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应试技巧四,如何做好说话题,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明确指出:“说话”测试是考查应试人在没有文字凭借的情况下,说普通话的能力和所达到的规范程度这种说话的特点是定话题、定时间、定方式、定要求说话测试既是应试人学习普通话最终结果的总检验,也是评定应试人普通话水平的决定性题目说话”题目着重测试的是应试人员说普通话时的语音标准程度、语词规范程度和言语流畅程度因而,“说话”不是即兴演讲,不是考查应试人员的口才,它在主题的鲜明性、材料的新颖性和语言的优美性等方面没有严格的要求,只要求应试人围绕一个中心,流畅地说上一段为时三到四分钟的普通话,内容集中,表达有条有理说话”其实更像一次谈话,应试人交谈的对象就是测试员,“说话”所使用的语言多为交谈式的口语但是,“说话”又比日常谈话要求高得多,“说话”要围绕一个中心去说,不能随随便便,毫无约束;选词造句必须是规范化的口语,禁用方言词和方言句式;同时还要克服自然口语中的一些不良习惯,尽可能不出现无意义的重复,不出现半截话说话测试中常见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语音自然,语音清楚,就是说应试人吐字要清晰,不能把声音停留在喉咙里,给人含混不清的感觉;还要求 应试人说话速度不要太快,让人听不太清;最重要的是字音要读准,要注意声、韵、调发音到位,注意语流音变和吐字归音,克服方言语调,掌握好语速与重音。
除此之外,还必须自然所谓“自然”就是能按照日常口语的语音、语调来说话,不能带着朗读或背诵的腔调,更不能事先准备好草稿,考试过程中拿着念二)用词恰当、语句流畅,用词规范,是“说话”题目中很重要的一点要求,它主要包括几个方面:,(1)用规范标准的普通话词语说话,不用方言词语,用词恰当,首先就是要用词规范,用普通话词语例如有的上海人把“用抹布擦擦桌子”说成“用揩布揩揩台子”,把“自行车”说成“脚踏车”,这就是用词的不规范2)多用口语化的词语,少用书面语,在说话时,尽可能多用口语化的词语,少用“之乎者也”之类的文言词或“基本上”、“一般说来”之类的书面语、公文用语等,还应尽量少用专业术语说话”作为一种口头表达形式,语言要求直观、生动、形象使用的语言材料应多是生活气息浓郁的口头语汉语书面语中保留了许多古汉语中的词语,这些词语很文雅、很精炼,使用这些古语词可以使语言有庄重的色彩,但同时也会使语句减少生动性和亲切感,因此不适合在说话时使用例如“诸如”常用在公文里,口头上说,不如改为“比如说”、“比方说”更好运用口语化的词语可以使话语显得生动比如一位学生在讲述自己爱好滑冰时的一段话:,所以回到家里呢,我妈看见挺心疼的。
但是我说我一定要学会现在呢,将就着学会了,就是不会转弯,转弯就要摔跟头这段话里大部分是口语化的词语:“我妈”、“心疼”、“将就着”、“摔跟头”,这些词语如果改成书面语,效果就会完全不同了:,所以回到家里母亲很舍不得,但是我下定了决心要学会现在已经基本学会了,就是不会转弯,转弯就要跌倒3)不用粗俗语和时髦语,社会上常常出现一些非方言的在小范围、小圈子里流行的“行话”,如,在年轻人中流行的“酷”、“作秀”、“八卦”等,在北方流传的“没治了”、“震了”、“盖了帽儿了”、“酷毙了”(都是“好极了”的时髦说法)这些词对小范围的人来说是很流行、很时髦的口语,他们虽然可以风靡一时,但他们是不规范的,因而也是没有生命力的这样的时髦语,并不适合在普通话测试这样的环境中使用,它不但会削弱语言的表现力,而且还会使人感觉说话人的素质不高2语句要标准流畅,在口语表达中,语句是否合乎语法标准、是否通顺流畅,对表达效果的影响很大语句流畅的,好像行云流水,听起来非常容易理解,而且很有吸引力,不易使人疲劳;语句不流畅的,听上去断断续续,不但不容易使人领会,而且容易使人疲劳或烦躁,表达效果也不好要使语句流畅,要注意以下几点:,(1)多用短句,少用长句,在口语表达中,“说话”没有书面文字作参考,是直接将思维转化为口语。
因此说话人在考虑表达内容的同时难以周到地兼顾句子的结构而且“说话”主要是诉诸于听觉,人们接受信息时不会像看书一样可以一目十行,句子长一点也可以一眼扫到听话时语音信息是按线性次序一个挨一个鱼贯进入耳朵的,句子结构过长、过于复杂,会造成听者的记忆困难,有可能当句子末尾进入脑海时,句子开头已经印象不深了这样在听者的脑子中,句子就会变得不完整;说话者本人也可能为此而出现语法和逻辑上的错误所以在口语中要尽量避免使用长句,多用些短句,便于表达2)避免重复和口头禅,有些应试者在说话时出现机械的无意义的重复现象,这样势必会影响表达效果例如有的人老是重复一句话的末尾几个音节,甚至不管这几个音节是否是同一个词语这种重复时间长了就会令人生厌,再加上“嗯”、“啊”就成了官腔特别是有的应试者还会不自觉地在句子中间加入“这个”、“就是说”、“的话”、“然后”等等的口头禅,这种典型的重复和口头禅,是一种毫无意义的冗余成分,不仅会使语句断断续续,而且使听众听起来感到语句很不流畅听这种讲话不但得不到美的享受,而且有一种受折磨的感觉,因此这种口头语在说话时一定要避免3)注意几种常见的语法错误,应试者在说话过程中,应该尽量避免几种常见的语法错误,如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等。
4)思路通畅,符合逻辑,语句的流畅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思路是否通畅说不清楚常常是因为想不清楚当人们从思维转换为语句时,正常的程序应该是:确定说话的中心确定最关键的词语选定句式选定第一句话所使用的词语大家在开口说第一句话之前,心中应该有一个说话大纲,因此,第一句话、第一个词就有了依据,以后的词和句就有了基调这时,说话的人便可以“胸有成竹”“出口成章”了如果说话的人没有按照这个程序行事,而是边想边说,并且没有一个确定的中心,“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那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思维障碍,这种障碍,会造成语句的不流畅,应该尽量避免它例如有的同学讲自己最尊敬的老师,结果把这位老师的优点、缺点一古脑儿地全讲了,讲到最后这位同学自己也糊涂了,说:“这位老师的许多看法我也不赞同听他说话的人也糊涂了,不知他到底是尊敬这位老师呢,还是反对这位老师这就是思路不通畅造成的后果还有的同学不善发挥,三两句一说,就觉得该说的都说完了比如有的同学讲商品质量与我,翻来覆去就是“商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测试老师启发他说“与我的关系”,他就说“商品质量就是企业的生命,这就是我的看法呀”这种内容上的“贫乏”也与说话过程中的思维障碍有关。
其实把“我与商品质量”联系在一起的内容有很多,比如可以讲自己遭假冒伪劣产品之害的故事,也可以讲质量不达标、后患无穷,那就要培养人才、提高质量,还可以讲自己平时在电视、广播中看到、听到的一些有关商品质量与人们日常生活相关的故事只要思路通畅,符合逻辑,就可以组织出一段通顺的话语三)说话时间的把握,单向说话是有时间限制的,大约控制在3-4分钟以内这也是目前测试中应试者遇到的主要问题之一,很多应试者在这一题目中因为时间不足而扣分所以如何围绕题目、拓展思维、缀句成篇就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一般来说,只要积极调动联想和想象,巧妙运用事实材料,保持大致清晰的思路,按时间规定完成题目是不成问题的说话”题目选择的话题都是贴近于实际、贴近于生活的,所以要想在这个题目中做到时间充分,就必须通过举事例的方式选择一些实际的内容,这样既易于应试者的发挥,又能较好地控制时间比如,如果你选择的是“我最尊敬的一个人”这样的题目,首先要明确告诉测试人你最尊敬的人是谁,然后通过具体事例说明你为何最尊敬他(她),除此之外,还可以表达你的心愿、谈谈你的感受再如,如果你抽到“学习普通话的感受”这个题目,你可以围绕以下几点展开话题:1、学习普通话的重要性;2、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说好普通话的好处;3、举例说明自己对普通话的认识以及自己的普通话水平的前后变化;4、通过举例,说明尽管学习普通话的过程中有许多困难,但也要克服困难,把普通话学好。
再比如,一般人都认为抽象性的话题不好谈,但只要我们抓住中心,展开联想,也可以组织出精彩的内容例如谈自然现象,我们可以选择雨,由雨谈到水说话开始部分可以从人们对自然奥秘的兴趣谈起,谈到变化无穷的自然接着话锋一转,谈到自然界中最平常,然而又变化很大,对人的生命影响极大的水,这就引入了正题然后可以讲述水的各种姿态:上天入地、雨雪云露,水与人类生命的密切关联,甚至人生的哲理最后可以谈谈自己受水的启示,要在自己的性格中学习水的能方能圆的灵活性,还要学习水的宽容性、包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