的刑罚速驾车因共振使著名大桥跨踏等;禁止不均衡的残虐的刑罚典型题例:加典型题例:加““()()””为非选项,下同为非选项,下同 *关于罪刑法定原则,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关于罪刑法定原则,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A.A.罪刑法定原则禁止一切类推解释,但不禁止扩大解释(不禁止有利于被告的扩大解释)罪刑法定原则禁止一切类推解释,但不禁止扩大解释(不禁止有利于被告的扩大解释)B.B.罪刑法定原则所要求的是法律主义,是指规定犯罪与刑罚的法律必须是成文的法律,法罪刑法定原则所要求的是法律主义,是指规定犯罪与刑罚的法律必须是成文的法律,法官只能根据成文法律定罪量刑,而不能自己制定罚则官只能根据成文法律定罪量刑,而不能自己制定罚则C.C.罪刑法定原则禁止适用不利于行为人的事后法,但不禁止适用有利于行为人的事后法罪刑法定原则禁止适用不利于行为人的事后法,但不禁止适用有利于行为人的事后法D.D.空白刑罚规范的存在,并不违犯罪刑法定原则。
空白刑罚规范的存在,并不违犯罪刑法定原则4.4.罪刑相适应原则的含义:亦即罪刑相当罪刑相适应原则的含义:亦即罪刑相当《《刑法刑法》》第第 5 5 条规定: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条规定: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的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这一规定包含两项基本内容,一是刑罚与犯罪分子所犯的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这一规定包含两项基本内容,一是刑罚与犯罪的轻重相适应;二是刑罚与行为人应负的刑事责任相适应贯彻这一原则需考虑行为的罪的轻重相适应;二是刑罚与行为人应负的刑事责任相适应贯彻这一原则需考虑行为的社会危害性、行为人的责任能力以及行为人的人生危险性等,基本精神体现了社会的公正社会危害性、行为人的责任能力以及行为人的人生危险性等,基本精神体现了社会的公正和法律的正义和法律的正义典型题例:典型题例:* *下列关于罪刑相适应原则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下列关于罪刑相适应原则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A.A.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刑法不溯及既往(是罪刑法定原则的要求)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刑法不溯及既往(是罪刑法定原则的要求)B.B.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刑事立法制定合理的刑罚体系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刑事立法制定合理的刑罚体系2C.C.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刑罚与犯罪性质、犯罪情节和罪犯的人身危险性相适应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刑罚与犯罪性质、犯罪情节和罪犯的人身危险性相适应D.D.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在行刑中合理地运用减刑、假释制度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在行刑中合理地运用减刑、假释制度考点:刑法的空间效力考点:刑法的空间效力1.1.刑法的管辖制度(刑法的管辖制度(1 1)属地管辖原则:在中国境内犯罪的任何人都适用我国刑法(有外交)属地管辖原则:在中国境内犯罪的任何人都适用我国刑法(有外交特权或外交豁免权以及港澳地区例外,特别刑法的规定以及民族自治地区制定、变通或者特权或外交豁免权以及港澳地区例外,特别刑法的规定以及民族自治地区制定、变通或者补充规定例外);犯罪行为或犯罪结果有一项发生在我国境内,就视为在我国境内(犯罪补充规定例外);犯罪行为或犯罪结果有一项发生在我国境内,就视为在我国境内(犯罪行为包括预备行为、实行行为、共同犯罪的部分行为。
犯罪结果包括实际发生的结果、可行为包括预备行为、实行行为、共同犯罪的部分行为犯罪结果包括实际发生的结果、可能发生的结果以及共同犯罪中的部分结果);悬挂我国国旗的航空器与船舶无论在哪里,能发生的结果以及共同犯罪中的部分结果);悬挂我国国旗的航空器与船舶无论在哪里,均视为在我国境内(不包括国际列车和汽车)均视为在我国境内(不包括国际列车和汽车)2 2)属人管辖原则:在中国境外犯罪的中)属人管辖原则:在中国境外犯罪的中国国家工作人员、中国军人一律适用中国刑法;在中国境外犯罪的普通公民,原则上都适国国家工作人员、中国军人一律适用中国刑法;在中国境外犯罪的普通公民,原则上都适用我国刑法,但犯轻罪的可以不予追究(最高刑期为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用我国刑法,但犯轻罪的可以不予追究(最高刑期为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3 3)保护管)保护管辖原则:在中国境外侵犯我国国家或公民利益的外国人可以适用我国刑法(两个原则,即辖原则:在中国境外侵犯我国国家或公民利益的外国人可以适用我国刑法(两个原则,即双重犯罪原则和重罪原则)双重犯罪原则和重罪原则)4 4)普遍管辖原则:对于我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所规定)普遍管辖原则:对于我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所规定的罪行适用我国刑法(如海盗、劫持航空器、恐怖、战争罪、毒品犯罪等,解决的方法为的罪行适用我国刑法(如海盗、劫持航空器、恐怖、战争罪、毒品犯罪等,解决的方法为起诉或引渡)。
起诉或引渡) ?解题思路口决:看地看人看法益,先后顺序要明晰解题思路口决:看地看人看法益,先后顺序要明晰典型题例:典型题例:* *关于中国刑法适用范围,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关于中国刑法适用范围,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A.A.日本公民甲杀害日本公民,在东京机场给乙有毒矿泉水,乙喝完后飞到北京时毒发死亡,日本公民甲杀害日本公民,在东京机场给乙有毒矿泉水,乙喝完后飞到北京时毒发死亡,对甲可以适用中国刑法对甲可以适用中国刑法B.B.中国公民张某在南非娶了三个妻子,因南非允许一夫多妻制,故对张某不能适用中国刑中国公民张某在南非娶了三个妻子,因南非允许一夫多妻制,故对张某不能适用中国刑法(属人管辖原则重婚罪法定最高刑为两年可以不追究但并非不能适用)法(属人管辖原则重婚罪法定最高刑为两年可以不追究但并非不能适用)C.C.隶属于中国某边境城市旅游公司的长途汽车在从中国进入甲国境内之后,因争抢座位,隶属于中国某边境城市旅游公司的长途汽车在从中国进入甲国境内之后,因争抢座位,乙国的汤姆一怒之下杀死丙国的杰瑞对汤姆的杀人行为不适用中国刑法乙国的汤姆一怒之下杀死丙国的杰瑞对汤姆的杀人行为不适用中国刑法D.D.某国公民李某曾在国外多次进行贩毒活动,并曾被其所属国通缉。
某日,李某到我国境某国公民李某曾在国外多次进行贩毒活动,并曾被其所属国通缉某日,李某到我国境内旅游时被拘捕我国可以依据我国刑法对李某追究刑事责任内旅游时被拘捕我国可以依据我国刑法对李某追究刑事责任构成要件的该当性构成要件的该当性考点:不作为考点:不作为1.1.不作为成立犯罪的条件:负担实施某种行为的特定义务;有能力履行该特定义务(主观不作为成立犯罪的条件:负担实施某种行为的特定义务;有能力履行该特定义务(主观标准和客观标准);因为没有履行该特定义务而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危害结果(注意标准和客观标准);因为没有履行该特定义务而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危害结果(注意““可能可能””),不作为与危害结果的出现有因果关系不作为与危害结果的出现有因果关系32.2.不作为犯罪的作为义务来源:法定义务(义务来自于法律的规定,如家庭成员之间、法不作为犯罪的作为义务来源:法定义务(义务来自于法律的规定,如家庭成员之间、法院裁判等);职务或业务上要求的义务(如医生、执勤消防、饲养动物的人等);约定义院裁判等);职务或业务上要求的义务(如医生、执勤消防、饲养动物的人等);约定义务;先行行为引起的义务(如果结果是在犯意预见或者应当预见的范围内则为结果加重犯,务;先行行为引起的义务(如果结果是在犯意预见或者应当预见的范围内则为结果加重犯,不另行认定为不作为犯罪)。
不另行认定为不作为犯罪)典型题例:典型题例:* *下列关于不作为犯罪的理解,正确的是下列关于不作为犯罪的理解,正确的是A.A.甲故意重伤乙,在乙具有死亡危险的情况下不予救助,导致乙死亡,甲成立故意伤害罪甲故意重伤乙,在乙具有死亡危险的情况下不予救助,导致乙死亡,甲成立故意伤害罪和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应数罪并发(实为结果加重犯)和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应数罪并发(实为结果加重犯)B.B.甲非法拘禁乙并对乙使用暴力,在其有死亡危险时不求助,致乙死亡,甲的行为转化为甲非法拘禁乙并对乙使用暴力,在其有死亡危险时不求助,致乙死亡,甲的行为转化为不作为故意杀人罪(直接转化为故意杀人罪)不作为故意杀人罪(直接转化为故意杀人罪)C.C.甲路过一大型商场发现该商场失火不及时报告,引起重大火灾造成巨额损失,对甲应认甲路过一大型商场发现该商场失火不及时报告,引起重大火灾造成巨额损失,对甲应认定为不作为的放火罪(没有义务来源,因此不构成不作为犯罪)定为不作为的放火罪(没有义务来源,因此不构成不作为犯罪)D.D.甲违法采伐珍贵树木多棵,树木倒下时压住乙,甲未救助,导致乙死亡甲构成非法采甲违法采伐珍贵树木多棵,树木倒下时压住乙,甲未救助,导致乙死亡。
甲构成非法采伐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罪和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伐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罪和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 *甲雇请乙女(甲雇请乙女(1515 岁)为自己照看小孩半年后乙生病甲不仅不送乙去医院治疗,而且岁)为自己照看小孩半年后乙生病甲不仅不送乙去医院治疗,而且在乙要求去医院看病时也不予同意过了三个月,乙的病情恶化其父母得知后将其送往在乙要求去医院看病时也不予同意过了三个月,乙的病情恶化其父母得知后将其送往医院治疗无效而死亡对甲的行为,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医院治疗无效而死亡对甲的行为,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A.A.甲不负有作为义务,故不构成犯罪甲不负有作为义务,故不构成犯罪B.B.甲雇请乙作为保姆的行为是法律行为,又因乙是未成年人,导致甲在乙患病时负有提供甲雇请乙作为保姆的行为是法律行为,又因乙是未成年人,导致甲在乙患病时负有提供医疗条件的义务(雇主负有监护的作为义务)医疗条件的义务(雇主负有监护的作为义务)C.C.甲的行为构成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甲的行为构成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D.D.甲虽然负有某种作为义务,但不负有不作为杀人罪中的作为义务,甲的行为只构成遗弃甲虽然负有某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