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凡尔塞--华盛顿体系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2KB
约8页
文档ID:43397060
凡尔塞--华盛顿体系_第1页
1/8

凡尔塞凡尔塞----华盛顿体系华盛顿体系凡尔塞--华盛顿体系; 开始于 1870 年的第二次科技革命把人类推进到电气化时代电气化时代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使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舞台发生了动摇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英国和法国赢得战争却输掉优势,而美日日益崛起,国际关系的中心舞台开始向欧洲的两侧即美国所在的美洲、日本所在的亚洲转移国际关系格局由英国独霸世界、欧陆势力均衡让位于英法主宰世界、美日争夺霸权的格局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一战后,战胜的协约国在法国巴黎召开和会,会议签定的凡尔赛和约、对奥地利、保加利亚、土耳其、匈牙利的和约统称为巴黎和约,构成战后帝国主义在欧洲和中东的统治秩序,称为凡尔赛体系;1921 年美英等九个国家在美国华盛顿召开会议,签定《四国条约》 、 《五国条约》 、 《九国公约》 ,构成战后帝国主义在中东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称为华盛顿体系然而体系虽然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西方世界的统治,但是体系并不完整,它给世界留下了两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即德国的赔款问题和欧洲的安全问题一战后德国借口无力偿还债务,要求延期支付赔款,于是法国联合比利时出兵占领了德国的工业区鲁尔但是法国不但没有得到应得的赔款,相反却支付了大量大军事占领费,酿成鲁尔危机。

于是赔款问题的主动权由法国手中转移到英美、尤其是美国手中美国出台了德国赔款计划即道威斯计划道威斯计划实施后,美元充斥欧洲市场:德国从美国取得贷款,经济复苏;然后偿还英法的赔款,英法将德国大赔款偿还战争时所欠的美国的债务于是,美国的金元不仅恢复了欧洲的经济,而且操纵了欧洲的经济市场根据凡尔赛和约的规定,普法战争时被各国割去的阿尔撒斯和洛林由法国收回,德国的撒尔矿区由法国占领 15 年,莱茵河西岸由协约国占领、莱茵河东岸五十公里以内德国不准设防,于是莱茵河两岸成为非武装区但是法国并未因此而高枕无忧,它在欧洲组织小协约国以形成对德包围圈1925 年英法意德比捷波七国在瑞士洛伽诺召开会议解决欧洲安全问题,提高了德国的政治地位 道威斯计划和洛伽诺公约改写了凡尔赛体系关于在政治、经济上限制德国的规定,从遏制德国到扶持德国欧洲国际关系进入了相对稳定时期 和约中战胜国信奉“强权即公理” ,通过不平等条约,使战败国处于被宰割和奴役的地位,从而加深了两者的矛盾;由于分赃不均,战胜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并未真正平息;帝国主义对战败国的殖民地进行“委任统治” ,进一步加深了帝国主义与殖民地之间的矛盾因此列宁说“靠凡尔赛体系所维系的国际关系是建立在火山上的。

”体系随时随地会崩溃、瓦解耳其的民族解放斗争、同协约国签定了《洛桑和约》 ,粉碎了构成凡尔赛体系的《色佛尔条约》打开了体系瓦解的缺口1935 年德国大力扩展陆军,撕毁了凡尔赛和约,1936 年德军开进莱茵河非武装区,进一步破坏凡尔赛和约,法西斯德国的扩军备战使凡尔赛体系名存实亡;1931 年日本制造了九一八事变突破了华盛顿体系对日本的束缚,华盛顿体系名存实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终于使体系彻底瓦解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维系了一战到二战其间的国际关系在这其间,资本主义世界的主要矛盾也在发生着变化:主要矛盾由英美争夺世界领导权演变为 30 年代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与法西斯扩张之间的矛盾美国凭借其世界经济领导地位参与许多重要的国际事务的解决、并起到决定支配作用,从而代替英国成为资本主义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资本主义世界由“英国时代”走进“美国世纪” ,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这一转变成为无法更改的现实凡尔塞体系:1919 年巴黎和会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19 年 1 月 18 日至6 月 28 日在巴黎举行的讨论战后问题的国际会议 参加的有英﹑法﹑美﹑日﹑义等巴黎和会二十七国,苏俄未参加会议名义上是拟定对德和约﹑建立战后世界和平,实际上是帝国主义宰割战败国﹑重新瓜分势力范围。

中国是战胜国之一,代表团由和广州军政府派官员联合组成,有外交总长陆征祥﹑驻英公使施肇基﹑驻美公使顾维钧﹑驻比公使魏宸组及广州军政府外交次长王正廷等会上中国代表向会议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特权,取消中日“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见中日“二十一条”交涉)﹑归还大战期间日本从德国手中夺去的德国在山东占有的各项权利等要求但会议被英﹑美﹑法等国所操纵,无视中国的合理要求,只将山东问题列入会议讨论该约规定把德国在山东侵占的全部权益“让与日本” ,从而遭到中国人民的坚决反对,成为发生五四运动的导火线中国代表在国内人民和留法学生的压力下﹐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此外,会议还通过《国联盟约》 ,决定对苏俄实行经济封锁和武装干涉等和会最后签定对德和约,即《凡尔赛和约》 ,其主要内容是战胜的帝国主义国家如何瓜分德国的海外殖民地1 1919 年巴黎和会-会议的筹备:确立美国在战后世界的霸权,早在战争期间,美国总统威尔逊,即授命其助理豪斯组成专门机构研究战后和会问题英国外交部也组织一批专家探讨一旦大战结束英国对和会的对策1918 年 1 月,威尔逊提出十四点原则后,豪斯到达巴黎,与法、英、意等国政府首脑就召开战后和会问题进行磋商。

1919 年 1 月 13~17 日,英、法、美、日、意五国举行巴黎和会准备会议,背着多数国家制定了和会的议事规则规定英、法、美、日、意五大国为有“普遍利益的交战国” ,可参加和会的一切会议比利时、中国、塞尔维亚等国为有“个别利益的交战国” ,只能出席与其本国有关的会议玻利维亚等与德国断交的国家,只在五大国认为有必要时,才得以用口头或书面陈述意见议事规则还限定各国出席会议的全权代表的名额,五大国各 5 名,比利时、塞尔维亚、巴西各 3 名,中国、波兰等国各2 名,共计 70 名 1919 年巴黎和会-会议的机构包括:国际联盟 十人会议 三人会议2 1919 年巴黎和会-会议的经过:1919 年 1 月 18 日在巴黎市内法国外交部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1 月 25 日第二次全体会议通过筹组国际联盟的决议4 月 24 日第 5次全体会议通过《国际联盟盟约》 1919 年 1~4 月,英、法、美、日、意就制定对德和约问题进行讨论,大国间勾心斗角,争论激烈德国的西部边界、萨尔区归属、德国赔偿和德国前殖民地的处理等问题均因帝国主义战胜国在分赃中各有图谋而成为和会中的难题月 28 日在巴黎近郊凡尔赛宫镜厅举行《协约和参战各国对德和约》签字仪式。

德国外长穆勒等代表德国签字对德《凡尔赛和约》由是成立对德国同盟国的和约在巴黎和会结束后另行签署在中国人民的要求下,中国代表团向和会提出收回战前德国侵占胶州湾、胶济铁路和山东的一切权利日本竟然要求和会同意把德国的侵华权益转移给日本,并得到英、法的支持由于美、日在太平洋和远东地区的矛盾,美国对日本的侵华野心起初持暧昧态度,后日本以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和退出和会相要挟,美国转向支持日本在五四运动浪潮冲击下,中国代表团不得不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3 1919 年巴黎和会-内容:1918 年 11 月协约国以战胜同盟国而宣告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中国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 帝国主义国家为了重新瓜分战后的世界,以图建立帝国主义新秩序,召开了 1919 年巴黎和会,20 多个战胜国劣席了会议,中国派出了一个出席会议代表团,团长为京政府的外交部长陆征祥,并有南方军政府的外交人员参加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团期冀:(1)收回战前德国在山东的一切利益,而且这些利益不得由日本继承;(2)取消 1915 年袁世凯政府对日本承认的“二十一条” ;(3)取消外国在中国的一切特殊利益,包括领事裁判权、租界、租借地、势力范围等;(4)结束德、奥等战败国家在中国的政治和经济利益。

中国政府希望通过巴黎和会修改不平等条约,收回山东的主权然而,巴黎和会完全被英、美、法、意、日列强操纵,尽管列强之间在利益争夺中存在矛盾,但他们争夺的对象并没有改变,中国政府难以如愿中国政府在巴黎和会上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人们义愤填膺,于 1919 年 5 月 4 日爆发了五四爱国运动学生提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拒绝和约签字” “废除二十一条” “誓死争口青岛”叼口号,坚决反对帝国主义的巴黎分脏会议,一致要求惩办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并痛打章宗祥,火烧曹宅北洋军伐政府在镇压国内五四爱国运动的同时,巴黎和会中国代表团决定不在和约上签字,并发表声明:媾和会议,对于解决山东问题,已不予中国以公道,中国非牺牲其正义公道爱国之义务,不能签字补充:中国代表向巴黎和会提出希望条件七条:1.废除势力范围2.撤退外国军队、巡警3.裁撤外国邮局及有线无线电报机关4.撤消领事裁判权5.归还租借地6.归还租界7.关税自由权4 1919 年巴黎和会-和会中签订的条约: 《凡尔赛和约》和其他和约的签订《凡尔赛和约》凡 15 部分,440条其主要内容:1 :领土条款德国将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对比利时放弃奥伊彭、马尔梅迪和毛来斯纳。

萨尔区由国联管理 15 年,期满后举行公民投票决定其归属,萨尔区煤矿所有权归法国石勒苏益格经公民投票确定其归属(1920 年 6 月 15 日公民投票结果,北部归丹麦,南部仍属德国) 波兹南地区和西普鲁士大部分让与波兰但泽(即格但斯克)成为国联管辖下的自由市,该地关税权、对外关系及保护侨民权属波兰上西里西亚、阿伦施泰因(即奥尔什丁)和马里安维尔德尔经公民投票决定归属(上西里西亚归属问题造成 20 年代初德、波之间争端据 1922 年 5 月德波条约规定上西里西亚工业地区由德、波各占有一部分) 德国放弃默麦尔(一译梅梅尔,今克莱佩达) ,交予协约国主要国家处置(1923 年 3 月国联将该地委任立陶宛统治)2:军事条款德国陆军限于 10 万人,须废除普遍义务兵役制,服役期限士兵须 12 年,军官 25 年方能退役取消参谋部,最高司令部职权限于行政事务海军不得超过 1.5 万人,舰队只有战舰和轻型巡洋舰各 6 艘,驱逐舰及鱼雷艇各 12 艘,禁止建造潜艇还禁止拥有军用飞机、陆海军航空设备、坦克、重炮、化学及有毒武器在莱茵河左岸和沿右岸宽 50 千米地域设立莱茵非武装地区莱茵河左岸由协约国军队占领,以 15 年为期3: 赔偿条款。

赔偿总额留待协约国赔偿委员会于 1921 年 5 月1 日前确定,但德国在和约订立起两年内先交付 200 亿金马克赔款4 :德国前殖民地的处置德国放弃其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以“国联委任统治”名义瓜分巴黎和会结束后,协约国同德国的盟国分别签订了和约,即 1919年 9 月 10 日对奥地利的《圣日耳曼条约》 、1919 年 11 月 27 日对保加利亚的《特里亚农条约》 、1920 年 6 月 4 日对匈牙利的《讷伊条约》 、1920 年 8 月 10 日对土耳其的《色佛尔条约》 4 1919 年巴黎和会-影响: 通过巴黎和会签订的《凡尔赛和约》 、 《国联盟约》以及会后对其他战败国的和约,以条约法律形式,确立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政治、经济和军事的一般关系与制度,即所谓凡尔赛体系其目的是想把第一次世界大战所完成的重新瓜分世界的成果巩固下来,组织对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的武装干涉、经济封锁和颠覆破坏活动由于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矛盾,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该体系危机四伏,至 20 世纪 30 年代终于彻底崩溃 5 1919 年巴黎和会-和会与五四运动 :中国曾经在战争期间对德宣战,也算是战胜国之一,因而也派外交总长陆征祥率领代表团 6 人出席了会议。

在 1919 年巴黎和会上,年轻的中国代表、著名的外交官顾维均向帝国主义列强据理力争,作了强硬发言,提出废弃势力范围,撤退外国军队、巡警,裁撤外国邮局及有线无线电报机关,撤销领事裁判权,归还租借地,归还租界,关税自主等七项条件接着,在中国旅欧学生要求下,又提出取消“二十一条”和要求收回大战时被日本乘机夺去的德国在山东的权利的陈述书当时,许多中。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