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三章色彩调和

枫**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1.51MB
约31页
文档ID:592176605
第三章色彩调和_第1页
1/31

第三章 色彩的调和有对比的和谐统一才是调和 近似的、差异较小的色彩,对比很弱,不存在调和问题但过于刺激的强对比色彩,由于缺乏共性因素,也不能达到调和只有经过合理选择的具有适当对比的色彩组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色彩调和,才能产生和谐统一的色彩美感 § 3-1 一般原理1. 不强烈的色彩容易调和中性的、统一的、近似的色彩是调和的稍有对比又互相接近的色彩组合也易取得调和效果2. 按秩序变化的色彩容易调和如渐变色彩3. 色彩与表现一致时容易调和 伊顿曾这样说过:“视力需要有相应的补色来对任何特定的色彩进行平衡,如果这种补色没有出现,视力还会自动地产生这种补色正是靠这个事实的力量,色彩和谐的基本原则才包含了互补色的规律4. 感受上互相补充的色彩容易调和 § 3-2 调和的基本方法1.加强法 加灰15%加白20% 如果画面中的形象太模糊,对比太弱,给人以暧昧印象时,可通过增强各色间的明度对比,使其关系明晰和醒目起来,达到有对比的调和效果假如色相对比过分强烈而须达到调和时,可以通过加强明度或彩度的调节作用来实现。

2. 序列法 有秩序的色彩容易调和若有两色对比强烈,可采用等色阶过渡的办法,在两色之间插入一些色阶,使相互对比的色彩有序的过渡一下,即可达到调和目的 3. 反复法 一组色彩彩度较高或互为补色时,将这组色彩多次重复,画面会有秩序的缓和下来,达到调和的效果. 4. 透叠法 通过实验与想象,将两对比强烈的色应该产生的间色调配出来,此色中包含原有两色的属性因素,达到调和效果. 5. 隔离法 用第三色将两对比强烈的色隔离开,第三色常用黑、白、灰、绿、紫、金、银等中性色.也可采用一色勾勒轮廓的方法 隔离法 6. 形态调整法 调整色彩的形态可以改变色彩的对比度,达到色彩调和的目的例如,有相同面积的两块色彩,把其中一块的面积缩小,或者增大两块色彩间的距离,或者将聚集的形态改变为分散形态,或者将块面性质的形态改变为点、线、小块面等等都可以削弱色彩间的对比度,起到调和作用. 形态调整法 面积对比调和: 大面积的红色与小面积的绿色,色相上的对比通过面积的悬殊得到平衡统一高纯度的红色与中纯度的黄色得到了视觉上的平衡 7. 支配法:a. 同一明度的支配蓝橙白50%白30%蓝橙浅蓝浅橙蓝橙黑10%黑10%蓝橙深蓝深橙A. 同一支配法 蓝橙灰30%灰30%蓝橙灰蓝灰橙b. 同一彩度的支配 c. 同一色相的支配蓝橙加红加红蓝橙紫红味橙 B. 近似支配法a. 一色加进另一色的支配蓝黄加黄蓝黄绿黄 b. 两色互相加入的支配蓝黄 黄蓝黄黄味绿绿味黄蓝 第三节 色彩调和的理论在色立体上按方向和距离选色求调和 由于蒙氏色立体上的各种色彩,是在把色相、明度、彩度等要素按一定秩序组织起来的基础上产生的,色与色之间具有了一定的“被定量的秩序关系”,因此,在色立体上按照不同方向和一定距离选取色彩,可以取得调和效果。

垂直方向的调和:三个要素中,色相和彩度两个要素是相同的,只是明度有变化 水平方向的调和: 选色不通过N轴时,就会形成同一个色相上的明度相同,彩度不同的色彩组合;假如通过N轴选色时,即可获得明度相同,彩度有变化的一组互补色的组合如 5R与5BG) 倾斜方向的调和: 选色不通过N轴时,只能形成同一色相的明度与彩度同步变化的色彩组合;如果通过N轴选色,就会形成明度和彩度同步变化的补色组合如5R与10B) 外围水平方向的调和: 这类选色中,明度和彩度是大致相同的,只有色相在变化如5R、10PR、5RP、10P、5P、10PB、5PB、10B、5B) 用同一要素支配达到调和的目的 重复的调和 劳塞 (瑞士) Richard Lohse 利用级数系统的设计画面的均衡关系,运用色彩的冷暖、明暗关系来创造作品的运动起伏感 蜗牛(马蒂斯) 运用白色与黑色来调节画面使之和谐.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