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市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地理位置处于东经 115°13′—126°04′;北 纬 47°05′—53°呼伦贝尔市土地面积 25.30 万平方公里,东西约 639 公里,南北约 700 公里呼伦贝尔市东部以嫩江为界,与黑龙江省为邻,南部与兴安盟接壤;西部、西 南部与蒙古国交界;北部、西北部以额尔古纳河为界与俄罗斯相望 呼伦贝尔市辖 6 市 7 旗,73 个镇,47 个乡,37 个苏木其中,有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三个少数民族 自治旗 呼伦贝尔行政公署驻地海拉尔 呼伦贝尔为高原地貌,大兴安岭呈 南北向纵贯,形成三大地形:山岭、低山丘陵、河谷平原大兴安岭东部为低山丘陵与河 谷平原地貌,海拔高度为 200 米~650 米,土壤以黑土为主,耕地面积占呼伦贝尔市的三 分之二;中部为大兴安岭沙地林区,海拔高度为 800 米—1700 米;西部为大草原,海拔高 度 600 米—800 米 呼伦贝尔由额尔古纳河、嫩江两大水系形成的水资源总量为 272 亿立方米,共有大小河流 3000 多条;地下水资源 14.6 亿立方米;河流水能理论蕴藏量 246 万千瓦 呼伦贝尔的气候特点:呼伦贝尔是我国最高纬度地区之一,寒温带和中温 带大陆气候特点显著。
呼伦贝尔盟年平均气温为-5℃~2℃ 大兴安岭东南麓盛产大 豆、玉米、水稻、薯类;大兴安岭林区林木繁盛,主要树种有兴安落叶松、白桦、柞树、 樟子松及各种菌类、野果类、蕨菜、黄花等山野菜,野生着鹿科、狐科、貂科、犬科、猫 科、熊科、鼬科及品种繁多的禽类;大兴安岭西为牧区,以畜牧业为主要产业,主要牲畜 为牛、羊、马、骆驼 呼伦贝尔市地下矿产资源有煤、铁、铜、铅、锌、铝、金、 银、铼、钷、铟、镉、硫铁、芒硝、莹石、重晶石溴、水泥灰岩、天然碱、熔剂用白云岩 和玛瑙等 21 种 呼伦贝尔市得名于境内呼伦湖(亦称达赉湖)和贝尔湖地处东经 115°31′~126° 04′、北纬 47°05′~53°20′东西 630 公里、南北 700 公里,总面积 25.3 万平方公里, 占自治区面积的 21.4%,相当于山东、江苏两省面积的总和南部与兴安盟相连,东部以 嫩江为界与黑龙江省为邻,北和西北部以额尔古纳河为界与俄罗期接壤,西和西南部同蒙 古国交界边境线总长 1723.82 公里,其中中俄边界 1048 公里(不含未定界部分) ,中蒙 边界 675.82 公里 2002 年,呼伦贝尔市辖 13 个旗市区,其中有 1 个区(海拉尔区) ,5 个市(满州里市, 扎兰屯市,牙克石市,根河市,额尔古纳市) ,7 个旗(阿荣旗,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 鄂伦春自治旗,鄂温克自治旗,新巴尔虎左旗,新巴尔虎右旗,陈巴尔虎旗) ,74 个镇 (含两个矿区)23 个乡(其中 13 个民族乡) ,25 个苏木(其中一个民族苏木) ,36 个街道 办事处。
呼伦贝尔市人民政府驻海拉尔区 呼伦贝尔市是多民族的聚居区,全市共有 32 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为 458 186 人,占 人口总数的 17.3%自治区 3 个少数民族自治旗都在呼伦贝尔市,在全自治区 19 个民族乡 (苏木)中,呼伦贝尔市占 14 个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是全国面积最大的一个地级市也是世界上土地管辖面积最大的 城市1999 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区;2001 年 10 月 10 日,经国务院批准设 立地级呼伦贝尔市;2003 年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全国双拥模范城2007 年被国家评 为中国魅力城市,获得最具民族特色城市奖呼伦贝尔草原是世界四大草原之一,别称为 世界上最好的草原本世纪初发现呼伦贝尔地下石油资源呼伦贝尔市总面积 25.3 万平方 公里,相当于山东省与江苏省两省之和东邻黑龙江省,西、北与蒙古国、俄罗斯相接壤, 是中俄蒙三国的交界地带,与俄罗斯、蒙古国有 1723 公里的边境线,有 8 个国家级一、二 类通商口岸,其中满洲里口岸是全国最大的陆路口岸全市辖 1 个区、5 个县级市、4 个旗、 3 自治旗,总人口 270 万市委、市政府所在地为海拉尔 呼伦贝尔境内生活着 蒙古、汉、回、满、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俄罗斯、朝鲜等 32 个少数民族,全国三个 “三少”民族自治旗均在呼伦贝尔市。
呼伦贝尔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东部,总面积 25 万平方公里如果把祖国的版图比作雄鸡, 那么呼伦呼伦贝尔大草原 贝尔就是雄鸡冠上的一颗明珠 这里有水草丰美的草原,松涛激荡的大兴安岭林海, 纵横交错的河流,星罗棋布的湖泊这里的草原被誉为“世界上最美的草原” 这里是中国 北方少数民族和游牧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是多民族聚居区各具特色的风土人情,珍贵的历 史文物古迹,回味无穷的地方风味,为美丽富饶的呼伦贝尔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蒙古 族的发祥地在哪里,是历史学家、民族学家和社会学家一直探寻的课题新的考古成果已 充分证明了今天的呼伦贝尔地区,正是蒙古族的发祥地 1976 年,全国第一支正式 曲棍球队在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旗业余曲棍球队的基础上诞生1989 年国家体委正式把莫 力达瓦旗命名为“曲棍球之乡” 编辑本段历史 呼伦贝尔见诸史籍最早的是东胡公元前 209 年匈奴人统一北方草原,呼伦贝尔地区 属其三部领地之呼伦贝尔大草原 一左贤王庭辖地 东汉建武二十五年鲜卑与东汉“通驿使” ,这是公元 49 年此时, 鲜卑人已经走出森林,生活在海拉尔河、伊敏河、根河、额尔古纳河流域以及达赉湖畔, 并发展为强大的部落联盟 编辑本段人物 白岩松 CCTV 著名节目主持人 海拉尔人 海拉尔二中(全国重点高中) 王德臣: 火箭技术专家 张秋歌,蒙古族、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第二中学毕业生、中国青年 艺术剧院演员、北京盛基艺术学校副校长、国家一级演员。
参加过电视剧《大染坊》的表 演 在电视剧《野火春风斗古城》里演金环的演员:陈实 是海拉尔第七中学毕业 的,后来去了北京学表演 《大宅门》里扮演白景琪堂姐的阿丽雅是陈旗的公元 4 世纪,鲜卑人进入中原,建立了北魏王朝鲜卑人余部,在此后的数个世纪,和 突厥、回纥、黠戛斯、乌古烈诸部落相角逐与融合 北魏时期,大兴安岭东有乌洛侯 等室韦诸部,岭西有地豆于等室韦部 隋时,室韦分五部,生活于呼伦贝尔的是北室 韦、钵室韦和深末怛室韦唐时,室韦分为九部,居嫩江(那河)沿岸的为达末娄部、达 姤部,乌罗浑部和黄头部;居大兴安岭以西者为:居俱轮泊(今达赉湖)南的乌素固部、 移塞没部塞曷支部和鲜部(黑车子室韦) ;居额尔古纳河沿岸的西室韦部、大室韦部和蒙兀 室韦部 7-8 世纪,突厥人和回纥人先后进入呼伦贝尔岭西地区,这里一度成为突厥 和回纥的东部边地9 世纪末和 10 世纪初,岭西逐渐成为乌古烈和塔塔儿人的驻地,岭东 成为契丹人的势力范围 10 世纪初至 12 世纪,呼伦贝尔属辽国 12 世纪初至 13 世纪初,这块土地属金国 成吉思汗先祖蒙兀室韦部在额尔古纳河流域日益成长 壮大起来后,公元 8 世纪他们西迁到斡难河、土拉河、乌尔逊河发源地肯特山地区。
当成 吉思汗登上汗位后,他又重返呼伦贝尔,从塔塔儿人手中夺取了呼伦贝尔成吉思汗最终 统一了北方蒙古高原统一的、强大的蒙古民族,也在这一历史时期形成蒙古帝国建立 后,1214 年,成吉思汗将呼伦贝尔先后分封给他大弟拙赤?哈萨尔(故城在今额尔古纳市 黑山头) ,二弟赤温?额勒赤及德薛禅家族,三弟帖木哥?斡赤斤弟(故城在今鄂温克自治旗 辉河) 1368 年明朝建立后,元顺帝退守蒙古高原呼伦贝尔大兴安岭东麓为蒙古阿 鲁科尔沁部牧地,岭西直至尼布楚的广阔草原为蒙古四子、乌拉特和茂明安部游牧地 明朝,呼伦贝尔地区由努尔干都指挥使司下设的一些卫、所管辖 清朝,1734 年建 立海拉尔城,隶属五大将军属地——黑龙江将军 1932 年,伪满政府建立后,呼伦 贝尔成为省级单位,为“兴安省“,省会设在海拉尔 1945 年 8 月日本投降,10 月岭 西地区建立呼伦贝尔自治省政府 1945 年 10 月在岭东地区建立纳文慕仁省 1946 年 6 月改称纳文慕仁盟,受中共领导的兴安省政府领导 1946 年 10 月改称呼伦 贝尔自治政府 1947 年 5 月归属内蒙古自治政府领导 1948 年 1 月 1 日改称呼 伦贝尔盟,归属内蒙古自治区政府。
1949 年 4 月,呼伦贝尔盟和纳文慕仁盟合并, 称呼伦贝尔纳文慕仁盟,简称呼纳盟 1953 年 4 月 1 日,成立内蒙古自治区东部行 政公署 ,简称东部行署 ,署址设在乌兰浩特同时撤销原哲里木、兴安、呼纳三个盟的 建制,其中原呼纳盟的海拉尔、满洲里、乌兰浩特变为内蒙古自治区的直辖市,其工作委 托东部行署代管 1954 年 4 月 30 日,撤销东部区行政公署 ,将原兴安盟和呼纳盟 所辖地区合并,改称呼伦贝尔盟,成立呼伦贝尔盟人民政府,作为地方一级政权,直属内 蒙古自治区领导盟政府设在海拉尔市 1957 年 2 月 21 日,呼伦贝尔盟人民政府改 称呼伦贝尔盟人民委员会 1958 年 6 月 1 日,撤销呼伦贝尔盟人民委员会,改为内 蒙古自治区的派出机构,设行政公署设在海拉尔市,改称呼伦贝尔盟行政公署 1967 年 12 月 20 日,筹建呼伦贝尔盟革命委员会,设为临时权力机构,行使原呼盟行政公署职 权 1969 年 8 月 1 日,呼盟大部分地域划归黑龙江省管辖,一部分(原兴安盟的大 部分)划归吉林省管辖 1979 年 7 月,恢复 1969 年前的行政区划,呼伦贝尔盟重新 划归内蒙古自治区管辖。
1980 年 7 月,恢复兴安盟建制,呼盟恢复 1954 年 4 月前的 区划 1999 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区 2001 年 10 月 10 日,国务 院批准撤销呼伦贝尔盟设立地级呼伦贝尔市;撤销海拉尔市设立海拉尔区呼伦贝尔市辖 原呼伦贝尔盟的阿荣旗、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鄂伦春自治族、鄂温克族自治旗、陈 巴尔虎旗、新巴尔虎左旗、新巴尔虎右旗和新设立的海拉尔区;代自治区人民政府管辖满 洲里市、牙克石市、扎兰屯市、额尔古纳市和根河市 2003 年被评为“中国优秀旅 游城市和全国双拥模范城” 2007 年被国家评为中国魅力城市,获得最具民族特色城 市奖 编辑本段行政区划 2005 年,呼伦贝尔市辖 1 个市辖区、4 个旗、3 个自治旗,代管 5 个县级市 地 区 面积(平方公里) 人口 邮政编码 呼伦贝尔市 263,953 271 万人(2004 年) 海拉尔区 1,440 26 万 021000(河西 ) 021008(河东) 满洲里市 696 16 万 021400 扎兰屯市 16,800 44 万 162650 牙克石市 27,590 40 万 022150 根河市 19,659 17 万 022350 额尔古纳市 28,000 9 万 022250 阿荣旗 12,063 32 万 162750 新巴尔虎右旗 25,102 3 万 021300 新巴尔虎左旗 22,000 4 万 021200 陈巴尔虎旗 21,192 6 万 021500 鄂伦春自治旗 59,800 28 万 165450 鄂温克族自治旗 19,111 14 万 021100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 10,500 32 万 162850 此处区划地名资料截止到 2005 年 12 月;面积、人口数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 划简册(2006) 》 ,人口截止 2004 年底。
编辑本段民族人口 呼伦贝尔境内生活着汉族和蒙古、回、满、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俄罗斯、朝鲜 等 32 个少数民族,全国三个“三少”民族自治旗均在呼伦贝尔市 汉族是呼伦贝尔 市人口最多的民族据 2003 年统计,全市共有汉族人口 2,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