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绿色明珠塞罕坝

cl****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5.09KB
约4页
文档ID:518500545
绿色明珠塞罕坝_第1页
1/4

绿色明珠塞罕坝 7月的塞罕坝,是鲜花盛开的季节嫩黄欲滴的金莲花,洁白如雪的走马芹,湛蓝晶莹的鸽子花,粉里透红的野百合,姹紫嫣红,争奇斗妍,好一片花的海洋,美的世界塞罕坝的花美,林海更美假设登高远眺,莽莽苍苍,绿的波涛、绿的海浪,立时奔来眼底,真想变做一只高兴的小鸟,沿着绿色的树梢,任意飞翔,一直飞上蔚蓝色的天空!看到这样雄浑壮阔的林海,我的眼睛湿润了谁能想到,这片郁郁葱葱、一百五十多万亩的大森林,竟是坝上人在年平均气温只有零下一点九摄氏度的荒凉沙漠里,经过几代人艰苦卓绝的奋斗,一棵一棵地营造出来的1961年10月,当时任林业部国营林场管理局副局长的刘琨同志到承德考察塞上的10月,狂风怒吼,大雪飘飘,山路被阻,他们只好骑着马在荒凉的雪原上寻找生命的迹象当他们在雪地里滚爬了三天以后,终于在一处叫北曼甸的地方看到一棵突兀在雪地上的落叶松时,立时欢呼起来他们奔跑着、呼叫着,冲向大树,紧紧地把它拥抱在怀里因为有了树,就有了希望——在坝上高寒地区也可以长出绿树来!于是,林业部决定在河北省塞罕坝建一座现代化的国营机械林场既可作为用材林基地,又可防风固沙,修养和爱护京津人民赖以生存的水源1962年2月,从全国十九个省市区、二十四所大中专院校抽调一百多名大中专毕业生和新招的工人共三百六十四人,组成一支绿色大军,奔赴坝上,开始了前所未有的绿色征程。

本着“先治坡、后治窝,先生产、后生活〞的原那么,职工没地方住,就住库房、牲畜棚去作业点的干部和工人,就住在临时搭建的草窝棚、马架子屋,甚至就住在新挖的地窨子里干部、党员住窝棚时,都要住在最靠外边为工人们挡风,早晨起来,被子上压了一层厚厚的积雪,眉毛和胡子都冻成了冰吃的是窝窝头、莜面“苦力〞就咸菜;喝的是山上的雪水有时大雪封山,粮食供给不上,就用盐水煮麦粒吃现在的场党委书记韩国义,当年是林场技术员,有时在山上一住就是三十多天不下山,他幽默地用一副对联形容当时的生活:“一日三餐有味无味无所谓,爬冰卧雪苦乎累乎不在乎〞塞罕坝人,就是这样克服了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整整用去两代人的青春和汗水,终于浇灌出这片绿色的林海四十年间,不但收回了建场的全部投资,而且每年正以两位以上的数字在增长这绿色的海,像一个巨大的聚宝盆,效益无穷塞罕坝人历经了四十年的风风雨雨,终于把这片荒凉的土地,建成了一座绿色的摇篮过去,这里连瓦房也很少见,只有总场和招待所有几间平房如今,这里楼房耸立,昔日的供销社门前,已建成一条有一公里长的繁华街道宾馆、饭店、各种商铺林立其间一片林海,带出了一个旅游产业,开出一条红红火火的旅游黄金线。

现在,坝上林场已建各种高档宾馆、度假村一百多家光是2022年旅游综合收入这一项,就达四千五百多万元每逢夜晚,华灯初上,在一片绿色的大海中,像有一条灯火辉煌的船,在海中游弋,是则温馨,则静谧,则宜人……请记住那些发明美的天使吧!他们是为共和国建造一个秀美山川的绿色功臣!一位年已古稀的老人,拖着一条残疾的腿,一瘸一拐地在干休所的院里走动着他叫张启思,是1962年建林场时由林业部派来当技术副场长的高级项目师当年,他发动也是大学生的妻子,携儿带女,从北京一头扎进风沙肆虐、满目荒凉的塞罕坝,一干就是二十多年在坝上作业时,他从拖拉机上掉下来,摔伤了左腿,由于条件艰苦,救治不及时,变成了终生残疾李兴源,是1962年建场时林业部派来的四十七名刚才毕业的大学生中的一个为了试验落叶松在什么样温度下不冻死,他每天夜间都守在小苗旁精心测量,经过反复实践,终于找到一套科学方法,使落叶松在坝上扎下了根前任场长李信和高级项目师吴景昌,都是当年来塞罕坝林场的大学生,他们都在当地娶了媳妇,生儿育女,像林场的绿树一样,深深地扎根在坝上,与这块土地共生存如今他们俩都已经退休了,每天都要到林中走一走,他们的生命已染成绿色第一任党委书记王尚海、场长刘文仕是塞罕坝创业者的带头人,他们带着全场几百名职工,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终于与小树一起在坝上扎下了根。

王尚海病危时,嘱咐家人在他去世后要把骨灰撒在坝上林海之中全国林业劳动模范、全国绿化奖章获得者陈锐军,听从党的安顿,单独一人登上海拔近两千米的大光顶子山防火楼,后来又将妻子接上山,夫妻俩整天守在山顶,护卫着全场一百多万亩的大森林一年四季,他们有三个季度与世隔绝,吃的是夏天从山下十几里的场部背上来的粮食,喝的是雨水或雪水大雪封山后,惟一与山下联络的就是一部手摇 机几天不说话,寂寞难挨,就对着大森林呼啸,听听自己的回音他们一干就是十二年,从未发生任何事故像陈锐军这样的防火英雄还有很多一位叫李庆瑞的小伙子,在潮湿的地窨子里一住就是三年,病魔无情地夺走了他的生命,去世时年仅二十四岁……塞罕坝林场创业史的绿色丰碑上,镌刻着无数英雄的名字,诸如丁克仁、钱进元、郭玉德、李信、刘兴亚、张海、韩国义……他们都为营造塞罕坝的绿色海洋,做出了巨大奉献塞罕坝自建场以来,始终坚持科技兴林的方针,先后取得了十余类、五十多项成果,其中四十多项科研成果在林业生产中得到应用他们曾获国家计委、科委、林业部、农牧渔业部联合颁发的“农业科技推广进步奖〞,被授予“全国先进国营林场〞称号,还被评为“全国科技兴林示范场〞塞罕坝人不断地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紧跟国际现代化林业的步伐。

他们先后实施了“素质项目〞、“塞罕城建设项目〞、“林区光明项目〞、“高科技工厂化育苗基地建设项目〞、“京津风沙源治理项目〞等一系列高新项目建设,使林场又迈上了现代化的新台阶今年5月下旬,他们又发扬艰苦拼搏的精神,苦战三十八天,战胜了由“西伯利亚〞松毛虫忽然侵袭造成的特大灾害,渡过了又一次险关、难关,用实际行动实践了“三个代表〞精神,为绿色塞罕坝立下了新功塞罕坝,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祖国的大地上塞罕坝林海,就是再造秀美山川的榜样绿色的塞罕坝,你美得令人神往,美得令人陶醉……作者简介:河北兴隆人毕业于河北农业大学农机分校1959年加入工作,历任中共承德地委宣传部新闻干事,承德地区文联党组成员、秘书长中国林业文联常务理事,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常务理事,专业作家,文学创作一级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1988年参加中国作家协会着有散文集及报告文学集?光芒的青春》?黎雀声声》?绿的呼唤》?夜宿竹楼》?绿染京华》,作品集?刘芳绿色散文选》?绿色的乐章》散文?边城小店》选入全国统编教材?中学语文课本》?坝上采蘑》选入?中学生阅读范文》?捅燕窝》选入?中国散文鉴赏文库》等其作品曾屡次获中央电视台、河北省作家协会等部门优秀作品奖。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