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思修考试重点归纳大一思修考试重点归纳绪论:1、当代大同学的历史使命;当代大同学担当的是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宏大复兴的历史使命2、明确当代的同学成才目的;成为德智体美全面进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立者和接班人,是历史进展对大同学的必定要求,是党和人民的殷切盼望,也是大同学需要确立的成才目的〔1〕德是人才素养的灵魂〔2〕智是人才素养的根本内容〔3〕体是人才素养的根底〔4〕美是人才素养的综合表达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①稳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训练人民②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抱负〔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宏大复兴〕凝聚力气——是社会主义价值核心体系的主题③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是社会主义价值核心体系的精华④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稳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根底——是社会主义价值核心体系的的根底第一章1、抱负的含义;抱负作为一种精神现象,是人类社会理论的产物抱负是人们在理论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将来社会和自身进展的憧憬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表达。
2、信念的含义和特征;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肯定的认知根底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移并身体力行的心理看法和精神状态信念是对抱负的支持,是人们追求抱负目的的强大动力3、抱负与信念之间的关系:在人的生命历程中,抱负和信念总是如影随形,互相依存抱负是信念的依据和前提,信念那么是实现抱负的重要保障在许多状况下,抱负亦是信念,信念亦是抱负当抱负作为信念是,它是指人们确信的一种观点和主见:当信念作为抱负时,它是与奋斗目的相联络的一种憧憬和追求4、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抱负:①坚决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②坚决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③坚决实现中华民族宏大复兴的信念5、实现抱负的根本途径:勇于理论、艰辛奋斗其次章1、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爱国主义表达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沉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它是调整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那么和法律标准,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2、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与当代大同学的爱国主义:〔1〕人有地域和信仰的不同,但报效祖国之心不应有差异〔2〕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
〔3〕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要始终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3、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在五千多年的进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英勇、自强不息的宏大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2〕团结统一〔3〕爱好和平〔4〕勤劳英勇〔5〕自强不息4、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时代精神: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进展的,是表达民族特质,顺应时代潮流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的总和内涵:①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②改革创新是进一步解放和进展生产力的必定要求③改革创新是建立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④改革创新是落实科学进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①必需大力推动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方面的创新②要自觉投身于改革创新的宏大理论1、大同学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p632、大同学要确立主动进取的人生看法;p663、价值观与人生价值的含义;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局部,是人们在理论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它打算着人们理论活动的目的,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对生活的看法:人生价值:一种特别价值。
是人的生活理论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4、人生价值的标准;看一个人是否以自己的劳动和聪慧才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真诚奉献,为人民群众尽心尽力效劳5、人生价值的评价;〔1〕坚持力量有大小与奉献须尽力相统一〔2〕坚持物质奉献与精神奉献相统一〔3〕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4〕坚持动机与效果相统一6、科学对待人生环境,促进自我身心的和谐,促进个人与别人的和谐保持心理安康的途径和方法有:〔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2〕把握应对心理问题的科学方法〔3〕合理调控心情〔4〕主动参与集体活动,增进人际交往促进个人与别人的和谐根底:〔1〕公平原那么公平待人是促进个人与别人和谐的前提〔2〕诚信原那么诚信是促进个人与别人和谐的保证〔3〕宽容原那么宽容是促进个人与别人和谐必不行少的条件〔4〕互助原那么互助是促进个人与别人和谐的必定要求1、道德的起源;p902、道德的本质;道德作为一种特别的社会意识形式,归根究竟是由经济根底打算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3、道德的功能和社会作用;功能:道德的功能是指道德作为社会意识的特别形式对于社会发展所具有的成效与力量道德的功能集中表现为,它是处理个人与别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标准及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重要精神力气。
在道德的功能系统中,主要的功能是认识功能和调整功能①道德的认识功能是指道德反映反映社会现实特殊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成效与力量②道德的调整功能是指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订正人们的理论活动,协调人们之间关系的成效与力量道德的社会作用:1) 道德可以影响经济根底的形成、稳固和进展2) 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进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力气3) 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和进展有着重大的影响4) 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5) 道德是进步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进展的内在动力6) 在阶级社会中,道德是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4、人类道德进步的主要表现;①道德在社会生活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对于促进社会和谐与人的全面进展的作用越来越突出:②道德调控的范围不断扩大,调控的手段或方式不断丰富、更加科学合理:③道德的进展和进步成为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5、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1)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2)推崇“仁爱〞原那么,追求人际和谐3)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4)提倡言行全都,强调遵守诚信5)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抱负的实现看作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
6)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提倡道德主体在完善自身中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道德建立的关系;p1017. 、社会主义道德建立;社会主义道德建立要以为人民效劳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那么道德建立的核心,即道德建立的灵魂,它打算并表达着社会道德建立的根本性质和进展方向,规定并制约着道德领域中的种种道德现象道德建立的核心问题,本质上是“为什么人效劳〞的问题①为人民效劳是社会主义经济根底和人际关系的客观要求②为人民效劳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安康进展的要求③为人民效劳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建立的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他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记④为人民效劳表达着社会主义道德建立的先进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的统一在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中,集体主义原那么是指导人们行为选择的主导性原那么,这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立的必定要求①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②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冲突时,必须坚持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个人应以大局为重,使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在必要时,为集体利益做出牺牲③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值利益8、我国公民根本道德标准。
老实守信是公民道德建立的重点第五章1、公共生活的特点:〔1〕活动范围的广泛性;〔2〕活动内容的公开性;〔3〕交往对象的冗杂性(4)活动方式的多样性;2、维护公共秩序的根本手段:道德和法律3、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1〕文明礼貌〔2〕助人为乐〔3〕爱惜公物〔4〕爱护环境〔5〕遵纪遵守法律4、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1〕正确用法网络工具〔2〕安康进展网络交往〔3〕自觉避开沉迷网络〔4〕养成网络自律精神5、《治安管理惩罚法》的主要内容:〔1〕违背治安管理行为违背治安管理行为是指扰乱社会秩序,妨害公共平安,侵害公民人身权利,侵害公私财产,情节细微尚不够刑事惩罚的行为《治安管理惩罚法》第三章将“违背治安管理的行为〞细分为“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平安、侵害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和妨害社会管理〞共4类,110多种行为〔2〕治安管理惩罚种类《治安管理惩罚法》规定的治安管理处罚种类有警告、罚款、行政拘留、撤消公安机关发放的答应证、限期出境或者驱除出境〔对违背《治安管理惩罚法》规定的外国人适用〕等〔3〕治安管理惩罚程序〔4〕听证程序和救济程序〔5〕治安管理惩罚的执法监视第六章1、职业道德的含义和内涵;职业道德是指从事肯定职业的人在职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那么。
2、职业道德的根本要求; 1. 爱岗敬业 2.老实守信 3办事公正 4.效劳群众 5.奉献社会3、《劳动法》的相关内容;p1514、大同学的择业与创业观;树立正确的择业观;〔1〕树立崇高职业抱负,重视人生价值实现〔2) 服从社会需要,追求长远利益〔3〕打下坚实根底,做好充分预备树立正确的创业观;〔1〕要有主动创业的思想预备〔2〕要有敢于创业的士气〔3〕要进步创业的力量5、爱情的本质;所谓爱情是一对男女基于肯定的社会根底和共同的生活抱负,在各自内心形成的互相爱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一种剧烈、纯真、专一的感情性爱、抱负和责任是构成爱情的三个根本要素6、恋爱中的道德要求;〔1〕敬重人格公平〔2〕自觉担当责任〔3〕文明相亲相爱7、结婚的法定条件;〔1〕必备条件;①必需男女双方完全自愿②必需到达法定年龄〔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③必需符合一夫一妻制〔2〕制止条件;①制止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结婚②制止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的人结婚第七章 1、法律的一般含义;①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明施的行为标准②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达③法律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打算2、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根本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我国全部现行法律标准根据肯定的标准和原那么划分为不同的法律部门,并由这些法律部门所构成的具有内在联络的统一整体。
如今,我国以宪法为核心,以涵盖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和非诉讼程序法等7个法律部门的法律为主干,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3个层次法律标准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根本形成,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根本做到有法可依,有力地保障和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进展3、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①法律制定②法律遵守③法律执行④法律适用4、社会主义法治观念的主要内容;〔1〕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2〕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立的根本保证〔3〕社会主义民主法治互相依存、互相促进5、法律思维方式的特征;讲法律、讲证据、讲程序、讲法理第八章1、我国宪法的特征和根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