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学习网 园林建筑结构与构造园林学习网 第一章 仿古建筑构造设计通则¨ 园林建筑的类型非常丰富,但在设计和施 工中,有一些基本规则和法则是通用的,我们 简称它为“通则” ¨ ¨宋朝李诫修编的《营造法式》和清朝颁布的工 部《工程做法则例》,这两部著作是我们研究 仿古建筑工程设计和施工的基本依据 园林学习网 ¨第一节 仿古建筑构造的尺度¨ 一、仿古建筑构造的尺度与换算 ¨ (一)宋《营造法式》的建筑尺度体系 ¨ ¨ 根据对唐代现存的古建筑的考察研究 , ¨ 可推测唐一营造尺应在29.4—29.6cm之 ¨ 间 ¨ 宋代后期,李诫修编的《营造法式》一书 将建筑尺度制定了一个统一标准即(1)用于工 程的营造尺寸制; (2)用于木作制度的材份模 数制 ¨ 园林学习网 1.用于工程的营造尺寸制从我国古建工作者所勘测的资料测算出宋 代一营造尺约平均在31.2cm左右 2.木作制度的材份模数制为了控制建筑规模的大小,《营造 法式》卷五述“凡构屋之制,皆以材为祖 。
材有八等,度屋之大小, 因而用之”, 接着叙述了八个等级材份的规格 一等 材最大,用于最高级别的建筑,八等材 最小,只用于较小级别建筑园林学习网 ¨ (二)清《工程做法则例》时期的建筑尺度体系 ¨ 清《工程做法则例》中的尺度体系也有两种 ,一是斗口制,二是营造尺制 ¨ 1.斗口制 ¨ 斗口又称为“口份”或“口数”,《工程做法则 例》卷二十八述“斗口有头等材, 二等材, 以至十一等材之分头等材迎面按翘昂斗口宽 六寸,二等材斗口宽五寸五分, 自三等材以 至十一等材各减五分, 即得斗口尺寸”这就 是说,以头等材为6寸开头,至十一等为1寸 它是以栱坐斗中,安装翘昂的槽口宽度定为6 寸作为头等材而制定的¨ 园林学习网 ¨ ¨ 园林学习网 ¨ 一般都将清营造尺定为:一营造尺为 :32cm¨ 斗口制的度量对象主要是用来确定房 屋面宽进深、大式建筑的大木做法,和¨斗栱构件的制作尺寸等¨2.营造尺寸制¨ 除上述范围用斗口制外,其他构件以 及小式建筑的大木做法,则采用直接给¨出规定的尺寸园林学习网 ¨二、大式建筑与小式建筑¨ 不管是宋代还是清代,都存在有两种用尺 制度,它们都与建筑规模等级有关。
¨ 如宋《营造法式》分为:殿堂、厅堂和余 屋等三类;清《工程做法则例》分为大式建筑 和小式建筑园林学习网 ¨(一)宋式殿堂、厅堂和余屋的区分¨ 殿堂用材较厅堂大,余屋用材最小而殿堂与厅 堂的区分原则如下: ¨ 1.形制规模的大小区别¨ 殿堂一般是指气氛庄严、权威性高、观赏性强的建 筑,一般为歇山和庑殿屋顶,外观有单檐和重檐形式 ,室内多装有天花或藻井 ¨ 厅堂是指权威性较次、结构形式较活泼、除人字屋 顶外可做成歇山屋顶,大多为单檐建筑,很少有重檐 形式,室内一般不装天花,但“雕梁画栋”的装饰程度 高 ¨ 园林学习网 ¨2.木构架的构造区别¨ 殿堂木构架的进深一般由七檩至达十一檩 ,开间由五间多达十一间用材等级为一、二 、三、四等材最早所建殿堂的内外柱在一个 层高范围内,如五台山佛光寺大殿¨ ¨厅堂木构架的进深一般为五檩至七檩,最多达 九檩,多设有前轩后廊用材等级为三、四、 五、六等材内外柱列不等高,内柱是直接上 升到上层梁底,形成没有天花的高矮空间¨ 园林学习网 园林学习网 ¨(二)清式大式建筑与小式建筑的区别¨ 大式建筑的木构架尺寸采用不同材等的斗口 制,而小式建筑没有这种要求。
¨ ¨ 1.房屋等级规模的区别¨大式建筑可用于庑殿、歇山、硬山与悬山、攒 尖顶等各种形式的房屋,多带斗栱,可做成单 檐和重檐,体量较大,三至九间,带前(后)廊 或围廊;¨小式建筑只适用于硬、悬山和攒尖顶,不带斗 栱,只能做单檐,体量较小,三至五间,可带 前(后)廊,但不带围廊园林学习网 ¨2.木构架大小的区别¨ 大式建筑的木构架可从三檩多达十一 檩;而小式建筑最多不超过七檩,一般¨ 为三至五檩¨ ¨3.屋顶瓦作的区别:¨ 大式建筑屋面瓦为琉璃瓦或青筒瓦, 屋脊为定型窑制构件;而小式建筑一般 采用合瓦或干搓瓦,屋脊所用瓦件完全 由现场材料进行加工园林学习网 ¨第二节 仿古建筑的平面通则¨ 一、平面构造的名称¨ 1、中国古建筑房屋的承重构件是柱,一栋 房屋的平面分间是以柱中线为界定线¨ 2、凡四柱所围之面积称为“间”或“开间” 间之横向称为“阔”或“面阔”;间之纵向称为“深 ”或“进深”若干面阔之和称为“通面阔”,若干 进深之和称为“通进深”园林学习网 园林学习网 ¨二、面阔与进深尺寸的确定 ¨ ¨(一)面阔尺寸的确定¨ ¨ 1.宋《营造法式》以前的面阔尺寸除 ¨ 个别面阔稍大外,大多数间宽都在18尺¨ 范围内。
而次、梢间可逐次减一尺或酌情处 理,至于余屋面阔当然远小于此数园林学习网 ¨2.明清时期的面阔尺寸¨ 清《工程做法则例》对面阔都有明确交代¨ ¨ (1)对大式带斗栱建筑:¨按清营造尺换算公制为:¨正间面阔: (11口份X 0.25尺X 7攒) X31.2cm¨ =19.25尺X0.312m=6m¨次间面阔:(11口份X 0.25尺X6攒) X 31.2cm¨ =16.5尺X0.312=5.15m园林学习网 ¨大式斗建筑的正间面阔依安装斗栱的攒数(一组斗栱为 一攒)多少而定,每攒斗栱宽度固定为11份(重檐建筑也 可为12份),每份尺寸多少依所选斗口等级而定(一般为 四等材4.5寸斗口~八等材2.5寸斗口,斗栱攒数多的 建筑选小等材,攒数少的建筑选大等材 ¨ 园林建筑多按七八等材)次、梢间面阔按正间逐次减 一攒园林学习网 ¨(2)对不带斗栱和小式建筑:¨《工程做法则例》直接给出规定尺寸,如九檩 大木(无斗栱)“如面阔一丈三尺……,次、梢间 面阔, ,临期酎夺地势定尺寸”¨依上所述,大式无斗栱建筑的正间面阔,一般 不超过13尺(即4.06m,可取为4m),小式建筑 不超过10.5尺(即3.28m,可取为3.3m) 。
园林学习网 ¨ (二)进深尺寸的确定¨ ¨ 1.宋《营造法式》以前的进深尺寸¨在宋以前也没有明确规定,《营造法式》 中讲 到“椽每架平”即指进深方向每檩木之间的水平 距离,一般为五~六尺只要知道屋架所布置 的檩木根数,进深尺寸即可得出园林学习网 ¨2.清《工程做法则例》时期的进深尺寸¨ 《工程做法则例》在规定面阔时,也同时规 定了进深¨ (1)对大式带斗栱建筑:¨ 明间的阔深比为1:1.75~1:1.8¨ (2)对不带斗栱和小式建筑:¨ 明间阔深比为1:1.62~1:1.2¨因此,大式建筑的进深一般为明间面阔的1.6 —2倍,小式建筑的进深一般为明间面阔的1. 1-1.2倍园林学习网 ¨四、台明宽度的确定 ¨ 台明通称台基,其实它是指台基露出 地面的部分,台明的边线至檐柱中心的 距离为台明宽度,一般称它为“下檐出” 或简称“下出”¨ 清一般要求按上檐出(即屋檐伸出的距 离)的80%而定,也有主张斗棋建筑按75 %而定在两山或有后檐墙的台明,按1 .5倍檐柱径计算 ¨ 园林学习网 ¨第三节 仿古建筑的立剖面通则 ¨ ¨一、檐柱的尺度处理 ¨ (一)檐柱的柱高与柱径 ¨ 檐柱的高低和粗细,是关系到对一栋房屋的均 衡比例是否失调的美观感受。
¨ ¨1.唐宋时期的檐柱尺寸 ¨ 宋《营造法式》对柱高只述及了“若副阶廊 舍,下檐柱虽长,不越间之广”¨对于柱径,按房屋规模大小而分粗细.园林学习网 ¨ 2.明清时期的檐柱尺寸¨ ¨ 清《工程做法则例》对檐柱高的确定有两种: 即按口份和按面阔定高 ¨ ¨ (1)对带斗拱大式建筑:从柱脚到斗栱顶按70 斗口定高,除平板枋斗拱之高, 即得檐柱净 高尺寸 ¨ 梁思成教授建议,带斗栱建筑的檐柱净高 ,统一按60斗口、柱径按6斗口计算¨ ¨(2)对不带斗栱小式建筑:如九檩大木 “凡檐柱 以面阔十分之八定高低,十分之七定径寸如 面阔一丈三尺,得柱高一丈四寸,径九寸一分 ”园林学习网 ¨ 由于不带斗拱大式和小式建筑,都不涉及 到斗棋问题,因此其檐柱高统一按:带廊者按 明间面阔80%定之,不带廊者按70%定之,带 前廊无后廊者按75%定之,柱径按面阔7%定 之¨ ¨ 以上所述之檐柱高是针对房屋建筑而言, 对于廊亭建筑则不适宜,根据我国 古建工作者 的经验,亭子的檐柱高:四方亭按0.8—1.1 面阔,六方亭按1.5 — 2 倍面阔,八方亭 按1.8—2.5面阔。
园林学习网 ¨(二)檐柱的收分与侧脚 ¨ 为增强整个房屋的稳定性,我国古建筑木构 架中的柱子并不完全上下等粗垂 ¨直,而是考虑将柱子的首尾有一定的倾斜,这 就是柱子的收分与侧脚 ¨ ¨2.明清时期的柱子收分与侧脚 ¨ 明清时期柱子的收分称为“收溜”,侧脚称为“ 掰升”柱子收溜很简单,由柱脚向上,大式 建筑按0.007倍柱高收分,小式建筑按0.01 倍柱高收分至于掰升按收溜尺寸而定,即“ 溜多少,升多少”,只有正面掰升,无侧面掰 升园林学习网 ¨二、木构架屋顶线的确定¨ 我国古建筑屋顶的坡度线不是一根斜直线, 而是一根向下凹的曲线每根折线长就是屋顶 两木檩之斜距因此,木构架屋顶的折线就是 凹曲线屋顶的基础线¨ 每根折线的长度可由其水平投影线长,和垂 直投影线长而决定,折线的水平长宋称为“椽 平长”,清叫作“步架”折线的垂直高称为“举 高”,确定房顶折线的方法,宋称为“举折”,清 称为“举架” 园林学习网 ¨(一)唐宋时期的举折计算¨ 椽平长见本章第二节进深尺寸所述 举折的计算,宋将其分为举屋之法和折¨屋之法两步计算举屋之法是计算总举 高的方法,折屋之法是计算分举高的方¨法。
¨ 园林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