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翻译关联法”与“信达切”

公****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2.16KB
约8页
文档ID:403763831
“翻译关联法”与“信达切”_第1页
1/8

翻译关联法”与“信达切”摘 要:英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彼得 • 纽马克的著 作《翻译初探》于 1982 年出版书中提到了他的翻译思想 的核心: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后来,通过大量实践与研究, 纽马克对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作出一些调整,并提出“翻译 关联法”翻译关联法”继承了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中的精 华,而且对其中的漏洞进行了弥补,不但将自己的翻译研究 推上一个新的高度,也为当时的翻译界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在中国翻译界,直到目前,有关翻译标准的讨论仍未停 息刘重德先生作为中国翻译界泰斗、诗歌翻译大家,根据 自己多年的翻译经验,对严复“信达雅”作了批判性的继承, 提出“信达切”三原则本文试图对两种翻译思想分别进行 分析,并对两者作简单对比关键词:翻译关联法;纽马克;信达切;刘重德 英国普卡蒙出版社于 1982 年出版了彼得•纽马克 的《翻译初探》书中收录了纽马克多年来潜心翻译理论研 究的多篇论文,提出等效原则并不能涵盖所有语篇翻译他 首先将语篇根据其功能分为表达功能型文本(诗歌、小说、 戏剧等文学作品,及声明、演讲、宣告、自传、散文、书信 等),信息功能性文本(新闻、科学论文、教科书、非文学 作品)以及劝说型文本(广告、宣传书、公告、说明书等等) 共计三类,并且提出,前一文本类型倾向于作者、原语语言 和文化,应侧重语义翻译,要求译文接近原文形式,在结构 和次序上力求贴近原文。

语义翻译是要求译文忠于原作者, 注意传达原文的寓意内容,译文在译入语的语义和句法允许 的前提下,没尽可能准确地再现原作的上下文意义相比之 下,另外两种文本类型则是面向读者的信息传播,以及在读 者那里产生的号召效果,所以采用交际翻译交际翻译是以 传递信息为中心,注重的则是读者的理解以及反应纽马克对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重新审视并发现有些时 候,完全根据整个文本来确定译法并不科学于是,结合自 己近年研究的成果,纽马克于 1994 年提出了“翻译关联法”翻译关联法的内容大致为:源语文本的语言越重要,翻 译时就越要贴近原文这个翻译思想大致道出了翻译对译文 的要求,所以也可以作为译者在翻译时的一条准则:首先对 原文本的各项语言要素进行判断,对表达中心思想越重要的 要素,就越要保留谈到翻译的准则,有一位中国翻译大家不得不提:刘重 德先生刘先生根据自己多年的翻译实践经验以及翻译理论 研究成果,对受到大家推崇备至的“信达雅”翻译思想进行 了批判性的继承,提出“信达切”三原则他认为,严复的 “雅”实际上指“文雅”,是风格的一种,与粗犷相对而 粗犷之于文雅,是完全相反的另一种文体所以在翻译时, 要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处理,不能一律求“雅”,要恰如其分, 使译文切合原文风格。

这便是“切”字的灵魂所在切”字指切合原文风格也就是说,原文雅则译文雅, 原文如若粗俗,译文也应该如实译出这样并非忽略文章美 感,只是这类粗俗是由其目的的否则,很难想象,粗话连 篇而没有什么内涵的文本会有什么翻译价值可言比如,在《红楼梦》第七回中,有一段焦大醉酒后骂人 的描写:“那里承望到如今生下这些畜生来!每日家偷狗戏鸡,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我什么不知道?…”杨宪益、戴乃迭英译《红楼梦》中,对这段醉骂便是忠 实地译出:“Little did he expect to beget such degenerates, a houseful of dogs and bitches in heat, day in and day out scratching in the ashes and carrying on with younger-brothers-in-law. Don't think you can fool me.”这段译文中,译者忠实地译出了焦大那种醉酒后的状态 这里绝对不能用文雅的翻译,因为从整篇小说来看,焦大的 这段醉骂表现的是对宁国府糜烂生活的深恶痛绝,衬托出焦 大的仆人形象,这对小说人物塑造乃至后面情节发展都是有 作用的。

如果这里将这段粗话文雅化,则会给人一种错觉: 受教育水平低下的仆人说的话竟然如此文雅,这不但与人物 性格不符,更不合逻辑从翻译关联法的角度来看,这段译文也是非常贴切的 因为在原作中,如上所述,这段译文是对烘托人物秉性以及 推动情节发展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所以这段语言是非常重要 的,是应当贴近原文翻译的至于读者反映,由于这篇文本 是节选自一本小说,而根据纽马克对文本的分类,小说属于 表达功能性文本,翻译时应当侧重语义翻译,应当以原作为 中心的刘重德先生耕耘译海多年,成就颇丰,尤其是诗歌翻译, 更是许多年轻学者学习的榜样诗歌是一种感染力、艺术表 现力极强的文学体裁,诗歌翻译也是翻译中比较棘手的问题 不太容易处理由于源语与译语的差别,如何将原始内容忠 实地表达出来,同时不破坏其美妙的意境,这确实是比较复 杂的而刘老的译诗却总能作到恰如其分例如,这首中国 人耳熟能详的《春晓》: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首先,先来看两个译本:译一:A Spring MorningI awake lighthearted this morning of spring.Everywhere round me the singing of birds But now I remember the night,The storm,And I wonder how many blossoms Were broken.译二:The Spring DawnSlumbering, I know not the springDawn is peeping.But everywhere the singingBirds are cheeping.Last night I heard the rainDripping and wind weeping,How many pedals are now onThe ground sleeping?译一打破了诗歌的形式美,将原诗工整的五言绝句译成 了自由体,属于失信。

而且,译作没有韵脚,而原作却有韵 脚,这样一来,原诗的音乐美美有在译作中得到体现另外, 诗句音节数各不一致,而原诗则是每行五个字体现节奏美, 因此,译作的美感较原作则差之甚远反观译作二,音乐美 较上译文有了很大改观,韵脚为aaaa,虽与原诗歌不一致,但是基本传达了原诗歌的音乐效果但是,美中不足的是诗 歌的后两句,译者用了拟人手法,虽然十分形象生动,但是 原作中并未用到修辞手法,这种作法属于“超译”(over-translation)翻译与创作不同,不能随意发挥,它是 受原文限制的对上述两个译本进行分析之后,再看刘重德先生的译文A Spring DawnThe dawn came unnoticedly amid mySleep sound,And birds are singing merrily here andThere now.Having heard the noise of the night windAnd rain around,I wonder how many blossoms've fallen toThe ground.刘先生的译文完整地传达了原诗意境,而且行数、句数 一致,这使得译诗公整、利落,与原诗效果一致。

第二,每 行的音节都是一致的,这样,原诗的节奏感在译诗中得到再 现另外,译诗韵脚虽然与原诗不太一致,但是大致一致, 可以接受,这样的译诗与原诗有着相近的音乐美所以说, 刘先生的译文是最成功的一首相对于其他文本,音节、韵脚并不重要但是,诗歌美 感之一便是蕴含于这音节与韵脚中,所以,音节与韵脚时应 当 在译文中得到体现的刘重德的信达切思想也可以在上 面的例子中得以体现切合原文风格,不是对原文节奏、韵 脚的一味照搬,但是至少,译文中应有原文的音乐美、节奏 美、形式美和意象美刘重德和纽马克是中西方两大著名翻译家二人虽背景 不同、国籍不同、语言不同,但是却对翻译探索有着同样浓 厚的兴趣两人各根据自己多年从事翻译研究的成果,得出 了两套翻译思想,而两套翻译思想有都备受瞩目两者的科 学性、合理性毋庸置疑,其共同点或许正是翻译的真谛所在[参考文献][1] 刘重德•西方译论研究[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 司.[2] 廖七一•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探索[M],译林出版社.[3] 毕小君•英美诗歌概论[M],知识产权出版社.[4] 刘宓庆•翻译美学导论(修订本)[M],中国对外 翻译出版公司.作者单位:天津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天津 300387)。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