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五章 心理声学与生理声学概论

飞***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787.50KB
约21页
文档ID:4061906
第五章 心理声学与生理声学概论_第1页
1/21

心理声学与生理声学,北京联合大学自动化学院张福贵,引 言,由于人耳听觉系统非常复杂,迄今为止人类对它的生理结构和听觉特性还不能从生理解剖角度完全解释清楚所以,对人耳听觉特性的研究目前仅限于在心理声学和语言声学第一节 生理声学,研究发声和听音生理过程的一门科学,生理,肌体的生命活动和体内器官的机能,研究内容,发音、听音的原理,声音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人体的声学器官,1)发声器官2)听觉器官,发声器官,肺、声带、喉、唇、舌、齿、腹腔、胸腔、口腔、鼻腔、颅腔,听觉器官,耳,应用范围,1)疾病防治:炎症、外伤、肿瘤、先天畸形、心理疾病2)噪音防治与练声:变声期、发音训练3)合理用耳与听力健康:中诸穴(手背)、风池穴,第二节 心理声学,研究声音的主观感觉和物理量关系的科学,心理,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情绪的总称,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心理的反应器官,脑是反映客观事物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它是动物进化到一定阶段上,由于对周围环境的长期适应而产生的心理与反射,客观事物作用于听觉器官引起的脑活动,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种种条件反射,成为心理的物质基础,心理的发展与进化过程,最初出现的心理现象是简单的感觉,在外界环境的影响下,随着动物神经系统的发展,感觉逐渐分化和复杂化,并由此出现了知觉、记忆、思维的萌芽,人类听音的心理特点,人的听音心理是听音心理发展的最高阶段,是在劳动和语言的影响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它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和动物的听音心理有质的区别,具有自觉能动性第三节 声音及其评价,,声波,能引起人类听觉的振动波,频率在20~20000赫兹,在空气等媒体中传播,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相同,声速为340m/s人对声波的感知过程,物体振动(产生声波)——媒质(空间)——人耳(产生效应)——神经(传导)——大脑(知觉)——情感,主观听音感觉与音质评价,影响因素:民族因素、文化程度、生活习惯、个人爱好听音评价结构的一致性与差异性:平均得分相同,个人认识不同听音感受的四个物理量:强度、频率、时间、空间,听音评价结构的一致性与差异性,平均得分相同个人认识不同,听音感受的四个物理量,强度频率时间空间,。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