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专车”服务的利与弊摘要:近年来,在互联网大数据环境影响下以 及供不应求的出租车市场驱动下,涌现出了一种新型 的基于020模式的服务一一专车服务专车服务当前 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广泛热议,代表了“互联网+”时 代新思维和传统观念的激烈冲突而随着“专车”与 各类打车软件的出现,使得运管部门与出租车司机之 间的矛盾进一步凸显,民众对这种新兴的运输服务模 式也各持己见本文将就“专车”服务模式的利与弊 进行多层面的分析关键词:专车;“互联网+”;服务模式;利弊一、 引言专车服务是一种创新出行模式,它是基于移动互 联网技术,主要通过等移动设备完成订单预约及 支付,通过GPS定位技术和可视化数据收集整理,为 乘客提供出行的平台服务即乘客通过打车软件的信 息平台进行预约叫车,车辆主要来源于第三方汽车租 赁公司,司机主要来源于劳务派遣公司,打车软件运 营商将四者联系撮合,最终达到用车出行的目的二、 专车的优势(一) 国家层面“专车”服务有效促进了我国智能交通的发展专车”服务借助移动互联网,以互联网大数据为技 术支撑,同时通过对出行所产生的大量数据进行挖掘 分析,利用这些资源进一步创造新的应用,完善整个 智能化交通信息平台的建设,从而产牛新的价值。
通 过互联网的创新理念改造传统交通运输行业,提高资 源整合效率,改善乘客的出行质量,为我国智能交通 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二) 市场层面优化交通市场资源配置专车”服务的实质是对 现有社会资源的再分配,体现了共享经济的发展趋势, 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准确定位,从而将闲置的车辆 和乘客岀行需求进行精准匹配,一方面节约了交通资 源,创造了重大的经济和社会价值,同时提高了乘客 出行效率专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用户的出行压力, 尤其在一些城市实行限行限号的情况下,专车起到了 替代一部分私家车或公车出行的作用专车作为一种 新兴的出行方式,满足了乘客日益个性化、多样化、 差异化的出行需求,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运输服务供 需不平衡的问题比如:用高于出租车的价格,可以 通过一号专车打到帕萨特、凯美瑞这样经济型或舒适 型的车辆;而那些更加高端的出行需求,如商务活动、 私人旅行等等,则可以直接选择奥迪、奔驰等商务型 或豪华型车辆,以保证与需求相匹配三) 司机层面“专车“服务通过打车软件为买卖双方提供了一 个信息交换的交易平台,通过移动互联网终端,可以 使司机提前了解乘客信息,实现信息互通,消除交易 的盲目性,降低了司机和消费者双方的交易成本,达 到互利共赢的效果。
对司机来说,破除了原有“份子 钱”式的出租车模式,收入更有保障比如:出租汽 车驾驶人每天工作差次约30-35次,每次运营约7km; 而专车驾驶人每天工作约10次,每次约10km,收入 是出租汽车驾驶人收入的2-3倍专车平台为了调动 司机们的积极性也会通过各种奖励政策对司机进行补 贴四) 乘客层面“专车”服务通过GPS和可视化技术,乘客可以 提前了解司机信息、出现路线和费用,对于乘客而言, 有效获取更加便捷优质的出行服务的同时,一来节省 了时间成本;更重要的一点是避免了交易中由于信息 不对称而导致的宰客等欺诈行为专车”预约出行的 运营模式满足了乘客对出行及时性的要求,一定程度 上缓解了打车难的现象差异化的选择为特殊人群尤 其是对价格不敏感但对服务品质要求高的高收入者以 及时间紧迫的商务人士等提供了更加个性化的服务三、专车的弊端(一) 非法营运车辆混入专车行业,滋生了 “黑 车”牛长,扰乱正常运营秩序由于提供“专车”服务的车辆和司机来源不一, 车辆技术性能以及驾驶员技术很难得到准确的评估, 加之缺乏完善的安全监管机制,乘客和司机之间一旦 产生纠纷甚至发生事故,容易造成责任划分不清,无 法有效保证乘客搭乘过程的安全性,乘客的权益就难 以得到保障。
如果发生交通意外,正规出租车公司会 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对于专车而言,即使有些软件会 在用户叫车时为乘客提供人身保险,而一旦真的岀现 意外,责任方很有可能并不能真正尽到应有的义务 在财产安全方面,正规出租车会正规提供发票,当乘 客财产利益受到损失时可以凭此具有法律效应的乘车 证据证明当时正在坐车并进一步获悉出租车的牌照信 息而搭乘专车时,由于乘客在搭乘专车时并不与司 机产生现金交易,司机也不会为乘客提供发票,即使 打车软件中保留相关记录,但也不具备任何法律效应二) “烧钱”补贴行为引发市场不正常竞争相比出租车每月都要交高额的“份子钱”,专车对• 司机来说并没有太多前期投入,因此不少出租车司机 转入专车市场,导致大量出租车严重流失比如:2015 年1月4日,沈阳数千台出租车集体罢运,而罢运的 原因居然是出租车司机抗议“滴滴”专车、"快的”专 车的兴起滴滴快的在车费的基础上,将根据时段对 司机进行补贴,补贴额度大约在车费的1.5倍到2.5 倍而一个健康正常的市场环境,司机收入应该在没 有补贴的情况下,通过效率的增加、运力的翻倍来达 到收入的平衡三) 容易引起交通事故为了提高接单率,减少停歇时间,许多司机都会 在运营途中继续接单,驾驶的同时单手操作或智 能设备。
驾驶人开车时使用不仅违反交通法规, 也会分散注意力,影响司机的正常驾驶,容易发生交 通事故例如:2014年元旦前夜,一名Uber司机在 旧金山撞死6岁女童,车祸发生时该司机正用与 Ubei•公司互动四) 增加了部分乘客的压力众所周知,消费者使用智能设备并安装打车软件 是享受“专车”服务的必要前提,而这一基本要求无 疑将对老人和小孩等一些特殊弱势群体造成一种负 担倘若没有智能设备,不会使用打车软件,何谈享 受“专车”服务四、结语任何新事物的产生必将引起社会争议和各方的利 益纠纷,而互联网专车服务作为一种新兴的运输服务 运营模式,我们不能因此而否认其存在价值政府部 门一方面要积极参与监管,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建 立行业秩序;同时应该打破利益藩篱,堵疏结合直面 挑战,创新管理模式,让百姓拥有更多获得感专车 行业也需明白,只有受到合理规范,才能成为长久得 利的行业,这才是创新与改革之间的“最大公约数”参考文献[1] 唐铭鸿•浅谈专车发展的现状及发展方向[J]. 现代营销,2014: 96-97.[2] 黄月梅.关于专车服务问题的探讨[J].交通企 业管理,2015: 6-7.[3] 李敏.专车服务模式的利弊分析和发展思路[J]. 理论前沿,2015: 202.[4] 刘彦华.互联网+出行:从厮杀到联姻[N].小康? 财智,2015: 32-34.[5] 温宇.专车市场的潜力[N].2O15: 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