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学报 哲社版年第期明末清初澳门的海外贸易聂德宁澳门又名壕镜澳,自明清以来属 广州府香山县所辖,位于县治之东南,距县城“陆路一百四十里,水路一百五十里’,①澳者,舶口也,凡海 中依山可避风有淡水可汲之处曰澳澳门之名称由来,一说是以其“澳南有四山离立,海水纵横贯其 中,成十字,曰十字 门,故合称澳 门”②另一说则谓其“澳有南北台,台者,山也,以相对,故曰澳门’,③至于其又名壕镜澳者,是谓其地“有南北二湾,可以泊船,或曰南环二湾规 圆如镜,故曰壕镜,是称澳焉’,④由于澳门长期隶属香山县所辖,故 而又有香山澳之称西方航海家称澳门为或,系以澳门之天妃 娘妈庙所在地马角石之名,引 申而用来称呼整个澳门⑤一、明中叶以后葡萄牙人对澳门的窃取和利用明中叶以前,海外诸国纷纷前来广州港与明朝进行频 繁的朝贡贸易活动当时在广州港附近,诸如新宁之广海、望 炯山、奇潭香山之浪 白、壕境 东莞之虎头门、屯门、鸡栖山等地,均 为海外诸国入明朝贡船舶 的避风寄泊所在其 中以香 山之“浪 白澳 为尤甚,乃番舶等候接 济之所’,⑥迄至明嘉靖十四年,逼罗、占城、爪 哇等海外诸国商人,以浪白澳限隔海洋,水土甚恶,难以久驻,乃重贿指挥黄庆,请于上官,移之壕镜。
由是壕镜独为舶蔽,“其舶往来,皆以澳门为津市’,⑦嘉靖册二年,葡萄牙殖 民者“托言舟触风涛,愿借壕镜地曝诸水渍贡物,海道副使汪柏许之初仅茅舍,商人牟利者渐运领镌攘桶为屋,佛朗机遂得混入,高栋飞亮,栉比相 望,久之遂专 为所 踞’,⑧及 至万 历一初年,葡 萄牙人又向香山县“岁租 银五 百两”,而 得以继续盘踞于澳门,并于此筑室建城,“雄据海畔,若一 国然,多至万余人逼罗、占城、爪 哇诸国,畏而避之’,⑨自此澳门遂为葡萄牙人窃据,成为其在东方海上贸易活动中藉以沟通印度、中国、日本以及东洋吕宋马尼拉等地海上贸易的中转口岸从世纪年代直至世纪的年代,每年春季,葡萄牙人的大 型帆船载重量在一干二百至一干六 百 吨左右,装载欧洲、印度以及东印度群岛的各种产品,从印度的果阿启航前往澳 门,于此 交换生丝、丝织品、陶瓷 以及黄金等中国货物候至冬季,葡船从澳门驶抵日本出售其从澳门购得的中国货物待来年的夏季,葡船则从日本满载 白银而 归当时日本的白银 可以用来支付葡人从澳门所购得的 中国货物,而中国的黄金则有助于葡人弥补其 自欧洲与印度贸易的长期亏损⑩据记载,到世纪 初,澳门已成为当时“中华帝国最强盛的港口,葡萄牙人每年于此 购得三千箱 的丝织 品,三千三百块的金条每块重盎司,以及七担的察香、珍珠,和大量的砂糖、陶瓷器。
’,葡萄牙人在澳门将 中国的货物运至日本出售换取白银,“可得到其投 下资本的二三倍利润’,⑩以年中国有色丝线的行情 为例,葡萄牙人在广 州购进的一价格是每担两银,运至日本长崎后 则以每担至两银 的高价出售⑩由于利之所在,葡萄牙人自窃据澳门以后,对于拓 展澳门与日本之间的贸易活动不遗余力,从而使得澳门与日本的贸易额直线上 升世纪的至年代,平均每年的 贸易额在至万两银左右,至世纪的年代,平均每年的贸易额增至万两银,到世纪年代又有更大幅度的增长,仅年明崇祯十年的贸易额就高达万两银与此 同时,葡萄牙人亦将其从澳门获取的中国货物贩运至印度的果 阿以牟取暴利据统计,世 纪年代,葡萄牙人平均每年 自澳门输往果 阿的 中国生 丝为三 千担,价值万两白银,盈 利率为左右到世纪初,葡萄牙人自澳门输往果阿的中国生丝依然有增无减,仅年崇祯八年就多达六干担,价值约万两 白银当时葡萄牙人在 东方海上贸易中的优势之 一,就是以澳门为据 点与中国进行直接的通商贸易,从 中获取其经营 东方海上 贸易所必需 的 中国货物自明代万历以来,明朝于广州每年夏冬两季举行定期的集市贸易,盘踞于澳 门的葡萄牙人因而得以每年两次进入 广州城采购其所需的中国货物。
所以,葡萄牙人正是充分利 用其窃据我国澳门的这一有利地位,在年代至年代的五十年间,将东方海上贸易之利大半揽 为己有,尤其当时中国与日本 的贸易更是为葡萄牙人所专擅为此,葡萄牙人总是竭 力垄断其在澳 门与中国进行直接通商 贸易的专利,不容他人染指然而,随着西方殖 民列强 的陆续 东来,葡萄牙人在东方海外贸易中的既得利益,相继受到了来 自西班牙人、荷兰人以及英国人的竟争与威胁,并且为着争夺澳门而 展开 了激烈的 贸易战二、西方殖民列强 围绕澳门而展开的贸易战西班牙人于年占领马尼拉以后,也试图效法葡萄牙人窃取澳门一样,在中国沿海地区获取一个 能够与中国进行直接通商 贸易的据 点,年明万历五年马尼拉的西班牙殖 民当局遣使乘船驶抵厦 门、漳州等地,企 图在 福建沿海寻 觅一处与 中国进行直接通商贸易的据点,结果 为明朝所拒但是西班牙人始终没有放 弃与 中国进行 直接通商贸易的企 图,年明万历廿六年,二艘来 自马尼拉的西班牙船只“径抵壕镜住泊、索请开贡督抚司道咸谓其越境违例,议逐之诸澳番亦谨守澳门不得入”于是西班牙人“遂就虎跳门,径结屋群居不去,海道副使章帮翰伤兵严谕,焚其聚落次年九月,始还东洋’,⑩葡萄牙在欧洲本土自年后就为西班牙所兼并,但盘踞于澳门的葡萄牙人却不容马尼拉的西班牙人染指其对华直接贸易的专利,并且反而乘西、葡合并之机,从澳门向马尼拉贩运中国货物。
尤其是在世纪的至年代,由于当时荷兰殖 民者 占据我国台湾,于此围追堵截从福建沿海前往马尼拉贸易的中国商船,从而迫 使中国商人不得不经由澳门的葡萄牙人之手向马尼拉运销生丝、丝织 品等中国货物年从澳门驶往马尼拉的葡船多达十艘,年葡船自澳门与马尼拉的贸易额高达万比索,其 中生丝和丝织 品就有万比索⑩据估计,这段时间葡萄牙人在澳门与马尼拉 的贸易额总计约有万比索⑩在这一时期,澳门的葡萄牙人成为马尼拉西班牙人所需 中国货物 的主要供给者,因而得以在马尼拉 出售 中国货物 时任意抬 高价格,并要求西 班牙人必须用现 金支付货款,否则就要将货物直接运往美 洲墨西哥去为此,马尼拉的西班牙人特上书西班牙国王,控诉澳门的葡萄牙这种损人利己的行 为,指责··这种行 为使马尼拉的西 班牙人蒙受了巨大的损失和伤害‘,于是,西班牙国王遂于年下令中止澳门与马尼拉之 间的贸易往来,以遏止澳门的葡萄牙人从中牟取暴利荷兰殖民者于年首航驶抵印尼的爪哇岛,开始跻身于东方海上贸易竞争的行列荷兰人的东来,直接威胁到葡萄牙人在东方海上贸易的既得利益年荷兰人的船只首次驶抵澳 门,欲入广 州城与明朝进行通贡贸易对此,澳门的葡萄牙人竭力加以阻挠,尽其所能地排斥荷兰 人与中国进行直接贸易的机会。
中国史籍对荷兰 人的首次来华有如下记载“红毛鬼不知何国,万 历廿 九年冬,大舶顿至壕镜⋯⋯澳夷 指葡萄牙人数洁 问,辄译言不敢为寇,欲通 贡而已当道谓不宜 开端,李榷 使召其 酋入 见,游 处会城,一月始还诸夷在澳者,寻共守之,不许登岸,始去’,⑩年月,两艘荷兰船只再次驶抵澳门,入市澳门不成,便在海上虏掠 了一艘 自澳 门驶 往日本 的葡船,船 上载 有 中国生丝物 品价值达万荷兰盾此后,荷兰人曾数次谋取澳 门,然而葡萄牙人戒备森严,使荷兰人无隙可入很显然,荷兰人之所以再三谋取 澳门,目的在于欲将葡萄牙人取而代之,从而独占对华直接通商贸易之 利但是,当时葡萄牙人业已窃据澳 门独揽与中国进行直接通商 贸易的专利,而西班牙人亦据 有 东洋吕宋,于此 极力招徕中国商船前往交易,从而间接地与中国进行通商贸易葡、西双方为维护其既得的对华贸易利益,故而竭尽全力排斥荷兰人参与对华贸易的机会所以,荷兰 人 东来之 初,“尝抵吕宋,吕宋拒不纳又之香山,为澳夷所阻,归而狼 卜累年矣’,尽管如此,荷兰 人仍然伺机夺取澳门自年荷兰人占领爪哇的雅加达,改其地名为巴达维亚以作为荷兰 东 印度公司 的大本营之后,对于澳门更是志在必得。
为此,东印度公司的第三任总督燕·彼 得逊·昆亲 自制定了一个独占对华 贸易的战略计划,拟 采取军 事行动,一是将葡萄牙人驱 出澳 门,二是袭击马尼拉湾 的西班牙舰 队,进而最后完成对 中国贸易的垄断⑩年月,由八艘战船组成的荷兰舰队从巴达维亚启航直取澳门,结果招致葡萄牙的顽强抵抗,荷兰人伤亡惨重,大败而退同时袭击马尼拉湾的计划亦以失败告终于是荷兰人遂入据澎 湖,随后又于年侵 占了我国的台湾南部英国人在世纪 初期的对华贸易竞争中尚无立足之地,但亦始终没有放弃其打开对华贸易门户的尝试在至年间,英国人曾一度成 为荷兰人的同盟者,一道联合进攻葡萄牙人在澳 门的据 点,并与荷兰航 队一起 游弋于台湾海峡地区虏掠 中国商船以及自澳门驶往日本贸易的葡船但是,自荷兰人侵占我国台湾,并以此 为据点招诱中国商船前往交易从而间接地与中国进行通商 贸易之后,就竭 力排斥英国人与之分享这 一利益直到世纪年代以后,随着葡萄牙东方殖民帝国的衰 落,英 国人才得以乘隙获得前往澳门进行通商贸易的机会年,英国商船“伦敦号”受葡 萄牙人之 雇,从 印度 的果 阿载货运 往澳门,是年月,“伦敦号”驶抵澳门,随船的两名葡萄牙代表禁止英国人在澳门上岸,但英国人却私自登岸,并在岸上搭棚买卖货物,停留了近三个 月之久。
为 了便于日后再 来中国通商,英国人还向中国商人表示,愿将货物比葡萄牙人低一半的价格 出售,并希望中国官员允许 他们在广州附近交易勺年明崇祯十年,又有四艘英国船只驶抵澳门,为葡萄牙人所阻,无法在澳门贸易于是,英船遂由虎跳 门迫近 广 州,“声言求市其酋招摇市上,奸民视之若金穴,盖有大姓为之主者当道 鉴壕镜事,议 驱 斥,或 从中挠之会总督张镜心初至,力持不可,乃遁去’,⑥据 当时中国官府声称,此次英船被逐,是 由于澳门的葡萄牙人从中作梗、拨弄是非之所致··三、中国商人在澳门海外贸易中的作用澳门之所以成为当时西方殖民列强在东方海上贸易竞争中的一个 焦 点,关键在于它是 当时海外各国直接进行对华贸易的首要 门户明代后期,明朝将海外各国朝贡贸易的口岸局限于澳门一隅,同时每年夏冬两季在广州举行定期的集市,允许海外朝贡贸易商人入城交 易葡萄牙人以其窃据澳门之便,久擅直接对华 贸易之利据年荷兰东印度公 司驻台湾总督彼得·内茨关于中国贸易问题的一份报告 中说,当时葡萄牙人在澳门,“每年两次去广 州买货,他们确从这种通商中比马尼拉的商人指西班牙人和我 们 指荷兰 人获得更多的利润因为他 们在 中国驻 了很久,积 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这使他们所得到 的货物,质量比别人好,品种比别人 多,他们也有机会照 他们的特殊需要定制货物,规定 出丝绸的宽度、长度、花样、重量,以适应日本、东印度和葡萄牙市场 的需要。
’,⑥实际上,澳门海外 贸易的主体并非葡萄牙人,而是中国商人如果离开 中国商人的参与,葡萄牙人在澳门将一事无成明朝 自隆、万以来,将中国商人 出洋贸易口岸限制在福建漳州的海 澄 月港,然 而 闽广商人潜往澳门与葡萄牙人私通贸易者却日繁有徒,彼此间相倚为利,广通贸易在澳 门的葡萄牙人正是从这些 私通贸易的中国商人手 中,源源不断地 获取 中国商品贩运至海外牟取 暴利的对此,明朝“吏其土者,皆畏俱莫敢洁,甚有 利其宝货,佯禁而 阴许之者’,③是故,葡 萄牙人在澳门与中国商人的走私贸易曾兴盛一 时,明朝 虽 一再严厉禁止,“然夷人金钱 甚伙,一往而利数十倍,法虽严不能禁也’,⑩不仅如此,中国商人还 巧立各种名目从 中往来 交 易,使 得 明朝官 府 为此颇感棘手据万历四十一年两 广总督张鸣冈奏称“闽广奸人窜入澳中,搬唆教诱,则提防之难,至近日白瞻 甚行在 闽者以贩米 为名,拒之 则病 邻,而不拒则交通百 出 在粤者以贸货为名,禁之 则阻绝生理,而不禁则通澳通楼,弊不胜 究、法不胜设’,⑩至崇祯一初年,仅在澳门“私货通夷”的闽商,竟多达数万人⑩”中国商人在澳门的海外贸易活动中发挥着 沟通 内外商货往来交易的桥梁作用。
澳夷言语不通,必须通事传译,历来俱以在澳门行商 传宣语言’,⑧这些 充当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