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试论暴力型罪犯的心理特点、改造难点和改造对策

ss****gk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5.50KB
约4页
文档ID:283244522
试论暴力型罪犯的心理特点、改造难点和改造对策_第1页
1/4

试论暴力型罪犯的心理特点、改造难点和改造对策试论暴力型罪犯的心理特点、改造难点和改造对策作者:刘瑞清 发布时间:2007-09-26 16:14:16点击数:2一提起暴力型罪犯,人们通常会自然地联想到杀人放火、抢劫、爆炸等充满血腥的场 面,对那些实施此类暴力犯罪的罪犯的态度不能只是愤恨、仇视,更应本着“改造人、造 就人”的原则运用劳动、教仔、心理咨询等多种手段对暴力型罪犯进行改造北京市第二 监狱本着“恨其罪过救其人,拭灰拂尘净灵魂”的科学态度,对所管的暴力型罪犯进行心 理分析,探索提高暴力犯改造质量的新途径一、 暴力型罪犯心理特点暴力型罪犯是一个不安份的犯群,他们人多情绪不稳定,自律能力差,常受紧张困扰, 心神不定;敢为性和敏感性强,遇事易激动,情感反应强烈,易受情绪和情感左右,敢于 冒险;对环境抱冇敌意和攻击性,争强好胜;遇到不顺心的情况,容易采取公开对抗的方 法;处理事情不计后果,事后又非常后悔;好面子,哥们义气思想严重,对小团伙、小帮 派冇很强的依赖性二、 暴力型罪犯改造难点由于暴力型罪犯存在上述心理特点,改造暴力犯也就具有一定的难度、笔者在此试从罪 犯个体因素和个体之外的环境因素两方面加以分析。

一)个体因素1、 攻击性心理影响攻击性又称侵犯性,是一种根深蒂固和持续不变的行为类型其特征主要表现为情绪不 稳定,受微小刺激就会爆发非常强烈的愤怒和冲动,且难以自制,可岀现争吵或暴烈的攻 击行为性如烈火,一触即发”,就如《水浒传》中所描写的鲁智深这种突然出现的 情绪和行为变化与平时不一样,他们在间歇期却是正常的,对发作时所作所为,事后感到 懊悔,但不能防止再发生,往往认识-与行为脱节,不能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例如冇一次某 分监区正在工地上组织罪犯挖电缆沟、其中两名罪犯因为争抢一把铁锹发生争执,一名罪 犯竟然用铁锹把另一名罪犯的脑袋打了一个人口子事后打人者受到禁闭、集训处理,想 想非常后悔,连自己也认为因为这么点小事不值得2、 挫折影响挫折是指个体从事有口的的活动受到阻碍或T•扰,以致其动机得不到满足时产生的情绪 状态1939年美国耶鲁大学心理学家马拉徳和米勒等五人在《挫折与攻击》一书中提出, 挫折与攻击行为Z间有二种内在的因果关系,挫折会导致某种形式的攻击行为,攻击行为的产生总是以某种形式的挫折的存在为先决条件例如罪犯王某因性格孤僻,人际关系不 好,很少与他犯交往在与另一罪犯李某竞争一空额班长人选吋,由于得票少而落选,产 生了一种受挫折感。

接近年终时,王犯通过计分栏估计李犯会得劳积奖励,而自己只能得 嘉奖奖励,认为是李犯耽误了口己拿奖减刑,一H找茬与李犯打在一起,最后二犯均受到 禁闭处理,至此土犯达到了 “我不好受,你也甭想好过”的目的在罪犯中此种行为乂通 称为“毁奖”3、 过度补偿心理影响过度补偿是指一个人在身体方面或心理方面的缺欠引起过度的补偿行为或“娇枉过 正”这种缺欠可能是实际存在的,也可能是一种想象有些罪犯因身体有某种先天缺陷 便埋怨老天不公,放任自己抢劫他人财物以供挥霍也冇些罪犯在狱内改造貌似认罪悔 罪,积极努力、但真实的目的是想早口岀去挣大钱,在他们看来只要有钱花,不管这钱是 不是犯罪得来的,能吃喝玩乐就行,•唯此才能作为这儿年、十几年的狱内艰苦改造生活 的补偿持此种心理的罪犯在狱内改造中与他犯Z间也人多是斤斤让较,今天有人拿我一 袋方便面,明人我拿别人两袋作补偿,仿佛不如此,他们就会寝食难安4、 错误认知的影响有些罪犯对世界存有消极认知,认为自己是失败者、丧失者,认为世界对他们的LI标实 现充满障碍,认为未來是没有希望的,只有痛苦和挫折这些消极思维对于改造罪犯工作 是十分有害的,往往会导致部分罪犯拒绝政府干部的关心帮助,严重的会导致抑郁症菇至 自杀。

在上述这些消极的信念产生过程中,存在下述几种错谋认知:(1) 武断推论即没有证据就做出结论某罪犯遇到一名干警,叫:“队长”时,队 长没做声,该犯便认为肯定是自己哪做得不对,得罪了队长2) 选择性概括即从一个孤立的细节出发对整个事件做出结论,忽略了全而和整 体,其结果必会得出盲人摸象的不实结果3) 过度普遍化即将某一事件中获得的信念不恰当的用于其他不同情况如某罪犯 在吃饭时,不小心把盆里的饭撒了-•地,又连上昨天发下來的自学考试成绩口己一门未通 过,认为自己真废物,干什么也干不好4) 全或无式思考即指一种以绝对形式思考的倾向,爱走极端,要么把事情想得特 别好,要么把事情想得特别糟二)环境因素1、执法管理环境罪犯在监狱服刑改造,是法律给予他们的一•种限制人身自由的惩处,同时罪犯自身享有 的未被法律剥夺的权利也应得到尊重和保障监狱人民警察的一切执法行为都应在法 律、法规所规定的范围内进行,避免随意性;罪犯在依法行使自己权利的同吋,必须履行《监狱法》、《宪法》等法律规定的义务唯有如此,才能使管理考与被管理考共同营造 一个良好的改造环境2、 改造生活环境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対丁 •一个罪犯的日常改造半活尤为重耍。

试想一个人如果没冇人 与他说话,他会是多么痛苦、孤寂有的罪犯因为交住障碍难以与他犯共处,这就是给自 己构成了一个不良的改造生活环境•由于.罪犯中的年龄差距较大,极易产生代际冲 突,这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暴力犯的改造所谓代际冲突,指在不同时代的人之间,在态 度、价值观念等问题上存在隔阂甚至存在完全不同的看法,因而引起的冲突在管理罪犯 中我们经常会发现那些年龄人的罪犯鄙视年轻罪犯的毛躁,离他们远远的;而那些年轻的 罪犯也不愿与轩龄大的罪犯交往3、 家庭环境由于暴力型罪犯犯罪性质恶劣,后果严垂,所以他们刑期一般都较长在此种情况下, 一些罪犯被家庭抛弃,一些罪犯的妻子与他们离婚,从感情上、经济上都对改造这些罪犯 增加了因难;反Z有的家庭过于溺爱他们的儿了,对于罪犯的话,父母们言听计从,出现 了少数通过团聚、留宿等机会为罪犯提供违禁品的现象,为监管安全增加了不稳定的因 素4、 社会环境现代的社会正处于改革大潮之中,其中不免有些人会下岗,失业,这其中的有些人就是 在狱内服刑罪犯的妻了、父母,另外一些已婚罪犯的孩了要上学,这都成为罪犯每天的一 份牵挂,经济的拮据使那些路远的家属不得不减少接见的次数随着法治化进程的加快, 社区侨正、行刑社会化等一系列新举措的试点、推广,罪犯的改造环境将打破以往关押在 监狱里封闭改造的传统模式,与社会并轨,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进行多种形式的改造。

由 此罪犯的注意点不再局限于狱内的评奖减刑,同样关注着社会法治化进程中的每一项改 革三、眾力型罪犯改造对策(一)锻造一支学习型执法队伍,不断适应丁作发展要求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改革步伐,临狱的各项工作也都在进行着改革这 就对干警队伍的执法水平提出新的耍求,不仅要掌握各种法律知识,同时还耍学习心理学 知识,增加干警对心理学知识的了解、掌握和运用,使十警的再学习形成制度化,成为一 种口觉的行为,从而造就一支学习型的执法队価,不断适应工作发展要求二)人文化管理与个别教育并重,满足罪犯受尊重需要实行人文化管理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人文化管理强调人文关怀、以人为本,尊重罪犯的 牛理需要、精神牛活需要等合法要求这就要求T•警在管理中实现由经验型向科学型的转 变,改变高高在上、以权压人的官木位思想,学习运用换位思.考的方法,实施情感教育一,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在实行人文化管理的同时注重个别教育,有的放矢地进行针对 性教育,解决共性问题Z外存在于个体身上的问题,充分满足罪犯受尊重的需要三)运用“班杜拉”行为示范理论,对罪犯施加行为示范秉公执法是国家赋予监狱人民警察的重要职责,同时又是法律要求监狱人民警察必须履 行的义务。

秉公执法是监管改造工作的法宝,是营造公开、公正、公平改造环境的有力武 器罪犯在干警秉,公执法的过程中,会很自然的应用起心理学家班杜拉的“示范作用” 理论,即通过观看他犯的行为以及这些行为给他们带来的后果而学习新的行为方式或矫正 自己现在的行为方式四) 改革现有规章制度,增强规章制度的保障作川和实效性规章制度是工作经验的 总结,是血的教训的凝炼,对改造工作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不仅如此,罪犯对规章制度 也持特别关注的心理,看是否有漏洞可钻随着实际工作的发展变化,一些I口有的规章制 度已成为工作发展的制约,有的成为空条文因此对规章制度不断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 成为一种必然,唯有如此才能使规章制度更具有操作性,史好的发挥规章制度的丁作保障 作用和对罪犯的约朿作用五) 充分发挥心理咨询在改造工作中的作用心理咨询员通过和來访罪犯的交谈、讨论、劝告、启发和教育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心理困 惑和障碍,以便使他们更好的改造,捉高适应能力,增进身心健康从专业角度运用渲泄 疗法、音乐疗法、毓导疗法、运动疗法等对那些患有认知错误、情感障碍、交往能力不强 的罪犯进行矫治,提升生活勇气,增强改造希望,在改造罪犯犯罪意识、不法行为的同 时,改造自己的情绪,陶冶情操。

六) 提高罪犯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心理学在改造中的不可替通过普及心理学知识, 提升罪犯对心理学的认识程度,通过对有心理疾患罪犯的有效矫治,增强罪犯对心理学理 论对实际改造生活的指导意义的认同感,提高罪犯学习心理学知识的兴趣在学习中使罪 犯掌握基木的自我心理调节方法,建立正确的认知,克服某些心理障碍,恢复心理平衡, 保持心理健康,以愉快的心情投入每天的改造心理学研究表明:坏境与个体之间一直持续不断的发生着互动罪犯个体是改造的内 因,环境是改造的外因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源,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 内因起作用我们耍通过不断地努力工作,为罪犯改造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又耍把 各项规章、制度、举措、办法内化成罪犯改造愿犁的需要,通过罪犯个体这一内在因素使 规章制度得到更好的落实,发挥更人的功效参考文献)《罪犯改造心理学》何为民著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7年)《法制心理学理论 与实践》刘邦惠主编中国政法人学出版社(2002年)。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