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郭尔罗斯王府史略姜喜 编著2 引言座落在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哈拉毛都镇的郭尔罗斯王府,现虽已只能看到一些残墙断垣、零砖碎瓦,然而,当年那气势磅礴、恢宏壮丽、富丽堂皇的亲王府,却是幅员辽阔、水草肥美、地域富庶,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于一身的郭尔罗斯前旗的首府郭尔罗斯前旗和硕亲王府,自从 1646 年始建(据笔者考证) ,至 1947 年被拆毁,其中,经过了几代扩建和装修,最后,在 1908 年,由齐默特色木丕勒进行最后一次大规模扩建和重修,达到了七进的院落, 640 多间房屋,规模宏大的王府至此,王府的局势基本定格,也达到了鼎盛时期,历经了三百多年的沧桑岁月和风风雨雨这座具有三百多年历史的郭尔罗斯王府,曾经有过它的辉煌与衰落,也有过坎坷与发达建造这座王府和创建郭尔罗斯前旗的固穆,还有继承世袭罔替的十二个王公,他们世世代代统治着郭尔罗斯前旗,有的王公很有成就,有的王公不务正业那么,郭尔罗斯部和郭尔罗斯前旗是什么时候建立的?是什么人始建的?蒙古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根据《蒙古秘史》的记载: “苍天降生的孛儿帖赤那(苍色狼)和他的3 妻子豁七矣马阑勒(白色鹿) 他们渡过腾极思水来到位于斡难河源头的不儿罕山,生有一个儿子叫巴塔赤罕。
巴塔赤罕的儿子叫塔马察,塔马察的儿子叫豁里察儿篾儿干,一直延续到朵奔篾儿干与阿阑豁阿结婚 ”著名历史学家波·少布在他的著作《郭尔罗斯考》中写道: “阿阑豁阿为郭尔罗斯氏也 ”她的名字有多种叫法阿阑豁阿是个伟大的女性,是她缔造了一个伟大的民族,是她发展和壮大了孛儿只斤氏黄金家族她用坚毅和智慧哺育和造就了这个家族的兴旺发达和主宰蒙古人的命运更使她的后代统一蒙古的大汗成吉思汗和建立大元朝的忽必烈成为英雄豪杰和君主帝王到了成吉思汗的父亲也速该·巴阿秃儿统帅全蒙古时期,他的妻子诃额仑生下了成吉思汗诃额仑同样来自于郭尔罗斯 还有成吉思汗仲弟哈布图· 哈萨尔之妻阿勒坦夫人;元宪宗皇帝蒙哥的皇后火里差都是郭尔罗斯人(见《黑龙江蒙古研究》波·少布) 成吉思汗经过多年的征战于 1206 年,在斡难河源头召集盛大集会,庄严地升起了九旄白纛盛会上,成吉思汗被正式推举为大汗,成为蒙古草原上最高的君主成吉思汗死后由三子窝阔台继任汗国第二位大汗一直到第五位汗王蒙哥的弟弟忽必烈,于 1271 年称帝,改国号为大元,由蒙古汗国改为大元朝,并迁都北京(当时称为大都) 1279 年灭4 掉南宋统一了全国到了十四任皇帝妥欢帖木儿时,元朝到了末期,他于1370 年病故于应昌, 由他儿子爱猷识里达腊继位。
这时大元朝已被农民起义领袖朱元璋所破元朝的余部退出大都北京,退居在北部边陲,形成三股势力为鞑靼蒙古、瓦剌蒙古和漠西蒙古(兀良哈三卫) 元朝的余部为北元,到了二十任皇帝林丹汗时(也称虎墩兔汗)为最后一位北元皇帝大清朝创始人,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经过多年的征战建立了后金国并由他的四子皇太极于 1636 年,建立大清朝并在沈阳称帝为清太宗他于 1628 年始,通过三次征战北元末代皇帝林丹汗,最终将他困死于甘肃地大草滩(今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 他的儿子额哲最后投降清朝被封为驸马,至此元朝灭亡(见《清太祖实录》一书) 5 第一章 古代郭尔罗斯(一)古代郭尔罗斯地方根据《蒙古游牧记》 (卷一第二十页郭尔罗斯篇)所记载: “郭尔罗斯部喜峰口东北千四百八十里,至京师千八百九十七里,东西距四百五十里,南北距六百六十里,东至永吉州界,南至盛京边墙,西及北皆至科尔沁界 ”以现吉林省扶余县为中心,东至拉林河,西至洮儿河、霍林河下游地区,南至饮马河、伊通河下游,北到嫩江下游、松花江上游西畔古代郭尔罗斯的范围,根据上述史料记载,按照现在区域划分是:南边包括长春、永吉(一部分) 、农安、德惠;北边包括大安(一部分) 、通榆(一部分) ;东边包括肇源、肇东和扶余县;西边包括长岭县、乾安县。
整体呈椭圆形,边界呈锯齿不等边形郭尔罗斯地方,远古时代就生活着我们的祖先由吉林省文物研究所研究员姜鹏带领的一队科考人员,于 1990 年在哈拉毛都镇王府屯后山沟(即假北京或泥岩)挖掘整理出距今一百万年前,原始人使用过的旧石器共七件,现存吉林省历史博物馆内(在《走进东北古国》一书有记载) 随着历史的发展,岁月的更替,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不断地演进郭尔罗斯这块土地上生活6 的人们也在不断地发展随着中国历史时期的尧、舜、禹、夏、商、周、秦、汉、三国、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辽、金、西夏、元、明、清的朝代更替,郭尔罗斯人也在不断地变换夏商时代,这里早期为玄夷人(玄指黑土地)生活地是九洲之外的东夷后为肃慎之国西周时代的春秋战国时期,这里先后生活过戎、挹娄、勿吉、东胡、乌桓、鲜卑秦末至汉初,郭尔罗斯地方基本是秽貊人的天下,他们占据了松嫩平原的大部分土地,从事着牧业生产三国、晋、南北朝、隋唐时期,郭尔罗斯地方基本未有什么大的变化,只是几个部族之间发生过争战,先是夫余国统治这里,后来被高句丽所破,一部分投靠高句丽,一部分退居北方的肇源一带,改称为豆末娄, 《唐书·流寇传》载:“达莫娄自言北夫余之裔,高丽(高句丽)灭其国,遗人渡那河(那河为嫩江与松花江流域) ,因居之。
”这一带仍属郭尔罗斯地逐渐崛起勿吉人,于 493 年把夫余国灭掉,这里又成为勿吉人的领地五代十国至宋朝时期的辽代,在中国大地上是个比较繁杂的历史时期辽国统治北方二百多年,辽国创始人耶律阿保机本是东胡系的鲜卑人(另说是神农炎帝姜氏的后代) 他于 907 年正月称帝,国号为契丹,建都于内蒙赤峰市巴林左旗又于 926 年先后灭掉夫余国与渤海国,在同年病死于7 黄龙府,就是原属郭尔罗斯地的农安县古城金国皇帝完颜阿骨打于 1115 年正月, 在黑龙江省阿城建都并称帝他起义首先攻打的便是原属郭尔罗斯地的宁江州,胜利后一鼓作气将辽国推翻,并于 1127 年挺进中原灭掉北宋,形成全国与南宋对峙的局面元朝时期郭尔罗斯地方比较稳定,早在 1213 年元太祖成吉思汗派仲弟啥萨尔带领大军,在齐齐哈尔收服了豁罗剌思部(即郭尔罗斯) 郭尔罗斯在元朝初期的 1271 年划归辽阳行省管辖,以纳仁汗为首的郭尔罗斯部,驻牧在松花江的大拐弯处的沿江地带明朝初期郭尔罗斯属纳哈出的势力范围,于明洪武二十年也就是 1387 年,明朝派遣冯胜带领大军将其击溃投降随即这里划归了撒汊河卫管辖哈布图·哈萨尔十四世孙奎蒙克塔斯哈剌率十万部众东迁,在科尔沁大草原建立了嫩科尔沁四部,即扎赉特、杜尔伯特、郭尔罗斯、科尔沁四部。
清朝初年以前,于 1625 年,郭尔罗斯的布木巴与固穆,在奥巴的带领下投靠了清太祖努尔哈赤创立的后金国,又于1636 年清太宗皇太极在沈阳称帝时, 固穆被授封为郭尔罗斯扎萨克辅国公 1648 年郭尔罗斯又一分为二为郭尔罗斯前旗与郭尔罗斯后旗总之,郭尔罗斯地方自从哈拉毛都镇王府屯后山沟一百万年原始人开始,到蒙古人从额尔古涅昆化铁出山进入郭尔8 罗斯地再由纳仁汗带领郭尔罗斯部众迎战哈萨尔而被收服,直到奎蒙克东迁建立嫩科尔沁四部和固穆建郭尔罗斯旗二)郭尔罗斯人的来源现代的郭尔罗斯人来自多个方面一是原来本地的土著人,他们是这里土生土长的人是由哈拉毛都镇王府屯后山沟(假北京或泥岩)一百多万年前的原始人;农安县左家山人、 乾安县大布苏人、 肇源县小拉哈人、 查干湖畔青山头人、孤店乡浩特芒人、哈达山红石砬子人等地原始人发展而来的(详见《走进东北古国》 、 《前郭县志》 、 《农安县志》 、 《乾安县志》 、 《肇源县志》 ) 这些原始人通过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 ,, 一步步地走到今天这个发达而文明的社会他们经历了史前的蛮荒时代,沐浴了朝代更替的熏陶 ,,二是来自北部蒙古高原迁入的室韦达怛人,也就是后来的蒙古人。
以成吉思汗为首的蒙古乞颜部源于蒙古室韦,而室韦源于鲜卑,而鲜卑又源于东胡豁罗剌思(郭尔罗斯)所在的弘吉剌惕部,在蒙古祖先孛儿帖赤那与豁埃马阑勒所领导的十八个部落,走出额儿古捏、昆山谷,来到这里三是元太祖成吉思汗仲弟哈萨尔十四世孙奎蒙克塔斯哈剌东迁,在科尔沁大草原建立嫩科尔沁,所带来的十万部众 1593 年豁罗剌思部曾以科尔沁郭尔罗斯属部之名参加了9 征伐努尔哈赤的九部联军之战,汉文史料中将这次战争的豁罗剌思部译为卦勒察部实际上,卦勒察只是纳仁汗统领的郭尔罗斯部的一部分人员四是朝廷钦犯流放到本地的人口自从秦汉到明清各朝代,都不同程度地对各种罪犯实行流放政策尤其是清朝一代更为严重据《中国流人史与流人文化论集》统计,到乾隆元年东北三省流人丁数达 3791 名这些被历代朝廷流放的人口,在原郭尔罗斯属地的长春、永吉、肇源、伯都纳较多五是关内受灾逃荒闯关东的人口这些人进入的比较晚,但是人口众多,而且给这里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带来了巨大影响早在清朝乾隆五十六年,郭尔罗斯前旗扎萨克辅国公恭格拉布坦,不顾清朝禁令,招募从关内山东、河北、河南逃荒的难民,从事本地的土地开发六是朝廷派遣安插的外来人口原属郭尔罗斯地的农安县黄鱼圈、扶余松花江西大嘴子黄鱼圈、前郭县吉拉吐乡西伯屯等地。
这些原来以捕捞鳇鱼为生的锡伯族人,就是朝廷派遣的人员来此处居住的 在 《扶余县志》 、 《前郭县志》 、 《农安县志》上均有记载关于锡伯族人,是从北京和其他地方派遣到此地从事鳇鱼差的七是清朝皇家公主格格下嫁,随行陪送人口和朝廷派驻此地为其看坟守墓的坟丁据史料记载,郭尔罗斯前旗随皇10 家公主、郡主、格格下嫁时陪送的户数人口也不少第一个皇家女便是康熙皇帝之子,两次册封为太子又被废黜的允礽,儿子理亲王弘晰之女和硕格格下嫁给郭尔罗斯前旗扎萨克辅国公策旺扎布(详见《玉牒》 29 号 309 页) 第二个下嫁到郭尔罗斯前旗哈拉毛都公爷府的便是废太子允礽之子弘晰之兄弘眺之女多罗格格是当朝皇帝乾隆的侄女,由皇帝指婚下嫁到郭尔罗斯哈拉毛都公爷府扎萨克辅国公恭格拉布坦(详见《玉牒》 29 号 312 页) 第三个下嫁到郭尔罗斯前旗的便是弘眺之子永嘉之女公格格因为多罗格格死得比较早,乾隆皇帝便又把公格格指婚续嫁给恭格拉布坦, 作为满蒙联姻的纽带 (详见 《玉牒》29 号 312 页) 第四个下嫁到郭尔罗斯前旗的便是乾隆皇帝的堂妹,康熙皇帝第五子允祺之女郡主格格于 1737 年下嫁到大老爷府的协理台吉府,为旗务协理台吉苏玛第的夫人(详见《玉牒》 17 号 582 页) 。
第五个下嫁到郭尔罗斯前旗的便是乾隆皇帝妾妃所生之女和硕公主齐彬时任郭尔罗斯前旗扎萨克一等台吉的阿拉布坦,迎娶她为夫人他的府邸当时在历史上叫作固尔班察罕,现在叫昂格赉,属于查干花镇管辖11 第二章 固穆始建郭尔罗斯(一)乌巴什建郭尔罗斯部明朝嘉靖二十六年( 1547) ,元太祖成吉思汗仲弟哈萨尔十四世孙、科尔沁酋长奎蒙克塔斯哈剌,为了辅佐北元蒙古达赉逊库登汗,便从呼伦贝尔草原出发,越过大兴安岭,东迁至嫩江及其支流绰儿河、洮儿河以及松花江西提木伦河流域, 占领了岭南一带 (详见留金锁 《科尔沁部及其东迁》 ) 为了使科尔沁草原,统归于元朝正统黄金家族孛儿只斤氏管理,使兀良哈三卫遗属各派纷争的局面得到控制,也使这里达到长治久安奎蒙克把科尔沁大草原划分成五部分,派驻长子博第达喇的五个儿子去管理博第达喇的长子齐齐克分管西南部分的科尔沁右翼二子纳穆赛分管东南部分的科尔沁左翼三子乌巴什分管东部郭尔罗斯地八子爱纳噶分管东北部分的杜尔伯特部九子阿敏分管西北部分的扎赉特部(详见《清史稿》卷五百十八·列传三百五·藩部一 14324 页) 科尔沁大草原划分成五部分,其中自然条件最好的便是郭尔罗斯地乌巴什是比较幸运的,也是爷爷奎蒙克和父亲博第达喇对他的宠爱,所以拥有了这块美丽、富饶、肥沃的土地。
乌巴什带领的部众,在这块广袤的土地上,尽情地享受着老天赐予的优越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