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义:徐飞鹏第 1 页共 50 页整理: BRICK ,2007 外国建筑史(19 世纪末叶以前)第一章史前社会、古代埃及建筑古国王时期(前 27~22 世纪) 陵墓:玛斯塔巴多层金字塔——昭塞尔方锥形金字塔——库夫(狮身人面像) 、哈夫拉、孟卡乌拉新国王时期(前 17~11 世纪)太阳神庙——卢克索的阿蒙神庙( Amon )第二章 古代西亚洲建筑( 约公元前 3500年—公元 7 世纪 )内容包括:1 )两岸流域的建筑(公元前 3500年—公元前 539年)2)波斯建筑(公元前 550年—公元 637年)3)叙利亚地区的建筑(公元前 3500年—公元前 539年)定居和农业美索不大米亚曾是十分富饶的冲击三角洲,考古学家证实, 他孕育了 5000年发展的文化 参见 《世界建筑艺术史》P.14(1957年版《消亡的城市》中的描写) 美索不达米亚(Mesoputamia )和埃及是最适合于人们最早永久居住的地方,这些地方的人们就不再游动了,几乎不知不觉地定居下来世界上各国,追具备这种有利条件是埃及和两河流域这里,供水不断,阳光持久,丰收年年有保障在美索不大米亚,小麦一年两熟棕榈、水果种类繁多。
建筑材料,在埃及有粘土和易于加工的石头在 Mesoputamia 有一种可晒成砖的粘土一.历史沿革1)苏美尔人(Sumer )的城市公元前 4000年 (与古埃及略同时) , 苏美尔人最早在两河流域下游的美索不大米亚(Mesopotamia 即: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流域)建起许多奴隶制国家,是最早在这里建起真正城市的人种苏美尔人 :居 有牛驴绵羊山羊书文件信件存在的时间:相当于从公元到现今整个时间的两倍2)萨尔贡一世(Sargon Ⅰ)的帝国居住在美索不大米亚西部的闪米特人(今沙特阿拉伯一带),公元前 2750年有一个伟大首领:萨尔贡,把闪米特人联合起来,征服了苏美尔人建立了一个称为苏美尔?阿卡德帝国,持续了200年闪米特人: 居现沙特阿拉伯地区游牧民族后来学习了苏美尔人语言和文字3)汉漠拉比帝国——巴比仑(Babylonia)帝国公元前 2100年,汉漠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巴比仑城( Babylonian)是当时的商业与文化中心,其建筑今已无存伊拉姆人:居住在米索不大米亚东面4)亚述帝国(Assyrian )当苏美尔人还没有被山米特人征服的时候,远在底格利斯河上游有一支闪米特人,即亚述人,定居在阿舒尔城和尼尼微城等若干城市里。
公元前 900年左右,征服了巴比仑、叙利亚、巴勒斯坦、腓尼基(叙利亚地区)及阿拉伯和埃及(下埃及) ,建立一个大帝国 ——亚述帝国(Assyrian )亚述人:山米特人的一支讲义:徐飞鹏第 2 页共 50 页整理: BRICK ,2007 居住在上流地区(今近土耳其边界处) 非粘土地区 ,出产易凿的石块使用战车和战马长像:长鼻厚唇,蓄着长须,卷着长发,带高帽,穿长袍将人口迁来移去的政治措施:烦是在本上难以管辖的民族都被成群地迁移到习俗不同、四邻陌生的异乡去《圣经》记载,它命令以色列人移居米地亚5)迦勒底帝国——新巴比仑帝国(New Babylonian)公元前 625年,迦勒底人征服了亚述,建立了新巴比仑帝国,成为东方贸易与文化中心到公元前 539年被波斯帝国所灭迦勒底人:居两河流域东南方闪米特族一支,游牧部落刚强好战6)波斯帝国(Persian )波斯人在伊朗高原建立帝国,公元前 6世纪中叶,成为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公元前 4世纪后半,被马其顿帝国灭亡二.古西亚的建筑成就与建筑技术古西亚建筑的最大成就:(1)饰面装饰技术(2)以土作为基本原料的结构体系1)墙壁两河中下游缺乏良好的木材和石材,人们用粘土和芦苇造房屋。
公元前 4千纪起,苏美尔人大量使用土坯(日晒砖) 宫殿和庙宇重要建筑的墙上用土坯砌垂直的突出体,模仿芦苇束编的墙突出体后来作为加强墙谈的措施长期保留下来,形式相像于埃及萨卡拉( Sakkara)的陵墓(昭赛尔金字塔) 2)拱券技术早在公元前 4000年之末就有了拱券技术后因缺乏木材燃料,砖产量不多,没有发展下去仅在仓库、坟墓、住宅和庙宇的门上发券3)饰面技术起源和演变(1)圆锥形陶钉为了保护土坯墙不受暴雨侵蚀,公元前 4000年,苏美尔人在一些重要的建筑的重要部位,趁土坯还潮软的时候,且进长约 12cm的圆锥形陶钉,密密排在一起,底面涂成红、白、黑三种颜色,组成图案2)沥青与石片、贝壳公元前 3000年后,多用沥青保护墙面,更便于施工和防潮为免受烈日的暴晒,又在沥青外贴各色的石片和贝壳墙下补偿贴石版围墙群,上刻浮雕3)琉璃砖约公元前三千纪中叶,两河下流在生产砖的过程中发明了琉璃,并传布到上流和伊朗高原纹样和颜色:琉璃砖上游浮雕,预先分成片做成,在贴面时再拼合起来题材大多是程式化的动物、植物大面积的地子是深蓝色,浮雕是白色和金黄色,装饰性很强三、建筑实例1.住宅用土坯砌墙,土坯墙头排树干,铺芦苇,再拍一层泥土。
因木质低劣,房屋很窄,而长向发展由于气候炎热,室内不发达,特别重视内院 ——窄长内院2、大门的型制3、乌尔的山岳台(观象台)古西亚人崇拜天体,崇拜山岳,他们认为山岳支撑着大地,山里蕴藏着生命的源泉,雨从山里来,讲义:徐飞鹏第 3 页共 50 页整理: BRICK ,2007 山水充满了河流天上的神住在山里,山是神与人之间交通的道路4、观象台5、空中花园6、伊什达成们7、新巴比伦城8、尔萨贡王宫(公元前 722——705年)9、波斯波利斯宫10、泰西封宫第三章 爱琴文化的建筑(公元前 3000年——前 1400年)由于手工业和海上贸易的发达,以及克里特岛同隔海的古埃及在文化上的交流,先后出现了以克里特和迈西尼为中心的古代爱琴文明史称克里特 ——迈西尼文化公元前 15 世纪左右,由于外族的入侵,克里特——迈西尼文化受到了破坏和湮没与后来的古希腊文化,除口头上的传说之外,并没与直接的影响它的存在是 19 世纪末的考古发掘才发现的一、克里特的文化克里特岛的建筑的遗址中有住宅、宫殿、 别墅、旅舍、 公共浴室、作坊等其中克诺索斯(Knossos )的宫殿甚为杰出克诺索斯是传说中米诺斯王国的首都王宫大约公元前 1600年——1400年建(与埃及中王国、新王国同时期) ,占第 1.6 公顷,有“ 迷宫” 之称。
1) 柱子:用丝柏木料做成,上粗下细,上有冠板,下有圆柱形石础2)墙:墙基用石块砌筑,墙身用土坯或碎石,内加木骨架,外抹石灰墙上不开窗,房间围绕天井,靠柱廊通风采光3)屋顶: 平屋顶,柱上加木梁,木梁与墙上铺木板,板上盖粘土4)美加仑室(Megaron ) :或称“ 正厅” 5)壁画: 写实,多以植物花叶为主约公元前 1400年,王宫遭到原因不明的突然破坏,湮没于世 19世纪末有英国考古学家阿瑟伊文思的挖掘、考察,才使其重见天日二、迈西尼文化迈西尼文化略晚于克里特迈西尼文化时期的主要建筑物使城市核心的卫城卫城建于(公元前1350年——1300年) ,成内有宫殿、贵族住宅、仓库、陵墓等卫城四周用很大的石块( 5——6吨重)砌围墙,不用灰奖,得名“ 大力神” 砌法狮子门是卫城的标志,也是主要入口,门宽 3.5 米 特点:1)大力神砌法( 石块 5-6 吨重)2)叠涩券3)三角形山花构图的雏形4)门的防御性5)山花的雕刻:守卫宫殿,三角形构图的浮雕为以后希腊建筑中山花部位的雕刻提供了最早的雏形第四章古代希腊的建筑(公元前 11世纪——前 1世纪)一、社会背景1、地理位置:古代希腊包括巴尔干半岛南部、小亚细亚西岸、爱琴海诸岛屿;以及(后向外移民)意讲义:徐飞鹏第 4 页共 50 页整理: BRICK ,2007 大利、西西里和黑海沿岸的广大地区。
2、气候: 少雨、常绿、总是夏天3)政体: 自由民民主共和政体城邦( City-states)奴隶制还没有普及到生产的多数领域,而小自耕农经济与独立手工业都是古典社会全盛时期的经济基础4) 宗教与宗教观念:万神教,敬神方式5)生活与起居: 户外公众活动(希腊人——雅利安人) 6)能够战斗的公民:训练战争的机器7)改良人种的斯巴达制度8)观念与风俗: 奥林比克运动会,美裸体为荣二、古希腊建筑的四个文化时期1、荷马文化时期(公元前 11——8 世纪)————建筑今已无存2、古风文化时期(公元前 8——5 世纪) ————石砌神庙为主3、古典文化时期(公元前 5 世纪中叶——4 世纪中叶)公元前 5 世纪中叶,雅典城邦联合各城邦战胜了波斯的入侵,建立了雅典霸权后,从此一百年,史称:古典文化时期————建筑类型:神庙、露天剧场、竞技场、广场和敞廊4、希腊化时期(公元前 4 世纪——前 1世纪)公元前 4 世纪后期,北方的马其顿发展成军事大国,统一了希腊,并建立起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马其顿帝国这时期,希腊建筑传统向西亚和北非传播,腊本土则因经济衰落,大不如以前公元前 146年希腊为古罗马所灭三、古希腊建筑实例1、庙宇型制的演进——公元前 8 世纪—前 6世纪大体形成,公元前 5 时机成熟。
1) 、最初的神庙只有一间圣堂的土坯砖房屋,其型制脱胎于氏族贵驻族宫殿里的正厅早期的庙宇用木构架和土坯建造,为了保护墙面,常沿边搭一圈棚子遮雨,形成了柱廊2) 、后来作为公共纪念物,独处建筑群的高处,向四面八方展现3) 、圣地里的各种活动都在露天进行,庙宇处在活动的中心,所以它的外观很重要长期的实践中,庙宇外一圈柱廊的艺术作用被认识到了公元前 6—7 世纪采用围廊式的型制,并用石头建造,屋顶为木构架小型庙宇则在前后端设柱廊2、古希腊的柱式——爱奥尼克、多里克、科林斯、人像柱公元前 6 世纪,爱奥尼克、多里克两种柱式已成型并相当稳定科林新柱式产生在希腊的晚期柱式(Order)—是后来古罗马人的称谓爱奥尼克柱式(Ionic Order) 产生于小亚细亚先进共和城邦,反映平民 ( 手工业者)的艺术趣味特征:柱身 24齿柱高度为柱直径(D )的 9—10倍有多线脚的柱础檐部高为整个柱高的 1/5柱距为 D的 2 倍被誉为女人体的美多立克柱式(Doric Order) 产生于意大利、西西里一带的寡头制城邦有古埃及的影响,反映寡头贵族的艺术趣味讲义:徐飞鹏第 5 页共 50 页整理: BRICK ,2007 特征:柱身 20齿。
柱高度为柱直径(D )的 4—6 倍没有柱础檐部高为整个柱高的 1/4柱距为 D的 1.2—1.5 倍被喻为男性体的美科林新柱式(Corinthian Order) 产生于希腊的晚期除柱头外,柱身的样式与比例同爱奥尼克柱式维克鲁维的故事: 相传盛着祭品德篮子偶然压在墓地的毛茛草根上,春天来临,毛根草的茎叶沿着篮子的边缘长了出来,撞到上面盖着的石板瓦时,自然就涡卷下来这些形象被路过的科林新人看见,就喜欢上这柔和新颖的样子,模仿成柱头,广为流传人像柱——有男像柱、女像柱3、雅典卫城公元前 5 世纪中叶,希腊人( 雅典联合各城邦)以高昂的英雄主义精神战败了泼斯的侵略,民主政治、经济和文化都达到了光辉的高峰希腊建筑也结出了最完美的果实雅典成为全希腊的盟主,雅典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类型丰富多了,有元老院、议事厅、剧场、俱乐部、画廊、旅馆、商场、作坊、船埠、体育场等公共建筑,雅典卫城是建设的重点雅典卫城建设的主要目的:(1) 、赞美雅典,纪念反侵略战争的胜利2) 、把卫城建成全希腊的宗教和文化中心3) 、给各行业的工匠以就业的机会1)卫城在雅典城中央一块孤立的山岗上,山顶平坦,高出平地 70—80 米。
东西长 280米,南北最宽处130米所有建筑都用白大理石(云石)砌筑卫城建筑的总负责人:雕刻家费地 (Phidias ). (1)原卫城中盘踞着贵族首领,民主政体去确立后,逐出了他们把卫城只作为城邦守护神的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