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蒋英教授生平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杰出的音乐教育家、女高音歌唱家、中央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蒋英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12 年 2 月 5 日11 时 40 分在解放军总医院逝世,享年92 岁蒋英教授 1920 年 8 月 11 日生于北京,浙江海宁人氏,号群士共有姊妹五人, 蒋英排行第三 其父蒋百里先生曾任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校长;北伐时曾和唐生智、 张发奎等反蒋, 失败后被蒋介石关押南京两年;抗日战争初期出任陆军大学代理校长,直至1938 年从汉口撤退于广西途中病逝其母蒋左梅(日籍)毕业于东京产科学校蒋英四岁时全家迁往上海 1926 年至 1934 年在上海中西女学附小、附中学习 1935~1936年在上海工部局女子中学学习1936年随其父赴欧洲考察,即留德学习音乐1937 年先在德国柏林闻名于世管教严格的冯〃斯东凡尔德(von Stumpfeld )学校学习后于当年至 1942年在德国柏林音乐大学主修声乐,与姚锦新同学,师从声乐系系主任海尔曼〃怀森堡(Hermann Weissenborn) 1941~1943年因患肺病中断学习,在德国和瑞士疗养1943~1944 年在瑞士路山音乐学院声乐系学习, 先师从匈牙利歌唱家依罗娜〃 杜丽戈(Ilona Durigo ) ,学习德国艺术歌曲和清唱剧, 后师从慕尼黑音乐学院教授、著名的瓦格纳歌剧专家艾米〃克鲁格(Emmy Krueger) ,学习歌剧。
毕业后任助教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欧亚通航后即返国蒋英经数十日海上飘泊, 于 1946 年 12 月抵达上海 不久,她即在兰心大剧院(由上海市政府交响乐团主办) 举行了首场独唱音乐会,轰动上海音乐界 后又赴杭州演出, 亦取得成功 她分头接到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戴粹伦校长和南京国立音乐院院长吴伯超的邀请,热忱欢迎蒋英到校任声乐教授 此时正值之前即已认识的钱学森先生从美国回来探亲,俩人相约结婚结婚前,钱学森对蒋英说:“我是同2 情共产党的 想起国民党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置国难当头于不顾,在欧洲过着奢侈生活的情景,蒋英当即就回答他说:“哪怕你要到新疆去找共产党,我亦跟你去! ” 1947 年 9 月与钱学森在上海结婚,后随钱学森赴美国1949 年全国解放后,蒋英与钱学森抱着为祖国服务的拳拳爱国之心准备返国,但遭到美国当局的百般阻挠,受尽了各种各样的折磨,被美国软禁5 年之久,终于在1955年 9 月离开美国, 1955年 10 月回到祖国在她当年11 月 12 日填写的《回国留学生工作分配登记表》中,蒋英感慨地写道:“我回国后第一个感觉就是人民的相貌都改变了 从前从来没有看见有这么健康与快乐的人。
现在这个人民有这样伟大的领袖,我们的将来是光明灿烂的 ”翌年 2月至 1959年她在北京中央实验歌剧院任独唱演员兼声乐教员其间,曾于 1956 年参加了全国第一届音乐周的独唱音乐会,并做了《关于西欧声乐发展史》 的报告为了更好地为中国人民服务,她虔诚地拜老艺人为师,学唱京韵大鼓、单弦、京剧、昆曲,使蒋英从欧洲室内乐的金字塔走向了另一个广阔的艺术天地,她随歌剧院到阳泉为煤矿工人演唱,上街头,下坑道,或去火车站欢迎志愿军归国等,很快就成为一个深受大众欢迎的人民艺术家1959 年 9 月后长期在中央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任教直至1989 年退休其间曾于 1978 年任歌剧系副主任,为培养国家声乐和歌剧艺术人才辛勤耕耘,呕心沥血、硕果累累 1980 年 2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蒋英教授精通英语、德语,并旁及法文、意大利文、俄文,擅长钢琴和古典吉他 她在欧洲学习期间, 系统地学习了美声唱法, 阅读了大量欧洲古典文学名著, 掌握了不同时期、 不同作家的德奥艺术歌曲、法国艺术歌曲、清唱剧、受难曲等室内乐作品,同时对欧洲古典主义、浪漫主义时期以及近现代歌剧作品亦有深刻的学术见解,被我国声乐界誉为欧洲古典艺术歌曲的权威。
正由于她拥有全面的艺术修养、深厚的欧洲文学功底、 因材施教和富于哲理的辩证教学方法、再加上周密的教学计划, 使她独树一帜地培养出许多活跃在国际音乐舞台上、享誉国内外的声乐人才,如傅海静、祝爱兰、姜咏、孙秀苇、赵登峰、多吉次仁、赵登营等同时,蒋英教授以她高深的学术造诣,3 在学院开设了深受广大师生欢迎的“欧洲古典艺术歌曲发展史” 学术讲座;撰写了《欧洲声乐技术和它的发展》 、 《德国艺术歌曲》等学术论文;翻译了著名声乐家松德伯格(C.Sundberg)的《歌唱音响学》等著作;编译了舒伯特、舒曼、勃拉姆斯、德沃夏克以及法国艺术歌曲等教材;选编和译配了三册 《世界著名女高音咏叹调》 等歌剧教材为我国声乐艺术和音乐教育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蒋英教授曾任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学科编辑委员会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 北京音乐家协会理事, 中央音乐学院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学术委员会委员等职务是“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蒋英教授德艺双馨,她与钱学森先生60 余年相濡以沫,携手共同投入祖国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之中,在艺术与科学的不同岗位上,做出了卓越贡献 特别是在艺术与科学的融合, 即科学的艺术与艺术的科学建设上创造了奇迹, 树立了典范。
他们的赤子之心, 可歌可泣,堪为世人之楷模蒋英教授的不幸逝世, 是中央音乐学院和中国音乐界的一个无法弥补的损失, 为我们留下了无尽的思念 同时,蒋英教授的爱国情怀和对音乐教育建设事业的突出成就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与艺术财富中央音乐学院二〇一二年二月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