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美国“新丝绸之路”战略研究

王哥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8KB
约13页
文档ID:30639657
美国“新丝绸之路”战略研究_第1页
1/13

美国“新丝绸之路”战略研究摘要 基于经济、能源以及政治三方面诉求的美国政府,在国内经济以及亚太经济格局重构的重压下,推出“新丝绸之路”计划,以期实现以经济社会发展为重点、倚重地区国家发展的战略转变该战略通过基础设施建设的硬件部分,以及促使贸易便利化的软件部分来进行双向推进,并取得了一定的战略成果一通过中美两国的“丝绸之路”战略比较研究发现,两者均存在自身的战略优势与劣势,只有合理竞争,实现包容性发展,才能更好地促进两国经济与中亚地区的共同繁荣 关键词 新丝绸之路 一带一路 美国 战略比较 2011 年 7 月,希拉里在金奈演讲中首次对外宣布了美国“新丝绸之路”计划,呼吁打造一条以阿富汗为核心,贯穿中亚至南亚的交通与贸易枢纽,并试图建立一条由其主导的“新丝绸之路” ,但因其进展缓慢而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随着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有序推进,美国“新丝绸之路”计划再次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一、美国“新丝绸之路”战略的形成背景及演进 美国“新丝绸之路”计划的出台有其深刻的社会与历史背景,亦是对阿富汗战略的重大转型,表明其战略重点由军事第一、经济第二,逐步过渡到以经济社会发展为重点倚重地区国家发展的战略转变。

(一)美国“新丝绸之路”战略背景 1.美国国内政治经济压力倍增 第一,经济压力2008 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随后引发全球金融危机,此时美国进入经济发展最困难阶段,2008 年美国 GDP 实际增长率首次出现负值,并在 2009 年 GDP 增长率降至-1.7%,2011 年虽恢复正增长,但其经济仍旧低迷,通货膨胀率不断攀升,失业率居高不下,经济压力仍然巨大,同时,在 2011 年“新丝绸之路”提出前,已进行了 11 年的阿富汗战争让美国财政难以为继,高额的战争开销对美国经济复苏产生了巨大的消极作用,美国经济复苏前景堪忧巨大的国内经济发展压力以及高昂的阿富汗战争军费开支,促使美国必须采取战略转型,因此这对 2011 年美国“新丝绸之路”计划的出台,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二,政治压力2011 年前夕,随着阿富汗战场美军伤亡人数的不断增加,以及对阿战争久拖未决,美国民众厌战情绪不断激化,反战呼声直线上升,美国民意调查显示,美国发动反恐战争的支持率从 2001 年的 88%下降到 2011 年的 58%,同时显示 56%的受访者希望美军尽快从阿富汗撤军此外,奥巴马此时正面临换届选举的压力,为争取连任的政治筹码,使美国摆脱战争泥潭,实现其撤军承诺的政治意图,进一步加速了“新丝绸之路”计划的推出。

2.阿富汗政治经济格局动荡不安 经过长达十余年的战乱,阿富汗国内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已沦为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美国虽投入一定的资金用于人道主义项目和阿富汗经济建设,但其经费支出中只有 6%用于阿富汗经济重建,而剩余的 94%却全部用于军事投入,这给美国带来了“只重反恐、不顾民生”的负面影响美国提出“新丝绸之路”也正是美国由单纯重视军事战略,向军事与经济双重战略同步发展的重大转变,并通过依靠地区国家力量开展非军事战略,为美国在阿富汗撤军后的中亚地区控制奠定基础 3.欧亚区域经济的博弈与整合 在美国专注反恐战争的十余年中,国际格局发生了新的变化,亚太地区开始悄然崛起,并逐步成为世界上最具活力的地区中国的迅速崛起、俄罗斯以及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快速发展,更使美国倍感压力为适应政治与经济层面上世界力量由西向东的转移,美国积极推进跨太平洋伙伴关系(TPP)和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TTIP) ,以期达到全球经济再平衡的目的美??开始将战略重心转向亚太地区,这为美国“新丝绸之路”计划的推出提供了基础动力二)美国“新丝绸之路”演进 1.新丝绸之路的初步雏形――大中亚计划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高等国际研究院中亚高加索研究所的弗雷德里克?斯塔尔(S.Frederik Starr)教授早在 1997 年就提出了“新丝绸之路”构想,并在 2005 年的《阿富汗及其邻国的“大中亚伙伴计划” 》报告中进行了详细论述。

美国政府在吸收了 F 斯塔尔教授观点的基础上又进行了进一步充实具体内容为:以阿富汗为中心,推动中南亚国家在经济、政治、能源、安全、交通等领域的合作,建立一个由亲美的、实行市场经济和世俗政治体制的国家组成的新地缘政治板块,从而实现美国在中南亚地区的战略利益此外,美国于 2006 年 2 月组建了南亚与中亚事务管理局,并将美国大中亚计划的目标定位为:军事上赢得阿富汗战争、政治上对中亚进行民主改造、经济上整合大中亚地区 2.“新丝绸之路”计划的正式提出 奥巴马当政后,大中亚计划进入了新的阶段2010 年 5 月,《阿富汗成功的关键――新丝绸之路战略》报告由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SIS)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中亚高加索研究所共同发布,该报告指出:通过恢复阿富汗作为欧洲、中东、南亚和东南亚之间的交通和贸易枢纽地位,巩固美国在阿富汗取得的军事成果,并将军事重点转移到经济和社会发展上2011 年 7 月,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印度金奈的演讲中首次宣布美国“新丝绸之路”战略,并于同年 9 月正式提出该计划其主要构想为:以阿富汗为枢纽,将中亚、西亚等能源资源充沛的国家与经济迅猛发展的印度,以及“小龙”和“小虎”集中的东南亚和东亚地区连接起来,从而打造一个覆盖中亚、西亚和南亚的经济、交通、贸易发展网络,从而实现区域间的资源流动与优势互补,促进整个中亚南亚及西亚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二、美国“新丝绸之路”战略的诉求   (一)美国“新丝绸之路”战略的经济诉求 1.加快阿富汗的经济重建,避免贫困与战争的恶性循环 阿富汗的孤立以及贫困,是塔利班迅速崛起的温床,阿富汗混乱及不稳定的局势使得阿富汗国内经济停滞不前,甚至倒退,政治和解难以为继,美国转以经济战略推进区域合作,是希望恶性循环不再继续,因此,美国“新丝绸之路”计划的首要目的是把阿富汗经济融入中亚地区经济发展中去,通过美国“新丝绸之路”计划的推进,使作为贸易轴心的阿富汗能够更好地吸引投资,为阿富汗人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而发展阿富汗国民经济,提高阿富汗人民生活水平,这对最大程度削弱塔利班武装力量,避免其再度控制阿富汗地区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在美国实行全球战略调整的背景下,美国已认识到,阿富汗通过自身建设获得的经济可持续发展,远比美国短期不固定的经济援助更有效,因此,美国急需通过“新丝绸之路”计划实现从经济援助到贸易创造的巨大变革,从而推进阿富汗国内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加快区域经济合作 首先,经济的发展对阿富汗社会稳定以及扩大美国在中亚地区的控制力度意义重大以经济利益来影响并控制国家间政治关系,通过经济手段不断加大对中亚地区的渗透,从而深化美国对该地区的影响。

其次,目前地区及国家间有效合作的最主要的方式就是经济合作,即以经济为切入点所以,美国构建“新丝绸之路”的战略目的是希望通过建立一个经济与能源通道,从而形成一个经济链条,使得整个中亚、南亚地区组成一个经济利益共同体,加强中亚、南亚地区间的经济合作 (二)美国“新丝绸之路”战略的能源诉求 能源作为美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血液,其安全对于美国至关重要中亚地区不仅是重要的军事战略要地,能源也是中亚地区的战略价值之一,中亚的石油天然气储备丰富,号称 21 世纪的能源基地,被誉为第二个波斯湾,目前中亚以及与其毗邻的里海地区的石油储积量约占世界总量的 18%-25%,成为仅次于中东,西伯利亚的第三大石油储积区,因此,中亚地区的能源,资源于美国而言不仅仅可以保障本国经济发展,在政治方面,可以通过控制世界能源中心,从而达到利用能源来控制其他大国的目的 (三)美国“新丝绸之路”战略的政治诉求 1.以区域经济合作为手段,加大在中亚地区的政治渗透 中亚局势与世界大国及其他重要国家的利益息息相关,控制中亚就等于控制了商路和财富,取得了与其他国家博弈的优势,美国学者曾提出:“谁控制了欧亚大陆,谁就掌握了世界的命运” 对美国来说,掌控亚欧大陆的腹地――中亚地区,是实现其全球争霸战略的前提和基础。

因此,美国与俄罗斯将不可避免地在中亚展开一场权利博弈,美国期望通过“新丝绸之路”战略,破除俄罗斯对中亚的能源控制权,从而实现削弱俄罗斯在中亚地区的影响力的目的2.以打造贸易运输通道为方式,遏制其他国家崛起   首先,美国在中国周边积极打造遏制链,强化东亚同盟体系,从海上、陆上遏制中国扩张,实现对中国的陆上包抄中国的崛起被美国视为对其全球领导地位的挑战,因此,实现对中国的陆上包抄是它赋予新丝绸之路的全新含义,通过将中亚的经济贸易通道向南拓展,从而弱化中国在欧亚大陆的战略优势,以期控制中国对中亚地区的经济影响其次,实现遏制伊朗,干涉阿富汗的政治目的美国的“新丝绸之路”计划的交通运输通道主要以南北走向为主,东西相对匮乏,此计划具有较强的遏制伊朗的目的因为伊朗作为阿富汗的邻国,与阿富汗有很强文化与经济联系,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美国试图排斥伊朗以隔绝其与中国和印度东西走向的经济交流 三、美国“新丝绸之路”战略最新进展 几年来,世界形势和美国外交战略都发生了较大变化2015 年1 月,主要负责南亚事务的美国助理国务卿比斯瓦尔发表了专门针对美国“新丝绸之路”计划的演讲,坦陈了该计划在未来的实施中可能面临的风险与挑战,但更重要的是强调了该计划是“奥巴马政府对该地区持久承诺的体现” 。

因此,依据目前美国“新丝绸之路”计划的实施进程,以及美国政府的官方承诺来看, “新丝绸之路”虽然面临着如地区内经济落后、资金匮乏、极端恐怖主义猖獗等困难与阻碍,但美国并未存在放弃实施“新丝绸之路”计划的想法美国未来将继续推进“新丝绸之路”战略,并以其为着力点,充分利用中亚、西亚以及南亚的地缘优势,从而进一步扩大和提升美国在该地区的实际影响力 “新丝绸之路”计划主要通过硬件与软件两部分来进行具体实施所谓硬件是指涵盖能源网、交通网的油气管线、电网和铁路、公路等新基础设施建设;而软件是指涉及简化通关手续、降低关税、消除区域间贸易壁垒与法律障碍的贸易协议及贸易政策等此外,此前一些原本已正在实施与推进中的地区间多边项目,也被划入美国“新丝绸之路”计划的体系中,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一)区域能源网已初步构建 中亚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及电力等能源资源,而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却长期存在能源匮乏的问题拥有 16 亿人口的南亚地区,在其经济迅速增长的同时,其对廉价、高效、可靠的能源需求不断增加,通过建立能源通道,便可将中亚能源经阿富汗输送到南亚地区,使盈余的能源从一个国家转移到另一个国家,以弥补短缺,实现两个地区的共同发展。

目前最重要的两个项目就是CASA-1000(中亚-南亚的输电线路项目)和 TAPI(土库曼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天然气管线项目) 1.土库曼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天然气管线项目(TAPI) 2012 年 5 月, “新丝绸之路”的重点工程土库曼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天然气管线项目(TAPI)取得重大突破,土库曼斯坦与印度签署天然气供应合同,同时 TAPI 项目也得到了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的支持土库曼斯坦也已在 2015 年 2 月开始建设 TAPI 管线,TAPI 管道的建造费用估计将在 76 亿美元左右,总长度将达到1735 公里,其中 200 公里管道将通过土库曼斯坦,735 公里管道将通过阿富汗以及 800 公里将通过巴基斯坦TAPI 管道的年设计输气能力高达 330 亿立方米,预期寿命将为 30 年此外,乌兹别克斯坦作为中亚重要的天然气生产国之一,目前也正积极考虑申请加入TAPI 项目,以期实现本国天然气的出口多元化 2.中亚-南亚的输电线路项目(CASA-1000) 美国积极推动中亚-南亚的输电线路(CASA-1000)项目的架设,CASA-1000 项目拟建输变电线总长逾 12000 公里,同时拟新建 3 座变电站,以将吉尔。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