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l六章第六章--消费信用

大米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112.50KB
约24页
文档ID:602874295
第l六章第六章--消费信用_第1页
1/24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六章 消费信用,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掌握以下内容:,1.消费信用的概念及其主要形式;,2.消费信用产生和发展的理论基础;,3.消费信用风险及其理论分析;,4.控制消费信用风险的有效方法;,5.如何建立我国的个人信用征信体系第一节 消费信用概述,一、消费信用及其作用,(一)消费信用的内涵,消费信用是市场经济体制下一种重要的信用形式,是指授信机构将一种信用工具授给提出信用申请的自然人,后者将取得的信用用于家庭生活的目的消费信用的授信人可以是金融机构,也可以是商业企业、大件耐用消费品生产厂家以及房地产开发商等,(二)消费信用的主要形式,1.按授信主体的不同划分,(1)零售信用,是由商品和劳务部门提供的,可以分为普通赊欠账户、零售分期付款信用、零售循环信用和专业服务信用2)现金信用,是指金融机构对消费市场投放的信用类别的统称,主要包括分期付款式信贷和开放式循环信用工具2.按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性质不同划分,商品信用和服务信用,3.按用途划分,住房抵押贷款和非住房抵押贷款,4.按保证划分,担保贷款和信用贷款,(三)消费信用的作用,1.拉动经济增长,2.改变消费者消费观念,3.推进银行信贷制度的改革,4.推动整个社会信用水平的提高,二、消费信用的产生及其条件,1.供给条件,2.需求条件,3.观念条件,4.金融条件,5.法律条件,三、消费信用产生和发展的理论基础,1.马克思资本论的解释,2.凯恩斯的有效需求不足理论,3.持久性收入假说和生命周期假说,四、我国消费信贷的发展现状,(一)我国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发展特征,1发展迅速。

自1999年扩大个人消费信贷以来,消费信贷业务规模不断扩大,其中个人住房贷款增长迅速,汽车消费贷款也呈现较快增长势头2信贷品种呈多元化发展,方式更加灵活丰富从消费领域看,拓宽到住房、汽车、助学、医疗、旅游和耐用消费等多个领域;信贷工具方面,有信用卡、存单质押、国库券质押等多种方式;贷款期限也有不同程度的放宽,从一年短期到20年中长期贷款不等;同时贷款保证方式方面,保险贷款合作方式有较大幅度上升,占比在12左右3信贷品种发展不均衡,国有商业银行占据消费信贷市场的绝大部分较发达国家相比,虽然我国信贷品种存在差距,但基本还是具备了个人消费信贷产品体系,只是个人住房贷款占据了绝大比例,汽车贷款、其他综合贷款也发展迅速工、农、中、建四家商业银行,凭借其传统业务优势,率先开拓了消费信贷市场,据统计,四家合计占全部消费贷款余额的80左右二)拓展消费信贷的政策性建议和现实选择,1.加大农村消费信贷支持力度,农村信用社应继续加大对现有农村消费信贷品种的营销力度,适度增加农户购置生活用品、建房、治病等生活性消费信贷,同时积极扩大农村消费信贷的覆盖面,扩大农村消费信贷支持的对象和范围,如加大对乡镇企业、个体销售经营户等的资金支持力度。

2.建立健全有效征信体制,防范风险,首先,积极参与社会个人征信体系建设中国人民银行组织开发的全国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于2005年12月开始运行,各商业银行应按其要求,及时、准确和完整地报送本机构所有个人贷款、贷记卡和准贷记卡的信息,从而逐步使个人借款信息在全国内实现互联互通;,其次,加强对借款人的资信状况调查贷款审查人员要加强对借款人贷款申请材料真实性审查,对一些有重大嫌疑的借款应实地走访,要进一步完善个人资信评定标准,规范个人资信评定程序,逐步实现消费信贷与个人征信体系的科学化、标准化、程序化结合3.完善金融机构个人消费信贷操作体系 一是要简化贷款手续,提供“一条龙”服务,减少不必要的交易程序,降低金融机构的交易成本二是要放宽申办条件适当调整对借款人的限制,不应仅把借款人眼前的经济状况作为贷款决策的唯一标准,还应综合考虑其预期收入、素质和未来发展潜力等等4.市场需求和客户需求是信贷产品创新的源泉和动力,这要求银行提高对市场和客户的感知度,有针对性地对产品功能、价格策略及服务手段进行科学组合和优化如创新符合农民消费特点的消费信贷品种,如对农户可积极开展农机具贷款、住房装修贷款、小额生活贷款、打工消费贷款等消费贷款业务。

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尝试性发展新型消费信贷业务,如住房二次抵押贷款、综合循环贷款等等,同时可以考虑开发与保险相结合的金融工具和业务5.建立政府、其他商业机构与银行共同参与的消费信贷市场,三者通力合作,如政府参与消费信贷使政府资本与金融资本密切结合,弥补私人特殊消费信贷市场的不足,国家对住房、医疗、教育等制度的重大改革?熏也将为消费信贷发展奠定基础;商业消费信贷与银行密切结合,开发“个人金融超市”,有利于信贷市场的不断完善,如与保险机构的结合,有利于降低银行风险,促进消费信贷业务的专业化发展此外,各机构应大力培育良好的消费环境,加大消费信贷的宣传力度,引导合理的信贷消费第二节 消费信用风险与管理,一、消费信用风险,是指由于授信方获知信息的不充分以及所在环境的未来不确定性,而使每一次授信选择都有面临一定损失的可能性一)消费信用风险的种类,1.系统性风险,与整个经济体系相关的风险2.非系统性风险,表现为信用风险,是交易一方不能履约或不能全部履约而给另一方带来的风险二)消费信用风险的来源,1.客户履约能力出现了问题;,2.客户的履约意愿出现了问题;,3.其他风险二、消费信用风险的理论分析,(一)信息不对称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是指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各类人员对有关信息的了解是有差异的;掌握信息比较充分的人员,往往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而信息贫乏的人员,则处于比较不利的地位。

该理论认为:市场中卖方比买方更了解有关商品的各种信息;掌握更多信息的一方可以通过向信息贫乏的一方传递可靠信息而在市场中获益;买卖双方中拥有信息较少的一方会努力从另一方获取信息;市场信号显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信息不对称理论的作用,1、该理论指出了信息对市场经济的重要影响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在市场经济中所发挥的作用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突出,并将发挥更加不可估量的作用2、该理论揭示了市场体系中的缺陷,指出完全的市场经济并不是天然合理的,完全靠自由市场机制不一定会给市场经济带来最佳效果,特别是在投资、就业、环境保护、社会福利等方面3、该理论强调了政府在经济运行中的重要性,呼吁政府加强对经济运行的监督力度,使信息尽量由不对称到对称,由此更正由市场机制所造成的一些不良影响二)成本论,在成本与收益分析理论中,消费者的行为决策的标准取决于对成本和收益的判断在消费者判断其失信行为的成本小于收益时,信用风险就产生了比如购房者在付了定金后,假设房价波动了,其会根据具体情况,对成本和收益进行分析,从而决定是否履约三)法制论,信用的发展与法律制度的安排是密不可分的,消费者信用风险的产生受到法律的制约,具体来说,这些国家一般都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惩罚机制。

惩罚机制必须具备以下功能:,1.具有完整的惩罚尺度,以对不同程度的不讲信用的责任人进行相应的惩罚;,2.快速收集到不讲信用的事件信息或者举报;,3.根据所取得的证据判断真伪,并较长时期地保存责任人原始的不良信用记录;,4.对不讲信用的责任人做出按法律制度惩罚的决定;,5.将处罚决定快速通报给各执行机构;,6.接受被处罚人的申诉;,7.对诬告者诉诸法律三、消费信用风险防范,(一)建立科学的个人信用评价体系,(二)完善银行内部消费信贷管理体系,(三)建立和完善个人信用管理体系,(四)完善相关制度和法律体系,第三节 消费者信用评价,个人信用征信是指将分散在各商业银行和社会有关方面的个人信用信息加工汇总起来,形成个人信用档案信息数据库,为银行和社会有关方面了解个人的信用和信誉状况提供服务一、消费者信用评价的基本原理,(一)消费者信用评价的“5C”原则,品行、能力、资本、抵押、状况,(二)消费者信用评价内容,自然状况、职业状况、资产状况、信用情况、稳定性情况,二、个人信用评价方法,(一)主观推断法,(二)个人信用评分法,(三)个人信用计分制,(四)模型评价法,。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