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歼-十的研制过程及对我国的影响

wt****50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8KB
约6页
文档ID:35425187
歼-十的研制过程及对我国的影响_第1页
1/6

歼歼-十研制背景及过程十研制背景及过程西方按其划分战机的方法,将歼-10 划分为典型的第三代战斗机,认为它是中国第一种 装备部队的国产第三代战机(实际作战性能已达到差不多 3.5 代战机——美国意义上的) 、 第一种真正兼有空优/对地双重作战能力的国产战机 当今世界,空军战机配置先进 合理的国家,均采用高低搭配的方式,如法国的“阵风”和“幻影” 、瑞典的“雷”和“鹰 狮” 、俄罗斯的苏-27 和米格-29 等其中美国 F-15 加 F-16 的高低配置方案,也为中国所接 受,歼-10 就扮演了低的角色,当然也或多或少地瞄准了 F-16 的设计 在设计研制过 程中,需要解决数字线传三轴静不安定控制、翼身融合、大推力涡扇发动机这三个第三代 战机的主要技术特征,工作艰巨外界传闻比较集中的说法认为,这时中国从国外得到一 些较重要的援助,以色列向中国提供了改进自 F-16A 的“狮”轻型战机的样机和技术资料, 歼-10 正是以色列战机“狮”的中国翻版但事实上,歼-10 的方案确定(1984 年)与“狮” 是同一时间,歼-10 参考“狮”的说法并不属实事实上,歼-10 的很多技术来源于上世纪 60 年代设计的歼-9 战斗机。

[编辑本段]研制背景歼-10 研制于 20 世纪 80 年代,当时正值冷战时期,因此其身上不避免的带有当时的 痕迹,冷战期间,中国空中防御最大的威胁是超音速轰炸机,随着航空技术的进步,现代 超音速轰炸机如图-22M“逆火”拥有较大的航程和作战半径,并且凭借其完善的航空电子 设备,在夜晚及恶劣气气候条件下在低空以复杂地形为掩护,进行高速突防,在深入上千 公里纵深后用空地武器攻击我方重要目标,考虑到空地武器精度越来越高,威力越来越大, 射程越来越远,可能少数轰炸机就可能造成较大的损失,因此防御此类目标最好的办法就 是御敌于国门之外,在其边境或者我方近纵深地区就将其拦截,因此这就决定了我国空军 歼击机应该具备良好的超音速性能,以能够快速飞,迅速抵达战区拦截目标上世纪初 80 年代初我国研制了歼-8B 型歼击机,该机主要用来拦截低空高速入侵目标,其最大时速可 达 M2,在我国首次配备了采用数据链的半自动化截击引导系统,大大提高了该机截击高 速入侵目标的能力 不过当时前苏联第四代歼击机苏-27 已经装备部队,与以前的前 苏制前线歼击机相比,该机航程远、机动性能好,火力强,机载设备较为先进,可以为轰 炸机提供较长距离的护航任务,也就是说苏-27 可以在预警机的支援下,在轰炸机前形成 一道拦击线来阻挡我国空军歼击机对其轰炸机的拦截,而以歼-8B 的各项性能来看,要想 打破其拦击线非常困难,因此我国空军需要一种这样的歼击机;即具备良好的拦截性能, 又要具备良好的机动性能,以便能够突破苏-27 的防御,拦截入侵的轰炸机。

这意味着这 种歼击机与歼-8B 相比,要有代的提升,包括气动布局、航空电子、机载武器都有质的提 高因此新型歼击机不但对于我国空军并且对于我国航空工业以至整个国防工业都有着重 要的意义 [编辑本段]研究历程歼-9 战斗机方案设想图歼-10 的项目验证研究从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当时由成都飞 机公司和第 811 飞机设计所基于流产的歼-9 型战斗机进行设计原歼-9 项目是为设计一种 速度达到 2.5 马赫带鸭翼的三角翼空防型战斗机,其作战目标是原苏联的米格-29 和苏- 27最初的计划要求,后来发生了重大变化,于是 1988 年重新将这款新型战斗机的设计定 位在一种采用新技术的中型多用途战斗机上,以替换中国空军庞大的歼-6、歼-7 和强-5 机 队,并有效应对当时同类型的西方战斗机 虽然中国和以色列官方都否认双方在新型 战斗机的研发上进行了合作,但普遍的猜测认为,在美国于 1987 年向以色列施压,促其放 弃了国产“狮”战斗机项目后,以色列将该项目的先进研究成果转让给了中国并且,非 官方的中国媒体也声称歼-10/“狮”确实从一开始就是中以两国的共同研究项目但是,考虑到两国不同的政治背景和歼-10 与“狮”不同的作战需求,似乎又不能肯定双方存在 过合作。

因为,在上个世纪 80 年代,中国空军追求的是空防型战斗机,而“狮”的设计重 点是对地攻击,空战能力只是其次要考虑同时,中国新型战斗机的设计尺寸要大于并重 于“狮” ,以充分利用其推力为 12.5 吨的发动机而事实上,歼-10 方案定型于 1984 年, 而“狮”式则于 1986 年首飞,两者是同时研制的, “狮”式不可能为歼-10 项目提供技术 支持除源自歼-9 的设计基础外,装备了 F-16A 的巴基斯坦空军也有可能向中国提供了部 分先进技术信息1990 李鹏总理视察新机研制的照片最早出现的可能是歼-10 的照片,是 1991 年航空工业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航空工业四十年》图文集该书中有一张“1990 年 2 月李鹏总理听取林宗棠部长关于新机的研制汇报”的照片,照片中在歼-8II 型原型机模型 旁有一架采用带鸭翼的战斗机模型,被认为是歼-10 最早的构型报道称,歼-10 的研制 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就提上日程,八十年代中期经过多次方案论证后决定用途 然而 可能是由于在研制中遇到困难,歼-10 在发展过程中不得不作了过多修改,以适应中国空 军不断改变和提高了的战术需要这无疑导致了歼-10 战斗机最后的外形与早期设计有脱 胎换骨的变化,歼-10 也从最初设计的一种单纯的空中优势战斗机演变为一种多用途战斗 机。

1996 年,我国首度公布了一张歼-10 的风洞测试模型的照片中国自行研制歼-10,一 直是军方的高度机密,有关歼-10 的消息管制极严1999 年 5 月,某研究所助理工程师郭 某,为了向网友显示自己掌握的国产先进战斗机的专业技术水准,在互联网上散布有关消 息,同年 9 月 23 日,郭某因泄露国家秘密罪被成都市武侯区中级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八个月直到 3 年后,国内媒体公开报道歼-10 ,而军方已默许解密民间有关歼-10 的消息 愈来愈多,2002 年 4 月 4 日举行的第三届国防电子展上,有参展商的海报上更出现了一幅 歼-10 图片随后歼-10 将会在珠海航展上公开亮相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广为传播开来 歼-10 首架原型机歼-10 的首架原型机可能于 1996 年中期就首飞了,而中国官方报道的首 飞日期是 1998 年 3 月 23 日但实际上,在后一个日子上天的是经过重大改进的 3 号原型 机为向项目发展提供样机,共生产了五架供飞行测试的原型机(机号 1003-1007)和两架地 面测试平台(机号 1008-1009).两架预生产型歼-10 中的首架于 2002 年 6 月 28 日首飞成功。

从 2003 年 2 月开始,至少七架(机号 1010-1016),也可能是 10 架预生产型歼-10(可能没有 装备雷达)陆续提供给了中国空军其中的几架目前正由中国空军的作战部队进行作战测试 和评估,而其余的几架则留在位于陕西阎良的中国空军试飞训练中心用于最后的项目发展 阶段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歼-10 的四余度电传控制系统四余度电传控制技术在西方 国家已发展成熟并应用到他们的第三代和第四代战机上而歼-10 是世界上唯一一种在试 飞时,没有因为这种电传控制系统而失事坠毁的战机,体现了歼-10 可靠和优异的操控性据报道,歼-10 的飞行测试于 2003 年 12 月全面完成,并获得了生产许可证首批 50 架歼-10A 可能已经开始生产首个装备歼-10 的战斗机团(可能归驻中国西南、印度当面的 第 44 航空师)将于 2005 年底形成初始作战能力估计中国将生产至少 300 架歼-10,但这 一数量仍只能是其空军装备的数千架歼-6、歼-7 和强-5 中的一小部分据称,成都飞机工 业集团公司的歼-10 月产量为两架 作为单座歼-10A 基本型的补充,一种双座的改型 (歼-10S/AS)也于 2003 年 12 月进行了首飞。

改进机加长了机身,以容纳后座舱和增大机内 油箱的载油能力虽然官方声称该机是歼-10 的教练型,但改型机的外观特征表明该机并 不是教练机,而是意在发展一种新的打击型战斗机,或者是歼-10 的电子战和防空压制型 号 2009 年,一种歼-10 改进型出现在世人面前与歼-10 基本型号相比,该机在空 速管、机头、垂尾上的设计明显不同,此前出现在 FC-1“枭龙”战斗机上的 DSI 进气道更 是引人瞩目后该机被以歼-10B 的代号公开外界猜测该机较歼-10A 战机性能上又有重 大提升,但目前尚未有该机研制定型及装备部队的消息 和印度的“光辉”一样,中 国也计划发展新型战斗机的海军型歼-10C据称,中国海军更希望装备一种双发动机舰载战斗机因此,歼-10 有可能重新设计,并使用两台俄罗斯克里莫夫公司的 RD-93 型发动 机考虑到海军型战斗机的采购量有限,因此该方案无疑效费比欠佳中国海军为此更倾 向于使用俄罗斯的苏-33,但也要看谈判情况据报道,歼-10 的舰载机型已经在大连停靠 的瓦良格号航母上进行试验 除了满足中国空军自身的需求,歼-10(外销型)极有可能 在国际军火市场上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

但从目前来看,中国将歼-10 推向国际市场的迹 象开始明显,在此次珠海航展上高调露面有种说法是中国已经卖 36 架给巴基斯坦,但是 单价极低,不到 2000 万美元 [编辑本段]总体布局外界根据资料和设想图判断推测,歼-10 是一种单发单垂尾 10 吨级中轻型空中优势多 用途战机,采用国际上新一代战机流行的机腹进气、双三角中单翼加三角前翼的近耦合鸭 式气动布局,其优点是既能发挥三角翼飞机高空高速的优势,又通过前翼增加升力,保证 中低空亚音速格斗的机动性并大幅缩短起降距离这些推测反映了歼-10 的作战任务与 “狮”有所不同:“狮”采用下单翼和固定式进气道,以战场遮断为主,夺取制空权为辅; 而歼-10 则是中单翼,带中心激波锥的二元可调进气道,强调低空空战格斗性能和高空高 速的机动性,并兼有对地攻击性能而且因为进气口前移,进气道略带 S 形(涡轮叶片不至 于一览无遗,可以降低发动机的雷达反射回波),翼身融合体更加饱满,所以歼-10 的隐身 性能和内部油箱容量也更佳歼-10 前起落架为双轮,考虑了粗暴着陆的需求主起落架 在机身下方,让出了宝贵的机翼下方空间,便于携带更多外挂武器,外挂点为 11 个。

歼-10 外挂副油箱最大 4100 升(1500×2、1100×1)这些数据表明,歼-10 除维持正常平 飞外,还有足够的推力来满足执行各种机动动作的需要,使水平加速、爬升、盘旋等性能 均有较大提升,甚至可以在空中格斗状态下毫不费力地垂直向上爬升 歼-10 在沿袭 歼-9 的鸭式布局基础上,采用了类似于“狮”式战斗机于上世纪 80 年代初期设计时的气 动布局,但为了满足中国空军的要求而进行了修改,采用了中国新型战斗机最初设计时的 大尺寸和大重量 歼-10 采用大三角翼加鸭翼布局(翼展比后者长一米多,翼面积增加 15~18%)同时,歼-10 保留了“狮”(还有瑞典的“鹰狮”)采用的活动翼面技术:外翼前 缘为机动襟翼,固定内翼在全动鸭翼的配合下产生绝佳的气动性能常规飞机的水平尾翼 位置被三角翼后缘的四块活动副翼所占据翼尖部分没有设置用于轻型空空导弹的挂架, 这一点与“狮”和“鹰狮”不同 歼-10 布局最为称道之处是它的翼身融合通过精 心设计主翼与机身中部结合处的曲面,既增加了机内容积(用于载油、装备,以及为尔后发 展预留空间),也有效利用了它带来的空气动力增升效果主翼后部机身两侧没有安排其他 结构,这再次体现了翼身融合的设计理念,只是在尾喷管前端机腹下加装了两片外斜腹鳍。

这两片腹鳍用于战机大迎角飞行时,配合高大的垂直尾翼保持飞机的稳定性与“狮”相 同的是,歼-10 也设计了四。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